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與三大唱片公司交叉持股 騰訊音樂版權爭奪白熱化
本報記者/李昆昆/李正豪/北京報導
6月12日,周杰倫新歌《Mojito》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NYSE:TME)自家音樂流媒體播放平臺——QQ音樂上首發上線。發布之前,已經有超過300萬人在QQ音樂上預約這首新歌。不過,亦有很多人因為購買版權問題,放棄在QQ音樂上嘗鮮這首新歌,而是用視頻平臺播放MV,並在朋友圈刷屏。
拿下周杰倫新歌的版權,只是騰訊音樂在擴大音樂版權之路上的一小步。但這樣的小步,騰訊音樂已經走得太多了。比如,彭博社近日披露,騰訊音樂購買了華納音樂800萬股A類普通股,佔華納音樂A類普通股的10.4%,佔華納音樂總股本的1.6%,投資價值大約為2億美元。
此前,騰訊音樂與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索尼音樂、環球音樂、華納音樂在股權投資、版權等方面的合作早已盤根錯節,此次不過是進一步加深捆綁而已。儘管如此,《中國經營報》記者針對此次股權合作向騰訊音樂和華納音樂求證時,雙方也未給出實質性的答覆。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騰訊音樂「在想方設法佔有和拉攏老牌的音樂資源」。摩根大通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趙棟則表示,騰訊音樂的做法「就是儘量在這個(音樂版權)市場和戰爭中佔主導地位」。但業界擔心,騰訊音樂會不會像去年那樣再次遭遇「反壟斷調查」。
入股意在版權
「QQ音樂上有好多歌手的首發歌,要充值成為會員才能聽,但感覺沒有網易雲音樂那麼多樣性。」一位用戶王森(化名)告訴記者,相比QQ音樂,網易雲音樂有些歌要充值成為會員,但大部分不需要。
不只是周杰倫,實際上很多明星如蔡徐坤、張藝興、李宇春、R1SE等人都在QQ音樂發行數字專輯,而且成績斐然。
至於近期騰訊音樂被曝入股華納音樂一事,在摩根大通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趙棟看來,騰訊音樂意在擴大音樂版權優勢。
趙棟告訴記者,「想在新文創領域立足,版權是基礎,但版權費用高昂,讓許多音樂平臺望而卻步,然而騰訊音樂捨得花錢,這樣做的意義就是要儘量在這個市場和戰爭中佔主導地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騰訊音樂曾經因為獨家版權問題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開展過大約8個月的「反壟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對環球音樂集團、索尼音樂娛樂和華納音樂集團等全球最大唱片公司進行問詢,了解是否和騰訊音樂籤署了涉嫌排除、限制競爭的獨家授權協議。
當時,也就是在去年6月之前,S.H.E的歌曲僅僅在網易雲音樂獨家播放,不過這些歌曲的版權在6月之後又回到騰訊音樂手中。類似這樣的事情,引發了市場質疑和「反壟斷調查」。
數據顯示,2019年騰訊音樂在內容成本上的支出超過480億元,這些資金中的絕大多數都被用於版權採購。
艾媒諮詢CEO張毅告訴記者,入股華納可以從專業度和音樂版權布局方面考慮,「坦率地講,華納在這方面的布局沉澱非常深,過去很多年裡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版權資源、產業鏈資源,對騰訊音樂來說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其實全世界包括中國的在線音樂企業,都在想方設法佔有和拉攏老牌的音樂資源。」
趙棟說,華納音樂集團旗下擁有大部分受到年輕人追捧的歐美歌手資源,例如Ed Sheeran、Cardi B等頂級歌星,哪家音樂公司擁有這些歌星最多的版權,就會贏得大部分年輕用戶的市場機遇。
不過,在版權合作上,騰訊音樂只是華納音樂的合作夥伴之一。今年5月12日,網易雲音樂已宣布與華納版權達成了戰略合作。
版權爭奪戰
記者了解到,網易雲音樂與華納音樂的版權合作,涉及在曲庫內容、在線K歌、音樂IP開發等音樂產業上下遊領域的合作。
其中,網易雲音樂將獲得華納130萬首音樂詞曲版權,覆蓋李宗盛、蔡健雅、羅大佑等眾多華語歌手及Katy Perry等國外音樂人的詞曲版權。
王森向記者談起使用網易雲音樂的體驗時稱,「喜歡網易雲音樂是因為好多歌單很不錯,而且下面評論也很好,經常有很多走心的文字,還有很多小眾的音樂。」
根據相關報告,網易雲音樂在2019年底已經有超過8億用戶,2018年成功收到投資12億元。而2019年最後三個月的統計數據顯示,QQ音樂每年用戶增長率在47.8%,用戶達到三千多萬,將近四千萬。
關於QQ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等流媒體播放平臺各自的優勢,摩根大通行研人員許江珊稱,「QQ音樂與蝦米音樂達成版權轉授合作,互相交換了經典與年輕化的音樂。網易雲音樂目前最大的困難是擁有較少的音樂版權,購入音樂版權需要花費一大筆資金。騰訊作為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子集團騰訊音樂旗下的QQ音樂的背後有著強大的後盾,在購入音樂版權方面壓力較小。」
