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Mater.:揭開鈣鈦礦光伏器件中「被埋藏的秘密」

2021-01-17 騰訊網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鉛滷鈣鈦礦光伏器件由於其迅速提升的光電轉換效率而吸引了光伏能源領域廣泛的關注,器件中鈣鈦礦界面的系統研究與調控是實現性能提升的關鍵。雖然有研究間接顯示鈣鈦礦器件中非暴露的底部界面(簡稱:「埋底」界面)是深能級缺陷態的富集區域,但由於其非暴露的特性,該「埋底」界面一直缺乏深入系統的清晰認知。通過直觀的方式「看到」底界面缺陷分布並進一步闡明「底部微結構-化學性質-光電功能」的科學關係依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朱瑞研究員、龔旗煌院士課題組與英國薩裡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張偉教授課題組再度聯合,首次建立了直接研究多晶鈣鈦礦薄膜「埋底」界面的系統研究方法,創新發展了多晶薄膜剝離技術與原位共聚焦螢光成像技術,揭示了鈣鈦礦底面的非輻射複合區域分布及來源;基於對鈣鈦礦底面的認知,進一步闡明了異質滷化銨上表面處理工藝實現鈣鈦礦薄膜底部界面優化改善的機理。該研究成果以「Buried interfaces in halide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為題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楊曉宇、羅德映博士與薩裡大學向昱任博士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學朱瑞研究員、龔旗煌院士與薩裡大學張偉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

該研究發展了一種通用鈣鈦礦多晶薄膜剝離技術,將已製備好的鈣鈦礦準光伏器件浸泡在反溶劑氯苯當中,溶劑氯苯會將底部聚合物傳輸層溶解且不影響鈣鈦礦多晶薄膜,同時,頂部金屬電極作為模板可以保證整個薄膜完整,最終將整個鈣鈦礦薄膜剝離下來從而暴露出其底面。

圖1. 鈣鈦礦多晶薄膜剝離技術。A:一價有機/無機陽離子,B:Pb2+,X:滷素陰離子。

通過剝離技術得到了完整暴露出的鈣鈦礦多晶薄膜底面樣品,進一步的形貌表徵發現相對於頂部其底部具有更大的晶粒大小,同時薄膜殘餘滷化鉛晶體在底部呈片狀而在頂部呈小顆粒狀;結合頂部與底部的化學組分及電勢分布表徵說明,底部呈現出相對與頂部更嚴重的薄膜橫向異質性,同時也反映了鈣鈦礦多晶薄膜在溶液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縱向異質性。

圖2. 鈣鈦礦多晶薄膜頂面與底面的形貌、組分與電勢分布。

進一步對鈣鈦礦頂部與底部採用螢光成像測試發現,底部螢光相較於頂部整體更弱,且存在大量非輻射複合區域——螢光暗區,其中大量暗區分布於滷化鉛螢光區域附近,說明除鈣鈦礦晶粒底部嚴重的本徵缺陷引起的非輻射複合暗區之外,大量底部滷化鉛區域也會造成鈣鈦礦晶粒附近的非輻射複合加重。原位觀察中還發現滷化鉛信號與螢光暗區在鈍化過程中的消失存在時間差異。

圖3. 鈣鈦礦多晶薄膜頂面與底面的螢光成像。紅色:700-790 nm範圍螢光;藍色:500-570 nm範圍螢光。

圖4. 原位底部共聚焦螢光成像制樣、鈣鈦礦底部時間分辨原位螢光成像。

此外,眾所周知,異質滷化銨上表面處理方法是近年來實現高質量鈣鈦礦薄膜以及高效率鈣鈦礦光伏器件的最有效手段,但其機理往往被認為是對鈣鈦礦薄膜頂部附近區域的缺陷鈍化。研究者基於對底面性質的深入認知與表徵,發現異質滷化銨的上表面處理也會對底部造成顯著影響,改變底部形貌、組分以及晶體結構,從而改善了底部大量的非輻射複合區域,因此研究者將這一新機理定義為:分子輔助的微結構重構,從而更全面的解釋了異質滷化銨表面處理的高效性的根源,也證實了多晶鈣鈦礦薄膜的軟晶格性質,從而允許分子從頂部滲透擴散到薄膜底部,實現對整個薄膜全面的改善。

圖5. 滷化銨表面鈍化後鈣鈦礦薄膜頂部和底部性質。

該工作對鈣鈦礦多晶薄膜底界面的微區形貌、化學組分、電子結構及光物理性質進行了充分分析,所發展的多晶薄膜剝離技術和原位共聚焦螢光成像技術也將為為今後研究多晶薄膜底面特性提供了通用平臺;研究發現了薄膜底部相較於頂部更加嚴重的薄膜異質性,並進一步揭示了薄膜底部大量非輻射複合區域的主要來源,最終闡明了滷化銨上表面鈍化策略的真實機理,顛覆了傳統認知並為今後器件優化方法的發展以及相關分子的設計提供了指導。

