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中國電子報特策劃推出「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探索軟體人才培養新模式」專欄,邀請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門、骨幹企業相關專家和負責同志圍繞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產教融合培養路徑、創新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對建設指南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我國軟體人才現狀和存在問題,並提出推動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舉措建議。敬請關注。本期為山東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崔立真的署名文章。
如果說20年前,教育部和國家計委(現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文,建設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是軟體產業騰飛、軟體人才教育創新的起點。那麼,近期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指南(試行)》,就是軟體產業發展和軟體人才教育創新在新時代下的新起點和新徵程。
一、新時代「新軟體」產業發展及人才需求變革
從時代視角來看,當今時代,軟體技術已經滲透到自然、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網際網路、5G通信、物聯網的發展普及完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軟體定義一切、一切皆可編程」,以軟體為基礎設施的數字經濟新時代已經到來。
從全球視角來看,國際工程教育發生了深刻變化,以工程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多元化綜合能力提升成為國際工程人才培養的共同特徵,國際工程教育正在通過全鏈條生態化、突出創新能力培養以及探索開放模式,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產業界和社會發展的高端人才。
從國家戰略來看,軟體創新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軟體發展戰略及行動綱要明確提出實施「軟體人才培養工程」,各個地區分別推出加快推動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這些都為推動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條件。
從人才需求來看,面對國際趨勢和國家戰略,軟體產業的發展正式進入了新時代,其所需要的軟體人才也正在發生巨大改變。新時代對軟體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軟體工程人才培養體系正在面臨著全新挑戰,高等學校「新軟體」人才培養體系的轉型升級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二、「高端軟體人才培養」是特色化軟體學院建設的根本
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經過20年風雨歷程,為中國軟體產業輸送了大批的專業人才。隨著新的歷史時期國際形勢和國家戰略深刻變化,全球高端軟體人才競爭日益激烈,高端軟體人才資源成為我國軟體產業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決定因素。「軟體定義一切」時代背景下「新軟體」高端專業人才體現「三高」的特徵,即「高端型、高複合、高質量」。高端型是指培養的軟體人才從實用技能型向系統性綜合能力轉變,能夠從事戰略性軟體產品和新興軟體系統的設計和研發;高複合是指培養的軟體人才更加熟悉行業領域的特徵,深耕於行業領域,能夠設計研發出結合軟體新技術、引領行業發展的軟體新產品;高質量是指軟體人才也需具有工匠精神,高質量的軟體產業發展需要高質量的軟體人才,細節的品質決定了系統的品質,軟體人才不僅要具備高超的工程技能,還需具備高品質的軟技能,吃苦耐勞、甘於寂寞、堅忍不拔的職業素養,是新時代軟體人才「立德樹人」的具體體現。高端軟體人才應具備的能力集中概括為大型戰略性軟體系統的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
為此,培養新時代「新軟體」人才將面臨著四個轉變,即:教學內容從碎片化和技能型向系統性和原理性轉變;教學體系從專業細分到多學科交叉融合轉變;培養目標從統一性到多元化轉變;培養過程從規模化教育到個性化培養轉變。
三、「多元化、國際化」是特色化軟體學院建設要突出的兩大特色
從全球一體化視角來看,國際工程教育發生了深刻變化,改革趨向於以工程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多元化綜合能力提升。大學生未來職業規划具有多樣性或者尚未定型,當前國內高校普遍實行的面向細分專業設置的培養目標、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缺少多元化、多樣性。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高端軟體人才的崗位類型也不盡相同,學術創新人才、卓越工程師、產業領軍人物對於高質量軟體產業發展同等重要,這就需要從教學、師資、科研和實踐訓練等全方位支持大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需求。在教學活動安排上需要根據需求設計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建立本科生科研導師制、不間斷式項目實訓體系、科創實訓體系學分互換制等;在師資隊伍上,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與高端產業需求對接,補充高端產業師資,鼓勵教師去高端軟體企業進行交流培訓、聯合攻關;真正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培養學生成為「頂天立地」高端軟體人才。
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自誕生之日就堅定了國際化道路,引入國際化師資、與國際接軌的最新全英文教材等舉措都是當時教育國際化創新的重要示範。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山東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2019年聯合發起建立SDU-NTU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C-FAIR),為高端人才的國際化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實行人工智慧「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設立國際人工智慧創新實驗班,引入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慧教學體系和師資、共建共享國際課程、拓展中外雙導師制培養模式。
四、「科教融合、產教融合、交叉融合」三位一體是特色化軟體學院建設的實施路徑
經過20年的探索與實踐,山東大學作為綜合性大學,建設特色化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需要充分發揮學科綜合優勢,基於前期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取得的實踐成果,結合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戰略,聚焦智能製造大省的工業軟體廣泛需求,重點面向金融、醫療、政務、電力、教育等大型行業應用軟體產業需求,以軟體高端複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為導向,開展新時代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探索與實踐。
