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2021-01-10 科學網

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00:56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Raymond E. Schaak團隊開發了一種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的策略。相關研究成果於2021年1月6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

高熵材料含有大量隨機分布的元素,具有獨特的催化、電化學和力學性能。隨機化元素的高構型熵驅動高熵材料的形成;因此,通常需要高溫和淬火來穩定它們。正因為如此,高熵材料的膠體納米粒子很難合成,儘管它們具有理想的高比表面積和溶液分散性,但仍然很少見。

該文中,研究人員開發了同時多陽離子交換作為一種替代低溫途徑來製備高熵材料的膠體納米粒子。Cu1.8S納米粒子與Zn2+、Co2+、In3+和Ga3+的亞化學計量混合物反應生成高熵金屬硫化物Zn0.25Co0.22Cu0.28In0.16Ga0.11S納米粒子。Zn0.25Co0.22Cu0.28In0.16Ga0.11S納米粒子具有熱穩定性,使用較少陽離子的交換反應不會產生高熵相。膠體納米粒子陽離子交換作為一個合成平臺的使用提供了熵和焓驅動力,除了結構熵之外,還能夠在溶液可及溫度下形成高熵相。

附:英文原文

Title: Simultaneous Multication Exchange Pathway to High-Entropy Metal Sulfide Nanoparticles

Author: Connor R. McCormick, Raymond E. Schaak

Issue&Volume: January 6, 2021

Abstract: High entropy materials, which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randomly distributed elements, have unique catalytic, electrochem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high configurational entropy of the randomized elements drives the formation of high entropy materials; therefore, high temperatures and quenching are typically required to stabilize them. Because of this,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of high entropy materials are difficult to synthesize and remain rare, despite their desirable high surface areas and solution dispersibilities. Here, we introduce simultaneous multication exchange as an alternative low-temperature pathway to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of high entropy materials. Roxbyite Cu1.8S nanoparticles react with a substoichiometric mixture of Zn2+, Co2+, In3+, and Ga3+ to produce nanoparticles of the high entropy metal sulfide Zn0.25Co0.22Cu0.28In0.16Ga0.11S. The Zn0.25Co0.22Cu0.28In0.16Ga0.11S nanoparticles are thermally stable, and exchange reactions using fewer cations do not produce the high entropy phase. The use of colloidal nanoparticle cation exchange as a synthetic platform provides both entropic and enthalpic driving forces that, in addition to configurational entropy, enable the formation of high entropy phases at solution-accessible temperatures.

DOI: 10.1021/jacs.0c11384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1384

 