在研究工作開展過程中,英國劍橋大學Samuel D. Stranks教授、美國勞倫斯伯克利Thomas P. Russell教授、鄭州大學邵國勝教授與沈永龍博士、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與塗用廣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於洪宇教授等團隊都對該研究的順利開展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幫助。

該工作也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極端光學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劃」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英國工程和自然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等單位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006435

相關焦點

  • 《Adv Mater》高效又穩定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PeLEDs)穩定性差是阻礙其商業化的關鍵問題。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FAPbI3在運行過程中的降解與離子遷移有直接關係,在FAPbI3中加入Cs+和Rb+二元鹼離子可以抑制離子遷移,顯著提高PeLEDs的使用壽命。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揭開鈣鈦礦性能調控秘密
    打開APP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揭開鈣鈦礦性能調控秘密 MEMS 發表於 2020-12-23 15:34:2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羅毅團隊葉樹集小組研究發現,二維雜化滷素鈣鈦礦的有機陽離子構象無序度越大,其寬帶螢光發射越強,面內載流子遷移率越小,而面外載流子遷移率則由有機陽離子構象與無機骨架層間距共同決定。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鈣鈦礦光伏第一人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Snaith在2010年就創辦了牛津光伏公司(OxfordPV),2014年已經開始研發鈣鈦礦-矽疊層器件。由此可見,Snaith的眼光如此獨到!就在2019年,金風科技宣布向牛津光伏投資2100萬英鎊,用於開發鈣鈦礦光伏器件項目。根據牛津光伏報導,產業化的鈣鈦礦-矽疊層器件效率還將提高至30%,持續推進鈣鈦礦器件的商業化進程.
  • 鈣鈦礦單晶 柔性?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無疑是當下材料領域的明星,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具有引人矚目電子和光電特性,在包括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LED)、光電探測器等許多設備中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當前研究較多是多晶材料,但與之相比,單晶雜化鈣鈦礦材料的缺陷和晶界更少,具有更優的光生載流子輸運能力和穩定性。因此,鈣鈦礦單晶薄膜的製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熱點話題。
  • 武漢大學課題組鈣鈦礦光伏電池取得新成果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期,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方國家教授課題組和香港理工大學李剛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穩定劑輔助生長高質量鈣鈦礦薄膜的方法,並顯著提高了相應鈣鈦礦電池的光電性能和穩定性。甲脒鉛碘(FAPbI3)基鈣鈦礦具有理想的光學帶隙,根據Shockley-Queisser效率極限,FAPbI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更高的理論光電轉換效率。
  • 化學所等製備高效高穩定的二維鈣鈦礦光伏器件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作為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代表性材料,鈣鈦礦的毒性及對水氧的敏感性嚴重阻礙了其商業化進程。近年來,二維(2D)Sn基無鉛鈣鈦礦因其出色的穩定性和低毒性,成為3D鈣鈦礦的替代材料。但由於二維材料結構的特殊性,電子或空穴受量子尺寸效應限制,其壽命和遷移率遠低於3D結構,因而其器件光電轉化效率明顯低於3D鈣鈦礦。
  • 暨南大學麥耀華團隊Adv. Mater.:調製C60電子傳輸層以製備高效無機...
    研究背景近日,暨南大學麥耀華團隊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在高效無機CsPbI2Br鈣鈦礦太陽電池及模組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進展,他們採用三(五氟苯基)硼烷(TPFPB)以及高氯酸鋰C60與TPFPB分子相互作用倒置無機CsPbI2Br鈣鈦礦太陽電池器件的VOC隨TPFPB的摻入獲得了100 mV以上的提升(圖2a),能量轉換效率也超過了15%(圖2b),但同時也引入了較為嚴重的回滯效應問題,從而造成了器件的穩定輸出功率呈現先上升後持續下降的現象(圖2d)。圖2.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而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需要採用稀土元素且製備過程中環境汙染嚴重,導致難以進一步推廣。第三代太陽能光伏電池,主要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有機光伏電池等一些新概念光伏電池。其中基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發展起來的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以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較低的製造成本、可製備柔性結構等優勢,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第三代太陽能光伏電池。
