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蘇州河而行·訪談|浦江飯店裡的「紅馬甲」

2021-01-05 澎湃新聞
沿蘇州河而行·訪談|浦江飯店裡的「紅馬甲」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2020-07-26 20:23 來源:澎湃新聞

沿蘇州河而行|訪談「紅馬甲」  拍攝:曹偉嘉 劉蘊奕  剪輯:曹偉嘉  採訪:沈健文  錄音:王越洲  速記整理:劉懿琛  字幕包裝:周天鳴  調色:江勇 部分畫面來自電影資料  配樂選自Ennio Morricone作品(27:06)

6月6日那天,當大家在中國證券博物館(原禮查飯店、浦江飯店)門口集合,準備參加第一次的「沿蘇州河而行」,胡平不經意間說道「我以前就在這裡上班」,我這才了解到他身為老家具收藏者和老房子俱樂部、海派文化推進會創始人背後的另一段經歷。

不久後,我們和胡平約在他的工作室作了一次訪談,在座的還有毛玉慧、向曉靚、紀旭雯三位胡平的前同事。他們都曾於上世紀90年代在當時位於浦江飯店一樓和二樓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作為興業證券公司的「紅馬甲」駐場工作。在上交所交易大廳中,各會員單位都有自己的交易席位,並派出駐場交易員,穿上印有本公司席位號的紅色背心工作服——因此駐場交易員有個「紅馬甲」的外號。

中國證券博物館內的「紅馬甲」  視頻截幀

中國的證券市場是上世紀90年代伴隨改革開放而生的新事物,以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成立為標誌。在幾位老交易員的眼裡,上海的發展也是從那時起飛的。「那麼多證券公司在這邊開戶(開張營業),產生了聚集效應,上海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加速)成為(全國)金融中心。」

上世紀90年代,只要踏進各證券公司營業部,就能集中看到最早的一批使用大哥大和尋呼機的人。最初的證券客戶包括做小生意的、炒外匯的,也就是上海話講的「頭子活絡」的人。交易大廳內,紅馬甲敲擊鍵盤聲音的密集程度提示著行情冷熱,如果上午9點半和下午1點半開市以後大家都埋頭敲鍵盤,就表明行情波動較大,交易額也會高;而如果交易大廳裡一派寧靜,大家都在閒聊談笑,則說明行情平淡。

中國證券博物館內,一對父子在參觀展覽  視頻截幀

這份工作對反應力和心理承受力的要求比較高。當時上海人的月平均工資大約七、八百元,而一筆交易額往往以萬計,一天下來經手的交易額達千萬級別。如果鍵盤敲下去的數字出錯,雖然賠款的是公司,交易員也會忐忑不安。

儘管工作壓力不小,幾位「老」交易員不約而同地提及這份工作給他們帶來的「幸福感」。一方面,當時從事這份職業能真切地接觸到一筆筆交易背後不同背景的人,那些投資者不論白手起家還是家財萬貫,只要頭腦活絡,都有可能趕上這班快車,通過電話和尋呼機和場內的交易員交流。交易員們的頂頭上司——證券營業部的領導也比較年輕,管理風格開明,遇到問題都是一起想辦法解決,令大家有一種「共同創業」的感覺。

胡平  視頻截幀

另一方面,幸福感也來自實實在在的收入「性價比」。胡平學國際金融出身,同班的同學百分之九十九都去了銀行坐辦公室,他不想走這條安穩但按資排輩的道路,獨自走進了證券公司。「如果我去銀行,做一輩子也不可能開銀行,但如果我去做股票,到證券公司去(學習證券投資),說不定做幾年我就自己去做股票(創業)了。」胡平大著膽子對面試他的證券營業部領導報出自己的預期薪酬——1500元——當時上海市平均工資的兩倍。他如願以償,直到後來離開證券公司,也依然維持著和客戶累積下來的良好關係,為自己創辦公司打下基礎。

向曉靚  視頻截幀

這份新興職業也吸引了其他和胡平有相似之處的年輕人。向曉靚當時剛步入社會,從會計專業畢業後,先在港務局實習了一段時間。她發現自己對做報表不太感興趣,這時興業證券在招人,她就去面試,懵懵懂懂之中成為了一名「紅馬甲」,然後在證券公司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毛玉慧入行前在中科院圖書館工作,當證券這個新生事物出現的時候,她萌生了離開事業單位的念頭。為了轉行,圖書情報專業出身的她參加了萬國證券(現申銀萬國)的培訓班,學了一年多之後覺得挺有意思,才進入了證券公司。

毛玉慧  視頻截幀

紀旭雯也是跳槽過來的。還在百貨商店做收銀員時,她參加了會計上崗證的培訓,後來,當她想換一個工作環境時,看到證券公司正好在招人,從此她的職業道路轉了方向。「我們已經做了二十多年了,相當於它(證券行業)整個發展的初期我們都是經歷了。整個過程是很辛苦,但是回過頭看,我覺得還是一個蠻厲害的工作。因為每天都會接觸新的東西,從金融產品到待人接物,不斷地在學習,不斷地在跟進。到現在我都覺得,我們不停地在接受新生事物。」

