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偉大的作者,在歷史的關鍵節點,總會寫下影響深遠的壯麗篇章。
2018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萬華視察時深刻指出,
「
誰說國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
」
2018年6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東煙臺考察。這是習近平在萬華煙臺工業園會見職工代表。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的藍圖擘畫,為煙臺國企改革把脈定向,更為煙臺高質量發展掌舵領航。
2019年6月10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煙臺一周年即將來臨之際,全市「學萬華精神促高質量發展」活動動員大會在東山賓館5號樓舉行。柳昊傑攝影
兩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刻領會、認真貫徹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及講話精神,動員全市上下、各行各業深入學習萬華精神,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率先啟動市屬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繪製新時期深化國企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初步培育形成了一批體制機制活、創新能力強、資源配置優、運營效率快、發展質量高的現代化國有企業,著力構建起與市場充分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新體制新機制。
夢想照亮前方,奮進正當其時。
當前,煙臺正牢記總書記囑託,堅定苦幹實幹的決心,敢為人先,創新實踐,勇闖國企改革領跑之路,奮力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萬華精神」閃耀引領
萬華化學百萬噸乙烯項目
煙臺開發區磁山北麓,萬華全球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青山環抱、蒼翠掩映,現代風格的建築隨地勢起伏錯落有致。行走在這景色如畫的園區,腳步會不由自主地慢下來。而萬華化學集團董事長廖增太依舊步履匆匆,一如既往地忙碌。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萬華視察時,這裡還沒啟用。現在我們不僅搬遷入住了,還正在高標準設計建設磁山二期工程,未來這裡將成為全球領先的化工新材料研發基地,帶動煙臺建設中國一流的環磁山研發走廊。」
廖增太說,這兩年萬華在自主創新上取得不少重大突破。
兩年前,總書記對萬華寄予厚望——
「
希望大家再接再厲,一鼓作氣,一氣呵成,一以貫之,朝著你們既定的目標奮勇直前。
」
兩年來,萬華全體員工牢記總書記的這一殷切囑託,以高昂的熱情、堅實的步伐,奮力向更高目標衝刺,交出一份厚重答卷——
改革重組獲得新突破
萬華化學重大資產重組及整體上市全面完成,成為山東省首家整體上市的國有控股公司,入選全國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名單;
自主創新結出新碩果
成功研發出第六代MDI製造技術、產能提高83%,自主開發的30萬噸/年TDI裝置、生產成本比同行業大幅降低,成為山東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百強首位;
企業發展邁出新步伐
萬華工業園二期百萬噸乙烯項目順利推進,三期規劃正式啟動,整個工業園投資將突破1100億元,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集成化程度最高、競爭優勢最強的一體化綠色化工園區,進入全球化工10強行列……
從昔日生產合成革的傳統國企成長為現代化大型高端化工企業,成為全球MDI行業的領軍者,萬華以改革創新的不懈探索,有力回答了時代之問,創造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奇蹟。
榜樣如燈,照亮前行路。
改革、創新、擔當,萬華這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企業精神和敢為人先的改革效應,在煙臺持續放大。
2019年6月10日,全市「學萬華精神促高質量發展」活動動員大會召開,號召全市上下、各行各業學習萬華精神,激發乾事創業的熱情,奮力推動煙臺各項工作不斷煥發新生機、增添新動力、實現新跨越。
2019年6月14日,煙臺市召開「學萬華精神促高質量發展」專題理論研討會。柳昊傑攝影
對標先進,全市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各條戰線紛紛大力弘揚萬華精神,把萬華精神落實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中,不斷創造出更多豐富多彩的「萬華新實踐」「萬華新經驗」。
「我們也面臨著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和問題,但與當年萬華所面臨的環境條件相比,我們目前各方麵條件要好的多,因此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帶領北極星走上振興之路。」
北極星控股總經理王全璋感慨地說。
以萬華為「標尺」,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洪江表示,張裕將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煙臺特色,在全球布局30萬畝優質釀酒葡萄基地,3年內實現葡萄原料完全自給,牢牢掌握行業話語權,實現從本土知名企業向國際標杆企業的歷史性跨越。
