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5:38 來源:商丘新聞網 瀏覽:668
2020年12曰13號,是第六個國家公祭日,距離1937年12月13日整整過去了83年。
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攻入南京城,展開了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這場慘絕人寰的災難中,大量中國平民和軍人遭到殺害,數以萬計的家庭支離破碎,死難者超過30萬。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滅絕人性,震驚世界。
南京哭牆上,遇難者名單刺目。一筆一划刻劃下血色痕跡,深深銘刻著這段灰色的回憶。警鐘哀哀,聲聲泣血。無聲無息提醒後人,時刻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下面,萬年曆App就帶你來一一細數83年前的歷史記憶。
活的記憶在消逝,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時至今日,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不足百位,而且每年這個數字都在減少。烙印在他們記憶深處的滔天火海燃燒下的人間地獄,是時間無法消磨的。多少老人在闔目之際都沒有等到那一聲道歉。
"母親按著我負傷流血的腿,和二姑一起朝斜對面的理髮店逃去。突然,二姑被日本兵的槍打中,當場就死了。母親帶著我拼命地逃,抱著我跑過了四五戶人家,終於走到了自己家的後院。因為不能翻牆惹人注意,從牆上踢開了一個洞,好不容易鑽進了家。"
這是來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傅兆增老人的口述。他瘦弱的小腿上,留著82年前被子彈穿透的傷疤,那一年他才1歲。
1937年時,我的叔父葛之爕53歲,1937年12月14日夜晚在華僑路高家酒館22號家中被三名鬼子闖入殺害,面目皆非。
93歲倖存者石秀英稱,日本人一進城就到處燒殺,"沒有頭的,沒有腳的,沒有膀子的很多"。
當時她才11歲,家中7口人,她父親身上被刺了三刀後死亡,她19歲的大哥石坤寶,被日軍抓走後失蹤。後來母親一個人靠洗衣服、倒馬桶等,帶大了幾個年幼的孩子。
幾年後母親去世,她妹妹在11歲時給人當童養媳,她給人帶孩子活下來,"年輕人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
這一段段痛徹心扉的口述令聞者心痛,聽者落淚,不敢詳問。
可令我們憤怒的是,面對這血淋林的事實,仍然有不少"精日主義"公然否認歷史,妄圖推翻事實。
日本右翼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五大謊言謊言
謊言一
"南京大屠殺是戰勝國為報復日本而在"東京審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中捏造出來的,參加審判的印度法官主張判被告無罪。"
事實上,東京審判中,有11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出庭作證,還有來自"難民區"(國際安全區)的"第三者"作證。如美國牧師馬吉、醫生威爾、金陵大學教授貝茨等。
除出庭作證者的證言外,還有眾多證人的宣誓證詞,以及來自"難民區"的資料、法院屍檢報告、慈善團體埋葬記錄、猶太教拉比的書狀等,證據充分。
謊言二
"南京大屠殺當時就沒人知道,中國國內和世界輿論當時也沒什麼反應,都是後來編出來的。"
其實,當時在南京的外國記者目睹日軍暴行後立刻撰寫了報導。屠殺開始後幾天,就出現了相關報導。如《紐約時報》《芝加哥每日新聞》等媒體都有報導。
到1938年1月,世人都知道了南京大屠殺的存在。中國人也知道這一情況。
1938年2月,中國在國際聯盟的代表顧維鈞在國聯發表演講時提到南京大屠殺,並呼籲全世界關注這一事件。這證明中方在此之前已掌握了具體情況。日方也並非在東京審判後才知道南京大屠殺。
現在能夠查到的大量資料證明,當時日本外務省通過各種渠道已經知道日軍在南京的暴行。
因此,當時無論中方、日方還是全世界,都知道南京大屠殺的情況。
謊言三
"當時南京人口只有20萬,南京大屠殺的被害人數不可能有30萬。"
據南京市政府1937年11月23日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信函,當時南京特別市有約50萬人。
此外,守衛南京的部隊也有約15萬人。因此,說南京只有20萬人肯定不對。
謊言四
"百人斬殺人競賽是當時的日本媒體杜撰的,不能成為南京大屠殺的例證。"
其實,所謂"百人斬"競賽最初由《東京日日新聞》(今《每日新聞》)報導,也有其他媒體報導。內容是日軍兩名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向南京進軍途中比賽誰先斬殺中國人過百。
兩人在紫金山戰役中得出了"106比105"的結果,但因無法判斷誰先斬殺超過百人而又開始"150人斬"競賽。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朝日新聞》記者本多勝一在其著作中記述南京大屠殺,其中就包括"百人斬"競賽。
後來,向井和野田的後人起訴《每日新聞》《朝日新聞》和本多勝一損害先人名譽,最終被判敗訴。
謊言五
"中國軍人穿上便衣化裝成平民,是反抗日軍的遊擊隊員,日軍殺害他們不違反國際法。"
事實上,當時有一些棄軍裝換便服的士兵,但其目的不是為戰鬥,而是為逃過日軍的暴虐處置。
這些人已經喪失反抗能力,被日軍俘虜。當時日軍對俘虜不留活口,會立刻處死,其中多數人在長江邊被屠殺。
有關這方面的記錄、證言數不勝數。
日本當時已加入《海牙公約》,其中明確規定對俘虜應給予人道待遇,日軍的做法完全違反了這一公約。
歷史不會說謊,歲月不會欺人
面對這些否認歷史,抹黑英雄的人渣,我們要堅決打擊抵制,記住這些人醜惡的嘴臉。
同時要用法律捍衛歷史底線,不允許任何人踐踏、褻瀆和侮辱中國人民在歷史奮鬥過程中形成的寶貴歷史記憶和民族精神。
我們年復一年的紀念,不是讓我們沉浸在歷史的哀痛中,而是用哀痛提醒世人。
今日的和平和安定來之不易,感恩我們的祖國給予了和平與安定,讓我們遠離戰火紛擾,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不忘歷史,牢記使命,打開手機搜索並下載51萬年曆,或搜索微信號,關注萬年曆App官方微信,萬年曆陪你銘記每一個歷史時刻。
萬年曆 | 國家公祭日寄語
列寧說,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
我們接受歷史教育的目的就是了解過去,把握現在,以史為鑑,鞭策和激勵我們創造美好的未來。
回望過去,我們的國家曾經渡過一段屈辱的歲月,飽含了民族的血與淚。
我們偉大的人民英雄們在喧天的戰火中,不懼生死,不怕苦難,披荊斬棘開闢出一片新天地,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奮鬥史。
我們應當牢記使命,奮發圖強,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