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電競遊戲的井噴式發展,電競設備也逐漸普及,以往高高在上的各類電競神器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其價格也越來越平實。在這些電競神器當中,顯示器無疑是比較重要的一環。
其實不單單是電競玩家對顯示器有要求,其他用戶對顯示器也是有要求的,只不過兩者的要求不同而已。其他用戶,如設計用戶對顯示器的色彩有較高要求,還有些用戶對顯示器的健康護眼等功能有較高要求,而電競玩家對顯示器的刷新率、響應時間、解析度等參數有較高要求。
就拿刷新率來說,目前144Hz才算電競入門,200Hz甚至240Hz的顯示器都有大把存在。
從效果來說,144Hz刷新率明顯要比傳統的60Hz強,至於200Hz及以上,那自然只會更強。
也許有人會問,有了好的電競顯示器,就能保證我把把吃雞嗎?
燒年郎,先不要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二、首先,你要有一臺這樣的電競顯示器
要想體驗200Hz的電競顯示器有何威力,首先得有這麼一臺顯示器,不然就是紙上談兵雲評測。
這次我們就以微星 PAG303CR為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才能將一臺電競顯示器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
先看開箱,顯示器的外包裝十分樸素簡約,符合當下綠色環保的理念。
附件一覽。
這是一塊30英寸的曲面屏,曲率為1800R,2560X1080解析度,比例為21:9,採用VA面板,灰階響應時間5ms,可視角度為178°,刷新率可達200Hz。
背部自帶RGB燈效元件。
顯示器的接口十分豐富,2X HDMI和2X DP接口,可滿足各種需求。另外顯示器還提供了一個3.5音頻輸出接口,可接駁耳機和音箱等設備。
顯示器的安裝也十分簡單,略過安裝過程不表,可以看出顯示器的造型大方美觀、充滿了電競風。
左下角的貼紙上是顯示器支持的各種黑科技,如1800R曲率、200Hz刷新率、AMD FreeSync技術、RGB LED等。
隱藏式OSD按鈕位於右下側。
接著看顯示器的背面。
RGB LED部分特寫,通電時這裡可以發光。
這裡順便展示一下RGB LED燈效,還是很漂亮的。
特寫一張。
顯示器的支架支持自由升降,無論是高個子還是低個子,都可以將顯示器調整到適合自己的高度。
顯示器的俯仰角調節範圍演示。
桌面定妝照。
三、怎樣設置才能發揮出電競顯示器的最大威力?
拿到高刷新率的電競顯示器後,啥都不管直接用行不行?
當然不行,我們還得進行一番設置。我們繼續以微星 PAG303CR為例,右鍵點擊桌面,進入顯示器設置項,再進入高級顯示設置項,將刷新率設為最高(200Hz),這裡要注意的是,有些線材是會影響刷新率的,大家最好用顯示器自帶的DP線或高品質的第三方線材。
微星 PAG303CR還支持AMD的FreeSync功能,這需要我們在OSD菜單裡手動開啟。
所謂FreeSync,是由AMD主導的一種開源、免費的自適應同步技術,要支持該技術,需要顯卡和顯示器同時都支持才行。和傳統的垂直同步相比,自適應同步技術可防止畫面撕裂,遊戲效果更好。
用汽車來類比,垂直同步相當於定速巡航,設定一個速度後,只能以這個速度運行。
而自適應同步技術相當於一輛十分智能的汽車,擁有動態巡航功能,用戶設定車速的上下限後,車子會根據路況自動調整速度,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目前的自適應同步技術有兩家,A家的叫FreeSync,N家的叫G-SYNC,但目前支持FreeSync的顯示器更多。為啥?因為FreeSync技術是開源免費的,用老黃家的G-SYNC,顯示器廠家是要給老黃授權費的,而且從2019年開始,N卡也能支持FreeSync技術了,這樣一來,用G-SYNC的顯示器就更少了。
除了在OSD菜單打開FreeSync功能外,還需要在顯卡驅動控制面板中設置一下,這樣才能打開該功能。
另外,有些遊戲還需要在遊戲中設置一下,由於每一個遊戲的設置都不盡相同,這裡就不一一示範了。
除了和遊戲息息相關的FreeSync功能外,其他功能也可以在顯示器的OSD菜單中設置,如亮度和對比度。
還有圖像調整。
色溫調整。
OSD設置。
重置設置。
另外顯示器還支持物理準星功能,開啟後,顯示器中間會出現一個準星圖標,傳說中的「硬體外掛」有木有?