  • 新南威爾斯大學Adv. Mater.: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  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然而,硒化鉛量子點在空氣中非常容易氧化,這導致其表面具有較多缺陷,從而限制了對應的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阻礙了其光電轉發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 武漢大學方國家課題組在全無機鈣鈦礦光伏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採用J71、PBDB-T、PM6等一系列無摻雜聚合物有機光伏給體材料作為空穴輸運材料,採用合適的能級和載流子輸運能力,構建了全新的全無機PSCs體系結構。 全無機鈣鈦礦CsPbX3 有優異的熱穩定性, 具有連續可調的寬帶隙(1.73〜2.3 eV),在半透明電池以及疊層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潛力,吸引了廣泛的關注。
  • 轉換效率達18.49% 極電光能大面積鈣鈦礦光伏組件效率再創新高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作為一家以技術為核心的全球鈣鈦礦產業化技術開發領先企業,極電光能一直堅持科技創新,注重技術研發的投入。近日,極電光能傳來喜訊,公司自主研發的鈣鈦礦太陽能組件轉換效率再創新高,經國際權威認證機構TüV北德按照IEC標準嚴格檢測,轉換效率突破18.49%(@60c㎡),認證效率處於行業領先。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李永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利用一種新興的鈣鈦礦型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半導體作為吸光材料,進行光電轉換的光伏器件。最近幾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得到快速發展,能量轉化效率已經超過25%,並且具有低成本溶液加工的優勢,擁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在潛在應用領域中,它的競爭對手是矽光伏電池。
  • 鈣鈦礦光伏組件「溶劑焦慮」可以不用擔心了
    鈣鈦礦作為一種「奇異」的半導體材料,有望在多個光電應用領域產生顛覆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研發機構正在嘗試將鈣鈦礦技術進行產業化,其中鈣鈦礦光伏發電是目前發展最成熟、應用潛力最大的一個方向,其技術可以作為鈣鈦礦單結使用,也可以與晶矽結合形成更高效的疊層產品,此前全球多家企業已經對外宣布了鈣鈦礦光伏產品的量產時間。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01引言自2014年首次在室溫條件下觀察到鈣鈦礦的電致發光現象以來,短短6年間,綠光、紅光和近紅外光PeLED外量子效率均已突破20 %,可以與當前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相媲美。然而,在PeLED中,作為三基色之一的藍光器件卻一直存在著亮度低、效率低、光譜穩定性差、壽命短等問題。
  • 加州大學最新《Nature》: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的製備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26-z如圖1所示,圖1a中的示意圖和光學圖像說明了使用基於溶液的印刷輔助外延生長和轉移方法製造單晶的過程。混合鈣鈦礦晶體(例如,甲基銨碘化鉛,MAPbI3)被用作所述襯底外延生長的單晶混合鈣鈦礦。
  • 我們距離10年工作壽命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還有多遠?
    本文綜述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穩定性測試策略,通過分析文獻中關於連續光照最大功率點輸出測試、光/暗態循環測試、熱/冷循環測試、極端高溫高溼環境測試等穩定性測試策略,分析了影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的內在因素以及外部環境因素,對比了不同穩定性測試策略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並總結計算了文獻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效率衰減曲線。
  • 給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架上「水泥」支架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年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可溶液加工、質輕、成本低等優勢,有望成為可持續發展可拉伸應用的光伏技術。然而,機械柔韌性和環境穩定性的難以兼具限制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一步的發展應用。
  •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下,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寧志軍課題組在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此外,錫器件的電子傳輸層能級和錫鈣鈦礦較淺的能級不匹配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針對上述問題,在前期的工作中,寧志軍課題組引入低維錫鈣鈦礦來製備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比於三維結構,低維錫鈣鈦礦的氧化需要更高的能量,因此引入低維結構能提高鈣鈦礦的本徵穩定性。此外,在鈣鈦礦外進行有機分子的包覆可以抑制鈣鈦礦和氧氣的接觸,進一步提高了鈣鈦礦的抗氧化能力。
  • 23.7%光電轉換效率 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與表面鈍化相比,在反溶劑中添加苯乙胺提升鈣鈦礦內部的均勻鈍化。疊層太陽能電池是一種獲得更高光電轉換效率的光伏技術。在全鈣鈦礦串聯疊層太陽能電池中,Sn-Pb混合的窄帶隙鈣鈦礦(Eg≈1.2 eV)由於缺陷態密度高、易氧化等特點,限制了疊層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器件的穩定性板。
  • 光伏發電機會來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大幅提高至25.2%
    光伏電池可以從太陽中產生能量,在解決當前的環境危機方面非常有用。鈣鈦礦光伏電池是由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製成的電池,最近被證明前景無量,因為研究人員已經設法大幅提高了它們的能量轉換效率,從3.8%一路提高到25.2%。 這一顯著提高的效率使鈣鈦礦在開發下一代可低溫處理的光伏技術方面成為領先的競爭者。鈣鈦礦光伏電池可以有兩種主要的設計原型:所謂的規則(n-i-p)結構和倒置(p-i-n)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