1.充分發揮本學科科研優勢和學校學科綜合優勢,深入推進科教融合。
山東大學充分發揮軟體理論的學科特色和優勢,不斷將學科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先後設立泰山學堂(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計算機取向特色班)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網絡空間安全等3個新工科拔尖創新實驗班,以及設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新專業。建設以「智能軟體」「數據科學」為主線的新課程體系,《資料庫原理與系統》等10多門核心課程入選國家和省部級精品課程。依託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省部級高端科研平臺,建成實驗、實訓、實踐教學中心與產科教協同創新平臺24個,共同支撐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結合承擔的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面向大型工業軟體、行業應用軟體、新型平臺軟體、嵌入式軟體等各類戰略需求和技術發展方向,豐富和建設面向工程化實踐能力培養與新興技術培訓的實訓內容,建立項目實訓教材庫、項目庫、課件庫、測驗庫等,並搭建虛擬實境和智能交互的項目實訓人機互動系統。
軟體工程學科從誕生起就有領域交叉的特徵,充分發揮學校學科綜合優勢,組建多學科(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經濟、數學、醫學、公共衛生、自動控制、機械、電力、交通、管理、人文考古等)的新工科交叉拔尖人才培養基地,豐富學科交叉實踐內容,打造學科交叉融合新生態。發揮人文社會經濟管理學科優勢,從系統思維、創新能力、科學觀和情商多維度對本科生進行交叉融合培養,在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與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管理能力、應用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助力培養交叉複合型人才。
2.充分發揮產學研創新基因,深入推進產教融合
依託軟體工程學科,山東大學培育了山大地緯、金現代、得安科技、山大鷗瑪等軟體科技類上市公司,並在資源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轉化、梯隊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等領域始終保持著密切合作,在高校產學研融合創新方面獨樹一幟。合作開展的相關研究成果兩次獲得人工智慧領域頂級國際會議AAAI「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大獎」。基於博弈契約理論、智能區塊鏈技術的智能政務案例收錄至《國家行政改革藍皮書》,發出了國內首張區塊鏈數字營業執照和醫保電子憑證。山大地緯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所屬企業首批、山東省軟體產業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
3.充分發揮國際合作基礎,深入推進國際融合
經過20年的辦學歷程,學院形成廣泛而深入的國際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網。依託C-FAIR,學院正積極創新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完成人工智慧自主設置交叉學位點建設工作,組建學科交叉研究生培養團隊,啟動首批人工智慧交叉學科碩士、博士招生,與南洋理工大學開展雙學位博士聯合培養。
新時代特色化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經濟主戰場、面向軟體產業發展重大需求,實施「興學強院」行動計劃,不斷凝鍊學科方向、匯聚師資隊伍、構築研究平臺、培育傑出人才、推進服務山東、強化國際合作,圍繞「多元化、國際化」兩大特色,狠抓「科教融合、產教融合、交叉融合」三位一體實施路徑的落實,全面提升「新軟體」高端人才培養能力,為實現「軟體強國」貢獻力量。
相關連結:
1.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王建民:肩負使命,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慧學院院長陳兵:校企協同創新,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靈魂
3.哈爾濱工程大學軟體學院副院長馮光升:立足國家戰略,探索軟體學院特色化辦學新模式
4.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學院院長薛靜鋒:軟體鑄魂新時代,特色引領育英才
5.華北電力大學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房方:構建「三協同」模式,培養電力特色軟體人才
6.西北工業大學軟體學院院長鄭江濱:校企深度融合視域下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探索與實踐
7.哈爾濱工業大學軟體學院副院長王忠傑:打造軟體領域的國之重器,培養軟體領域的傑出人才
8.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學院院長李國徽:把握軟體定義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構建產學研用融合的高端軟體人才培養體系
9.福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謝學科:多措並舉構建軟體人才培養新機制
10.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金曉虎:產學融合搭建校企互動橋梁
11.阿里雲大學總經理孫麗歆:持續深化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機制 有效打通產業鏈、教育鏈與人才鏈
12.聯想集團副總裁戴京彤:以產融結合為抓手,大力推動軟體產業高質量人才培育
13.浪潮(全球)數字科技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周恆:探索「優勢共建、強強互補」 軟體學院運行新模式
14.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陸建峰:深化產教融合 培養特色化軟體人才
15.復旦大學軟體學院副院長韓偉力: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 助力打造上海全球科創中心
16.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胡春明:實現三個轉變 打造軟體人才培養2.0
17.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軟體工程學院院長周世傑:推進產學研用系統性布局 服務地方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
18.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明文龍:積極探索 勇於創新,不斷開創軟體人才培養工作新局面
19.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汲佩德:產教融合 精準發力,共譜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雙贏新篇章
20.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胡志剛:產教深度融合軟體人才培育 推動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