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Atlas200DK助力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慧教學研深入開展

2021-01-08 新科技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在2017年與華為共同建立ICT學院創新人才中心,加強了與華為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緊密度,為促進教學與研發工作,使用華為10套Atlas 200 DK AI開發者套件,供碩士生進行學習與研究。

Atlas 200 DK AI開發者套件主要功能是將昇騰310人工智慧處理器的核心功能通過該板上的外圍接口開放出來,方便快速簡捷的接入並使用其強大的處理能力。基於Atlas 200 DK AI開發者套件開發的程序只需一次開發,即可實現端、邊、雲全場景部署。所提供的Atlas人工智慧計算平臺,對於在校學生的學習非常有幫助。開展教學課堂和論壇,上傳詳細的文檔可有效地幫助學生獨立學習,也鍛鍊學生解決開發中面臨問題的能力。

Atlas 200DK具有強大的算力可以用來訓練網絡模型,DDK 和 Mindstudio也是一套高大上的開發套件,硬體軟體都是華為自主開發,而且都還比較好用,讓學生體驗比較震撼。在剛使用Atlas 200DK的時候,學生們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安裝DDK,MindStudio, 開發板上製作SD卡等,而這款機器比較新,而官方文檔內容詳盡,解答了學生們的疑問,在論壇上發問題帖,也得到了及時響應與答覆,讓學生瞬間覺得很溫暖,很願意繼續使用。

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反饋Atlas的優點如下:

「開發者論壇比較活躍,有工程師及時回答問題,覺得這個開發板會有很好的未來,這也算是生態的一部分。」

「Mindstudio確實做的很好,我之前一直用的VS2017、pycharm、notepad++編程。在使用Mindstdio 的時候感覺很熟悉,很快就能上手。「

「注重使用者的體驗,能對不少才使用幾周的新手獲取回饋,說明以後必然會做的更好。」

「該開發者套件算力強大,而且體積較小,可以應用於一些邊緣節點的計算,如人臉識別的門禁系統,便可以將訓練好的模型部署到該開發板,在終端完成人臉識別的推理過程,這樣可以降低伺服器的消耗,通過也不需要消耗網絡的帶寬,也沒有網絡時延、速度也比較快;由於沒有網絡的傳輸,用戶的隱私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通過Atlas200 DK AI開發者套件,武漢理工的學生實現了在30分鐘內完成開發環境搭建,內置的圖形化編程環境,極大地提升了開發、學習效率。華為將與武漢理工大學保持緊密合作,在人工智慧生態與人才培養上攜手共進。

