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資訊】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開放標準的普及和虛擬化技術的應用等諸多IT創新及拓展,開源技術憑藉其開放性、低成本、穩定性、靈活性、安全性和創新性等特點在全球範圍內逐步成為一種主流軟體開發模式。而從中國開源市場的發展來看,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社區高舉大旗、湧入開源,越來越多的企業敞開胸懷、擁抱開源,從而營造出一片蓬勃向上的積極態勢。
當然,與國外成熟的開源社區相比,中國的開源市場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那麼,如何能藉助當前這一熱潮,學習更多國外的建設經驗,從而更快地追趕全球步伐?在開源社成立六個月的座談會上,微軟開放技術(中國)董事總經理雲浪生,GitCafe創始人兼執行長姚欣宇、以及Apache 軟體基金會總裁Ross Gardler共聚一堂,探討了國際開源社區的運作經驗以及對中國開源社區帶來的借鑑和啟示。
匯聚人氣 匯聚代碼
「毫無疑問,在今天的全球開源舞臺上,扮演主角的仍然是那些來自西方的白人男性工程師。而對於中國來說,我們跟世界的差距不僅僅在於起步的時間,還有文化、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作為中國開源領域的新銳領導人之一,GitCafe創始人兼執行長姚欣宇對於當前中國開源發展存在的問題直言不諱。
而在Ross Gardler看來,中國在開源的意識上不夠成熟,缺乏大型開源項目的治理經驗,都會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因素。「首先,需要讓更多的人正確認識開源,進而參與到開源事業中來,這是我們前行的基石。開源不僅是許可證,更是一種開發方法。」很顯然,只有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個人清楚地認識開源的價值,並積極加入到開源建設中來,匯聚更高的人氣,匯聚更多的代碼,中國開源事業才有迅猛發展的基礎。
「開源社的成立,以及我們今天所做的許多工作,都是基於此。」 微軟開放技術(中國)董事總經理雲浪生表示,開源社成立半年來,在教育市場、培育市場方面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到目前為止,開源社已經發展了45位開源大使,在全國各地組建、管理開源社團,舉辦開源沙龍和開源宣講活動,參與和推廣開源項目落地中國,並幫助開源企業組織宣傳新技術和新理念、從而帶動各地的開源發展熱潮。與此同時,開源者行繼去年走進全國六地的13所高校後,第二階段的校園行活動將正式啟動。屆時,將有來自全國超過60所高校的60位學生參與開源社最新推出的「遊學計劃」。他們將分為三批,在上海、廣州、北京進行為期三天的開源主題遊學。遊學日程包括:學生跨校交流、資深開源者經驗分享、參與神秘開源大使計劃、參觀網際網路公司、參與創意黑客馬拉松並獲得豐富的開源大禮包。
此外,開源學院,開源翻譯平臺也都已經上線運行,為開發者提供了熱門的開源治理、技術與應用課程,同時也引薦並翻譯海外高質量的技術及治理文章,幫助國內開發者獲取最新鮮的資訊、產品和技術指南。開源社近期上線的開放黑客松平臺,為開發者搭建了一個功能完備、近乎真實的線上開發環境,免除安裝和環境設置的環節,讓他們全力地發揮創意,開發和部署自己的項目。開放黑客松平臺將採用一種與開源社區互動的新方式,與開源社成員共同參與,以一種快速迭代的方式逐步完善改進開放黑客松平臺, 更好地服務於更廣泛的開源社區。」
社區大於代碼 共識而非主導
正是在以上多個項目的支持下,開源社不斷吸引著新成員的加入。新一批成員名單中,有雲雀科技、白鷺時代, 智聯聯盟等國內新興開源力量,更有FOSSASIA這樣國際化的開源社區,讓開源社又進一步邁出了走向國際開源社區聯盟的步伐。但有了人氣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社區的發展以及對社區的治理。
「『社區大於代碼』是Apache之道的核心內容。」 Ross Gardler表示,在 Apache 整個社區中決策是通過達成共識來制定的,而非投票機制,因為投票機制很可能誘發分裂。事實上,在Apache項目中沒有所謂的領導,大家都是自願者,都有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都有自由貢獻代碼的義務。即使有時候社區內無法達成完全共識,但仍然可以確定一個可以分享的核心,允許共享代碼,而不是背道而馳。應該說,按照這樣的一種社區工作模式,最大程度維護了代碼貢獻者的利益,也積極推動了社區的健康發展。可以想見,有了共同的利益作為社區的目標,很多大型的開源項目就可以最大程度吸引、激勵貢獻者,最終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事實上,正是在Apache之道的啟發下,開源社秉承「共識、共治、貢獻」的原則,吸納所有支持中國開源的企業、社區及個人參與。「與Apache之道相呼應,在開源社的運營過程中,所有的項目都是參與者的自願行為,在大家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各自承擔相應的工作。」姚欣宇介紹說,遊學計劃就是由GitCafe提出,並全力開展的項目。
對於「社區大於代碼」的理念,雲浪生表示,這並不是意味著忽視開發者的代碼貢獻,而是要強調在共識基礎上的自願行為,同時社區也需要給予開發者更多的支持。「在這一過程中,社區哺育了開發者,而開發者成長的同時也會反饋社區。」根據開源社的最新統計,目前已經有48個開源項目獲得了開源社授予的「開源之星」稱號,在開源社的大力支持下,鼓勵並引導開發者正確合理地使用開源軟體許可證。同時,首次在中國以社區協作方式,由社區成員自發推出的中國開源生態系統報告,已經基於Creative Commons Zero v1.0 Universal協議發布在開源社網站和Github上,第一期報告通過引進開源、參與開源、影響開源三個章節分析了目前中國開源生態環境的現狀,對中國的開源力量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讓社區和個人對自身所處環境和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毫無疑問,擁抱開源,進而建立成熟的開源環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這需要更多的企業、機構、個人都參與到中國開源事業中來,並積極貢獻力量,並在共識的基礎上,更好的治理社區環境,構建更完善的開源生態環境。「積極教育和培育市場,並堅持『社區大於代碼』的理念,中國開源事業定將迎來光明的未來。「雲浪生這樣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