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三大唱片公司交叉持股 騰訊音樂版權爭奪白熱化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

與三大唱片公司交叉持股 騰訊音樂版權爭奪白熱化

本報記者/李昆昆/李正豪/北京報導

6月12日,周杰倫新歌《Mojito》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NYSE:TME)自家音樂流媒體播放平臺——QQ音樂上首發上線。發布之前,已經有超過300萬人在QQ音樂上預約這首新歌。不過,亦有很多人因為購買版權問題,放棄在QQ音樂上嘗鮮這首新歌,而是用視頻平臺播放MV,並在朋友圈刷屏。

拿下周杰倫新歌的版權,只是騰訊音樂在擴大音樂版權之路上的一小步。但這樣的小步,騰訊音樂已經走得太多了。比如,彭博社近日披露,騰訊音樂購買了華納音樂800萬股A類普通股,佔華納音樂A類普通股的10.4%,佔華納音樂總股本的1.6%,投資價值大約為2億美元。

此前,騰訊音樂與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索尼音樂、環球音樂、華納音樂在股權投資、版權等方面的合作早已盤根錯節,此次不過是進一步加深捆綁而已。儘管如此,《中國經營報》記者針對此次股權合作向騰訊音樂和華納音樂求證時,雙方也未給出實質性的答覆。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騰訊音樂「在想方設法佔有和拉攏老牌的音樂資源」。摩根大通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趙棟則表示,騰訊音樂的做法「就是儘量在這個(音樂版權)市場和戰爭中佔主導地位」。但業界擔心,騰訊音樂會不會像去年那樣再次遭遇「反壟斷調查」。

入股意在版權

「QQ音樂上有好多歌手的首發歌,要充值成為會員才能聽,但感覺沒有網易雲音樂那麼多樣性。」一位用戶王森(化名)告訴記者,相比QQ音樂,網易雲音樂有些歌要充值成為會員,但大部分不需要。

不只是周杰倫,實際上很多明星如蔡徐坤、張藝興、李宇春、R1SE等人都在QQ音樂發行數字專輯,而且成績斐然。

至於近期騰訊音樂被曝入股華納音樂一事,在摩根大通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趙棟看來,騰訊音樂意在擴大音樂版權優勢。

趙棟告訴記者,「想在新文創領域立足,版權是基礎,但版權費用高昂,讓許多音樂平臺望而卻步,然而騰訊音樂捨得花錢,這樣做的意義就是要儘量在這個市場和戰爭中佔主導地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騰訊音樂曾經因為獨家版權問題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開展過大約8個月的「反壟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對環球音樂集團、索尼音樂娛樂和華納音樂集團等全球最大唱片公司進行問詢,了解是否和騰訊音樂籤署了涉嫌排除、限制競爭的獨家授權協議。

當時,也就是在去年6月之前,S.H.E的歌曲僅僅在網易雲音樂獨家播放,不過這些歌曲的版權在6月之後又回到騰訊音樂手中。類似這樣的事情,引發了市場質疑和「反壟斷調查」。

數據顯示,2019年騰訊音樂在內容成本上的支出超過480億元,這些資金中的絕大多數都被用於版權採購。

艾媒諮詢CEO張毅告訴記者,入股華納可以從專業度和音樂版權布局方面考慮,「坦率地講,華納在這方面的布局沉澱非常深,過去很多年裡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版權資源、產業鏈資源,對騰訊音樂來說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其實全世界包括中國的在線音樂企業,都在想方設法佔有和拉攏老牌的音樂資源。」

趙棟說,華納音樂集團旗下擁有大部分受到年輕人追捧的歐美歌手資源,例如Ed Sheeran、Cardi B等頂級歌星,哪家音樂公司擁有這些歌星最多的版權,就會贏得大部分年輕用戶的市場機遇。

不過,在版權合作上,騰訊音樂只是華納音樂的合作夥伴之一。今年5月12日,網易雲音樂已宣布與華納版權達成了戰略合作。

版權爭奪戰

記者了解到,網易雲音樂與華納音樂的版權合作,涉及在曲庫內容、在線K歌、音樂IP開發等音樂產業上下遊領域的合作。

其中,網易雲音樂將獲得華納130萬首音樂詞曲版權,覆蓋李宗盛、蔡健雅、羅大佑等眾多華語歌手及Katy Perry等國外音樂人的詞曲版權。

王森向記者談起使用網易雲音樂的體驗時稱,「喜歡網易雲音樂是因為好多歌單很不錯,而且下面評論也很好,經常有很多走心的文字,還有很多小眾的音樂。」

根據相關報告,網易雲音樂在2019年底已經有超過8億用戶,2018年成功收到投資12億元。而2019年最後三個月的統計數據顯示,QQ音樂每年用戶增長率在47.8%,用戶達到三千多萬,將近四千萬。

