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仙橋村服務中心遇到來此調整丈夫養老保險檔次的25組村民葉琳坤,她告訴記者,她80多歲的婆婆因領取養老保險金每年要進行認證,過去都是到鎮上去認證,出行很不方便,現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服務網點延伸到村上後,服務網點的協理員都上門進行認證,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葉琳坤享受到的這些便 民服務正是旌陽區創新社會事務服務模式,將旌陽區涉及的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部分公共服務統一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後帶來的效果。
旌陽區的這項創新服務模式始於10年前,2009年,旌陽區政府按照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的相關文件精神,將旌陽區人社局涉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公共服務統一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經過公開招標,中國人壽德陽市分公司獲得了參與服務的許可,率全國之先,成為經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商業保險公司。隨即,中國人壽德陽市分公司的185位協理員進駐各村開展
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管理、醫療保險管理、勞動關係協調等服務工作。在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在壽險公司專業團隊的管理下,加之鎮、村的大力支持,這項社會事務創新服務模式順 利在旌陽區各鎮、村推行。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管理、醫療保險管理、勞動關係協調、社會救助、殘疾人服務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政府搭建服務平臺,企業參與社會事務服務,實現「左膀右臂」聯合發力,讓政府政策管理優勢與市場化公司專業優勢無縫對接,使政府由公共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變為政策的制定者、公共服務的購買者和監督者。作為經辦服務的提供商,中國人壽德陽市分公司通過參與社會事務服務拓展了服務外延,提高了公司的聲譽,取得了較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由於這種創新服務模式讓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措施與群眾零距離,受到群眾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因此,旌陽區又將創新服務的內容延伸拓展到旌陽區民政局的社會救助和旌陽區殘聯的殘疾人「量體裁衣」式個性化服務,協助殘聯為轄區內殘疾人提供就業服務等方面,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將這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辦理妥當,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近日,會計師事務所(第三方評估機構)對中國人壽德陽市分公司「旌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社會救助、殘疾人服務政府採購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工作。項目評估結果為「項目符合績效設定標準,項目完成質量較好,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績效評價過程中,項目評估人員還獨立對旌陽區全部鎮(街道)、全區98%以上的村(社)基層組織和200多名群眾發放了服務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調查結論為非常滿意或滿意。
經過10年來的不斷完善,政府搭建服務平臺,企業參與社會事務服務這種模式在我市已經從旌陽區拓展到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什邡市和綿竹市。(記者 蔣文戈)
【來源:德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