相關焦點

  • 這,就是我們的外國語學院、人工智慧與計算機學院!
    外國語學院設有英語系、日語系、大學英語教學基礎部、大學英語教學拓展部等教學單位,擁有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授予點和英語、日語兩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近千人。文化育人外國語學院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豐富文化育人內涵,彰顯文化育人特色,組織開展江南大學外語文化節、「遇見更好的自己」名師講堂、迎新晚會等系列文化活動。
  • 武漢理工大學正式報名參賽,成為人工智慧發展潮流中的佼佼者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人工智慧賽道的選手他來自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創建於1898年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2個專業人工智慧專業設置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校已經與華為、中軟國際等共建實訓基地
  • 人工智慧分論壇 產學研融合打造人工智慧教學新模式
    大會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軟體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主辦,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麥思博(MSUP)承辦,清華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協辦。
  • 太原理工大學信息與計算機學院「5G+XR」實驗室揭牌
    12月1日上午,太原理工大學信息與計算機學院召開「5G+XR」聯合實驗室揭牌籤約儀式及成果項目發布會。未來,籤約各方將依託太原理工大學深厚的理論學術基礎,結合各方技術實力實現XR技術在電力、醫療和智慧城市的技術突破和創新。
  • 計算機類專業工程認證暨金課建設研討會在太原理工大學成功舉辦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計算機類專業工程認證暨金課建設的方針,深化教育科研的實踐和探究,更新教學理念,中國計算機學會太原分部特邀請教育部教指委專家,12月1日,在太原理工大學(明向校區)信息與計算機學院,舉辦了CCF 太原分部晉陽論壇之計算機類專業工程認證暨金課建設研討會(論壇編號:CCF—19—CHTY—12F)。
  • 去華為、騰訊、網易等大公司實習,成華南理工大學這個學院必修課
    參加暑期實習的學生(騰訊分隊)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班的學生過的和以前不太一樣——他們自6月23日開始,就在學院的組織下,進入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深圳
  • 武漢理工大學與華為武漢研究所共同舉辦2020PCB DAC東湖論壇
    11月28日,以「PCB設計自動化技術在終端產品的發展與應用」為主題的2020PCB DAC東湖論壇在華為武漢研究所會議中心舉行。  本屆論壇由華為武漢研究所、武漢理工大學共同主辦,信息工程學院承辦,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等高校以及華為相關領域的專家約50餘名學者參加了論壇。
  •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在上海管理科學論壇上舉辦人工智慧分論壇
    、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首席顧問李仁涵,南京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南京大學行知書院院長趙曙明,浙江大學求是學院特聘教授、原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吳曉波,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毛基業,華為中國區政企業務ICT首席諮詢總監厲徵,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原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呂廷傑,以及承辦方代表協進教育集團董事長蔣悅煒。
  • 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數二改數一!專業課只考兩門,只要國家線!
    大巴學長同時看過,武漢科技大學的人工智慧學院招收的專業沒有計算機/軟體等方向,考試科目也和我們這邊不同,因此不做統計。 附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簡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絡工程與信息安全四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軟體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信息安全)和軟體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 專業深度解析: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慧
    2018年2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成立聯合研究院,在人工智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聯合研究院將結合南洋理工大學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技術,以及阿里巴巴領先世界的自然語言處理(NLP)、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技術,進一步探索人工智慧技術前沿,逐步提供覆蓋城市交通、家庭、零售、社區、醫院和療養院等場景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 武漢理工大學網絡教育2021年春季招生簡章
    武漢理工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籌建於2000年7月,2001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成為全國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學校之一,2002年成為教育部確定的網絡教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兩所試點高校之一。2001年7月開始首屆招生至今,武漢理工大學網絡教育將不斷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知識更新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做出更大貢獻。
  • 共建共贏 深化合作——曹妃甸法院與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教學實踐...
    為進一步加強法院與高校間的合作,推進新時代法院隊伍專業化、規範化建設,培養優秀法學人才,12月16日,曹妃甸法院與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院校共建暨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曹妃甸法院舉行。曹妃甸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譚劍,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院長苑傑出席了籤約揭牌儀式。
  • 武漢理工研支團開展講座倡導自尊自愛自立自強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0日電(記者 李川 朱太龍)近日,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保康服務隊志願者開展以「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為主題的講座,為湖北省保康縣一中全體高二女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安全自護、成長勵志課,切實提高女生自我保護意識,幫助其樹立遠大理想抱負。
  • 重理工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等攜手綦江區教委開展計算思維教育...
    人民網重慶10月30日電 10月28日下午,為推動重慶理工大學等單位在綦江區郭扶小學計算思維授課活動和綦江區計算機教學師資培訓工作的開展,「攜手同心,合力扶貧--重慶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 綦江區教委計算思維教育扶貧座談會」在重慶理工大學校內熱烈召開。
  • 重慶理工大學《士繼大講壇》直播:重理工兩江人工智慧學院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7日10時11分訊(韋燕)說到當下最熱門的新技術領域,對於家長和考生來說,毫無疑問大數據人工智慧首當其衝。作為全國最先成立的人工智慧學院之一,重慶理工大學兩江人工智慧學院自然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目標。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器人科研團隊與雲峰酒業開展項目合作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器人科研團隊與雲峰酒業開展項目合作機器人科研團隊在機器人工程學院副院長鄧達強的帶領下前往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雲峰酒業有限公司開展項目合作。
  • 人工智慧助力教師教學創新
    實現機器智能與人類(教師)智慧相融合指向學習者的高級思維發展、創新能力培養,啟迪學習者智慧的新教育,培養複合型、創新型、戰略型、智慧型的人才,能夠對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相融合從事社會工作的勞動者的智慧教育進行廣泛討論。教師作為人工智慧融入教育的直接利益相關者,具備利用人工智慧學習系統和工具開展教學的知識與技能,提升人工智慧技術素養顯得十分重要。
  • 山東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崔立真:不忘「教育創新」初心 牢記「軟體...
    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山東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2019年聯合發起建立SDU-NTU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C-FAIR),為高端人才的國際化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實行人工智慧「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設立國際人工智慧創新實驗班,引入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慧教學體系和師資、共建共享國際課程、拓展中外雙導師制培養模式。
  • 停課不停學,華師計算機學院開展本科網課教學
    六十餘名任課老師充分利用網絡在線教育平臺,克服各種困難,提前組織整理在線課程教學資源,按照本學期的教學計劃開設了120多門網絡課程,保證了網絡授課工作的有序推進。  要保證網絡授課的順利開展,平臺的選擇是關鍵。學院鼓勵老師們使用學校的礪儒雲課堂,也允許老師們採用大家熟悉的教學平臺,以便能快速適應疫情防控時期的網絡在線教學工作。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讓研究生教學科研「不掉線」
    2月14日下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啟動研究生首批線上視頻學位論文開題,這是自動化學院曹衛華教授給博士研究生範海鵬同學開題報告的建議。  1月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布《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研究生課程教學工作的通知》,啟動研究生教學「一課一策」安排,組織制定了在線教學實施方案。學校各培養單位、各任課老師積極探索網絡教學新模式,利用雨課堂、微助教、智慧樹、慕課堂、愛課程等技術平臺構建特色課程。2月11日,開始線上教學並陸續開課209門。每門課建立QQ群號,並通過網絡公布給選課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