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於代碼 從Apache看中國開源發展

2021-01-15 IT168

  【IT168 資訊】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開放標準的普及和虛擬化技術的應用等諸多IT創新及拓展,開源技術憑藉其開放性、低成本、穩定性、靈活性、安全性和創新性等特點在全球範圍內逐步成為一種主流軟體開發模式。而從中國開源市場的發展來看,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社區高舉大旗、湧入開源,越來越多的企業敞開胸懷、擁抱開源,從而營造出一片蓬勃向上的積極態勢。

  當然,與國外成熟的開源社區相比,中國的開源市場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那麼,如何能藉助當前這一熱潮,學習更多國外的建設經驗,從而更快地追趕全球步伐?在開源社成立六個月的座談會上,微軟開放技術(中國)董事總經理雲浪生,GitCafe創始人兼執行長姚欣宇、以及Apache 軟體基金會總裁Ross Gardler共聚一堂,探討了國際開源社區的運作經驗以及對中國開源社區帶來的借鑑和啟示。

  匯聚人氣 匯聚代碼

  「毫無疑問,在今天的全球開源舞臺上,扮演主角的仍然是那些來自西方的白人男性工程師。而對於中國來說,我們跟世界的差距不僅僅在於起步的時間,還有文化、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作為中國開源領域的新銳領導人之一,GitCafe創始人兼執行長姚欣宇對於當前中國開源發展存在的問題直言不諱。

  而在Ross Gardler看來,中國在開源的意識上不夠成熟,缺乏大型開源項目的治理經驗,都會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因素。「首先,需要讓更多的人正確認識開源,進而參與到開源事業中來,這是我們前行的基石。開源不僅是許可證,更是一種開發方法。」很顯然,只有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個人清楚地認識開源的價值,並積極加入到開源建設中來,匯聚更高的人氣,匯聚更多的代碼,中國開源事業才有迅猛發展的基礎。

  「開源社的成立,以及我們今天所做的許多工作,都是基於此。」 微軟開放技術(中國)董事總經理雲浪生表示,開源社成立半年來,在教育市場、培育市場方面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到目前為止,開源社已經發展了45位開源大使,在全國各地組建、管理開源社團,舉辦開源沙龍和開源宣講活動,參與和推廣開源項目落地中國,並幫助開源企業組織宣傳新技術和新理念、從而帶動各地的開源發展熱潮。與此同時,開源者行繼去年走進全國六地的13所高校後,第二階段的校園行活動將正式啟動。屆時,將有來自全國超過60所高校的60位學生參與開源社最新推出的「遊學計劃」。他們將分為三批,在上海、廣州、北京進行為期三天的開源主題遊學。遊學日程包括:學生跨校交流、資深開源者經驗分享、參與神秘開源大使計劃、參觀網際網路公司、參與創意黑客馬拉松並獲得豐富的開源大禮包。

  此外,開源學院,開源翻譯平臺也都已經上線運行,為開發者提供了熱門的開源治理、技術與應用課程,同時也引薦並翻譯海外高質量的技術及治理文章,幫助國內開發者獲取最新鮮的資訊、產品和技術指南。開源社近期上線的開放黑客松平臺,為開發者搭建了一個功能完備、近乎真實的線上開發環境,免除安裝和環境設置的環節,讓他們全力地發揮創意,開發和部署自己的項目。開放黑客松平臺將採用一種與開源社區互動的新方式,與開源社成員共同參與,以一種快速迭代的方式逐步完善改進開放黑客松平臺, 更好地服務於更廣泛的開源社區。」

  社區大於代碼 共識而非主導

  正是在以上多個項目的支持下,開源社不斷吸引著新成員的加入。新一批成員名單中,有雲雀科技、白鷺時代, 智聯聯盟等國內新興開源力量,更有FOSSASIA這樣國際化的開源社區,讓開源社又進一步邁出了走向國際開源社區聯盟的步伐。但有了人氣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社區的發展以及對社區的治理。

  「『社區大於代碼』是Apache之道的核心內容。」 Ross Gardler表示,在 Apache 整個社區中決策是通過達成共識來制定的,而非投票機制,因為投票機制很可能誘發分裂。事實上,在Apache項目中沒有所謂的領導,大家都是自願者,都有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都有自由貢獻代碼的義務。即使有時候社區內無法達成完全共識,但仍然可以確定一個可以分享的核心,允許共享代碼,而不是背道而馳。應該說,按照這樣的一種社區工作模式,最大程度維護了代碼貢獻者的利益,也積極推動了社區的健康發展。可以想見,有了共同的利益作為社區的目標,很多大型的開源項目就可以最大程度吸引、激勵貢獻者,最終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事實上,正是在Apache之道的啟發下,開源社秉承「共識、共治、貢獻」的原則,吸納所有支持中國開源的企業、社區及個人參與。「與Apache之道相呼應,在開源社的運營過程中,所有的項目都是參與者的自願行為,在大家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各自承擔相應的工作。」姚欣宇介紹說,遊學計劃就是由GitCafe提出,並全力開展的項目。