談及三家平臺的特點,上述人士表示,QQ音樂擁有強大版權資源,但搜索結果呈現方面有待優化,很多歌曲音質(320k)要衝綠鑽才能享受到。相比之下,網易雲音樂的音質高,不斷加深用戶了解,提供個性化服務,但版權不足。蝦米音樂客戶端有真正的高品質保證,每首音質都經過軟體頻譜分析和編輯人工監聽審核,但用戶基數沒有QQ音樂多。
張毅也認為,騰訊音樂和網易音樂相比各有千秋,「騰訊音樂總體來說版權資源比較多,網易雲音樂版權相對弱一些,但是網易雲音樂在精耕細作用戶體驗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商業模式和社交收入方面,網易雲音樂還沒有見頂。所以對於二者而言,競爭是有的,但也是各有特點。」
對騰訊音樂而來,版權合作夥伴不僅僅只有華納音樂,2014年就已與索尼音樂展開合作,2018年上市之前,騰訊音樂還接受了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現金代價大約2億美元的入股。今年3月,由騰訊牽頭的財團又完成了對環球音樂集團10%股權的收購,目前環球音樂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擁有Taylor Swift、Beatles和Lady Gaga等大批歌手的版權。也就是說,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騰訊音樂都已經建立了音樂版權上的合作。
音樂行業從業者王鶴樓(化名)告訴本報記者,各家音樂平臺爭奪的「獨家版權」實際上是搭建平臺自己的「護城河」,是一種純粹的市場行為,也「無可厚非」。但也有一家音樂平臺內部人士認為,如果市場格局最終只剩下一家獨大,這一家可能會隨意定價,擾亂整個市場的秩序。
未來挑戰
今年5月,騰訊音樂發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個月中,騰訊音樂總營收63.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7.4億元增長10.0%,但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的營收72.9億元下降13%,並且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的9.87億元相比下降了10%。財報公布以後,騰訊音樂的股價曾應聲下跌5.26%。
騰訊音樂表示,營收環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毛利潤下降。但除了疫情的影響,騰訊音樂傳統業務營收增長陷入瓶頸亦是當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記者梳理發現,騰訊音樂2016~2019年在線音樂服務營業額佔比分別是49.2%、28.7%、29.2%、28.1%,呈逐年下降趨勢。社會娛樂服務及其他(銷售虛擬直播禮物、會員、音樂相關產品,直播服務等)業務佔比50.8%、71.3%、70.8%、71.9%,不斷上漲,成為騰訊音樂的主要盈利來源。
社交娛樂收入主要來自直播,而騰訊音樂這塊的收入主要由酷狗直播和酷我直播貢獻。但今年第一季度,其來自於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業務的營收為42.7億元,與上年同期的41.3億元相比增長3.3%,增長趨勢已放緩。
張毅認為,過去幾年騰訊音樂財報數據增長幅度非常快,主要業務是在直播亦即社交服務方面,很容易產生一定的周期性或者波峰波谷,所以會出現一定的下滑。另外,在線直播是遊戲娛樂屬性,受眾用戶被短視頻平臺分流也是一個因素。
資料顯示,抖音和B站的直播流量今年第一季度增長迅速,快手的直播流量佔比也在50%,這些在客觀上都會對在線音樂平臺的用戶增長空間、特別是直播業務產生擠壓。
騰訊音樂想要營收增長,必須要開拓新的業務。騰訊音樂財務長胡敏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對更廣闊的音樂產業的未來感到樂觀,並對我們正在構建的整體生態系統和產品線充滿信心。我們將繼續專注於增強、擴展產品和服務產品,包括長格式音頻,同時保持核心內容投資。」
今年3月份,騰訊音樂與閱文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以加強有聲讀物的內容供應。4月底,騰訊音樂宣布正式進軍長音頻領域,並以酷我音樂旗下「酷我暢聽」為先鋒者打造長音頻新品牌。騰訊音樂CEO彭迦信表示,「長音頻將是未來騰訊音樂持續發力的戰略領域。」
作為新的發力點,「酷我暢聽」如何在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等音頻平臺中突圍,實現盈利的可持續性,則是騰訊音樂面臨的下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