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8日,由全球最大的中文IT社區 CSDN 主辦的「開源技術大會·2015」 (Open Source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5,簡稱OSTC 2015)在北京麗亭華苑酒店召開。本次大會以「社區勝於代碼」(Community Over Code)為主題,邀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30多位開源業界資深人士發表主題演講,數十個開源社區現場互動,到場的開源軟體開發者、貢獻者和開源愛好者總計近1000人。
臺灣開源小區的長期貢獻者、GitCafe市場總監林旅強(Richard Lin)在OSTC大會上以臺灣開源社區為例分享了開源社群的發展運營心得。以下是演講速記:
林旅強:我的技術相對沒那麼深,但是我的想法,我到大陸來工作,其實我希望把臺灣的經驗帶過來。所以每次開會我都投稿,上會不上會而已。給大家分享開源是怎麼做的。我們有微信群,之後可以互相討論。這個幻燈片我的檔案也在群裡給大家分享出來,我今天主要是講開源社群的發展運營,以臺灣開源社區為例。開源社區是不是就是做個開源網站就可以了。我叫林旅強,Richard,大家都叫我強哥,我現在在上海東革志這家公司,這家公司做的項目就是GitCafe,我現在是做GitCafe市場總監,做GitCafe相關的工作。我之前是對網際網路不是很深入的人,所以網際網路產業我不是很了解。我之前在臺灣是在中央研究院,政府剝了一筆錢,做法律研究。我做法政研究,什麼是法政研究?OSR有很多軟體協議,許可協議我都會閱讀,我之前在臺灣幫人分析用什麼來分析,其實有些是靠人工分析,有些是靠機器分析。我本科是讀法律,跟大家不太一樣,我是讀法律,後來覺得不公不益,我就做開源推廣。以前我有寫過一些東西,就是在開放源碼的一些資料,我在臺灣也寫過開放數據這塊。數據可以怎麼樣被用,這是產業界問題,也是被人關注的問題。剛剛我跟叔度在聊,他在2013年是在Hackathon,我是2014年是主持人。JSDC我在臺灣做了TAIWAN的總召集人。我現在在上海,LINUX USER的召集人,每次交流我都在。
進入主題,握有一個朋友就是做這個網站,他就是把相關的LINUX私房菜,後來他出書,他出的第一本書我從博客拿了圖片來,我發現原來這些真的有書可賣。一開始有人寫,後來很多人變成行業大牛。在這個網站背後有一個主持叫酷學院,它是什麼東西呢?這是大陸同胞很少聽到的,就是一個臺南人,一個臺灣人,所以是兩個臺灣人。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網上找一些信息。我其實講聚會的原因是因為我國內發現這種聚會好少,或者這種聚會很短不堅持。就像剛剛劉天棟說的很多事情要堅持,我們在臺灣會約到一家咖啡廳,程式設計師把咖啡廳包了。大家在這裡把電腦打開來編程,然後每周五坐在那裡一家咖啡廳,其實這樣的氛圍在國內是很少的。你做這樣的事情,然後又分享,會覺得很好。像這種小聚會以後,臺灣也會有大會。臺灣大會規模很大,但臺灣人很少,臺灣人只有2300萬人,上海是2700萬人,但是上海出不了這樣的大會。大家可以看臺灣大會的網站或者是一些影片,大家可以看得到,2003年的P3P,有一個臺灣雅虎的員工,他就投入P3P,這是PHP,大家覺得寫Perl就很牛。他在2003年就舉辦這樣的會議。後來2006年起以OSDC.TW的面貌示人。這是臺灣技術上很牛的會,只是2014年去年是最後一屆了,他只是說臺灣的社區各地開花,你想得到的東西都有。所以其實他就說那我就不用做了,反正大家都已經做的那麼好了,所以這個氛圍是他帶上來的。
