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威爾斯大學Adv. Mater.: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2021-01-06 我的煤炭網

新南威爾斯大學Adv. Mater.: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

  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然而,硒化鉛量子點在空氣中非常容易氧化,這導致其表面具有較多缺陷,從而限制了對應的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阻礙了其光電轉發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因此,硒化鉛量子點電池急需尋求一種有效鈍化表面缺陷的方法,以提高其在空氣中的穩定性與電池效率。

  【成果簡介】

  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Zhilong Zhang 博士(第一作者)與Shujuan Huang博士(通訊作者)等人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A New Passivation Route Leads to Over 8% Efficient PbSe Quantum Dot Solar Cells via Direct Ion Exchange with Perovskite Nanocrystals」的文章。 該文章報導了一種創新的表面鈍化方法:通過銫鉛溴/碘鈣鈦礦納米晶與表面含氯的硒化鉛量子點之間進行離子交換,在硒化鉛量子表面形成更穩定的混合滷化物鈍化層。這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其螢光量子產率和在空氣中的穩定性,更進一步地把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的最高光電轉化效率提高至8.2%。這是首次公開報導的光電轉化效率超過8%的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此外,通過該鈍化處理的器件同時展示了非常好的空氣穩定性,在沒有封裝的情況下在空氣中存放57天後仍能保持其初始光電轉化效率的95%。

  【圖文導讀】

  圖1. 硒化鉛量子點(PbSe QDs)與銫鉛溴/碘鈣鈦礦納米晶(CsPbBr3/CsPbI3)之間的離子交換過程示意圖與交換前後材料的發光和吸收光譜。

  (a)PbSe QDs(Cl鈍化) 與 CsPbBr3/CsPbI3鈣鈦礦納米晶之間的滷族離子交換過程示意圖。

  (b)交換反應後混合物的在紫外燈下的可見區發光,其發光顏色由CsPbBr3/ PbSe的初始混合比例決定。

  (c)圖1(b)中的混合物在可見區的光致發光光譜。

  (d)CsPbI3鈣鈦礦納米晶與PbSe QDs發生離子交換後的光致發光光譜變化。

  (e)交換反應後經過提純的PbSe QDs的吸收與發光光譜。

  圖2.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下的PbSe QDs與鈣鈦礦納米晶混合物和通過X光能量色散譜(EDS)的得到滷族元素分布圖。

  (a)PbSe QDs與CsPbBr3鈣鈦礦納米晶混合物的TEM照片。

  (b)經過CsPbI3鈣鈦礦納米晶處理後的PbSe QDs的TEM照片。

  (c)-(d) 氯元素在圖2(a)與(b)中的分布。

  (e) 溴元素在圖2(a)中的分布。

  (f) 碘元素在圖2(b)中的分布。

  圖3. 運用不同鈍化處理後的PbSe QDs所製備的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分析。

  (a)以三種不同鈍化處理後PbSe QDs所製備的太陽能電池的電流密度-電壓(J-V)曲線。

  (b)PbSe QDs太陽能電池的外量子產率曲線。

  (c)這三種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分布圖。

  (d)-(e) 未經處理與經CsPbBr3鈣鈦礦納米晶處理的PbSe QDs薄膜的瞬態吸收光譜。

  (f) 三種PbSe QD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隨時間的變化。

  【小結】

  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嶄新且高效的硒化鉛量子點鈍化方法。通過與銫鉛溴/碘鈣鈦礦納米晶之間的離子交換,硒化鉛量子點可以獲得更加穩定的混合滷化物鈍化層。這個方法不僅提升了量子點的螢光量子產率,更大幅提高了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與空氣穩定性。本項研究的研究團隊在2016年曾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報導了第一個效率高於7%的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而在本項研究中進一步把其轉換效率紀錄第一次提升到8%以上。