紀旭雯  視頻截幀

從1998年開始,隨著電腦普及,證券交易員這份職業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證券營業部內首先向大、中客戶開放了自助下單的服務,隨後又向散戶開放。至2000年,「紅馬甲」們便基本都從原先崗位上轉崗或離開了。三位女性「紅馬甲」後來都留在了證券公司,有的調任管理崗位,有的從事客戶服務工作,胡平則先是到營業部做營銷,後出來創業,仍從事和證券有關的業務。

上海證券交易所第十五期證券交易業務培訓班合影(局部)  視頻截幀

中國證券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後,幾位前證券交易員都以參觀者的身份走進過這幢歷史建築,它不復過去用作證券交易大廳時的昏暗和喧鬧,而是按照浦江飯店的格局修繕一新、明亮體面。一樓保留了當時交易大廳的幾處主要場景,讓昔日的「紅馬甲」在變遷的驚奇中收穫了一份故地重遊的欣慰。

(「沿蘇州河而行·訪談」系列視頻以蘇州河為線索和隱喻,關注來自不同職業與文化背景的人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個體記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沿蘇州河而行,訪談,紅馬甲,浦江飯店,證券交易所,上海,蘇州河,中國證券博物館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沿蘇州河而行·訪談|陳仲偉:在河濱大樓「做田野」
    沿蘇州河而行·訪談|陳仲偉:在河濱大樓「做田野」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2020-07-02 15:11 來源:澎湃新聞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早期市政和電影業地標
    6月6日,蘇州河漫步小組和湯惟傑老師一起,從蘇州河匯入黃浦江的地方出發,接近一段近代上海市政和電影業發展的往事。完整導覽請收聽文內音頻,文末可見航拍視頻。「沿蘇州河而行」第一段漫步地圖。 陳鑫培 繪製「沿蘇州河而行」之前言。 導覽:湯惟傑 錄音、聲音剪輯:王越洲現在我們知道蘇州河原來叫吳淞江,是匯入黃浦江的。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2020年「沿蘇州河而行」小組共組織了8次漫步活動,從外白渡橋到外環,每一段路程中都能令人發現獨特的城市圖景。在體驗蘇州河兩岸濱河公共空間的同時,也引發了漫步者們對這座城市的回憶與思考。在2020「沿蘇州河而行」全程結束之時,漫步者們回顧了這一年的步行感受,並分享了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蘇州河關鍵詞。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 沿蘇州河而行·循聲|沿河建起大型居住區
    沿蘇州河綠道漫步 張左之 攝蘇州河見證了上海從一片田園風光轉變為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同時也承載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對它的情感與回憶。10月25日的「沿蘇州河而行」漫步從昌化路橋到江寧路橋、鎮坪路橋、寶成橋再到武寧路橋,途經中遠兩灣城、新湖明珠城及半島花園等大型住宅區。武寧路橋下隨薩克斯起舞的人。
  • 沿蘇州河而行·圖集|意外溫柔的光
    1/19 沿蘇州河而行·圖集|意外溫柔的光
  • 沿蘇州河而行·圖集|《此河舊影》裡的橋串起一趟旅程
    攝影家陸元敏先生推薦過一篇關於蘇州河的文章,說寫得「特別好,特別特別好」,我懇求他相借這本其實很容易買到的《洗牌年代》。翻開書以後,我沒有一下子直接找到那篇文章開始讀,而是從頭慢慢讀起。漸漸地,終於讀到這篇《此河舊影》,位於全書前五分之一,就像一部電影徐徐展開,而腦中浮現的視覺畫面竟然來自於陸元敏的攝影集《蘇州河》,只不過變成了動圖的樣子。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對蘇州河的考現與文旅開發的想像
    在12月18日的「澎湃下午茶」中,作家btr以一位普通上海市民的身份,分享了他如何用「路上觀察」的方法在蘇州河「考現」。一位普通市民,即使不了解蘇州河的歷史,也能在「路上觀察」中獲得樂趣。在講座的後半部分,btr展開了他對蘇州河的未來及文旅開發的想像。蘇州河馬拉松、蘇州河香(臭)水,以及更多。
  • 沿蘇州河而行·地標|在夢清園做自然教育:人與河的共舞
    本文圖片均為 唐繼榮 攝百多年前,來自西方的冒險家們沿著吳淞江溯流而上,到達了盛產絲綢的蘇州城,於是將途經的河流稱作「Soochow Creek」,意為「通向蘇州的小河」。「蘇州河」之名自此流傳開來。隨河流之名一同興起的,是河兩岸的建築與產業。外白渡橋、禮查飯店、百老匯大廈、上海郵政總局……十裡洋場的繁華在水汽中氤氳遠去。
  • 沿蘇州河夜跑,為啥不敢喝水?城市要有機更新,也要後續治理
    站在蘇州河畔,市民張捷舉起手機想拍下夕陽餘暉裡蜿蜒的蘇州河。可照片放大,捲成堆的電線,參差的防汛牆等,像闖入鏡頭的「異類」。 【場外連線】 「蘇州河兩岸步道貫通工程,不要改變曲折蜿蜒的岸線紋理,否則就無趣了。」家住毗鄰蘇州河、黃浦江口處河濱大樓的張捷,3年前正是因為喜歡「一江一河」的風光才搬到這裡。家門前蘇州河河岸步道建好後,他每周都會約朋友沿河夜跑。
  • 沿蘇州河而行·地標|天后宮珍品展小記
