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表面鈍化工程增強全無機碘化銫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

2021-01-06 OFweek維科網

引言

由於傳統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熱/溼不穩定性,導致器件在高溫或者高溼度條件下性能衰退嚴重,阻礙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的進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純無機銫鉛滷化物鈣鈦礦具有良好的環境穩定性和優異光伏性能便自然而然地成為商業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熱點。常用的無機銫鉛滷化物鈣鈦礦是碘化銫鉛,但是碘化銫鉛鈣鈦礦存在兩個相,一個是低溫??相(正交晶相)和高溫α相(立方晶相)。這兩個相的帶隙分別是2.82 eV和1.7 eV,只有高溫立方相的碘化銫鉛才是理想的吸光材料可用於高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此如何在常溫下使得碘化銫鉛鈣鈦礦穩定在立方相仍然是個巨大的挑戰,也是製備穩定高效碘化銫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所在。

成果簡介

近日,山東大學尹龍衛教授等人在Nature. Commun. 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urface passivation engineering strategy to fully-inorganic cubic CsPbI3 perovskites for high-performance solar cells」的文章。該文章通過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誘導表面鈍化過程獲得了長期穩定存在的立方晶相碘化銫鉛,其電池效率高達10.74%,並且具有優秀的環境穩定性。

圖文簡介

圖1:碘化銫鉛薄膜和碘化銫鉛丐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和形貌表徵

(a). 不同晶相的碘化銫鉛薄膜的XRD譜;

(b). 正交晶相和立方晶相的碘化銫鉛的老化圖;

(c, d). 正交晶相和立方晶相的碘化銫鉛薄膜的SEM圖;

(e). 無機碘化銫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橫截面SEM圖。

圖2:碘化銫鉛的傅立葉轉換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譜

(a). 純PVA、在PVA下合成的碘化銫鉛薄膜以及異丙醇處理的碘化銫鉛薄膜的傅立葉轉換紅外光譜;

(b, c).  PVP以及碘化銫鉛-PVP的1H和13C的核磁共振譜。

圖3:PVP誘導立方晶相碘化銫鉛的穩定性機制

(a). 碘化銫鉛和PVP化學分子鍵連接示意圖;

(b). 碘化銫鉛中的PbI2和Cs離子在DMF/DMSO溶劑中自發地與PVP分子組裝和相互作用,並保持亞穩態;

(c). 在PVP分子的作用下,CsPbI3納米晶形成於PVP分子上,並保持相對獨立和穩定;

(d). PVP通過N/O鍵和Cs鍵結合在碘化銫鉛晶體表面。

圖4:立方晶相碘化銫鉛鈣鈦礦薄膜的光學表徵以及器件性能表徵

(a). 立方晶相碘化銫鉛鈣鈦礦薄膜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b). 在玻璃襯底上沉積正交和立方晶相碘化銫鉛薄膜的時間分辨光致發光光譜;

(c). 器件的IPCE曲線以及短路電流積分;

(d). 立方晶相碘化銫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J-V曲線;

(e). 30個器件的性能統計圖。

圖5:器件的穩定性測試

(a). 無密封器件暴露在溼度為45 - 55%條件下的效率演化;

(b). 不同溫度下器件對應的效率;