相關焦點

  • 《Adv Mater》高效又穩定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PeLEDs)穩定性差是阻礙其商業化的關鍵問題。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FAPbI3在運行過程中的降解與離子遷移有直接關係,在FAPbI3中加入Cs+和Rb+二元鹼離子可以抑制離子遷移,顯著提高PeLEDs的使用壽命。
  • Adv.Mater.:揭開鈣鈦礦光伏器件中「被埋藏的秘密」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朱瑞研究員、龔旗煌院士課題組與英國薩裡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張偉教授課題組再度聯合,首次建立了直接研究多晶鈣鈦礦薄膜「埋底」界面的系統研究方法,創新發展了多晶薄膜剝離技術與原位共聚焦螢光成像技術,揭示了鈣鈦礦底面的非輻射複合區域分布及來源;基於對鈣鈦礦底面的認知,進一步闡明了異質滷化銨上表面處理工藝實現鈣鈦礦薄膜底部界面優化改善的機理
  • 通過表面鈍化工程增強全無機碘化銫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
    常用的無機銫鉛滷化物鈣鈦礦是碘化銫鉛,但是碘化銫鉛鈣鈦礦存在兩個相,一個是低溫??相(正交晶相)和高溫α相(立方晶相)。這兩個相的帶隙分別是2.82 eV和1.7 eV,只有高溫立方相的碘化銫鉛才是理想的吸光材料可用於高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此如何在常溫下使得碘化銫鉛鈣鈦礦穩定在立方相仍然是個巨大的挑戰,也是製備穩定高效碘化銫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所在。
  • 分子相互作用對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型太陽電池缺陷鈍化性能和壽命的...
    分子相互作用對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型太陽電池缺陷鈍化性能和壽命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0:48:46 南京大學
  • 「鈣鈦礦」到底厲害在哪裡?
    、納米棒等構建的法布裡-珀羅腔(Fabry–Pérot cavities)、由鈣鈦礦納米片等構建的回音壁腔(Whispering-gallery-mode cavities)、以及光子晶體和布拉格反射腔體等。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的製備方法主要有傳統的高溫固相法(陶瓷工藝方法) 、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和沉澱法,此外還有氣相沉積法、超臨界乾燥法、微乳法及自蔓延高溫燃燒合成法等。溶膠-凝膠法中多以檸檬酸、乙二胺四乙酸、酒石酸、硬脂酸等配位性較強的有機酸配體為主。該方法可以用來製備幾乎任何組分的六角晶系的型鈣鈦礦結構的晶體材料,能夠保證嚴格控制化學計量比,易實現高純化,原料容易獲得,工藝簡單,反應周期短,反應溫度、燒結溫度低,產物粒徑小,分布均勻。由於凝膠中含有大量的液相或氣孔,在熱處理過程中不易使顆粒團聚, 得到的產物分散性好。
  • 上海科大寧志軍課題組開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研究亮點:1.利用離子交換方法在雜化鈣鈦礦晶粒表面製備了CsPbI3富集的的準無機納米核殼結構;2.準無機殼層異質結構能夠減少缺陷密度和抑制離子遷移;3.基於該異質結構的反式鈣鈦礦電池實現了20.7%的效率和1000h的連續工作壽命。
  • 穩定性達IEC61215:2016標準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長按圖片掃描二維碼閱讀論文華中科技大學韓宏偉教授團隊在2014年報導了一種基於(5-AVA)xMA1-xPbI3鈣鈦礦的無空穴傳輸層可印刷介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器件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超過1000小時的室溫光照穩定性,這一成果發表在Science《科學》。隨後,該團隊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進行了進一步深入探索。
  • 黃維院士等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和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首次報導了通過前驅體離子間配位作用、分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獲得近單分散的鈣鈦礦前驅體膠束粒子中間相,通過溶劑揮發獲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 上海科大最新《Nature》首次製備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