在臺灣開源人年會一開始2006年第一屆參與人200人不到,2013年就是叔度來的這一年,2013年超過1500人,報名臺灣人1800人。報名1800人報名,1500人到。並且800張免費門票在47秒內就售完了。他其實就是一開始免費提供開源社區這樣的東西,他也做開源,搞到最後他的公司做得很好,最後還是做門票之類。2014年1100張門票也售完。早上我提到貢獻者很重要,CODER很重要,但是USER更重要,讓PROMOTER更多的貢獻者。我剛剛看COSCUP這是2014年的,你可以換成2013年的,這裡有議程,這是叔度當時講的,我就是記得看過他。所以大家有興趣可以去COSCUP網站,這裡面有一些貢獻者根本不會寫代碼,但是他對代碼很有熱情。在臺灣基本標配是10個參會者要有一個服務者,所以1500個人就有150個人來服務。所以希望今天8月份到這裡來參會,如果各位大陸同胞內部不成文規定出示機票就可以去,你就去講一場內容,直接有門票就可以進去了。我們的會議,會嚴格執行。1500個人,150個人來做嚴格看著,沒有門票是不能進去的。
SITCON學生計算機年會,會有學生組織,學生籌資,學生審稿學生演講。我今年也是擔當主持人。所以很好的角色就是學生組織的活動,學生籌資,學生找贊助,學生審稿,學生有委員會,學生再來演講。我是學生來認定你老師行不行,不是你老師來認定我。這樣還是有幾位老師被邀請到這裡,第一他是很好的寫代碼,這是學術值,我們社區有另外一套方式。這個社區除了辦年會之外,還辦Hackathon,黑客馬拉松,他們還辦夏令營,下載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他們夏令營去年第一次辦,招了學生來招學生,這些寫生從小學六年級到研究生一年級開始。當然還有一些定期的聚會,就像剛剛講的他們會到各地去聚會。多少,有多少會,在全臺各地都有,這些學生就算聚會人數不是特別多,但是還是希望把開源給落實出來。大會大多都在中央研究院,我之前的單位。因為我之前的單位有這樣一個目標就是扶持開源社區讓開源變得更好,你可以想這是政府出資做開源計劃器。政府之前沒做開源,就是給公司和校園就結束了。OK,我們不是假設去搞一些事情,所以他們是用這麼大的場地去舉辦,我們給他們資金去籌辦部分。
臺灣其實大多的線下活動都是在臺北舉辦,線下為什麼活動才會發展如此之好,其實臺北小。我覺得在國內還是開源社區都是架個網站,在網上交流就結束了。但是如果網上發展的非常好,會有整體意想不到的幫助。臺灣如果你想要了解所有自由開放的硬體,你到這個點來看,你就看臺灣,自由,海防,列表,GOOGLE一搜第一個結果就有。大家看到上面有至少一百個社區,臺灣社區有各式各樣的出口,各式各樣的語言。PHPR,QTWDS,C++,太多了,所以建議大家去看。各種各樣的動作,而且我們看到繁體字,技術沒有國界,沒有語言之分。大家一起討論就好了。
再來看我們的協作,及溝通工具。我再國內感覺到了溝通和臺灣略有不同。大陸基本上是代碼託管,文檔協作,在臺灣基本上會使用文檔協作,第一個是hackpad,這是每個臺灣人都用這個來協作。你比較難看出來如何協作和誰貢獻多少,那Hackpad知道哪個人編輯多少。還有Google DOC,WIKI。非即時溝通,郵件列表,通常使用,Google groups為服務。論壇、BBS也是常見的地方。及時溝通是什麼,IRC。在大陸基本上使用GitHUB。
文檔,我們在國內可能有用過,搞不好用文檔寫作的東西,像我聽說過的服務是用雲服務。國內基本上都是用很傳統的方式。要麼就是我寫成.EOC。不要再這樣,這個檔案被改來改去,一點都不開源。但是國內很多開源社區都是這麼搞的,在臺灣沒有人這麼做,如果有人這樣做就會說你很差。在臺灣除非就是說上海LINUX GRP,臺灣LINUX GRP,大陸LINUX GRP。微信公眾號有個問題就是沒有辦法反饋。
