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喜歡音樂?

2021-01-18 小多少年時

音樂和跟音樂相關的科學的發展,幾百年來,像兩條江水,平行而幾乎不相干地流淌,而到了20世紀末,它們突然匯合了。這個匯合是戲劇性的,又是如此的必然。

你也許熱愛音樂,但並不清楚音樂背後的科學道理。小多特邀自由撰稿人伯納德·阿皮亞,他採訪了目前世界上兩名頂尖的研究音樂的科學家,為你解讀我們為什麼喜歡音樂。小多童書及時傳遞全球最新科學發展,包括最近20年人類對大腦的研究。

----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卡城,14歲的十年級學生凱莉根·凱爾頓手裡拿著一部白色iPhone手機,手機上面套著布滿了紅色、褐色和白色的條紋,還有一個黑色小字母「k」的手機殼。iPhone裡有一款名為「Pandora」的應用程式,可在線播放音樂。

「她沒有聽收音機或聽CD,而是聽Pandora。」她的音樂家媽媽瑞麗·凱爾頓說,「她總喜歡在她的iPhone上聽音樂。」

五年前,凱莉根愛上了音樂,她開始頻繁地播放各種曲目。

「我喜歡沉迷於音樂中的感覺。在音樂聲中,我感覺不一樣了,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她說。

凱莉根說,儘管她熱愛音樂,但是她並不清楚音樂背後的科學道理。「我聽說,人們聽音樂時,大腦會產生活動。但我就知道這些。」她說。也許很多人都有凱莉根這樣的感受。沉迷音樂之中要比學習音樂背後的科學道理來得更容易一些。

但是,別急,有些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大腦對音樂的反應。其中有位科學家叫羅伯特·扎託雷,他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蒙特婁神經學研究所和醫院的神經科學教授。

在過去20年中,扎託雷的實驗室一直處於此項研究的前沿。在1999年,扎託雷和他的同事發表了首個有關音樂的研究成果。從那以後,有關音樂對大腦作用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了,其中包括我們為什麼愛音樂。

音樂、大腦和腦神經存在聯繫嗎?

音樂是由聲音或音調按照不同的規律組成的。單獨的一個聲音並無意義。但是,當聲音或音調按照相似的規律排列時,我們的大腦就能夠從中獲得愉悅的感覺。

「一個簡單的實驗無法解釋音樂的複雜性。」扎託雷說,「但是,我們能夠通過多種實驗來研究不同的大腦功能。」扎託雷補充說,當神經科學家給那些聽音樂的人做腦部掃描時,他們發現聆聽者大腦中有很多區域都非常活躍,例如,控制活動的大腦區域就很活躍,儘管聽音樂的人一動未動。這表明,即使人們保持不動,音樂也能夠激活他們的運動系統。這可能解釋為什麼我們喜愛隨著音樂的節奏搖擺或跳舞。

但是,要隨著音樂跳舞,還需要腦神經的參與。扎託雷博士說,腦神經可以將信息從五官(眼睛、鼻子、耳朵)和面龐(皮膚感覺)傳遞給大腦。

腦神經還可以幫助面部(肌肉和眼球)和頸部進行活動。當你聽音樂時,你就會用到聽覺神經,聽覺神經將大腦與耳朵連通起來。

當你聽到美妙的音樂,發出會心的微笑時,你就會用到腦神經來牽動嘴唇和面部肌肉。

愛音樂:大腦區域

瓦洛裡·薩利姆普爾博士是加拿大羅特曼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在過去五年中,她一直在研究音樂對於大腦的作用。

在2011年,薩利姆普爾博士和其他神經科學家希望弄清楚,在人們享受他們喜愛的音樂時,他們的大腦中發生了什麼。

科學家發現,當人們感到興奮時,大腦中就會釋放出一種名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因此,薩利姆普爾博士和同事測量了人們聽喜愛的音樂時會釋放多少多巴胺。

他們發現,在最享受音樂的時刻,多巴胺的釋放量最高。

而且,他們還發現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在聆聽者準備聽音樂的時候,他們也會釋放出多巴胺。

「這一點真的頗為有趣,因為多巴胺的釋放量還與人們的期待有關。」薩利姆普爾博士說。

帶著這個發現,他們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如果說對於已聽過的音樂,僅期待就能讓人們產生愉悅,那麼對於未聽過的音樂呢?