    本文將深入解讀材料領域的這篇Nature文章,該工作首次利用液相外延法製備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異質結。基於氧化物鈣鈦礦和III-V,II-VI和過渡金屬硫化物半導體的外延異質結構形成了現代電子學和光電子學的基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淵教授AFM: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穩定性研究
    研究背景近十年來,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迅猛,正朝著商業應用的方向前進。雖然在實驗室中這類新型光伏電池的轉化效率可高達25.2%,但其依然存在溫度穩定性等問題,並且其光伏性能與Shockley-Queisser理論極限值存在一定差距。
  • 錳摻雜Cs4PbCl6零維鈣鈦礦納米晶激發態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Cs4PbX6(X = Cl、Br、I)零維鈣鈦礦納米晶具有優異光學性能,在LED照明顯示、雷射和光電探測器等技術領域受到廣泛關注。但由於絕緣體本質,Cs4PbX6零維鈣鈦礦本徵在可見波段不發光,限制了作為發光材料的應用範圍。錳離子摻雜是調控鈣鈦礦納米晶光、電、磁性能的一種有效手段。
  • 清華大學:光譜穩定高效的鈣鈦礦藍光LED
    編輯推薦:本文通過使用Cl端基的胺配體(Cl-配體)製備了具有優化Cl分布的合金FAPbBr3-xClx納米晶體薄膜。與傳統的Br端基配體(Br-配體)製造的FAPbBr3-xClx薄膜相比,製成的FAPbBr3-xClx NC薄膜顯示出富含Cl的表面和9 nm藍移發射光譜。
  • 研究人員利用咪唑基離子液體提高鈣鈦礦電池效率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與陝西師範大學研究員楊棟團隊合作,利用咪唑基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的表面、改善鈣鈦礦薄膜的電荷傳輸,從而製備出高效率的鈣鈦礦電池。
  • 上海交大韓禮元團隊在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研究獲進展
    、副教授陳漢團隊在高效穩定大面積模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A Scalable Integrated Dopant-Free Heterostructure to Stabilize Perovskite Solar Cell Modules」 以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於國際能源領域旗艦期刊《
  • 發光學報 | 鈣鈦礦量子點:機遇與挑戰
    為紀念創刊40周年,《發光學報》特推出「青稞論道」專欄,悟創新之道,彰促進之法,論發光未來,展青科風採。筆者團隊在基於鈣鈦礦的免疫分析檢測中亦有了初步的應用研究。通過對鈣鈦礦進行表面功能化,使其可在水溶液分散,並將其作為螢光探針進行免疫分析檢測,實現了對多種目標物的定量分析,初步展示了鈣鈦礦在免疫檢測中的應用潛力。
  • 蘇州大學:一種高效率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本文研究開發了一種共軛聚合物-量子點雜化本體異質結層,在優化薄膜表面形貌,改善活性層與傳輸層之間的接觸,以及將表面轉變為疏水層方面起重要作用,製備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效率處於報導的前列。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因其光譜帶隙可調性,靈活的組分控制,晶體應變等眾多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且能提供探索薄膜太陽能電池中不易實現的一些概念的機會,比如說量子限域,多樣化加工及器件結構,對於量子點活性層來說,常用的有機空穴傳輸層可以對量子點層表面進行合理鈍化,但由於能級順差較大,在溶液製備法中,量子點層和傳輸層對於電荷提取並不理想,尋找一種合適而又簡單的方法來調整兩者對接口以改善電荷收集效率是進一步提高電池效率的有效方法
  • 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00:56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Raymond E.
  • 科學家研發高度穩定鈣鈦礦生產法
    科學家研發高度穩定鈣鈦礦生產法 2020-08-21 科技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鈣鈦礦是近年來被廣泛關注的一種能源和電子領域的新型材料,俄新方法將拓展高效利用鈣鈦礦的可能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半導體工藝材料科學》期刊上。  鈣鈦礦是類似立方晶體結構類的礦物,自2012年以來,鈣鈦礦作為有潛力的新材料被全球科研人員廣泛研究,尤其是在太陽能領域。目前,鈣鈦礦電池的效率已經達到約25%,可與半導體媲美,且製造技術簡單。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又有新突破
    鈣鈦礦的帶隙可以通過用溴或氯替換碘陰離子來調節,然而過多的溴會使鈣鈦礦性能不穩定。本文引入硫氰酸鹽與碘的混合,從而開發了2D/3D混合寬帶隙鈣鈦礦的結構和提高光電性能。基於此,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PCE高達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