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韓禮元團隊在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研究獲進展

2020-12-28 網易

2020-12-27 11:22:09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韓禮元、副教授陳漢團隊高效穩定大面積模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A Scalable Integrated Dopant-Free Heterostructure to Stabilize Perovskite Solar Cell Modules」 以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於國際能源領域旗艦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響因子:25.245)。

  

  此次,該團隊延續在高效穩定性大面積鈣鈦礦電池上的進展 (Nature 2017, 550, 92–95; Joule 2019, 3, 1–3;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0, 1903487),選用帶有不同官能團的矽氧烷,在鈣鈦礦表面構建了覆蓋性優良的橋接氧化石墨烯(BJ-GO)超薄納米片層,通過配位鍵鈍化鈣鈦礦表面鉛缺陷,通過緊湊的二維網絡在物理上抑制了滷素離子的遷移,從而保證了空穴傳輸層穩定的p型半導體性質與空穴提取及傳輸能力

  

  圖1.可擴展BJ-GO薄膜表徵。(a) 鈣鈦礦表面TEOS-GO、MPTES-GO和APTES-GO層示意圖;(b)其在鈣鈦礦表面的SEM圖像

  進一步地,研究者製備了可規模化的無摻雜異質結,該結構由富碘表面的無甲銨鈣鈦礦吸光層、橋連的超薄BJ-GO納米片中間層以及無摻雜的空穴傳輸層組成。最終,採用這種無摻雜異質結的大面積鈣鈦礦電池模組 (35.80 cm2) 獲得15.3%的第三方認證光電轉換效率。封裝的鈣鈦礦模塊經過1000小時的85oC和85%相對溼度的溼熱試驗後,其效率仍舊保持初始效率的91%以上;且在最大功率點連續光照1000小時後,相對初始效率也保有90%以上。本研究為可擴展界面工程提出了一種新的二維網絡策略,並為穩定的鈣鈦礦電池進一步鋪墊了道路。

  

  圖2基於無摻雜異質結的模塊性能。(a-b)模塊示意圖;(c-d)對照組模塊和BJ-GO模塊的I-V特性;(e-f)封裝模塊穩定性表徵

  本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材料學院2018級碩士生沙勇明,通訊作者為陳漢和上海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畢恩兵。該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究開發計劃 (2018YFB1500104),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 (17ZR1414800、20ZR14249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1574199, 11674219、11834011、51902198),國家創新人才博士後計劃 (BX201700302),國家博士後基金會 (2018M640388)和包頭-上海交大創新引導基金(17H100000514)。