物理準星還有其他樣式,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設置,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四、電競顯示器在遊戲中的表現如何?
也許有人會說,你囉嗦了半天,那麼這樣的電競顯示器在遊戲中的表現究竟如何呢?
下面,我們就通過遊戲實戰來試試吧!
有視頻有真相,當然,本人吃雞技術比較菜雞,被我玩成了極品飛車有木有?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大家感受一下200Hz帶來的絲滑般流暢。
還是CS GO更適合我,畢竟20年前咱在CS中也闊過。
神農劍法硬鋼《古劍奇譚三》中的BOSS也是毫(ya)無(li)壓(shan)力(da)的!
當然,這些依然不重要,重要的是,BOSS終於倒下了,我順利過關了。
五、電競顯示器在傳統項目的表現如何?
雖然電競顯示器是專為遊戲而生的,但人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用來玩遊戲,所以哪怕是電競顯示器,也有瀏覽網頁、看視頻、做報表的時候,所以電競顯示器在這些傳統項目的表現也是很重要的,總不至於買兩臺顯示器,一臺用於遊戲,一臺用於傳統項目吧?
直接看專業設備紅蜘蛛的測試結果吧。
100%的sRGB色域還是可以的,畢竟有好多主打設計的顯示器也就這水平。
顯示器光度測試(其實就是伽馬值),大家不用管這玩意是幹嘛的,只需要知道對於Windows用戶來說,這個值越接近2.2越好。
屏幕色彩 亮度均勻性測試(數值越小越好),這表現還是可以的。
屏幕亮度 亮度均勻性測試(數值越小越好),表現也可以。
色彩精確度測試,ΔE值為2.06(ΔE值越小,說明色差越小,色彩越準確),符合官方宣稱值的ΔE<3。
可視角度測試,VA屏是廣視角屏,可視角度是木有任何問題的。
圖片樣張屏攝,該顯示器用於觀看21:9的長圖效果也不錯。
圖片的細節和色彩表現都不錯。
再看影視表現,測試影片為《冰河世紀5》,可以看出顯示器的表現非常不錯,纖毫畢現有木有?
暗部和細節表現都不錯。
六、高刷新率電競顯示器該如何搭配顯卡?
要完全發揮出高刷新率電競顯示器的實力,顯卡方面也不能差,只不過這個不能差是個模糊概念,具體到啥程度,想必好多玩家都沒概念,下面本人就以《絕地求生》為例,用四款顯卡試試,看誰更適合搭配高刷新率電競顯示器。
這四張顯卡本人以前都開過箱,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大家只需要知道這裡面有1張RTX2070、1張RTX2070Super、1張RX 5700和1張RX 5700XT就行了。
解析度統一採用2560X1080,畫質選用了超高、高、中、低四檔。
直接看結果吧,還是以微星 PAG303CR為例,該顯示器的刷新率為200Hz,所以要想發揮出它的威力,顯卡在遊戲中的幀率越接近200FPS越好。
根據測試結果,超高特效下只有RTX2070S的幀率勉強算是離200FPS近的。
到了高特效下,依然是RTX2070S一枝獨秀。
到了中特效下,有三款顯卡的幀率比較接近200FPS,它們分別是RX 5700XT、RTX2070和RTX2070S。
特效繼續降低,到了低特效,四款顯卡的表現都不錯,而且可以看出,此時更高階的顯卡和更低階的顯卡表現差距很小。
另外,從中特效降低到低特效,有三款顯卡(RX 5700XT、RTX2070、RTX2070S)的幀率基本沒有提高,也就是說,繼續降低畫質也沒啥意思了。
通過這個測試可以看出,想要在高畫質、高刷新率下玩《絕地求生》,對顯卡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當然,低畫質下的要求會有所降低,但一款RX 5700級別的顯卡還是有必要的。
至於那些500元吃雞主機、千元吃雞主機,想完全發揮出這臺顯示器的實力,還是洗洗睡吧!
七、總結
不得不說,科技的進步真的是很快的,想當年我們擠在網吧,還在用大屁股顯示器打CS、紅警等遊戲(暴露年齡了),一晃眼,許多年過去了,電腦的配置越來越高,顯示器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對於遊戲玩家來說,高刷新率的電競顯示器在遊戲中的確有肉眼可見的提升,如果再配上21:9的曲面屏,那沉浸感和遊戲體驗無疑更強。
然鵝,對於我這個年齡段的油膩大叔來說,我缺的是電競顯示器嗎?不,我缺的是遊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