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5 日,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出華為經營管理團隊(EMT)文件,正式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IAS BU)的業務管轄關係從 ICT 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同時任命汪濤為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成員。
這就意味著,華為面向 B 端企業的汽車業務與手機等面向消費者的業務正式合併,未來產生更多協同。
官宣合併之後,智能汽車與消費者兩個詞難免讓人再次產生「華為造車」的疑問。有趣的是,文件裡似乎為了解答這一點,著重強調了華為一直以來堅持的「不造車」觀點:
「因此公司再一次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 ICT 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甚至撂下狠話:「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華為不做的事,阿里卻動心了。
一天之後的 26 日,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三方合資的高端純電動汽車品牌「智己汽車」正式籤約,首輪融資達到 100 億人民幣,創下了國內新造車公司的首輪融資紀錄。
據上海汽車報報導,此次電動車項目中,上汽股權佔比為 54%,浦東投資佔 18%,阿里佔 18%,其他佔 10%。同時,該項目將摒棄傳統國企模式,引進更多社會資本。
阿里和上汽此前就因為斑馬網絡進行過合作,不過當時雙方在公司股權上鬧得不太愉快,最終結果是雙方在 2019 年 8 月宣布戰略重組斑馬網絡和 YUNOS,阿里不僅取得控股權成為斑馬網絡的第一大股東。
根據發布會消息,「智己汽車」項目將採用上汽的三電核心技術、智能駕駛和人工智慧等技術;而阿里則提供在車聯網和新零售等方面的技術;同時項目還將與英飛凌、寧德時代等合作方以合資公司和產業聯盟等形式進行合作。
上周,即便馬斯克宣布一不小心感染了新冠肺炎,特斯拉股價依然暴漲 10%,市值突破 5000 億美元,超過了傳統車廠市值總和,順便讓馬斯克身價超過蓋茨,變成全球第二的富豪。
特斯拉珠玉在前,國內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家新造車公司在登陸美股後股價一路飆升,使得美國做空機構渾水大呼「有泡沫!」。
巨頭顯然不想放過新造車這塊巨大的蛋糕,騰訊投資了蔚來、美團和理想強綁定、阿里重倉小鵬。此次和上汽合作「智己汽車」,則是阿里不肯放過任何一個潛力玩家的「賽馬」心理寫照。
即便是已經嚴正聲明「不造車」的華為,有心人也發現,文件有效期是 3 年。三年之後的事,誰能知道呢?
《三國演義》中,一代英豪呂布雖然貴為英雄榜中戰鬥力第一的戰神,但因遊走在董卓、袁紹和劉備等豪強之中,不幸落下了「三姓家奴」的罵名。但是,誰又能理解呂溫候在巨頭夾縫中生存的痛苦呢?估計已經創立 10 年的愛奇藝是心有戚戚的。
本周,路透社曝光,阿里巴巴與百度就愛奇藝 200 億美元的估值產生分歧,收購事項暫緩。同時,百度的死對頭,字節跳動據報導也加入了報價陣營。
早在今年 6 月,就有消息傳騰訊和百度協商,希望能從後者手中買下愛奇藝的股權,阿里聞風而至加入談判。不過,根據路透消息,由於騰訊手中握有騰訊視頻、阿里有優酷,雙方任何一方購買愛奇藝都有成為壟斷的可能。因為忌憚監管層的「反壟斷」風向,愛奇藝的「賣身」計劃不得不暫緩。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百度和騰訊在價格上沒有談攏,後者殺價殺得太狠。
消息曝光後,百度第一時間回應,表示愛奇藝是百度「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會一如既往支持。生態中沒有長視頻平臺的字節則表示「沒有此事」。手中握著已經掉隊的優酷的阿里,則不置可否。三家巨頭圍繞愛奇藝表現了不同的表情,非常耐人尋味。
已經創立 10 年的愛奇藝,也虧損了 10 年,根據公司發布的季度財報顯示,愛奇藝第三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 72 億元 (約合 11 億美元),同比下降 3%。淨虧損為人民幣 12 億元,同比虧損收窄。
同時,本月愛奇藝提高了 9 年前定下的包月和包年價格,並將其分為 6 檔,從 19 元到 248 元不等。對此,愛奇藝創始人龔宇的解釋是之前的價格定得太低,在 9 年後的現在已經不能覆蓋成本。
路透消息曝光後,愛奇藝股價下跌接近 5%。
用戶還是太年輕,不知道網際網路公司給予的補貼,暗中已經藏好了壟斷的價格。
一到冬天,所有使用手機的用戶都患上了和電動車主一樣的病——續航焦慮。更令用戶心寒的是,他們赫然發現,雖然滿地都是充電寶,但是他們已經充不起電了。
大量網友在社交平臺吐槽,表示市面上的共享充電寶價格飛漲,要想充滿一次手機,價格已經飆升到 10 元以上。有細心的同學分析了一下,發現平均下來用共享充電寶的成本比特斯拉車主充一次電還貴。