這個問題又引出了另一項研究成果,該成果發表於2013年4月。

在這項研究中,薩利姆普爾及其同事,包括扎託雷博士,利用音樂推薦程序如Pandora和iTunes給19名參加實驗的人挑選新歌。研究者讓這些人聆聽了60首時長30秒的音樂片段,並研究了每個人大腦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參與者還在電腦上的視覺量表中對他們所聽的音樂進行了評級,以確定他們是否喜愛這些音樂。然後,研究者分析了參與者的大腦活動,並將它與他們熱愛音樂的程度進行對比。

薩利姆普爾博士說,當人們聆聽他們以前從未聽過的音樂時,決定他們是否喜歡這首音樂的因素是釋放多巴胺的大腦區域的活動量大小以及該區域與大腦其他區域(包括上顳葉皮質和下額葉皮質)之間的互動方式。

薩利姆普爾博士在參加實驗者聽歌的同時,研究每個人大腦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薩利姆普爾博士補充說,上顳葉皮質負責存儲以前聽過的音樂,而下額葉皮質則負責抽象排序、規律分析和工作記憶。

但是,不同的人對於音樂的反應並不相同。為什麼會這樣呢?薩利姆普爾博士說,因為我們的經歷、文化以及我們以前聽過的音樂類型,都可能會影響我們對待音樂的態度。所以,人們對音樂的反應可以後天養成。

「如果你以前從未聽過爵士樂,那麼當你第一次聆聽時,你可能無法預測讓你感興趣的部分。」薩利姆普爾博士說,「但是,在聽過多次後,你就能夠預測爵士樂的規律,包括聲音和旋律的編排方式。在此基礎上,你就能夠逐漸喜歡上它。」

音樂、多巴胺與大腦作用

對於不同種類的音樂,人們理解和欣賞其價值和含義的規則體系是不同的。「音樂的價值決定了大腦皮質存儲音樂的方式,而大腦不同區域之間的互動則有助於你預測音樂。這些模式決定了我們如何聆聽音樂、形成預期以及大腦如何回饋我們覺得悅耳的聲

音。」薩利姆普爾博士說。

母親對音樂的感覺

「對於音樂,我與凱莉根的感受相同。但是,我得說,我熱愛能引起我共鳴的音樂。」瑞麗·凱爾頓說,「當我唱的歌無法引起我的共鳴時,我就會換另一首歌。」

音樂如何從人耳朵進入大腦?音樂聲波通過空氣傳到人體。聲波經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內耳中的半規管呈線圈狀,可以察覺到平衡及身體的方向定位,而螺旋形的耳蝸則可探測到聲音。耳蝸毛狀細胞上的振動變為電脈衝通過聽覺神經傳遞到大腦皮質,大腦皮質能將你的聲音記住,然後辨別神經就通過大腦來讓人感知樂聲。


作者伯納德·阿皮亞是一個自由撰稿人和記者,他也在攻讀公共衛生博士學位。來自加納的他為科學與發展網絡撰寫了許多有關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章。