  來源:上海交大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003301

  「在看"一下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可以高效轉換並利用太陽能。除了目前主要的矽基太陽能電池外,探尋高效率且廉價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MAPbX3 (X=Cl, Br和I)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卓越的光電性能而受到廣泛關注。基於這類鈣鈦礦結構材料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短短幾年間在效率上頻頻突破,由2009年的不到4%迅速提升到了22.1%。
  • 上海科大寧志軍課題組開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基於該異質結構的反式器件實現了20.7%的效率和1000h的連續工作壽命,為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構築提供了一條途徑。基於雜化/準無機核殼結構的高效高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混合有機-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具有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可溶液加工和低成本等優點而備受關注。然而,儘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超過25%,但其穩定性仍然有待提高。原因之一是有機陽離子容易發生移動,特別是易揮發的甲銨離子(MA),加劇了材料結構的變化。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低成本可印刷式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方面實現新突破,相關團隊生產的新型可印刷式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能夠在使用500小時後,仍維持原有效率的90%以上。美國杜克大學、史丹福大學、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單位均開展了鈣鈦礦太陽能光伏技術的相關研究。
  • 中美兩國的大學,都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導語: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團隊表示,他們發現了快速製造鈣鈦礦電池的、可商業化的工藝,並已經獲得了專利;在中國,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則創造了新的穩定光電轉化效能紀錄,通過了權威認證,並獲得了權威榜單的認可。
  • 高效、快速、大規模製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方法
    為了尋找更環保的矽的替代品,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薄膜鈣鈦礦上,這種低成本、柔性的太陽能電池可以用最少的能源生產,幾乎沒有二氧化碳排放。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很有前途,但在其普及之前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不穩定性,這使得它們難以大規模製造。
  • 碳中和+|中美兩國的大學,都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他們發現了快速製造鈣鈦礦電池的、可商業化的工藝,並已經獲得了專利;在中國,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則創造了新的穩定光電轉化效能紀錄,通過了權威認證,並獲得了權威榜單的認可。根據史丹福大學的這個研究小組的估算,他們的鈣鈦礦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成本,每平方英尺大約25美分,遠遠低於當前常規矽材料太陽能電池模塊成本的2.5美元。 使用壽命的問題 矽太陽能電池,通常是將封裝模塊連接起來,一方面提高輸出功率,另一方面則可以更適應環境條件。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進一步提升
    近日,中國西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即通過增強層狀分子間的作用力,增加了電池的穩定性,在光照下持續工作1000小時,電池的光電轉化性能衰減低於15%,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相關成果已發表於《自然光子學》。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載流子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年來,金屬有機鈣鈦礦材料CH3NH3PbX3(X=Cl、Br、I)由於其在構建高效、
  • 科學家研究出更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科學家研究出更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14:36:46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Zhaoxin Wu課題組與美國西北大學Mercouri G.
  • 化學教授用舊材料造出性能更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導讀: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化學教授Biwu Ma的團隊用於實驗的基於甲基碘化銨的太陽能電池,在沒有顏料層的情況下,效率為18.9%。有了它,效率上升到了21.1%。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反摻雜」技術效率可達17.8%的微型儲能模塊
    美國科學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反摻雜」工藝,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生產出更好的設備。他們用這種方法製造了一個效率為17.8%的微型模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以支持大規模生產。北卡羅來納大學(UNC)的科學家說,其中一個問題是鈣鈦礦經歷的退火(加熱和緩慢冷卻)過程。許多製造過程耗時過長,成為大規模生產的一大瓶頸。
  • 植物能高效吸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鉛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科技日報北京1月22日電(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1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報告,德國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分析研究顯示,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鉛汙染相比,來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鉛進入部分植物體內的效率是前者的10倍。雜化滷化物鈣鈦礦可以製備高效的太陽能電池,同時具有性能優異、成本低廉、商業價值巨大的特點,因而備受關注。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突破!1分鐘可產12米 大規模製造指日可待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迄今為止,儘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效率方面正迅速趕上它的「矽前輩」,但在生產速度方面它們仍遠遠落後。不過現在,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製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方法,其速度可達每分鐘40英尺(12米),甚至比製造矽太陽能電池還快。數十年來,矽一直主宰著太陽能電池市場,但近年來,其寶座有被奪走的危險。其中增長最快的新產品當屬鈣鈦礦,其效率從2009年的不到4%上升到今年早些時候的20%,接近矽25%的長期記錄。而且它的生產成本也可能更低、更節能。
  • 楊世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正在開悟之坡上穩步前進
    請問楊教授,您和您團隊目前正聚焦在哪方面工作當中,有哪些激動人心的進展和發現?楊世和教授:我們團隊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利用,包括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和化學能。深入探討電子與光子的相互作用,電子的轉移,收集和重排以及相應的化學鍵重組是我們關注的基礎問題,以此促進太陽能轉化材料和器件的創新。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6篇論文,包括《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篇,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近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異常火熱。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份,《科學》連續刊發4篇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論文,其中關於鈣鈦礦與矽的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文章就有3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熱點科學問題是什麼?受關注的解決策略有哪些?近期發表的文章對熱點科學問題有什麼貢獻?
  • 我們距離10年工作壽命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還有多遠?
    其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與其使用壽命及效率相關,如果可使其使用壽命長達10年或更長,可極大降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本。因此,如何實現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目前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穩定性測試並沒有統一標準,因此不利於將不同實驗組之間得到的結果進行對比。
  • 科研團隊取得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便宜100倍,可快速製備
    圖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來源:Medium)近日,來自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
  • FOE虛擬專刊 | 太陽能電池研究新進展
    開發高效、穩定、低生產成本的太陽能電池,是實現太陽能大規模利用與以化石燃料為主的電網發電 「價格均等」的有效途徑。本期虛擬專刊選取了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期刊2018-2019年發表的太陽能電池相關的文章,這些文章介紹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和其他研究單位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以及它們的材料、器件結構、製作工藝、測試分析等方面的部分研究進展。希望這些研究工作能給從事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的讀者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 近期Nature/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文章大盤點!
    ,但是由於鈣鈦礦本身對電子束等束流敏感,因此其微觀機理的研究進展緩慢。本文基於FAPbI3體系,提出了一種新的處理方法,將FAPbI3的δ相置於MASCN或者FASCN的蒸汽中,製備得到FAPbI3的純α相,核磁共振測試表明MA已經進入鈣鈦礦晶格中,分子動力學模擬結果顯示SCN-離子有效促進α相的形成和穩定。基於上述製備方法所得薄膜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終獲得了大於23%的光電轉換效率,電池也具備優良的穩定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