面對網友吐槽,共享充電寶公司表示,最近價格確實有提升,但是不同區域和門店的價格不同,平臺沒有統一定價。根據央視財經報導,曾經 5 毛 1 元就能充電的充電寶,從 2018 年就已經開始悄然漲價,大部分場景充電為 2 元至 4 元,而一些場景最高收費標準能達到 8 元一小時。
充電漲價,公司盈利。數據顯示,共享充電寶公司街電在 2018 到 2019 年財年營收超過 68 億元,淨利潤突破 3700 萬元。
業內人士透露,共享充電寶經前期充分競爭,培養出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後,洗牌之後的企業提高價格賺取利潤是「合理商業訴求」。同時,共享充電寶線下渠道的分成也在提高,一些熱門場景的利潤分成可高至 50%。
根據艾瑞諮詢報告,隨著 5G 手機的普及,用戶的電量消耗會更快,續航焦慮也會增強。結論是,未來三年共享充電寶行業依然有每年超過 40% 的增長空間。
繼共享單車退不出押金、打不起滴滴之後,消費者即將失去「充電自由」。
看來,自備一塊半斤重的充電寶,將成為人們的選擇。
據知情人士透露,Salesforce 正在與 Slack 展開收購談判,最早將於下周宣布交易。
受此消息影響,Slack 股價周三漲幅接近 38%。Salesforce 股價當天則下跌 5%,該公司計劃在下周發布第三財季業績。
目前還不清楚該交易的具體價值,但 Slack 市值已經突破 200 億美元。
如果成功,這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軟體公司收購交易之一。此前規模最大的幾筆交易包括 IBM2019 年斥資 340 億美元收購紅帽,微軟 2016 年 270 億美元收購 LinkedIn 以及 Facebook2014 年斥資 190 億美元收購 WhatsApp。
微軟旗下的 Teams 與 Slack 存在競爭關係,該股周三也小幅下跌。
微軟已經與 Salesforce 在客戶追蹤軟體方面展開競爭。2016 年有報導稱,微軟計劃斥資 80 億美元收購 Slack,但該交易未能完成。當年晚些時候,微軟推出了自己的 Teams 通信應用。
「我們目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微軟。」Slack 在 2019 年上市時說。微軟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可以為 Teams 輸送用戶,而 Salesforce 則可以為 Slack 提供類似的優勢。
Slack 最近一次披露數據是在 2019 年 10 月,當時的日活躍用戶超過 1200 萬。Teams 前不久透露其月活突破 1 億,而 Slack 始終徘徊在 1200 萬上下,增速也遠落後於同類競品 Zoom,很多人曾認為 Slack 會最終被 AWS 收購。(來源:金融界)
11 月 26 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近日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
截至 2019 年末,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達到 2.54 億,佔總人口的 18.1%。《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 7 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 20 條具體舉措,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方案》在保留傳統服務方面作了多項部署:
第一類是保留傳統的紙質憑證,比如不會掃碼或者不方便掃碼的老年人,可以由社區、醫院提供紙質證明,還有要求車站、文體場館保留車票、門票等傳統的紙質憑證。
第二類是專設老年人的服務通道,主要是設立無「健康碼」通道,以及優化老年人綠色通道等。
第三類是保留人工服務,讓窗口服務、電話專線、引導人員能夠更好地幫助老年人;一些場所要保留傳統的辦事方式,比如消費場所要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社保、民政、電信、繳費等便民服務要保留線下辦理的渠道。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隋靜表示,未來,工信部將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點推動與老年人、殘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手機 APP 的適老化改造,同時也鼓勵企業在智能設備上提供『老年模式』『長輩模式』等,使老年人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和服務。」(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Benico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豆瓣電影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發布,轉載請添加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