臺灣的開源社區氛圍,社區勝於代碼,臺灣十幾年都是這樣子。因為社區就是人,你代碼再好怎麼樣,沒有人不行。臺灣的網際網路行業相對沒有那麼發達,所以很多人,它的公司也不會有人去參與項目等等,所以他都是利用下班時間來投入。不會像國內很多社區,這個社區後面是哪家公司,這在國內基本上常見的事兒。但是在臺灣很難聽到是來自哪個社區,因為在臺灣不會有那麼多社區。開源不只是代碼,文字,圖片,視頻,還有他的經驗,知識,全部開源。所以我覺得那是很不同的氛圍。有一句話不要問為何沒有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因為沒有人是萬能的,什麼意思呢?沒有人是萬能的可以理解,但是人都有一點點能力。我們不做伸手黨,我們做一個開源的東西就是供寫東西的大家來用。所以開源的想法是這樣子。組織者成立開發社區。在國內我知道某一些知名者會這樣。你做很大的論壇或許就上市或許就變現,這個事情臺灣沒有發生,國內是因為資金啊會導致變現。所以在臺灣大家真正認為開源才會投入進來。只要你標榜出而且真的讓人感覺到公利大於私利,比如說穹頂之下,你會讓人感覺到公利大於私利。臺灣人賺錢不會比大陸人多,比如我們看到穹頂之下,看到關注環境,關注人文,所以這是一樣的道路。所以在臺灣很多信息和財務都是可以透明的,但是大陸沒有看到。可能是我沒有看到。在臺灣早期只拿不給,臺灣早期是這樣子,到現在很多公司都是這樣子,社區不會,而且社區都是本土的項目。早上大家說到底什麼可以吸引國人去參與。臺灣有項目是G0V,0是代碼,寫程序改造社會,而不是利用網上的信息去利用政府。而且核心成員運營者有激情,並且持續將有牽制者往核心推坑。什麼意思呢?這個社區裡面他就是把有成果的人展現出來。鼓吹參與貢獻,拒絕伸手黨。所以這是G0V有趣的點。我現在稍微給大家G0V有趣的點我們支持成果開放,我們是去中心化,實踐流動民主。當然是有不同的定義等等。所以你現在進去會看到很多的項目,比如說臺灣地區有很多成果,如何加入,它有協助成果,基本上內部推薦可以誰可以當講師,誰是被認同的講師就可以加入進去。這個網速有點慢,大家可以有時間進去看看。他們都是可以用HAKPAD來編輯的。然後他們把臺灣的整個辭典編輯下來,自己去編輯。這個字典做的很漂亮,他們把它叫做萌點,MOE,MOE這個字就是萌,他們把這個分享出來給大家去使用。這個很本土,非常本土的事情,卻引發了不知道多少設計師去使用。讓臺灣程式設計師說我做的東西不是外部人用,而是臺灣人用。
我簡單講一下臺灣的環境可能有利於開源。什麼叫科技新貴,就是75後或者85前。那時候硬體上市潮,就跟今天網際網路浪潮一樣,今天你會招聘發掘莫名其妙的人來的,你會發現臺灣的互動交易很好。當然這些人在學校學習,所以臺灣人當中有編程的比例算是高的。另外臺灣人很少,但是人少不是問題。臺灣人會有一些晶片設計和固定軟體有關,所以臺灣很多人都是軟體開發者,還有也是硬體開發者。是臺灣有高考,但是有空玩計算機,我個人到高三下學期就開始看書,我讀的大學是臺灣第二名。但是在大陸,我如果前半年學習,可能好的環境就不會進去。所以在臺灣是玩樂中玩。臺灣那麼多人,為什麼那麼多人會唱歌,原因就是都會唱歌,玩玩之後自己就變成音樂人了。還有像富而厚德,大陸人快了。現在中國某種程度會很富,我認為會有一批人重點是在公益,道德在哪裡,他重點不是講錢。所以改變社會的人們這些力量,會往前走。過去臺灣有一批領導往開源走,其實中國也有。開源社區活動,還有高校開源推廣,開源信息及新聞,臺灣開源發展好到不需要政府拿錢來做了,這個項目持續了12年,我是2009年做這個項目,2012年出來的。另外一個,政委張善政先生,他當時就直接到社區的場合,就到這個地方講國土資訊和開放數據相關的東西。比如說最近聽到李克強講創客,歐巴馬說到編程人。另外臺灣人也選舉,2014年年底選舉結果也迫使政府重視網際網路社區。最後教育部也花了一些錢,他有很多人才,在資訊方面投入了一些錢,針對人才培育計劃。在國內還沒有看到任何開自由軟體的課。種種情況之下我要講的是我們不需要去改變政府,但是我們自己要做一些事情。如果政府不能改變,但我們民間能幹什麼。所以是灑一些種子,讓大家了解到開源是好的。
這是我自己總結的臺灣社區開源樣貌圖,線上有託管網站,郵件列表,論壇,線下是聚會,大會,教學,黑客松。社區搞好之後都會有每一個社區,重點是社區會有一些運營者和組織者,他可能很喜歡運營的感覺他就投入了。這些雲因的人怎麼樣,要跟企業合作,跟政府合作,企業要推他的開發者,要推服務,要名聲,要人才。最終活動產生了,人才就產生了。在國內還不錯,只是有點不同。舉個例子今天這個大會,還是CSDN辦的,但是在臺灣CODE大會,你是不知道是誰辦的。我現在定居在大陸了,我希望持續投入開源的東西,或許過十年我們看到了,這就是好處。我在上海有一個靜安寺的一個社區,我們直接去這個地方聚會,可以遇到很多人,包含這個人他是做一些項目出品,大家都在看,這個人是我公司創始人,託馬斯姚。但是有趣的是這個人是高中生,一樣高中生可以跟這些人在一起,只要他夠強。大家聚集在一起,討論技術,或者是有趣的點,開放思想。