關於QQ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等流媒體播放平臺各自的優勢,摩根大通行研人員許江珊稱,「QQ音樂與蝦米音樂達成版權轉授合作,互相交換了經典與年輕化的音樂。網易雲音樂目前最大的困難是擁有較少的音樂版權,購入音樂版權需要花費一大筆資金。騰訊作為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子集團騰訊音樂旗下的QQ音樂的背後有著強大的後盾,在購入音樂版權方面壓力較小。」

談及三家平臺的特點,上述人士表示,QQ音樂擁有強大版權資源,但搜索結果呈現方面有待優化,很多歌曲音質(320k)要衝綠鑽才能享受到。相比之下,網易雲音樂的音質高,不斷加深用戶了解,提供個性化服務,但版權不足。蝦米音樂客戶端有真正的高品質保證,每首音質都經過軟體頻譜分析和編輯人工監聽審核,但用戶基數沒有QQ音樂多。

張毅也認為,騰訊音樂和網易音樂相比各有千秋,「騰訊音樂總體來說版權資源比較多,網易雲音樂版權相對弱一些,但是網易雲音樂在精耕細作用戶體驗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商業模式和社交收入方面,網易雲音樂還沒有見頂。所以對於二者而言,競爭是有的,但也是各有特點。」

對騰訊音樂而來,版權合作夥伴不僅僅只有華納音樂,2014年就已與索尼音樂展開合作,2018年上市之前,騰訊音樂還接受了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現金代價大約2億美元的入股。今年3月,由騰訊牽頭的財團又完成了對環球音樂集團10%股權的收購,目前環球音樂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擁有Taylor Swift、Beatles和Lady Gaga等大批歌手的版權。也就是說,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騰訊音樂都已經建立了音樂版權上的合作。

音樂行業從業者王鶴樓(化名)告訴本報記者,各家音樂平臺爭奪的「獨家版權」實際上是搭建平臺自己的「護城河」,是一種純粹的市場行為,也「無可厚非」。但也有一家音樂平臺內部人士認為,如果市場格局最終只剩下一家獨大,這一家可能會隨意定價,擾亂整個市場的秩序。

未來挑戰

今年5月,騰訊音樂發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個月中,騰訊音樂總營收63.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7.4億元增長10.0%,但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的營收72.9億元下降13%,並且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的9.87億元相比下降了10%。財報公布以後,騰訊音樂的股價曾應聲下跌5.26%。

騰訊音樂表示,營收環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毛利潤下降。但除了疫情的影響,騰訊音樂傳統業務營收增長陷入瓶頸亦是當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記者梳理發現,騰訊音樂2016~2019年在線音樂服務營業額佔比分別是49.2%、28.7%、29.2%、28.1%,呈逐年下降趨勢。社會娛樂服務及其他(銷售虛擬直播禮物、會員、音樂相關產品,直播服務等)業務佔比50.8%、71.3%、70.8%、71.9%,不斷上漲,成為騰訊音樂的主要盈利來源。

社交娛樂收入主要來自直播,而騰訊音樂這塊的收入主要由酷狗直播和酷我直播貢獻。但今年第一季度,其來自於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業務的營收為42.7億元,與上年同期的41.3億元相比增長3.3%,增長趨勢已放緩。

張毅認為,過去幾年騰訊音樂財報數據增長幅度非常快,主要業務是在直播亦即社交服務方面,很容易產生一定的周期性或者波峰波谷,所以會出現一定的下滑。另外,在線直播是遊戲娛樂屬性,受眾用戶被短視頻平臺分流也是一個因素。

資料顯示,抖音和B站的直播流量今年第一季度增長迅速,快手的直播流量佔比也在50%,這些在客觀上都會對在線音樂平臺的用戶增長空間、特別是直播業務產生擠壓。

騰訊音樂想要營收增長,必須要開拓新的業務。騰訊音樂財務長胡敏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對更廣闊的音樂產業的未來感到樂觀,並對我們正在構建的整體生態系統和產品線充滿信心。我們將繼續專注於增強、擴展產品和服務產品,包括長格式音頻,同時保持核心內容投資。」

今年3月份,騰訊音樂與閱文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以加強有聲讀物的內容供應。4月底,騰訊音樂宣布正式進軍長音頻領域,並以酷我音樂旗下「酷我暢聽」為先鋒者打造長音頻新品牌。騰訊音樂CEO彭迦信表示,「長音頻將是未來騰訊音樂持續發力的戰略領域。」

作為新的發力點,「酷我暢聽」如何在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等音頻平臺中突圍,實現盈利的可持續性,則是騰訊音樂面臨的下一個挑戰。