作為新時代國企改革的成功典型,萬華不僅給眾多企業鼓舞了幹勁,在政府機關,在街道社區,在社會團體,「萬華精神」也早已遍布每個角落,深深的根植在每個人心中,融合在這座城市的血液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新時代的港城大地上,必將湧現更多的「萬華」,牽住深化改革這個「牛鼻子」,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創造著無愧於時代的更大奇蹟,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貢獻煙臺力量。
改革激發「動力源」
國有企業,成就了煙臺昨日的輝煌,更是明天的希望。
一次次的實踐證明,置身於市場的大潮中,國企唯有改革,才能增強「遊泳」的本領、「搏浪」的體魄。
煙臺國企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一再囑託——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
句句聲聲,是激勵,是指引。
2019年7月12日,中國共產黨煙臺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在東山賓館舉行,審議通過了《市屬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鄭桂江攝影
近年來,煙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國企改革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我市出臺的《市屬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力爭利用三年時間,完成38戶市屬企業及子企業改革任務,力求全面增強動力、釋放活力,堅定不移把國企改革進行到底。
劃定國企改革「設計圖」,我市要求每一個步驟力求早起步、快進展。
_
2019年,督促企業制定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綜合性改革實施方案,全面啟動改革;
_
2020年,推動企業打出改革攻堅「組合拳」,確保各項改革措施深入實施,改革政策及時到位;
_
2021年,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全面進行總結,持續鞏固提升。
沿著改革路徑,我市國企改革任務目標逐步細化。
_
推進交運集團、北極星公司、國裕公司、城發置業公司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著力打造靈活體制機制,全面釋放企業發展動力活力。
_
深化國豐公司、藍天集團、城發集團、財金集團等4個市級國有投融資公司改革,充分發揮投融資公司在引領支柱產業發展、城市開發建設、重大項目融資及區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設等方面的作用。推動鹽業集團、海商公司和山東萊動公司等改革重組,儘快實現突破發展。
「有了改革『設計圖』和『時間表』,將會加快改革步伐,持續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作用,打造一批體制機制活、資源配置優、創新能力強、發展質量高的國有企業,更好地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市國資委主任王浩說。
國企改革縱深推進,關鍵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突破,以典型引領帶動全面改革。萬華的成功實踐,為煙臺深化國企改革提供了鮮活樣本。
煙臺泰和新材集團有限公司車間一角
「混改一批」
萬華可謂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鋒。通過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萬華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企業資產、技術、人才等各類要素資源有效配置。如今,通過改革運作,萬華成為山東省首家整體上市的國有控制公司,建立起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長效激勵機制、高效決策機制和核心產業發展平臺,為萬華走向全球、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打下重要的體制機制基礎。目前,全市市管企業及子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佔比達到63%,力爭年內提高到70%以上。
「上市一批」
國有企業上市,正成為我市國有企業改革「重頭戲」。目前,市管企業資產證券化率達65%,力爭年內達到70%以上,推動企業採取整體上市、資產重組、首發上市等方式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打造公眾公司為主的混合所有制群體。
「重組一批」
加快推進企業改革重組,提升規範化管理水平,如今,已經完成軌道交通集團組建,並正在全力打造市鹽糧集團,實現了全市糧食系統資源的優化配置;重組整合山東萊動,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及部分資產無償劃入國盛公司,將山東萊動股權整體劃入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目前,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從2019年的25戶重組整合到目前的13戶。通過重組,讓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活力。
「提升一批」
通過改革實現提升,國豐公司作為我市第一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探索出了一條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新模式,目前國豐集團融資規模達300多億元,已發行兩期公募公司債40億元、中期票據20億元。新改組改建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2019年,累計融資140餘億元,為東方航天港、芝罘仙境等31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2020年4月27日上午,市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高質量發展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張術平出席並講話。柳昊傑攝影