相關焦點

  • 俄制出超高納米粒子含量銀液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科學研究中心新聞辦通報稱,俄科學家製造出超高納米粒子含量的銀液,屬於全球首次。這種新工藝有助於製造3D列印墨汁和抗微生物藥物。       3D列印、生物醫學、光電子學、複合納米材料合成等很多現代工藝都需要大量尺寸和外形可調製的納米粒子,但是經濟上高效、生態上安全的製造方法卻不多。       俄科學家完善了銀納米粒子的合成方法,獲得了超濃縮液體,每升包含1500克銀納米粒子,超過目前已知混合物的24倍。
  • 單原子催化劑、超薄羥基氧化物納米片、異質結層狀納米棒、多殼二...
    然後,討論了SACs的合成、表徵和CO2RR性能。最後,強調了存在挑戰和未來的發展途徑,以期指導SACs的設計,從而促進和理解SACs上的CO2RR。這項工作不僅為簡單製備低成本、高效的OER電催化劑提供了新的策略,而且為製備具有良好結晶度和形貌的金屬羥基氧化物納米片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同時也為從MOF材料溫和合成納米級衍生物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 新工藝可以低成本、大批量生產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的納米粒子
    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金屬碳化物納米粒子(碳和金屬的化合物),可以將CO2轉化為燃料。這是首次可以在低溫下持續生產的納米顆粒。過渡金屬碳化物(TMC)具有固有的多功能性和成分可調節特性,因此已被證明具有廣泛的催化應用潛力。但是,製備這些材料所需的苛刻條件限制了對其物理性能的合成控制範圍。
  • 液態金屬技術:合成更好的壓電材料!
    導讀據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卓越中心(FLEET)官網近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與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一項合作,將液態金屬合成物應用到壓電材料上,推動了未來從身體運動獲取能量的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和生物傳感器的發展。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
    記者10月2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日,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成功製備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並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
  • 乳酸納米粒子載有抗生藥物可以使冠狀動脈的再狹窄得到有效預防
    作為一種碳氫聚合物的類金剛石碳能夠憑藉著離子束與離子體等技術在物體的表面形成一定的沉積,使之出現一層薄膜。通過修飾而造就的金剛石塗層其結構為納米結構,其生物相融性比較突出。特別是在血液方面的相融性能,更是惹人注目。
  • 【系列介紹】等離子輔助電極材料的合成與表面改性—等離子體簡介
    等離子體技術近來在電化學裝置納米材料的合成和表面改性具有特別的優勢。其中,冷等離子體技術在先進電極材料的合成和表面改性的研究成果優異,包括燃料電池用電催化劑,水分解,金屬空氣電池以及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等離子改性技術。等離子體是指第四物質狀態(電離氣體),通過用足夠的能量激活氣體來產生等離子體。
  • Adv.Mater.綜述: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最近開發的各種雷射器方面的技術進步為材料加工開闢了新的途徑。材料的雷射加工能快速和局部集中能量,同時產生電子和熱力學非平衡的條件。雷射誘導的熱量可以局限在空間和時間上,從而可以很好地控制材料的操作。金屬氧化物對於從微電子到醫藥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俄制出超高納米粒子含量銀液 有助於製造3D列印墨汁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科學研究中心新聞辦通報稱,俄科學家製造出超高納米粒子含量的銀液,屬於全球首次。這種新工藝有助於製造3D列印墨汁和抗微生物藥物。
  • 「技術創新」納米複合高分子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將幾何條件作為依據,能夠發現納米粒子的形狀多種多樣,可以是正方體、長方體,亦可是圓柱體,甚至可以製成絲狀和膜狀;將相應結構作為依據,則可以分為單相納米材料和多相納米材料。這種方法可以支持多種納米材料結構單元前體,除金屬離子之外,還包括有機金屬化合物。此外,輻射、氣體反應以及加熱,均可以作為納米材料結構單元的生成方式。例如,假定有機高分子材料為模板,將其作為基體進行納米結構單元的構築,首先可以加入金屬粒子,促使其與硫化氫相結合,可實現硫化物和氧化物納米粒子的製備。如果對納米粒子尺寸和形狀上有要求,則需要對介孔尺寸進行控制。
  • 羅門哈斯IRA402CL離子交換樹脂的注意事項和應用領域
    ,耐溫性能優異最高使用溫度達到135℃,能夠多次再生,再生交換容量高,通常能夠使用3-4年左右。2.離子交換樹脂的抗汙染性好,具有卓越的機械完整性,能夠有效地防止樹脂被汙染。3.離子交換樹脂再生效果要比其他品牌的樹脂好一些,能夠有效地將樹脂內部吸附的離子交換出來,年補充量低,有效地降低了樹脂的運行成本。
  • nanoe納米水離子:被松下空調採用的黑科技
    其實,這關鍵在於松下專利級別的黑科技:nanoe納米水離子技術。nanoe納米水離子:被松下廣泛應用的黑科技筆者翻查松下官網資料顯示,nanoe® 納米水離子是 Panasonic 開發的一項技術,可產生納米級的靜電霧化水粒子。「靜電霧化水技術」涉及收集空氣中無形的水分,並應用高壓生成納米級的水粒子。這些帶電水粒子稱為「靜電霧化水」,含有容易影響許多物質的高活性成分。
  • 離子交換樹脂的結構及交換原理
    交換基團中的固定部分被束縛在高分子的基體上,不能自由移動,所以稱為固定離子;交換基團的活動部分則是與固定離子以離子鍵結合的符號相反的離子,稱為反離子或可交換離子。反離子在溶液中可以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在一定條件下,它能與符號相同的其他反離子發生交換反應。
  • :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  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然而,硒化鉛量子點在空氣中非常容易氧化,這導致其表面具有較多缺陷,從而限制了對應的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阻礙了其光電轉發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 MXene:一種廣泛應用新材料的新開發途徑
    這些材料由幾個原子層厚度的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構成。它最初於2011年出現,由於MXene材料表面有羥基或末端氧,它們有著過渡金屬碳化物的金屬導電性。在超級電容器、電池、電磁幹擾屏蔽和複合材料等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例如與傳統電池不同,該材料為離子的運動提供了更多的通道,大幅提高了離子運動的速度。
  • 膠體納米粒子界面研究獲得新進展
    人體軟組織和天然抗震凝膠材料通常同時具有高的儲能模量和損耗模量。因此,製備這類材料一直是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由於天然高分子(如多肽和蛋白)的凝膠化結構粘彈性模量通常比較低,目前,製備該類材料多見於通過合成特定結構的高分子或者採用高分子-無機複合的方法。膠體粒子凝膠的粘彈性研究則常見於一些具有弱的粘彈性模量的乳狀、漿料體系。
  •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指出:化妝品中的納米粒子皮膚幾乎不吸收!
    但是當皮膚受損時,納米粒子的穿透皮膚的機會顯著增加,尤其是尺寸較小且表面帶有正電荷的納米粒子。然而,報告也指出由於缺乏標準的測試流程,難以比較和評估不同測試標準的結果。這項研究分析了大量的關於商品中的納米粒子是否能夠穿透皮膚被吸收這個問題的研究報告。這項研究分析了關於這個問題的in vivo 和 ex vivo 的實驗結果。皮膚受損對於納米粒子穿透的影響,以及納米粒子的尺寸表面電荷對於穿透皮膚機率的影響。他們發現納米材料幾乎不能通過直接皮膚接觸被吸收。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溶膠-凝膠法中反應前驅體通常為金屬無機鹽和金屬有機鹽類,如金屬硝酸鹽、金屬氯化物及金屬氧氯化物、金屬醇鹽、金屬醋酸鹽、金屬草酸鹽。溶膠-凝膠法中多以檸檬酸、乙二胺四乙酸、酒石酸、硬脂酸等配位性較強的有機酸配體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