相關焦點

  • 音樂走出版權時代,破局者為何仍是騰訊音樂?
    至此環球華納索尼國際三大唱片公司高價賣獨家版權的時代結束了,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圍繞獨家版權建立的商業模式也結束了。在這個新時期,網際網路音樂產業將面臨一些變與不變,但屬於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破局者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世界上只有兩種唱片公司:賣獨家和不賣獨家的;世界上只有兩種網際網路音樂平臺,騰訊音樂系和非騰訊音樂系。
  • 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籤約,這下,三大唱片公司版權齊了
    這樣一來,騰訊音樂把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權都收入了囊中。根據協議,騰訊音樂獲得環球音樂曲庫內容和旗下歌手資源的運營、推廣、開發等權益。騰訊音樂成為了環球音樂在中國大陸地區分銷業務的獨家合作夥伴。騰訊音樂在 3 月已經獲得了環球音樂出版公司的詞曲獨代權,此次購得的是環球唱片的母帶錄製權後,把環球音樂的版權都握在了手裡。
  • 弱肉強食 音樂平臺在版權爭奪路上都經歷了什麼?
    原標題:「得版權者得天下」音樂平臺在版權爭奪路上都經歷了什麼?1月5日,背靠阿里、曾經一度站在國內音樂APP「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宣布將逐步關停。一石激起千裡浪,行業內外都有不少人將「罪魁禍首」指向版權之爭。儘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版權問題」確實是蝦米音樂長期的痛腳。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雙雙與環球音樂達成合作,版權爭奪硝煙再起
    音樂版權這塊肥肉,平臺們誰都不會輕易鬆口。8月11日,網易雲音樂、騰訊音樂相繼官宣與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簡稱UMG)達成合作。環球音樂此番與網易雲音樂、騰訊音樂分別展開合作,打破了環球過去在中國大陸僅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獨家合作的境況,也意味著網易雲音樂不用再向騰訊額外支付許可費用獲取環球音樂旗下的版權資源。
  • 「得版權者得天下」 音樂平臺在版權爭奪路上都經歷了什麼?
    最強版權騰訊音娛:坐擁世界三大唱片版權 曾經,聽歌是一件成本非常低的事,打開任何一個音樂網站,搜索歌名,可聽可下,毫不費力。不僅是聽眾,連許多專業歌手也沒有版權意識。
  • 騰訊擬收購全球最大唱片公司環球音樂10%股權
    這是一筆很大的交易,持有三大音樂品牌之一的股份將使騰訊能夠站在一個重要的上遊業務的角度,獲得對這一行業如何發展的戰略洞察力。除了300億歐元的收購項目,維旺迪和騰訊還在考慮進行戰略商業合作,以幫助環球音樂集團抓住數位化和開拓新市場的增長機會,讓更多的年輕歌手得到實現夢想的機會。
  • 版權費高壓之下 騰訊阿里互相開放音樂版權合作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獨家代理的三大唱片公司,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以及YG娛樂、杰威爾音樂等音樂版權資源,以及阿里音樂獨家代理的滾石、華研、相信、寰亞等音樂資源將可以同時在兩個平臺上得到播放。  截至目前,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已與網易雲音樂、太合音樂集團、唱吧、映客、快手以及Apple Music、Spotify、KKBOX等十餘家平臺達成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
  • TME與網易雲版權大打出手,抖音快手虎視眈眈 I請回答2020音樂篇
    2020年,是騰訊音樂與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協議即將陸續到期的節點,從年初到年尾,國內音樂流媒體平臺之間的版權火藥味就一直很濃烈。    2月底網易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有機構就問及:「騰訊音樂與三大唱片公司之間的協議將於今年和明年結束。這樣一來,網易雲音樂的版權問題今年能否迎來轉機?」
  • TME與網易云為版權大打出手,抖音快手虎視眈眈 I請回答2020音樂篇
    2020年,是騰訊音樂與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協議即將陸續到期的節點,從年初到年尾,國內音樂流媒體平臺之間的版權火藥味就一直很濃烈。 2月底網易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有機構就問及:「騰訊音樂與三大唱片公司之間的協議將於今年和明年結束。這樣一來,網易雲音樂的版權問題今年能否迎來轉機?」
  • 音樂平臺版權爭奪:騰訊音樂版權到期前夕 網易阿里備糧草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騰訊音樂版權到期前夕 網易阿里儲備糧草 在線音樂平臺加速版權爭奪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何青漢 北京報導在線音樂市場目前競爭的核心仍是版權。3月17日,騰訊音樂(股票代碼:TME)發布了全年財報,其2019財年淨利潤為39.82億元,同比增長117.2%,營業收入為254.34億元,同比增長33.97%,用戶的付費率和用戶留存率也持續提高。營收、淨利的雙增長源於其在音樂版權上的龍頭地位。目前,騰訊擁有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和環球音樂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