(c). 無密封器件暴露在溫度為60℃條件下的效率演化。

小結

研究者通過聚合物PVP鈍化方法,成果獲得了高效穩定的立方晶相碘化銫鉛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器件效率高達10.74%,並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該成果為推動純無機鈣鈦礦的商業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有機—無機滷化鉛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組成與界面工程
    有機—無機滷化鉛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組成與界面工程 2020-07-25 0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化學教授用舊材料造出性能更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化學教授Biwu Ma和他的團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通過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添加一層古老的有機顏料,可以提高電池的穩定性和效率。研究成果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雜誌上 。 Ma在新一代太陽能電池技術方面的研究一直專注於解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
  • :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  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然而,硒化鉛量子點在空氣中非常容易氧化,這導致其表面具有較多缺陷,從而限制了對應的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阻礙了其光電轉發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
    通過器件結構的改進將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提高到了0.94 V,實現了12.4%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國際上已報導的穩態輸出效率最高的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的單節和疊層電池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新型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但是目前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多基於重金屬鉛的材料體系,可溶性的重金屬鉛帶來的環境問題將阻礙其商業化進程,因此環境友好型的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錫基鈣鈦礦具有和鉛鈣鈦礦相似的電子結構和相媲美的半導體性質,包括高吸光係數、高載流子遷移率和理想的帶隙,是環境友好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理想材料。
  • 給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架上「水泥」支架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年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可溶液加工、質輕、成本低等優勢,有望成為可持續發展可拉伸應用的光伏技術。然而,機械柔韌性和環境穩定性的難以兼具限制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一步的發展應用。
  • 最新《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又有重要進展!「陷阱」之謎!
    混合無機-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主要受到捕獲電荷載流子並導致無用重組的缺陷的限制。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黃勁松教授(通訊作者)報導了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單晶和多晶太陽能電池中「陷阱」的空間和能量分布解析結果。
  • 23.7%光電轉換效率 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合作發表了窄帶隙鈣鈦礦及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以《Combin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Mixed Tin-Lea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Capping Grains
  • 植物能高效吸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鉛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科技日報北京1月22日電(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1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報告,德國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分析研究顯示,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鉛汙染相比,來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鉛進入部分植物體內的效率是前者的10倍。雜化滷化物鈣鈦礦可以製備高效的太陽能電池,同時具有性能優異、成本低廉、商業價值巨大的特點,因而備受關注。
  • 兩親分子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23.5%的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兩親分子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23.5%的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組件  來源:能源學人  作者:Energist  2020/2/21 12:30:01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由於其出色的光伏(PV)性能,低成本,大面積製造能力而受到廣泛的研究關注。
  • 蘇州大學:一種高效率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本文研究開發了一種共軛聚合物-量子點雜化本體異質結層,在優化薄膜表面形貌,改善活性層與傳輸層之間的接觸,以及將表面轉變為疏水層方面起重要作用,製備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效率處於報導的前列。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因其光譜帶隙可調性,靈活的組分控制,晶體應變等眾多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且能提供探索薄膜太陽能電池中不易實現的一些概念的機會,比如說量子限域,多樣化加工及器件結構,對於量子點活性層來說,常用的有機空穴傳輸層可以對量子點層表面進行合理鈍化,但由於能級順差較大,在溶液製備法中,量子點層和傳輸層對於電荷提取並不理想,尋找一種合適而又簡單的方法來調整兩者對接口以改善電荷收集效率是進一步提高電池效率的有效方法
  • 近期Nature/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文章大盤點!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自2009年被第一次報導其優異的光伏性能,經過十餘年的迅速發展,最新認證的光電轉換效率(PCE)已從最初的3.8%增長到25.5%。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在太陽能電池、發光器件等多個領域均有應用,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近期發表在NS頂刊上的重要成果。
  • 上海科大寧志軍課題組開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採用不含MA的甲脒基鈣鈦礦(FAPbI3)可以獲得熱穩定性更好的太陽能電池。在FAPbI3中摻雜Cs+、Rb+等一價陽離子可進一步穩定鈣鈦礦結構並有效提高器件性能。然而,基於FA體系鈣鈦礦的效率仍然低於MA體系鈣鈦礦。另一方面,雖然FA熱穩定性好於MA,但要實現全FA體系的高穩定器件仍要進一步探索和發展。
  • 武漢大學方國家課題組在全無機鈣鈦礦光伏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武漢大學物理學院方國家教授課題組與吳奕初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路新慧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採用J71、PBDB-T、PM6等一系列無摻雜聚合物有機光伏給體材料作為空穴輸運材料,採用合適的能級和載流子輸運能力,構建了全新的全無機PSCs體系結構。 全無機鈣鈦礦CsPbX3 有優異的熱穩定性, 具有連續可調的寬帶隙(1.73〜2.3 eV),在半透明電池以及疊層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潛力,吸引了廣泛的關注。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又有新突破
    鈣鈦礦的帶隙可以通過用溴或氯替換碘陰離子來調節,然而過多的溴會使鈣鈦礦性能不穩定。本文引入硫氰酸鹽與碘的混合,從而開發了2D/3D混合寬帶隙鈣鈦礦的結構和提高光電性能。基於此,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PCE高達26.7%。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重要突破!
    將矽和金屬滷化物鈣鈦礦配對的串聯太陽能電池,是一個很有前途的選擇,其可超越單電池的效率限制。近日,來自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Steve Albrecht等研究者,報導了一個單片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其認證的功率轉換效率高達29.15%。
  • 穩定性達IEC61215:2016標準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其優異的光電轉換性能及低廉的成本引起廣泛關注。然而,由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對外界條件如水、光、熱和氧的敏感性導致其較差的穩定性,成為制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走向商業化的主要障礙。
  • 高效全無機CsPbI2Br 鈣鈦礦太陽電池:通過能級排列實現最小電壓損失
    【研究背景及簡介】 鈣鈦礦因其廣泛的光吸收、弱激子結合能、良好的載流子遷移率、和載流子擴散長度而引起了廣泛的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的功率轉換效率(PCE)屢屢創紀錄,已達到25.2%的認證值。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淵教授AFM: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穩定性研究
    研究背景近十年來,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迅猛,正朝著商業應用的方向前進。雖然在實驗室中這類新型光伏電池的轉化效率可高達25.2%,但其依然存在溫度穩定性等問題,並且其光伏性能與Shockley-Queisser理論極限值存在一定差距。
  • 解析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陷阱態的空間和能量分布
    Zhenyi Ni和美國應用物理科學、機械與材料工程以及計算機和能源工程研究團隊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最新報告中,描述了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單晶多晶太陽能電池中陷阱態或缺陷的空間和能量分布。研究人員將金屬滷化物鈣鈦礦(MHP)的光電性能歸因於其高的光吸收係數、載流子遷移率、長的電荷擴散長度和小的Urbach能量(代表系統中的混亂)。理論研究表明,由於鈣鈦礦的低形成能,結構缺陷和晶界而在材料表面形成深電荷陷阱的可能性,可指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鈍化技術的發展(化學反應性的損失)。電荷陷阱狀態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其他設備的降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可以高效轉換並利用太陽能。除了目前主要的矽基太陽能電池外,探尋高效率且廉價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MAPbX3 (X=Cl, Br和I)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卓越的光電性能而受到廣泛關注。基於這類鈣鈦礦結構材料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短短幾年間在效率上頻頻突破,由2009年的不到4%迅速提升到了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