「通過典型引路,以點帶面,進而實現全面發展,這是我們國企改革的『關鍵一招』。」
王浩說,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積極培育挖掘、總結推廣先進典型,打造一批具有煙臺特色的改革樣板,既整體帶動了全市國有企業改革,也為全國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範例。
創新鍛造改革「主引擎」
走進泰和新材公司的展廳,填補行業空白的高品質氨綸纖維,以及全球技術領先的間位芳綸、對位芳綸高性能纖維產品,格外顯眼。
2019年6月11日,全國媒體煙臺行採訪團走進泰和新材。張蘋攝影
「公司是氨綸、間位芳綸行業的開拓者和領軍企業,去年我們的營業收入25.4億元,同比上升17.01%,營業利潤2.5億元,同比上升55.25%。」
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西全表示,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讓泰和新材始終保持核心競爭力,這是企業崛起的「主引擎」。
國企改革,必須依靠創新。
「
回顧你們的發展歷程,之所以取得成功,我的一個體會就是走了自主創新之路。
」
總書記對萬華自主創新給予高度評價,更是給煙臺國企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0年4月28日上午,煙臺市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視頻籤約儀式舉行。柳昊傑攝影
煙臺擘畫國企改革領跑「路線圖」,正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在推行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踐中,我市首先加強組織體系建設,營造市管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外部良好環境,找準創新著力點。出臺了《關於推動市管企業加強自主創新的指導意見》,成立技術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市管企業健全完善企業技術管理、新產品開發、管理體系和人才培育等一系列技術創新激勵機制。隨後,又出臺了《煙臺市國資委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市管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意見》,鼓勵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市管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創新平臺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
我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的原則,不斷強化質量體系、環境管理體系、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體系的建設。目前,我市市管企業設立國家級創新平臺26個,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市管企業專利擁有總量2485件,發明專利2138件,專利實施率100%,新產品貢獻率達到60%以上。
創新,煙臺國企也捨得投入。2019年,全市市管企業科技研發投入達到25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25%,給創新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山東綠葉製藥有限公司博士後工作站
人才是創新的主體,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煙臺國企深諳這一點,正一以貫之地描繪「人才濟濟、茁壯成長、後繼有人」的人才藍圖,夯實創新之基。
萬華集團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等聯合招收培養博士後,為引進、留住並用好高端人才,又在上海、北京、北美等地建立研發基地,相繼被授予「CCTV最佳僱主」、「翰威特中國最佳僱主」等榮譽稱號;冰輪集團通過「泰山學者」崗位特聘專家培育技術骨幹20餘人,依託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引進11名博士;張裕集團大力推行科研獎勵制度,並在紐西蘭建立長相思葡萄酒研究中心。目前,市管企業擁有科技活動人員5736人,高級技工和高級技師840人。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近兩年來,隨著一系列高效務實的措施深入實施,煙臺國企也貢獻了不少「獨步天下」的科技成果:萬華化學自主開發的尼龍12全產業鏈技術,成功打破了國外公司技術壟斷,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泰和新材對標美國杜邦,研發高性能防彈型對位芳綸開發項目,達到芳綸II國際最高防彈水平。冰輪鑄造智能成型工廠建成投產,標誌著冰輪集團在綠色化、數位化、智能化進程中再登新臺階,實現了整個鑄造工藝全過程的智能化……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所有的收穫,都是踏踏實實、努力奮鬥的汗水所澆灌出來的。一個個數字、一項項舉措背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是國有企業邁向結構更優、效益更好、質量更高的生動體現。
改革未有窮期,實踐沒有終點。
跳出一時、局部的得失,放眼遠方更美好的未來,煙臺國企只爭朝夕,正不斷打開新空間,讓國有經濟釋放出日益澎湃的新活力。
原標題:《煙臺國企改革:擘畫領跑「路線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