  對於「社區大於代碼」的理念,雲浪生表示,這並不是意味著忽視開發者的代碼貢獻,而是要強調在共識基礎上的自願行為,同時社區也需要給予開發者更多的支持。「在這一過程中,社區哺育了開發者,而開發者成長的同時也會反饋社區。」根據開源社的最新統計,目前已經有48個開源項目獲得了開源社授予的「開源之星」稱號,在開源社的大力支持下,鼓勵並引導開發者正確合理地使用開源軟體許可證。同時,首次在中國以社區協作方式,由社區成員自發推出的中國開源生態系統報告,已經基於Creative Commons Zero v1.0 Universal協議發布在開源社網站和Github上,第一期報告通過引進開源、參與開源、影響開源三個章節分析了目前中國開源生態環境的現狀,對中國的開源力量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讓社區和個人對自身所處環境和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毫無疑問,擁抱開源,進而建立成熟的開源環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這需要更多的企業、機構、個人都參與到中國開源事業中來,並積極貢獻力量,並在共識的基礎上,更好的治理社區環境,構建更完善的開源生態環境。「積極教育和培育市場,並堅持『社區大於代碼』的理念,中國開源事業定將迎來光明的未來。「雲浪生這樣總結。

相關焦點

  • 如何成為apache開源社區的貢獻者
    參與開源開發代碼從開源中學習成長參與開源作為一個程式設計師,給世界上頂級的apache社區貢獻一下自己的代碼,成為一個apache contributer,把這個寫到簡歷裡,是不是覺得很爽,下面我結合apache flink來簡單講講如何給apache
  • Apache啟示錄 開源社區應該怎麼玩?
    開源是一種軟體開發模式,代碼開源是起點,要有更好的發展,就需要通過「開源」的手段,實現軟體世界的資源共享,讓擁有各種技能的人各顯神通、廣泛參與,促進軟體世界開發技術的發展。我們耳熟能詳的Java,Hadoop,OpenStack,Tomcat,MySQL,Android,MongoDB皆是開源成功典範。
  • 開源工業物聯網資料庫IoTDB畢業成為Apache頂級項目
    「IoTDB Apache 成為頂級項目適逢其時」,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IBM印度首席科學家C.Mohan說, 「我感到非常振奮,這是第一個由中國大學發起的開源項目,我一直與IoTDB的研究人員緊密合作,目睹這個項目走向成熟,並形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開源軟體社區。
  • 中國OS崛起之路:活躍的openEuler開源社區是關鍵
    開源社區有句名言:社區重於代碼。開源的openEuler要真正繁榮起來,獲得持久發展,就需要繁榮社區。而組成社區的根基是千千萬萬個開發者,只有凝聚多方合力,才能共建開源生態。「回到開源的本質和初心來看,我們需要傳遞的是開源精神以及文化的價值,在這樣的精神指引下,我們才能更好地前行,以真正開放的心態合作和推進開源生態。」
  • 不止於代碼 成功的開源社區是如何煉成的?
    就像最初NASA和Rackspace聯手研發的OpenStack,如今這一開源項目已經惠及了成千上萬家雲計算公司,在中國市場更是大放異彩,成功的背後則是開源的本質——開放。紅帽社區活動經理Jennifer Madriaga經常會與不同的社區打交道,她談到:「我們開源的核心是協作,在開源的社區裡面,你會發現很多競爭對手同時也是合作夥伴。
  • 基於代碼、社區,兩步成為開源贏家!
    當然是開源的那種。全球有數以千萬計的開發者使用的是開源平臺,因為他們可以訪問它的代碼,修改應用程式,為項目貢獻代碼並成為社區的一份子。因此,建立在開源基礎上的軟體公司擁有成為有數十億美元級別企業的潛能。但是,開源軟體的本質在於免費,如何高效變現就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
  • 基於代碼、社區,兩步成為開源贏家
    作者 | Glenn Solomon譯者 | 香檳超新星,責編 | 鄭麗媛封圖 | CSDN 下載自視覺中國出品 | CSDN(ID:CSDNnews)以下為譯文:當然是開源的那種。全球有數以千萬計的開發者使用的是開源平臺,因為他們可以訪問它的代碼,修改應用程式,為項目貢獻代碼並成為社區的一份子。因此,建立在開源基礎上的軟體公司擁有成為有數十億美元級別企業的潛能。但是,開源軟體的本質在於免費,如何高效變現就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
  • 連續三年蟬聯第一,Flink 榮膺全球最活躍的 Apache 開源項目
    在全球化合作受到挑戰的大環境下,作為全球最大的開源軟體基金會,Apache 軟體基金所引領的開源社區,依然匯聚了全球的頂尖開發人員,交出了一份鼓舞人心的成績單。2021年1月1日,Apache 基金會在其官方博客上發表了文章《Apache in 2020 - By The Digits》[1],用數字回顧了2020 一整年的社區發展:1.
  • Apache 年度報告出爐,HBase、Flink、Beam 成最活躍開源項目
    019 年對 Apache 軟體基金會來說,依然是偉大的一年:它標誌著開源領導「Apache 之道」(The Apache Way)的 20 年。我們的口號,「社區重於代碼」(Community Over Code),貫穿於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全球有數十億人受益於價值 200 多億美元的社區主導軟體,100% 免費提供。
