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字體——Comic sans受到過字體史上前所未有的抵制。曾何幾時,這款風靡全球的字該「滾出字體圈」被認為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事。
-請隨手關門!謝謝!
-請不要用Comic Sans——我們是五百強大公司,不是賣檸檬水的小攤
設計師們大概是無法容忍這樣"childish"的字體變得如此流行。如今看來Comic Sans就是風口上的豬,隨著win95的發布,Comic Sans開始像病毒一樣傳播。
在人們仍用活字印刷的時代,字體的選擇權不在讀者手上,除了專業排版的工人和製作字體的設計師,也少有人注意字體的變化。而當win95來到。不關心字體設計的廣大群眾第一次有了選擇字體的權利。comic sans作為當時少有的手寫體風格字體,顯得如此的平易近人,因而迅速獲得人們的關注與喜愛。
這款字體的流行程度舉幾個數據與一個例子就可見一斑:
Comic sans的在windows系統上的裝機率達到99.13%,Mac上高達90.91%,Linux上達到61%;
因為Comic sans的「有趣」,當時部分教科書採用Comic sans為主要字體。
迅速風靡全球的Comic Sans甚至出現在了一些本不該出現的正式場合,隨著濫用程度越來越嚴重,設計師們站出來聯合反對Comic Sans。
介紹經典字體使用場景的一張說明
最後一句寫著:永遠不要用Comic Sans
1999年,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平面設計師 Dave 和 Holly Crumbs在拒絕了一個員工使用 Comic Sans 的請求後,發起了"Ban Comic Sans"運動,他們甚至為此成立了bancomicsans網站。「Ban Comic Sans」運動是當時最大的反字體運動,超過5000名設計師共同在線上的禁用comic sans請願書上簽名。漸漸出現了Ban Comic sans文化。
最後一行搜索結果是「Comic Sans the most hated font in the world(Comic Sans——世界上最招人恨的字體)」
你每用一次Comic Sans,Faye就會給這只可愛的小兔子一拳。
你每用一次Comic Sans,上帝就會殺掉一隻貓咪
求你了,為貓咪們想想吧
Comic Sans是永遠不會被採用的字體
除非你是一個要為獨角獸寫詩的8歲女孩
設計師們列舉了comic sans設計上的瑕疵,字間距離相等、閱讀性差、鋸齒化等等批判字體的「不專業」,圖文並茂地數落comic sans設計的失敗,而常與之作比較的是字體中的傳奇Helvetica,也是現在蘋果系統的默認字體。
Helvetica在細節上做了許多調整和創新,其廣泛適用的特點使得生活中處處可見Helvetica,影響了包括微軟默認字體Arial等大批無襯線字體的誕生。
Helvetica的初始設計耗時長達兩年,設計師馬克思·米丁格經過無數次調整,只為了該字體在不同的字母組合下仍能保持和諧的美感。由於當時仍用排版機印刷,需要鑄模,所以字體的調整相當費力。為了適應報紙、雜誌的大量需求,在接下來的幾年,設計師們馬不停蹄投入不同磅重,不同粗細的Helvetica字體的製作。而這其實是19世紀字體設計的常態。要到很久以後,印刷技術的革新和數碼技術的發展,設計師們才能方便地用電腦軟體調整字體並馬上看到結果。1994年,到Comic Sans的設計者文森特·康奈爾(Vincent Connare)時,技術的發展使他能很方便的修改字體,他表示:
我主要使用 Fontographer 裡面的路徑繪製工具,在給字體畫上圓角之後我一遍又一遍地調整和修改,希望能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追溯comic sans的創作歷史,就不得不提到Microsoft Bob。
Microsoft Bob的功能定位是電腦助手
希望幫助人們更容易操作電腦
Comic Sans是康奈爾為微軟的產品Microsoft Bob專門設計的字體。靈感是來自漫畫書裡對白的手寫體,手寫體的特點在Comic Sans中得到保留。
最初,康奈爾覺得Microsoft Bob中採用的Times New Roman 不適合可愛的小狗Rover,打算重新設計一套更平易近人的可愛字體。但今天,我們所能找到的所有關於Microsoft Bob的截圖,裡面小狗Rover的話仍舊是使用的Times New Roman。而能查找到的資料中顯示,Microsoft Bob最後完成時的確採用的是Times New Roman,因為:
當時軟體已經完成,所有對話框的大小都是以 Times New Roman 為基準定死了,而我設計的字體基本上大了一圈無法適配,所以那時並沒有用上這款字體。
後來這款字體用在了另一款軟體Movie Maker上,取了後來被廣為人知的「Comic Sans」作字體名。
Comic Sans的真正大紅大紫是作為內嵌字體隨著Win95的發布而進入了群眾的視線裡,作為當時少數字體中最活潑最平易近人的Comic Sans就這樣火了起來。
能裝win95的一代經典486
Comic Sans火起來後很快被汙名化,但是,群眾們才不管設計專不專業的事,用著喜歡才是硬道理。就這樣Comic Sans一路流行到現在成為了經典字體……群眾的喜愛與專業人士的抵制形成強烈的反差,也成為Comic Sans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特點之一。
在後來的採訪中,康奈爾說Comic Sans這款字體從來沒有打算過為兒童群體以外的人服務。康奈爾堅持自己關於comis sans的設計理念沒有錯,而讓他頗為得意的是蘋果最後用了8年時間做了一款高仿Comic Sans的字體「chalkboard」,間接認同了Comic Sans存在的意義。當記者問到對Comic Sans的反對者有什麼看法時,康奈爾狡黠的回答說:
我知道他們其實偷偷喜歡著這套字體的,或是希望是自己做成這樣一套字體。有趣的是,推特上總是用抱怨口吻提到的事裡,航空是第一,Comic Sans是第二,賈斯汀·比伯是第三,你看連賈斯汀·比伯都幹不贏Comic Sans呢……
其實說起來,Comic Sans的原罪不在於設計,畢竟Comic Sans也算是開闢新天地的字體,無論功過,在字體史上都是註定要留下一筆的。設計師聯合起來反對的更多反對的是comic sans的濫用。
設計師用Comic Sans替換品牌原標誌字體進行惡搞
Comic sans雖然第一感是討喜的,而當大篇幅的使用時,字體本身的存在感過於強烈,增加了辨識的難度;其最初的設計思路和風格,註定它應該是一款小眾字體,應用範圍較窄。
很多時候,不溫不火的事物受到的關注少,無論是贊同還是反對,出來發聲的少之又少。而當它火起來後,伴隨著熱度提升的還有批評聲。Comic Sans某種意義上來講是電影中的粉絲電影,專為特殊群體製作,而當全民關注時,難免成為眾矢之的,高票房而低口碑。
Comic Sans的流行大概是因為:恰好在那個時間,恰好有這樣一種字體,出現在恰好躍躍欲試新鮮字體的人們的視線中。
這意味著,或許不會有下一個Comic Sans了。
傳統書論推崇「字字意別,無使相同」,也就是在每次書寫的過程中,強調「不可復用性」的創作。而自有印刷之後,字體設計則是進入一個標準化操作的過程,通過精確地量化工作和生產流程,生成一套標準化的字庫,用以有效地傳達相應質感的內容。但是字體設計者往往忽視了這兩者在目的上相逆的方向性。在一千遍漆宋體的設計過程中,不斷地返回到兩者間關係去發現新的價值。對此,我們邀請了一千遍工作室的硃砂談談「踩影子的字體」。
踩影子的字體
主講Speaker:硃砂 / Zhu Sha
時間Time:2016 年 10 月 1 日(周六) 14:00
地點Location:尤倫斯藝術中心 報告廳 UCCA Auditorium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 4號路
主辦Organizer: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論畢卡索》是斯泰因對從 1900 年至 1937 年間她所認識的畢卡索的記錄, 形式上可被歸為長篇散文的範疇。書中記述了包括畢卡索的部分生平、作者與畢卡索的交往經歷、對畢卡索作品的分析及感受等在內的諸多內容。內容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使得這部書既不能被劃定為體例嚴謹的學術著作, 也不能被視為斯泰因對畢卡索的私人回憶。從形式上看, 斯泰因在書中仍在進行著某種文學試驗, 雖然這種企圖還不致令讀者感到不知所云, 但其文本的先鋒性依然是顯而易見的。
一千遍 是一千遍工作室於 2016 年創設的出版品牌,專注於藝術與文學類的出版選題,並強調有效的視覺呈現。
一千遍新書視頻 |《論畢卡索》:
購買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一千遍出品 獨家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