(本文選自小多月刊《問你問我》2014年四月號音樂專題,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小多童書』。溫馨提示:如您想購買本期雜誌,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哦!)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喜歡流行音樂?
    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流行音樂以其通俗易懂,易學易唱獲得了人們的喜愛,但是,當人們問道「為什麼你喜歡流行音樂」的時候,難道就真的只是因為它——通俗易懂?答案是——是的,就是因為它的通俗易懂。這不僅是從音樂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的角度上來說,也可以歸根究底,找出流行音樂當中使我們活躍起來的心理因素。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旋律。當旋律通過聽覺和大腦以聯動的方式儲存在我們心中時,我們的感情便被喚起。在各種音樂要素的合力作用下,我們開始對一段音樂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 為什麼我們喜歡一遍又一遍聽著同樣的音樂?
    在你最喜歡的歌曲中,高潮部分重複了幾遍?我猜,即便沒個百來次,幾十次總是逃不過的吧。你不是一個人。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音樂學家戴維·休倫(David Huron)估計,我們在聽音樂時,90%以上的時間都在聽以前聽過的段落,此外,那些熟悉的旋律還會在我們的腦海中一遍一遍地循環著。
  • 難忘的音樂:為什麼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再喜歡聽新音樂了呢?
    生活特別閱讀:為什麼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再喜歡聽新音樂了呢?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人越老越不喜歡聽新音樂?還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也就是十幾歲的時候,父母就常常對我們喜歡聽的新音樂,不是很感興趣。
  • 我們為什麼喜歡聽音樂?
    我們為什麼喜歡聽音樂?音調,是指聲音頻率的高低變化。我們在聽音樂時,會在和音部分特別明顯地區分出不同的音調。近日,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供基金支持、並和約翰·F·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共同合作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起我們的祖先獼猴,人類的大腦對音調會更加敏感。
  • 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談蘋果?
    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談蘋果?從內部談到外部,除了這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教父的原因。因為蘋果的產品確實就是我們的榜樣標準。先來看看蘋果官方是如何描述它的產品的。機身採用全新的 7000 系列鋁金屬打造,這種等級的合金同樣應用於航天工業。
  • 人為什麼會喜歡音樂,這些原因都有,你知道嗎?
    音樂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一個音樂,歌詞朗朗上口,或者因為旋律優美,總會讓人去喜歡他。很多人欣賞音樂,有的人欣賞爵士,有的人欣賞古典樂曲,有的人欣賞交響曲,有的人喜歡聽流行樂,這些都是音樂的類型,而人為什麼會喜歡音樂呢?人體似乎對音樂旋律有一種本能的反應。
  • 我們該如何欣賞年輕人喜歡的音樂
    但是無論你是外省姑娘還是廣東姑娘,陽光一樣照在你得臉上,我一樣喜歡你。」  當然,音樂喚醒的情境記憶有時也未必是我們親身經歷的,比如因為電視劇《想見你》而大火的《Last Dance》。每每音樂響起,我想你和我一樣也會記起電視劇裡的情節。
  • 抑鬱的人喜歡悲傷的音樂?
    簡介:為什麼抑鬱的人還會喜歡悲傷的音樂,心理學家用實驗告訴你。大家好!我是阿布老師,今天我們來談談音樂和心情!如果問這個世界上什麼威力最大?你會想到什麼,是各種武器嗎?音樂簡直無處不在,觸手可及!音樂不僅傳播廣泛,還會是可影響我們;一首搖滾就會讓我們興奮起來,忍不住擺動身體;而一首悲傷的音樂也會讓人潸然淚下。
  • 我們為什麼喜歡王菲?
    在今天看,內地、港臺流行音樂的水準、發展水平互有差異,但是王菲卻趕上了這三地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巨星雲集,歌壇熱鬧非凡,王菲更是獨樹一幟。上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開始了造王運動,造出了四大天王。四大天王的出現,更確切地說是為了掩飾香港流行音樂後繼乏人,讓流行音樂徹底進入娛樂時代。四大天王確實讓香港歌壇熱鬧了一陣,而且讓香港流行音樂對內地流行音樂的衝擊達到了頂峰。