    我對天后宮的印象主要來自一些生活記憶的片段:是那一天在澳門氹仔天后宮,掛滿盤香的香亭裡,斜斜地落進建築的夕陽;是那一天在九龍灣的天后宮前,一位附近工地的壯漢虔誠的祈福;是那一天在天后誕辰時,山道下搭起的巨大竹棚裡溢出的粵劇唱詞。不同於其他民間祭祀信仰為主的天后宮,蘇州河畔的上海天后宮建立之初即有著官方背景,在中國近代對外開放史上也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
  • 蘇州河畔又添一段新風景!百年老橋、網紅建築這裡都有!
    河水潺潺,水波蕩漾,靜靜流淌了數百年的蘇州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不僅是上海繁華歷史的見證,也是許多老上海人的情結。@全體上海人:近日,隨著蘇州河濱水區域多個關鍵節點的建成~距離蘇州河42公裡岸線全面貫通又近一步啦!
  • 上海記憶之禮查飯店,愛因斯坦落腳處,證券歷史見證者
    禮查飯店始建於1846年,離上海開埠只有三年。英國人阿斯脫豪夫·禮查在今金陵東路外灘附近,興建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旅館,便是禮查飯店。照片中的禮查飯店並不是最初的旅館,而是第二代禮查飯店。約1860年,英國人亨利 · 史密斯接手禮查飯店,著手建造一座東印度風格的2層磚木結構樓房,並將禮查飯店遷移至此,同時改名為Astor House。拍攝於1897年,從外灘眺望虹口。
  • 沿蘇州河而行·地標|河濱大樓的房客,一塊上海近代史拼圖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收集並提供大樓的歷史河濱大樓位於今天上海市虹口、靜安(原閘北)、黃浦區交界處,由天潼路、江西北路、河南北路和蘇州河圍出的地塊。公共租界與閘北交界處在其西側不遠處的西藏北路,而天后宮與上海總商會作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出資購得北河南路對面區塊」,曾是租界中的華區飛地,司法管轄並不隸屬於租界。
  • 蘇州河的隱藏打卡點,我們幫你找了找!
    煙囪林立,機器隆隆蘇州河見證了近代工業的發展史商賈雲集,炊煙嫋嫋蘇州河孕育了市井百態的煙火氣曾經的蘇州河曾經,髒臭的蘇州河根本無法靠近,數十年水體治理成為「生態一號工程」。水清後,「走通蘇州河」又成了上海市民繼「走通黃浦江」後共同的心願。
  • 可記得20多年前老鏡頭裡的蘇州河?我們又拍了一次,留下時間的浮標...
    1990年代末的蘇州河髒且臭,是許多人避之不及的地方。 幾年後,蘇州河兩岸大變樣,藝術界為陸元敏作品裡粗糲與自由的格調所傾倒,而學術界意識到陸元敏的《蘇州河》項目成為了一份記錄時代非常珍貴的史料。
  • 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
    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 2020-12-08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索」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
    靜安區新聞辦說,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目前已經基本完工,對外開放,局部還在細化調整中。靜安區蘇州河兩岸長6.3公裡,今年年底在確保完成全線貫通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總商會、蝴蝶灣公園、四行倉庫和福新麵粉廠等節點。
  • 上海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有哪些好去處?詳細攻略來了
    根據計劃,上海蘇州河兩岸42公裡濱水岸線,將爭取在2020年內實現基本貫通開放。為更好體現沿岸城市歷史文脈與河濱風光,蘇州河兩岸將分為「典雅蘇州河」「華彩蘇州河」「秀美蘇州河」三段進行演繹。屆時,蘇州河兩岸將有哪些好去處?
  • 蘇州河畔,建築滄桑
    文│曹偉 編輯黃琳上海蘇州河遠眺電影《八佰》的上映,讓眾人目光皆為蘇州河畔四行倉庫所吸引,以至於近日來不斷在網上見到關於參觀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務必預約的友情提示。蘇州河,上海的母親河,蜿蜒曲折的貫穿於這座城市腹地之中,成為近代上海發展的見證者,而兩岸林林總總的各色建築,更承載了歷史與現實的點滴。正如四行倉庫印證了中華民族的艱苦抗戰與不屈不撓,蘇州河畔的其他建築同樣意義非凡。
  • 洋房、觀景平臺,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開放亮點多多
    在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目前已經基本完工並對外開放,部分景觀還在細化調整中。靜安區蘇州河兩岸長6.3公裡,今年年底在確保完成全線貫通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總商會、蝴蝶灣公園、四行倉庫和福新麵粉廠等節點。其中總商會節點位於北岸最東段,與虹口、黃浦接壤,是靜安區蘇州河濱河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工程的重要節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