近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速,作為汽車發展的未來,作為智能汽車技術應用的主陣地,對新能源 純電動汽車的質疑聲也從來沒有間斷過。以往有人質疑續航裡程能不能突破500公裡,然而現在最高700公裡的產品已經上市;而後又有人質疑新能源汽車穩定性問題,是不是容易自燃,最後相關統計數據發現,純電動汽車的自燃率遠低於傳統燃油車;不過這些似乎距我們還有點遠,但是有一條我們得搞清楚弄明白,那就是駕駛和乘坐純電動汽車,是否有輻射?會不會也是像網上流傳那樣影響男性生育能力,會不會影響人的壽命???小編今天找來國機智駿官微的一些數據,我們一同來分析驗證。
首先科普一下,其實萬物都是有&34;(電磁波)的。
A-1
首先通過圖片A-1,我們可以基本的了解,每一個物體都是有電磁波放射的。原子彈的爆炸和太陽都會產生輻射,而二者效果卻有質的不同,前者非死即傷,後者萬物生命之源,那我們怎麼區分哪些是有害的輻射呢?按照強度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這裡我們來引入兩個定義,那就是1、非電離輻射;2電離輻射。
A-2
什麼是非電離輻射,簡單理解,他是指在30~3000MHz的射頻和微波段的電磁波,由於其光子的不足以令中性分子及原子電離,故有非電離性稱謂。這些非電離輻射,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比如現在用的手機和電腦、到處都有的WIFI信號、做飯用的電飯煲、電磁爐等等,這些都有輻射,但是他們都是安全的,能量不足以改變分子或原子之旋轉,振動或價層電子軌態,換句話說,他們改變不了人們身上的分子正常的工作狀態,更別說有什麼讓人生病的危害能力了。
還有一種叫電離輻射,他是相對非電離稱謂,一些從事軍事、工業成像與探傷、醫療設備、核工業等都屬於電離輻射,高能量且具有一定的人體傷害能力,這些我們就要儘量遠離。 電離輻射是指攜帶足以使物質原子或分子中的電子成為自由態,從而使這些原子或分子發生電離現象的能量的輻射。電離輻射的特點是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電離輻射可以從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縛狀態中放出(ionize)一個或幾個電子。在通俗一點解釋,能改變原子、分子結構的輻射,都是電離輻射,能量夠強,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常見的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如下圖:
A-3
好了,科普就到這裡,非電離輻射是友好的,我們可以與之大膽的相伴,那我們身邊日常開的電動汽車的輻射是一個什麼水平?他是個什麼類型的輻射?我們來一同研究下。針對汽車的相關法規和標準,我們國家向來都是十分的嚴謹,那麼國家對此也有相關強制常見的實驗標準有:《電磁環境控制限值》、《車輛電磁場相對於人體暴露的測試方法》,我們來看一組同樣來自國機智駿官微的數據,把國機智駿純電動汽車GC1與我們日常用的手機、電腦、剃鬚刀等做一個比較:
測試的內容是車輛啟動的狀態下,行駛中車內的輻射量試驗,也就是不管是開電車還是乘坐,車內輻射是一個什麼環境。
測試現場照片
B-1
註:裕量表示磁場強度和標準限值的差,裕量越大,電磁輻射強度越小,即:越大越好!
通過圖片B-1,我們可以看到電動汽車內部(EV摸底值)的輻射水平,裕量明顯高於手機、剃鬚刀等日常家用電器,記得裕量越大越好,越大輻射越低哦,也就是說以國機智駿GC1為例,他的輻射量還不如我們隨身帶的手機,比工作使用的電腦輻射強度更小。
測試車輛國機智駿GC1
汽車的電場輻射強度還沒有一個手機的強度大,可以說純電動汽車的輻射強度通過絕緣設備等安全配置,已經達到了幾乎是絕對安全的一個水平和安全標準。所以說像我們平時在生活中聽到的一些,純電動車的安全問題、輻射問題全部都是危言聳聽,毫無根據的。有些寫手為了增加點擊量,毫無底線的去說一件事情,希望大家不要被謠言蒙蔽,能夠正確的看待科技的發展進步。很多純電動汽車研發人員都為自己的家人購買了電動汽車,設計電動車的人還開著電動車,這就足夠說明車輛的安全性能,如果您有購買電動車的打算,也不要再去擔心這一系列的安全問題,放心的去開,安心的去買。
今天是小編翻看到了國機智駿官微得到的一組數據,來解釋說明純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作為央企的智駿汽車不會有半點摻假,我相信其他純電動汽車企業也不會冒險違背國家相關安全標準去違規造車,小編在這裡呼籲,給新能源純電動汽車一個公正的評價,讓一個比手機輻射都低的純電動汽車產品健康發展下去,為人們的日常出行貢獻其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