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2021-01-06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該論文基於課題組在納米操作機器人單細胞單分子探測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總結了近年來納米機器人技術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取得的進展,並展望其未來發展前景。

  納米機器人技術是指開發可在納米尺度執行任務(如感知、驅動、操作、推進、控制、協同等)的機器人設備/系統。納米機器人技術研究在近年來取得了進展,一方面,出現了自身尺寸在納米尺度的納米機器人(如DNA納米機器人),可以裝載藥物分子並隨著血流將藥物分子輸運至特定地點(如癌細胞)以實施在體單細胞精準給藥;另一方面,出現了本體是宏觀尺寸,但末端執行器可對納米物體進行機器人化操作的納米操作機器人。納米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進展為生物醫學領域科學問題的解決及臨床疾病診療提供了新機遇。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聯合國內多家醫院,在微納機器人技術與生物醫學交叉融合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的理論及實際應用研究工作,建立了從分子、細胞到組織的多尺度多參數微納生物觀測與操控方法體系,提升了微納機器人探測微弱生理信號的能力,探索了微納機器人技術在臨床活檢樣本檢測分析中的具體應用,為癌症個性化診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先後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Nano Research、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等上。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科院與瀋陽自動化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該論文基於課題組在納米操作機器人單細胞單分子探測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總結了近年來納米機器人技術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取得的進展,並展望其未來發展前景。
  納米機器人技術是指開發可在納米尺度執行任務(如感知、驅動、操作、推進、控制、協同等)的機器人設備/系統。納米機器人技術研究在近年來取得了進展,一方面,出現了自身尺寸在納米尺度的納米機器人(如DNA納米機器人),可以裝載藥物分子並隨著血流將藥物分子輸運至特定地點(如癌細胞)以實施在體單細胞精準給藥;另一方面,出現了本體是宏觀尺寸,但末端執行器可對納米物體進行機器人化操作的納米操作機器人。納米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進展為生物醫學領域科學問題的解決及臨床疾病診療提供了新機遇。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聯合國內多家醫院,在微納機器人技術與生物醫學交叉融合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的理論及實際應用研究工作,建立了從分子、細胞到組織的多尺度多參數微納生物觀測與操控方法體系,提升了微納機器人探測微弱生理信號的能力,探索了微納機器人技術在臨床活檢樣本檢測分析中的具體應用,為癌症個性化診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先後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Nano Research、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等上。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科院與瀋陽自動化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瀋陽自動化所【綜述】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該論文基於課題組在納米操作機器人單細胞單分子探測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總結了近年來納米機器人技術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取得的進展,並展望其未來發展前景。
  • 頂刊綜述:精準醫學中的醫用微型/納米機器人
    醫療機器人的進步有望改善現代醫學和生活質量。這些機器人平臺的小型化已經有了許多應用,這些應用在精密醫療方面發揮了作用。由於微型和納米機器人在臨床領域的廣泛應用,它們在精密醫學領域的應用仍然面臨著技術、監管和市場方面的挑戰。儘管如此,最近從概念驗證到體內研究的轉變證明了它們在精密醫學上的潛力。
  • 識別癌症標誌物的DNA納米機器綜述和分析
    打開APP 識別癌症標誌物的DNA納米機器綜述和分析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5:24:40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
  • 港中文張立《先進材料綜述》微/納米機器人趨勢,驅動和系統集成
    隨著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飛速發展,功能性納米材料通過應用程式在機器人技術和納米醫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這些應用程式具有通過可編程的能量輸入以遙控方式按需執行指定任務的功能。微型機器人的尺寸通常小於1毫米,而納米機器人的尺寸小於1微米。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Advanced Science發表綜述文章
    智能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刺激響應的材料體系作為一種智能材料可為設計藥物可控遞送系統提供新的路徑。近年來,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由於擁有高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可調節的孔大小、表面容易功能化、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降解等優勢,因而在生物醫學(尤其是藥物遞送)領域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同時越來越多的基於MOF材料的刺激響應藥物遞送系統被發展起來。
  • 納米硒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應用研究進展
    納米硒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應用研究進展 發表時間:2020/6/9 文 | 樊婷玥 任 煜 蔣文雯 張廣宇
  • 微納米機器人:裝在瓶子裡的機器人大軍
    你見過裝在瓶子裡的機器人嗎?近日,記者來到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微納米研究實驗室,探秘這支微觀世界裡的機器人大軍。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究員 劉連慶  因為我們所說的機器人它的尺寸特別小,所以說很難用肉眼觀測到,比如像我這個小瓶子裡,可能就有成千上億個小的機器人在裡邊,但是我們用肉眼是無法看到。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微納米機器人,直接使用人的細胞製作機器人,利用生物特性在感知、驅動和智能認知方面的優勢,進行研究。
