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華裔記者被路人罵「滾回中國」

2021-01-04 騰訊網

Michael Luo 資料圖

他還認為,福克斯新聞在唐人街的採訪片段之所以引發憤怒和反彈就與此有關。

他在個人推特上分享了自己被侮辱的經過,引起了不少亞裔美國人的共鳴。

「種族仇恨似乎總在這個國家浮現,並在不經意間,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給你一擊。」

「我被這樣叫了很多次,即使是在所謂「後種族時代」(作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曾在演講中多次提到要帶領美國進入「後種族時代」,也就是種族平等的時代——觀察者網注)的夏威夷。」

「近幾年,即使在這個以文化多元著稱的紐約,我仍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受待見。我出生在韓國,但在美國長大。」

拋開那些種族歧視,仍然有一些人態度友好,他們鼓勵Michael Luo「你是屬於這裡的」。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也在推特上聲援羅:「每個人都是屬於紐約的,除了那些你所聽到的(種族歧視)言論。」

「羅,你是屬於這裡的。一個傲慢的女人代表不了紐約人或者美國人,對你的遭遇我深感抱歉。」

「還要證明自己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真令人沮喪。這個國家是他的,也是我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

在公開信中,Michael Luo認為這次遭遇可能與當下美國的政治氛圍有關。

據參考消息網11日報導,對於福克斯辱華事件,在美華裔團體,包括美國亞裔記者協會、亞裔聯邦、州、市的民意代表以及活躍人士,已提出抗議,要求道歉,並有2萬人聯署要求撤下視頻。

紐約法拉盛區的韓裔紐約州眾議會議員金兌錫說:

「川普認為不是白人就不夠資格當美國人,川普的言論放縱了福克斯新聞做這種報導。」

在美華裔在福克斯大樓前示威

(翻頁為Michael Luo的公開信)

一封公開信,致那位讓我們滾回中國的女士

親愛的女士:

也許我應該釋懷,選擇容忍。我們當時剛剛從教堂出來,我和家人以及一些朋友走在曼哈頓上東區。我們正找地方吃午餐,想要看看街邊的那家韓國餐廳有沒有位置。你行色匆匆。天空中飄著雨。我們的嬰兒車以及一群嘰裡呱啦的亞裔擋了你的路。

你從不遠處朝我們大聲嚷嚷:「滾回中國去!」說老實話,當時我頗為震驚。

我遲疑了一下,隨即衝到你面前。這個舉動肯定把你嚇到了。你在Equinox健身房前掏出iPhone,威脅說要叫警察。回想起來有些滑稽。應該是我叫警察才對吧,尤其是當我走開以後,你高叫「滾回你那該死的國家去」的時候。

「我生在這個國家!」我嚷了回去。

感覺挺蠢的。但還有什麼辦法能證明我屬於這裡呢。

當然了,這並不是我第一次遇到種族侮辱。問問任何一個亞裔美國人,他們都會立刻回憶起在校園裡被嘲諷的情形,抑或在街上或雜貨店裡的惱人遭遇。我在Twitter上發帖講了事情的經過,許多人在回帖中提到了自己的經歷。

但出於某種原因——沒錯,或許是和當下的政治氛圍有關吧——這一次的感覺有些異樣。

後來走回家去的時候,一陣傷感湧上了我的心頭。

你穿著一件很好的雨衣,你手上的iPhone是6 Plus。你或許已身為人母,你的孩子或許和我的女兒們同校就讀。你看上去,怎麼說呢,挺正常的。但你的內心卻潛藏著這樣的情緒,事實上,這個國家的很多人都是如此。

或許你並不知道,但你對我的家人的侮辱直指亞裔美國人日常經歷的核心。我們許多人每天都在竭力應對這種無處不在的異已感。不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有多麼成功,和誰交朋友,我們都不屬於這裡。我們是外來者。我們不是美國人。福克斯新聞(Fox News)的傑西· 沃特斯(Jesse Watters)前些天在唐人街進行實地採訪的電視片段——涉及空手道、雙節棍和蹩腳英語——之所以引發了那麼多憤怒,也與此有關。