良好的開源環境與網際網路環境及溝通工具有關,開源是Open Sourcew。臺灣氛圍非常好,我相信大家感覺到。大陸人為什麼搞不起來這不對,所以我們要投入把它做起來。當然,經濟,社會,公益在中國往好的方向走。最後是社區大於代碼。這句話是我從五文圖講出來的。企業保證這個版本維護兩年,但是社區它是對開源這個領域是好的狀態。所以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加我微信跟我聯繫,大家在那個微信群直接看那個圖就是我。我時間超過了一點。我還想問大家說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提問: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關於我對臺灣的開源我有這幾個印象,第一個是我覺得數據開源。我最早在大學寫研究生論文的時候,我查中文論文,我當時在國外,在目前我們國內大陸很難查到相應的來源,但是我在臺灣,我記不清叫什麼名字了,就是大學臺灣論文館,論文系統,只要有ID,就可以查到很好的論文。所以對我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這個是剛剛提到數據開源的概念。國內方正做了很多資料庫,但是他不開放,商業化方面非常重。我第一個問題就是想了解臺灣現在包括政府的數據開源,還有一些產業的數據開源,現在的現狀什麼樣子?這個對大陸已經的發展有什麼借鑑的作用?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我自己現在做金融產品,所以我看這個事情,開源社區可能從經濟角度上來看。因為臺灣剛剛您講到了從2003年到2015年您所在的組織,開始是作為政府的激勵或者是推進組織,後來社會上很多社群他們自發的力量就起立了,這些自發的力量起來就像一個種子不斷的萌芽起來,後來也有做的好的。除了他們運營的好和壞之外,背後有沒有利益,經濟方面的原因呢?
林旅強:首先第一個講到了不管是政府數據還是企業數據,首先政府開放數據臺灣是一個法律,就是他必須要公開。他想資訊公開不是把一些數據給到你,我只是把一些很多數據解讀出來,政府是由人民組成的,所以政府是為人民服務嘛。所以政府公開法,這是公開資料不是公開人。當時政府有好的資料庫以好的格式方便別人調用,因為政府有不同的社區,他說我不要去解讀了,因為解讀可能為了美譽去解讀數據和做數據。政府做廣告說你應該要相信政府給你數據是真的,其實臺灣這幾年經濟不太好,因為有法律和社群的要求,所以政府必須要做數據。臺灣跟風,跟美國的風。所以之前是在美國做,所以臺灣跟很多政策是跟美國,跟日本,跟歐洲。但是因為背後有很多財團,是拿政府的案子,政府會把研究和案子標給一些機構,這些機構拿到案子可以賺錢。所以他沒話題可以炒,他就找話題,然後就可以找政府撥款給他。臺灣社區有夢想的人有,但是賺錢的更多。所以這是我的一個觀察。企業開放數據是這樣子,對企業有利的才開放出去,對企業沒有利益的不開放。但是這幾您臺灣很多開放出去。這兩年臺灣會有什麼地溝油啊三鹿奶粉什麼的,大陸媒體比較合乎和諧的要求,臺灣媒體很亂,會亂打。講白一點,開放數據這種透明性對於公關來講很重要,對臺灣企業公共關係很重要。我沒有事你不要亂打我。我常吃一家店,他會說我的生菜來自哪個牧場,我的油是來自哪個工廠。大家利潤不多,所以你要競爭要靠這個東西。
更多精彩內容,請查看大會直播專題:http://special.csdncms.csdn.net/OST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