  • 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研究員蔡林濤,與集成所副研究員徐天添、研究員吳新宇等合作,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研究中取得進展。微納生物機器人是微納尺度的類生命機器人,具有自動化和智能化等機器人屬性,能夠到達現有醫療器械難以企及的微觀區域,有望革新傳統醫學實現疾病的精準診療。然而,如何構建具有自主驅動的微納生物機器人,採用磁、光、聲等外場操縱和內生能源驅動機器人穿越複雜生物屏障,實現疾病的精準治療,並保障其生物安全性,是當前微納生物機器人面臨的挑戰難題和前沿發展趨勢。
  • 福建物構所在可生物降解稀土無機納米生物醫學探針研究中獲進展
    然而,目前已報導的稀土無機納米生物醫學探針都可生物降解,易在生物體內聚集,無法以代謝的方式排出體外,這限制了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臨床應用和成果轉化。該研究突破了現有稀土發光無機納米醫學探針在生物體內無法降解的技術瓶頸,更為弱酸性生物組織環境下的腫瘤精準診療提供了可能。相關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發表在ACS Nano上,並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和PCT國際專利。  研究工作得到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專項等的資助。
  • 港中文《先進材料·綜述》微/納機器人開發,驅動,定位和系統集成
    隨著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飛速發展,功能性納米材料通過應用程式在機器人技術和納米醫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這些應用程式具有通過可編程的能量輸入以遙控方式按需執行指定任務的功能。微型機器人的尺寸通常小於1毫米,而納米機器人的尺寸小於1微米。
  • 【精準醫學】搭建納米醫學交叉融合平臺,助力精準醫學研究與應用
    作為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其主要目的是對傳統的醫學診療、疾病預防和生物傳感等進行改善。目前,納米醫學已被廣泛用於對腫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進行診療,效果顯著。基於納米技術的醫療設備如分子馬達等也逐漸進入了實際的應用。納米醫學已然成為生命科學與材料科學的交叉前沿。隨著納米技術的蓬勃發展,納米技術和新興的材料將對生物醫學領域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
  • 把機器人做到微納米級?淺談微納機器人對未來醫學的影響
    機器人系統顯著擴展了人類在感知,交互,操縱和改變周圍環境方面等領域。各種技術的融合同樣促成了機器人技術在醫學應用領域的一場革命。工業機器人主要是為了應對常規自動化和危險的大規模生產任務而開發的,而醫療機器人設備則被設計用於與疾病的預防、治療和應對生理環境的操作。因此,與由大型機械系統構建的傳統「舊」機器人不同,醫療機器人需要微型化的零件和智能材料,才能與人體配合進行複雜而精確的操作。
  • Nature分享:如何寫好綜述論文?
    主題聚焦 避免術語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化學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助理教授趙文婷(音譯): 研究生時期的綜述寫作提高了我對所在領域歷史的了解。我還了解到領域研究中未曾遇到的挑戰,從而激發了一些靈感。
  • 蘇州納米所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統的柔性人工突觸研究取得進展
    隨著研究深入,器件的工作原理得到一定解釋,相關材料、製備工藝和器件結構也不斷得到優化,但目前大多數研究均聚焦於器件對生物突觸功能的模擬,對仿生感知系統所必要的信息感知-信號傳遞-信息處理系統的構建尚處於初步階段,基於硬質襯底上製備的人工突觸器件也無法滿足與生物體等柔性系統兼容的需求。
  • 瀋陽自動化所在協作機器人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協作機器人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有限元子結構法和正交設計的協作機器人全域多目標優化設計方法,該方法以機器人彈性變形、固有頻率以及質量等多種性能指標為優化目標,解決了協作機器人結構優化中存在的位姿及非結構參數影響、多目標耦合、計算速度與精度平衡等問題,具有建模精度高、計算速度快、對各模塊的複雜形狀適應性好等特點,能夠有效提高協作機器人的剛度及動態性能。
  • 上海交大醫學院方超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用「納米碗」支撐脂質體...
    Lovell(喬納森•拉弗爾)教授聯合在國際期刊《納米快報》(Nano Letters)在線發表了題為《納米碗支撐的脂質體增強藥物裝載和遞送》(Nanobowl-Supported Liposomes Improve Drug Loading and Delivery)的論文。該研究首次建立了納米碗支撐的脂質體系統,可以用於增強藥物裝載和遞送。
  • 重磅| 「生物醫學影像發展戰略」專輯出版
    專輯邀請了項目秘書總體組專家、工作組的12位組長分別撰寫評述文章,為讀者介紹生物醫學影像學科各分支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研判,務求展示生物醫學影像及其分支領域的總體和細節面貌,發出中國科學家的聲音,吸引更多的國內科研人員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投身生物醫學影像這一不斷發展壯大且極具前景和魅力的研究領域。
  • 研究人員發表植物記憶冬天的春化開花機制綜述文章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種康研究組長期從事植物春化作用機制的研究。近日,該團隊受邀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Plants上發表特邀綜述文章「Remembering winter through vernalization」(《記憶冬天的春化機制》)。
  • 周景文教授綜述:高通量篩選技術在工業生物技術的應用
    在最新發表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Trends in Biotechnology期刊的綜述「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中,來自江南大學陳堅院士團隊的周景文教授課題組深入探討了提高HTS效率的重要因素,並總結了HTS在強化工業微生物性能方面的應用,以及在合成生物學
  • 《綠色化學·綜述》生物分子合納米複合水凝膠用於止血和傷口癒合
    【背景介紹】納米複合水凝膠已成為新型生物材料,並在生物醫學應用中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將多種納米材料作為納米填料摻入軟聚合物基質中可增強水凝膠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從而形成具有改善的化學和生物學特性的納米複合水凝膠。然而,傳統的物理或化學交聯方法經常引起與納米複合水凝膠在製備,施用和隨後處置期間的毒性,生物相容性和環境問題有關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