  • 如何為Apache Spark貢獻原始碼
    隨著社區正在努力準備Apache Spark的下一版本3.0,您可能會問自己「我如何參與其中?」。現在的Spark代碼已經很龐大,因此很難知道如何開始自己做出貢獻。Spark PMC & Committer Holden Karau以開發人員為中心,教你如何為Spark社區做貢獻,逐步發現好的問題點,格式化代碼,尋找代碼評審者以及在代碼評審過程中期望得到什麼。
  • 中國網站代碼開源很少 外國基本都是開源 原因中國程式設計師工資太低
    在中國目前程式設計師是最多的國家,當然和國家人口有關,中國網站代碼開源也不少,但是很多都是收費的,這也是一種商業發展模式。外國很多網站代碼都是分享出去讓大家一起研究,不是說中國程式設計師沒有分享精神,只是大多中國程式設計師都是工資太低,沒有精力去搞更多的開源。
  • Apache DolphinScheduler 1.3.4 發布,新一代大數據任務調度系統...
    ,為中國的開源崛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Apache 組織崇尚 「社區大於代碼」,DolphinScheduler 目前微信用戶群近 4000 人,社區目前有  190 + 貢獻者,來自 80+ 家公司、機構和高校(部分統計)
  • 華為深耕Apache社區,成為貢獻頂級項目
    也成為首個由中國公司貢獻給Apache基金會,並成為頂級項目的開源項目。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企業生產和應用的數據與日俱增,業務驅動下的數據分析靈活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企業不同場景下的數據分業務系統而構建,不同的業務場景使用不同的數據存儲格式。這種數據存儲方式導致數據冗餘嚴重,同時也阻礙了企業的數位化轉型。
  • 開源軟體及國內發展現狀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Linux 內核的發展就形成了一個以全世界內核高手為主的鬆散社區,通過快速迭代開發,加上其免費特徵,迅速佔據了原先由商業 UNIX 系統控制的伺服器作業系統領域。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其原始碼,所以很多用戶就可以自行修改其原始碼,以滿足自己的一些特別需求。
  • 從OpenCV看開源社區的商業性
    導讀:在技術領域生存,你是不是經常問自己,那些開源社區是如何產生的?又如何生存的?開源社區和商業領域是不是敵對關係?他們是如何博弈的。開源究竟是一種精神,還是一種手段?本文就試圖從機器視覺領域最為著名的開源庫OpenCV說起,聊一聊開源社區的那些事。1、什麼是開源社區?
  • 【OSTC2015 現場】林旅強:開源社群的發展運營-以臺灣開源社區為例
    臺灣其實大多的線下活動都是在臺北舉辦,線下為什麼活動才會發展如此之好,其實臺北小。我覺得在國內還是開源社區都是架個網站,在網上交流就結束了。但是如果網上發展的非常好,會有整體意想不到的幫助。臺灣如果你想要了解所有自由開放的硬體,你到這個點來看,你就看臺灣,自由,海防,列表,GOOGLE一搜第一個結果就有。大家看到上面有至少一百個社區,臺灣社區有各式各樣的出口,各式各樣的語言。
  • 如何參與 Apache 項目社區
    毫無疑問,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謙虛地聽取別人的觀點是參與開源社區的一個重要能力。所謂的社區是由人組成的,社區的活動也是為了解決社區成員的問題而發生的。拋開社區中的人光談技術或者代碼是沒有意義的。在參與社區活動的時候,切忌一個人埋頭苦幹而不與社區交流,要與社區有良好的互動,這樣社區的成員對你的信任感和認可才會提升,你也才能更好的為社區服務。
  • 什麼是 ALC (Apache Local Community) Beijing?
    作為全球最大開源消費國, ASF 在國內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如何將這些開源項目用戶發展轉換成為社區的貢獻者、開發者甚至成為開源項目的發起者、維護者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當時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本土的軟體開發人員這麼多,但有多少人能夠以開源項目維護人員的身份深度參與到開源項目開發中來。以我的個人經歷來看,加入到開源項目的開發貢獻並不困難,因為開源社區會有很多熱心的開發者提供指導和幫助,參與者只要保證有足夠時間的投入就可以,但是在我維護 Apache Camel 的 7、8 年間,很少看到有國人會到項目的郵件列表裡面用英文提問題,提補丁。
  • 源自清華的開源項目Apache®IoTDB™ 成為Apache頂級項目
    Apache IoTDB是首個由中國高校發起並孵化成功的Apache頂級項目。 孵化過程中,得到了4位項目導師的精心指導和來自全球78位貢獻者、251名成員的5124封郵件,合併了1413個PR,發布了9個版本,以17票支持一次通過社區投票。2020年9月16日,經Apache董事會表決,Apache IoTDB正式晉升為頂級項目。
  • 社區勝於代碼,OSC 上線開源專區
    ASF 有很多傳播甚廣的非官方座右銘,比如:Community-led development、No Jerks Allowed,最著名的莫過於那句「Community Over Code」,社區勝於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