我的父母在1949年前來到臺灣,又到美國念了研究生。他們養育了兩個孩子。我們倆都畢業於哈佛。我在《紐約時報》工作。算是人們口中的模範少數族裔了。

可我依然常常覺得自己像個外人。

不知這種感覺會不會消失。或許更重要的是,不知今天被我帶在身邊的兩個女兒會不會永遠都有這種感覺。

沒錯,網上如潮的支持令人欣慰。

但我的一個女兒只有7歲,目睹了整件事的她後來不停地問我妻子,「她為什麼要說『滾回中國去』?我們不是從中國來的呀。」

是呀,我們不是從中國來的,我妻子回答。她竭力向女兒解釋你這樣說的可能原因,以及人們為什麼不該隨便評判他人。

我們來自美國,她告訴我女兒。但有時候人們並不理解這一點。

希望你現在理解了。

此致敬禮,

Michael Luo

(觀察者網 文/趙可心)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華裔參加婚戀真人秀遭歧視 被網友罵滾回中國
    澳大利亞華裔參加婚戀真人秀遭歧視 被網友罵滾回中國
  • 亞裔被罵帶病毒滾回中國 面對歧視韓裔女作家:此刻我是華人
    相信你跟我一樣,今天也被一條《奧克蘭亞裔被罵「帶上病毒滾回中國」》的新聞震驚到了。這本來是一起可以小事化無的事故,但令人震驚的是,這一家人在和狗主人爭論的過程中,竟被對方罵:「帶上你的新冠病毒,滾回中國去!」
  • 華裔街頭被罵:"滾回中國"! Fox主持人拿華裔開涮! 為何總不把華人當回事兒?
    政客們在大選中高調「敲打中國」的態度,似乎也讓部分美國民眾開始不拿華人當回事。在他們眼中,華人成了「玩笑」、成了「下手的最好目標」! 在紐約時報任職13年的華裔記者羅明瀚,昨日在Twitter上發文表示,自己因為孩子的推車擋住一名穿著光鮮亮麗女子的去路,對方竟說:「滾回中國(Go back China)」,他追上對方反問:「真的嗎?滾回中國?」該女子拒絕道歉,還拿出手機威脅報警。
  • 「《紐約時報》的人滾去中國吧!」
    近日,中國知名科學家饒毅在美國《紐約時報》上撰文,通過講述他在美國紐約的一位叔叔因新冠肺炎不幸病逝的遭遇,並對比了他在中國武漢的親屬平安無事的情況,抨擊了美國川普當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糟糕表現。然而,這篇文章以及《紐約時報》,卻反而在社交媒體上遭到了美國一群「愛國人士」的瘋狂攻擊,不僅被扣上了「通中通共」的帽子,甚至還被要求放棄美國國籍和「滾去中國」。
  •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實情的視頻火了
    當地時間13日,一段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在電視節目中談中國疫情防控的視頻,在境外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獲得近500萬次的觀看量。這段6分多鐘的視頻中,《紐約時報》記者Donald McNeil條理清晰地介紹了中國的檢疫流程,從如何隔離到徹底打破傳播鏈,以及如何保護醫院資源不崩潰。
  • 《紐約時報》記者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紐約時報>是怎麼做新聞的》作者尼基·阿瑟通過對新聞編輯室近半年的實地考察,從內部視角展示《紐約時報》的新聞工作者們是如何做新聞的,他們是如何依據新興的網絡新聞價值觀——即時、互動和參與,來平衡網絡版和紙質版的內容生產所帶來的挑戰。iPad產品發布會時,記者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呢?
  • 《洛杉磯時報》迎來「神秘」華裔新東家
    買下︽洛杉磯時報︾的黃馨祥︒ 視覺中國圖片     美國著名報業《洛杉磯時報》近日迎來新老闆。富有傳奇色彩的美籍華裔醫生黃馨祥正式收購這家擁有136年歷史的傳統主流報紙。    《洛杉磯時報》網站專門刊出《誰是黃馨祥》一文介紹新東家。因為這位華裔富豪儘管長期生活在洛杉磯,但向來神秘低調,不但不為多數美國人所知,就連美國華人圈裡了解他的人也很少。
  • 帶著孩子沒法在紐約生活?華裔紐約市長候選人惹爭議
    即將宣布競選紐約市市長的華裔百萬富翁楊安澤再惹爭議。去年,他曾作為民主黨候選人參加總統大選,提出了每月給每位美國人免費發放1000美元補助,引起廣泛爭論。 楊安澤 最近楊安澤說,他沒有辦法帶著孩子生活在紐約一套兩居室的公寓裡。
  • 「空曠」的紐約時報廣場,在疫情中迎接新年
    「空曠」的紐約時報廣場,在疫情中迎接新年 2021-01-01 17:13: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霈韻 責任編輯:李霈韻
  • 《紐約時報》質問中國為何不早封城,美國網友不買帳了
    (圖中這4名紐約時報的記者,都是常年抹黑中國的老手了)這個說法顯然是荒誕可笑的。在去年年底這個時候,雖然武漢當地發現了一種新的病毒性肺炎,但當時全世界根本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病毒。而且,當時這些指責中國防疫「嚴酷」的該報記者中,有人如今更是直接參與到了這篇反過來質問中國不提前封城的報導中。
  • 事到臨頭,《紐約時報》記者這段介紹中國實情的視頻在外網火了
    當地時間3月13日,美國《紐約時報》科學與健康的記者Donald McNeil在電視節目中談到中國的疫情防控。 在6分鐘內,McNeil條理清晰地介紹了中國的檢疫流程,從如何隔離到徹底打破傳播鏈,以及如何保護醫院資源不崩潰。
  • 外交部回應"蘋果下架紐約時報APP":必須遵守中國法律