  • 為什麼很多樂評人,在評論音樂人時喜歡講歷史,而不去分析音樂?
    在知乎上看到的這個問題——為什麼很多樂評人,在評論音樂人時喜歡講歷史,而不去分析音樂?覺得非常適合我來回答。縱觀我寫過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歷史和文化方面,即便我自認不是樂評人,也可以來聊聊為何大家都這麼做。如果你在大的書店逛過,去到藝術區,你就會發現,攝影、電影、美術和建築的相關書籍數量和種類都要比音樂類的多。
  • 為什麼這麼喜歡Hebe?因為她是田馥甄,那個歌唱自己音樂的女生
    當年一首《戀人未滿》火遍大街小巷,隨後《波斯貓》、《月桂女神》再到後面膾炙人口的《中國話》,S.H.E可以說是當時的常青樹,小編當年也是非常喜歡她們,Ella的勇氣與活潑,Selina的溫柔與恬靜,而Hebe的安靜唱歌的姿態最是讓人心醉。為什麼這麼喜歡Hebe?因為她是田馥甄,是那個努力安靜而又讓人不知不覺沉浸在她歌聲裡的田馥甄。
  • 為什麼我們如此懷念蝦米音樂?
    音樂這種藝術形式,最美妙的地方,在於它承載記憶和情感的能力。幾天前的B站跨年晚會,聽著一首首經典曲目,我們都被「爺青回」反覆刷屏。但今天,承載著無數音樂記憶的某個角落,即將告別我們。它,就是蝦米音樂:或許這是註定的結局,面對資本大鱷,面對巨額的版權費,小蝦米的掙扎更像是時代的眼淚。
  • 為什麼我們會喜歡收藏模型?
    特別是自己喜歡的人物——羅羅諾亞·索隆。每次看到鑰匙鏈上,書桌上,書架上的那些收藏模型,就會想——為什麼我們會喜歡模型呢?站在個人視角,喜歡索隆的模型,是因為喜歡這個角色。就像小孩子為什麼喜歡玩玩具?因為玩具足夠小,小到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巨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掌控感。這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強大,也有改變世界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玩玩具能幫孩子建立自信的原因。從掌控感再延伸一步,那就是親切感。
  • 迷笛FM 05|我們不會去做樂迷喜歡的音樂
    主播 鐘聲個人微信公眾號 - 鐘聲之聲前迷笛演出公司副總網易雲「硬地音樂排行榜」評委飛行者廠牌創始人及前CEO前索尼音樂中國區市場部總監知名音樂企劃人本期嘉賓 玉麟軍@玉麟軍國內另類工業金屬樂隊視覺化搖滾樂隊今年是迷笛音樂節20歲生日
  • 為什麼你喜歡的歌曲,別人未必喜歡?
    為什麼你喜歡的音樂,別人卻不喜歡,甚至口舌相向?在爭論音樂時,我們都在爭論什麼毛不易在《明日之子》憑藉戳心的作品,收割了一大波粉絲。然而卻被華晨宇批評得一無是處——「你的作品在我這裡根本就沒有過關」。經久不衰的「音樂鄙視鏈」這個問題就好比爭論「豆腐腦應該甜還是鹹」,喜歡甜的覺得「天啊,鹹的豆腐腦,那能吃嗎」,喜歡鹹的則認為豆腐腦裡的甜味讓人反胃。最終,誰也沒能理解對方,他們都給對方打上了異類的標籤,內心深處無形覺得自己的品位要高人一等。
  • 阿里回應蝦米音樂明年關閉 蝦米音樂為什麼關閉
    有曝料稱,蝦米音樂將在2021年1月關閉。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那麼,阿里回應蝦米音樂明年關閉!蝦米音樂為什麼關閉?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情況吧! 阿里回應蝦米音樂明年關閉!蝦米音樂為什麼關閉?
  • 路人每日一點談:陪伴我們青春的許嵩,你知道我們為什麼喜歡他麼
    我笑著跟他說:「我當然知道啊,畢竟我喜歡了他快七八年了。」許嵩,第一次知道這個歌手的時候,我還在讀初中,那個時候偶然間聽到是在下課的時候,避著老師偷偷聽同桌的MP3,無意間聽到他的《清明雨上》,緩緩的男聲伴隨著的古風BGM,讓我眼前浮現出的是煙雨時分,江中的一艘浮船小舟,一位白衣書生靜靜的看著江山湖岸的樣子。
  • 孩子幼時喜歡音樂,長大卻對音樂無感,多半是家長沒注意這4點
    今日話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您家孩子"嫌棄"音樂嗎?相信很多父母都知道聽音樂能讓孩子越來越聰明!人的大腦分為"學術性左腦"和"創造性右腦"。只有左右腦均衡發展,孩子的潛能才能最大化激發。音樂教育能讓左右腦建立起更多複雜的神經聯繫,促使左右半腦的興奮和思維,從而促進全腦的開發。
  •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小愛同學、天貓精靈?試試JBL音樂魔方2代如何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小愛同學、天貓精靈?JBL作為傳統大牌音響品牌,推出智能音箱是必然的,在國內市場聯合騰訊推出基於騰訊雲小微平臺的智能藍牙音箱- JBL Go Smart2音樂魔方二代可攜式人工智慧音響,還是有點出人意料的。那麼傳統音響品牌和網際網路智能碰撞,會有什麼火花呢?
  • 我喜歡音樂 音樂就是夢想的聲音
    世間萬物的聲音都各有各的美麗,而我最喜歡音樂,因為,音樂,就是夢想的聲音。小的時候,母親經常購買很多不同的樂器在我面前展示,小提琴,鋼琴,二胡,琵琶,甚至還有我最喜歡的吉他,它們每一個發出來的音符,像是在跟我說話和伴奏一樣,優美而動聽,清幽又細膩,每一個音符滴滴答答,你說我唱,像是一個老朋友,陪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