  • 在線音樂「三大二小」格局形成 太合音樂迎版權春天
    無論國內唱片公司,還是老牌國際巨頭,都受到網際網路免費音樂的巨大衝擊。國際唱片公司因此開始了整合大潮,「五大」變為「三大」(環球、索尼、華納)。中國市場上,小唱片公司大都被淘汰出局,大唱片公司則有的名存實亡,有的靠併購整合抱團取暖,到如今已經所剩無幾。 「網際網路衝擊的是全球音樂市場,但國內市場更為慘烈。」一位業內人士說。
  • 業內人士:網易雲與環球的合作,是"付費找騰訊音樂購買版權"
    在線音樂市場,即將迎來一個&34;新聞。&34;8月3日,多位業內人士向&34;透露稱:至少在今年5月,就聽說了網易雲音樂與環球音樂(UMG)進行版權合作談判的消息,&34;環球音樂為世界規模最大的唱片公司,以接近30%的市場份額領先於索尼音娛和華納音樂。
  • 騰訊音樂獨家版權即將到期 網易阿里抖音強敵環伺
    從數據上看,為騰訊音樂提供超過70%收入的是社交娛樂業務(直播+K歌),而在線音樂業務收入佔比不到30%。時間進入2020年,騰訊音樂與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協議即將陸續到期,老對手網易雲音樂去年拿到阿里投資後,出手逐漸闊綽,字節跳動的抖音正在成為音樂產業鏈條上不可忽視的一環,它們都在覬覦騰訊手中的這塊「肥肉」。想要繼續保持領先,騰訊音樂需要面對諸多挑戰。
  • 二季度營收近70億,騰訊音樂開啟「環球」蜜月期
    其中,環球音樂與騰訊音樂還將以合資模式成立音樂廠牌。這意味著,音樂流媒體平臺與內容分方唱片公司的合作,從版權合作、交叉持股升級到內容生產端。 此舉或將推動在線音樂市場步入一個新階段。此項交易完成之日的兩年內,TME可對環球音樂大中華區業務的少數股權進行收購。 而根據公開信息,環球音樂已持有騰訊音樂股權,雙方實現交叉持股,早已不是早期的單純內容授權關係。
  • 騰訊音樂或赴美IPO 音樂流媒體市場趨向寡頭化
    據Spotify招股書顯示,2017年12月,公司發行超855萬股普通股,以換取約11.092億美元的騰訊音樂9%的股權。同時,騰訊和騰訊音樂合計持有Spotify7.5%的股份及2.4%投票權,為公司第三大股東。對於兩大巨頭交叉持股的模式,業內人士稱,騰訊主導中國流媒體音樂市場,而Spotify的運營區域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交易可以視為彼此進入對方市場的一扇窗戶。
  • 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合作
    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合作 2018年02月09日 17:45作者:劉洋編輯:劉洋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自去年9月份騰訊音樂和阿里音樂達成音樂版權相互授權協議之後,
  • 快手召開音樂版權發展研討會,與多家主流唱片公司共話良好音樂版權...
    12月1日,快手在京召開音樂版權發展研討會,並邀請到華納音樂、太合音樂等主流音樂唱片公司參會,多方圍繞音樂版權和音樂產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太合音樂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非常期待與快手在宣發和版權層面達成更加深入的合作,無論是音樂宣發還是藝人孵化,短視頻平臺和內容方都有很多可以通力合作的地方。」今年10月,快手宣布與國際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的華納音樂達成深度合作,合作雙方以短視頻背景音樂正版授權為基礎,在音樂產品、歌曲宣發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 在線音樂平臺瓜分音樂版權 四巨頭誰是最大贏家?
    經過一段時間的爭奪,現階段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之爭已逐步形成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百度音樂、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四巨頭格局。這一市場格局究竟能持續多久,誰又能在這場版權之爭中笑到最後?   騰訊系暫時領跑   版權爭奪,是近兩年在線音樂市場離不開的關鍵詞。
  • 版權割喉戰:騰訊音樂30億歐元入股環球音樂 網易雲音樂投懷滾石
    由此可以看到,騰訊音樂對於版權的爭奪從來沒有停止,反而是走向了一個更為決絕的方向,直接入股。單純與唱片公司籤約,每年高昂的版權費也是一筆大支出,而入股的優勢更明顯。事實上,早在2017年5月,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已經達成合作,騰訊音樂獲得環球音樂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數字版權分銷權。
  • 蘋果與三大唱片公司達成iTunes音樂雲服務協議
    騰訊科技訊(馬喬)北京時間5月20日消息,據知情人透露,蘋果已經與全球三大唱片公司達成iTunes音樂雲服務協議,使蘋果新音樂服務的用戶能夠通過手持設備上網接入這些唱片公司的歌曲精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