    「蘋果公司應中國政府要求,從中國區的應用商店下架了《紐約時報》開發的新聞應用」,5日,這一消息被西方媒體「刷屏」。《金融時報》評論稱,中國「進一步加大了對外媒的打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5日就此表示,中國政府一貫鼓勵和支持網際網路發展,同時,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也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這是一條原則。
  • 《紐約時報》資深衛生記者:美「派對式」居家隔離遠遜中國
    參考消息網5月1日報導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網站4月29日刊載了對《紐約時報》科學和健康版記者小唐納德·麥克尼爾的訪談,麥克尼爾在《紐約時報》從事了數十年的傳染病報導。他報導過的疫情包括愛滋病、伊波拉、瘧疾、豬流感、禽流感和SARS。麥克尼爾認為,美國的居家隔離相比中國就是「花園大派對」,而且越來越鬆散。
  • 華裔醫生收購《洛杉磯時報》
    美國著名報業《洛杉磯時報》近日迎來新老闆。富有傳奇色彩的美籍華裔醫生黃馨祥正式收購這家擁有136年歷史的傳統主流報紙。  《洛杉磯時報》網站專門刊出《誰是黃馨祥》一文介紹新東家。因為這位華裔富豪儘管長期生活在洛杉磯,但向來神秘低調,不但不為多數美國人所知,就連美國華人圈裡了解他的人也很少。
  • 《紐約時報》「陰陽怪氣」招聘駐俄記者 俄方回應絕了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紐約時報》「陰陽怪氣」招聘駐俄記者,俄方回應絕了【文/觀察者網 鞠峰】前幾天,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則非常「紐約時報」的招聘廣告。這家自由派旗艦媒體「誠招」一位駐俄記者,宣稱這份工作中他/她要前去報導「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等等,藉此抹黑俄羅斯。面對這份「陰陽怪氣」的招聘,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昨日(22日)的回應堪稱一絕。她在臉書發帖反問:《紐約時報》有權力讓他們的記者,到這種「非人道」的環境中工作嗎?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在新冠疫情早已得到控制的中國,多數人正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進入新的一年。然而,美國《紐約時報》卻拋出了一篇惡毒攻擊中國的文章,將疫情在全球擴散的罪責怪在中國頭上。好在,不少美國網民對此並不買帳。如下圖所示,在這篇名為「改變世界的25天:中國如何讓新冠病毒流竄出去」的報導中,《紐約時報》派出了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存在強烈偏見,並多次配合美西方政府煽動支持分裂中國勢力的4名記者,荒謬地宣稱,如果中國能在去年年底病毒剛出現時就宣布封城,那麼新冠病毒就不會流竄到全世界。(圖中這4名紐約時報的記者,都是常年抹黑中國的老手了)這個說法顯然是荒誕可笑的。
  • 《紐約時報》「陰陽怪氣」招聘駐俄記者,俄方回應絕了
    【文/觀察者網 鞠峰】前幾天,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則非常「紐約時報」的招聘廣告。這家自由派旗艦媒體「誠招」一位駐俄記者,宣稱這份工作中他/她要前去報導「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等等,藉此抹黑俄羅斯。 面對這份「陰陽怪氣」的招聘,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昨日(22日)的回應堪稱一絕。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圖中這4名紐約時報的記者,都是常年抹黑中國的老手了)這個說法顯然是荒誕可笑的。在去年年底這個時候,雖然武漢當地發現了一種新的病毒性肺炎,但當時全世界根本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病毒。直到1月的第一周,這種病毒的全部基因序列組和毒株才被中國的科研機構確定和分離出來的,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才將這種新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
  • 收購《洛杉磯時報》,這名華裔醫生續寫傳奇
    新華社洛杉磯2月10日電(天下人物)收購《洛杉磯時報》,這名華裔醫生續寫傳奇  新華社記者高山  美國著名報業《洛杉磯時報》近日迎來新老闆。富有傳奇色彩的美籍華裔醫生黃馨祥正式收購這家擁有136年歷史的傳統主流報紙。
  • 川普斷炊世衛救選情,臺灣立刻買紐約時報廣告罵譚德賽助威!
    由島內YouTuber帶貨網紅阿滴、蔡英文競選官方視覺設計師聶永真領銜募集、一天內籌款近2000萬新臺幣、以罵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為內容的美國《紐約時報》廣告在美國當地時間14日正式刊登。在《紐約時報》登廣告罵譚德賽可謂「一波三折」。譚德賽日前指責臺灣對他人身攻擊,於是網紅阿滴、設計師聶永真等人隨後發起募資,希望買下《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刊登「臺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但廣告文案曝光後引發正反意見,還被質疑網紅能否代表臺灣「去罵人」?阿滴12日致歉表示不應該以「代表臺灣」立場書寫,已大幅度改寫公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