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矽所在氧化鈦基複合材料降解VOCs催化劑抗失活機制研究獲進展

2020-12-26 騰訊網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如苯類及醛類)對環境和人體危害極大,VOCs在氧化性的大氣環境中成為形成PM2.5的前體物並可能產生臭氧;一定濃度的VOCs短時間即可傷害人的肝、腎、大腦和神經系統等甚至致癌。因此,如何實現大氣環境中低濃度VOCs的降解,對保障人體健康、環境安全、抑制霧霾頻發等具有重要意義。在眾多治理技術中,光催化氧化是具有應用前景的技術之一。其中,TiO2光催化劑因其穩定、無毒、廉價、便於工業化生產等特點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光催化劑,但在苯類VOCs的光催化氧化過程中,光催化材料面臨的失活問題限制了其在降解苯類VOCs中的實際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孫靜研究員團隊(納米功能材料與光電應用課題組)在氧化鈦基複合材料降解VOCs催化劑抗失活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根據稀土元素特殊的4f電子結構以及氧化還原石墨烯(rGO)的電子遷移率高、片層結構、理論比表面積大、大π鍵(與苯環類似)等特點,對TiO2的微觀結構以及光電學性質進行結構設計,使其光催化降解性能及抗失活性能顯著提升,相關研究成果以「Deactivation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iO2 and rGO/Er3+-TiO2 during Flowing Gaseous VOCs Photodegradation」為題發表在環境應用材料期刊Appl. Catal. B, 284 (2021) 119813上,並申請專利一項。論文第一作者是上海矽酸鹽所2016級碩博連讀研究生饒澤鵬,通訊作者為謝曉峰研究員、孫靜研究員。

0.1g 樣品(a)對鄰二甲苯的降解曲線,(b)CO2生成曲線,(c)光催化效率和礦化率。

光催化活性提高和阻止光催化劑的失活示意圖。

該團隊採用 「兩步法」製備出光催化劑rGO/Er3+-TiO2,此複合光催化劑對氣相鄰二甲苯(該研究首次揭示出rGO的引入不僅為氣體汙染物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空間,而且為中間產物提供了額外的吸附位點,從而保證了催化劑本徵的反應活性位點的充分暴露,使其具有長效的光催化活性。上述結果對光催化劑的失活和活化機理提供了新的認識,同時也為解決光催化材料在降解VOCs過程中一直面臨的失活問題提供了解決策略。

來源:上海矽酸鹽所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813

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cG9r3Id~swrtl

點亮再看,讓更多的朋友看到,歡迎點讚、分享

「在看"一下嘛...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新型催化劑可有效降解 諾氟沙星、四環素類抗生素汙染物
    新知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智能所納米材料與環境檢測研究室孔令濤研究團隊,在水中抗生素氧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設計並製備出氧化石墨烯負載的二氧化錳納米針及四氧化三鐵—硫納米複合材料兩種催化劑,並將其用於類芬頓反應中,實現對諾氟沙星
  • 寧波材料所聚乳酸/生物質複合材料研究獲系列進展
    由於聚乳酸相對於石油基塑料具有優異的生物可降解性,使其能夠在一次性注塑、發泡和吹膜領域大規模替代石油基塑料來解決日益嚴重的「白色汙染」問題,目前已經得到全世界的大力推廣。鑑於此,我國近年來也在相關領域頒布了相應的法律法規禁止非降解一次性塑料如PP、PE和PS的使用。
  • 【科技日報】新型催化劑可有效降解 諾氟沙星、四環素類抗生素汙染物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智能所納米材料與環境檢測研究室孔令濤研究團隊,在水中抗生素氧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設計並製備出氧化石墨烯負載的二氧化錳納米針及四氧化三鐵—硫納米複合材料兩種催化劑,並將其用於類芬頓反應中,實現對諾氟沙星、四環素類抗生素汙染物的有效降解。日前,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膠體與界面科學雜誌》和《新化學雜誌》上。
  • 上海矽酸鹽所在鋰氧氣電池碳基複合正極載體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張濤研究員團隊提出碳骨架和超薄非碳皮膚層相結合發展穩定的碳基複合正極載體的思路。該研究團隊以多壁碳納米管、金屬鈦粉和碘為原料,通過氣相外延生長方法控制多壁碳納米管表面sp2雜化碳層的反應程度,由外向內地將碳納米管壁逐層轉化成TiC表面層。通過調節反應溫度和時間,可以將表面層厚度精確控制在幾個納米到十納米範圍之內。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其失效機制如圖3所示, 由於脫嵌鋰過程中矽體積的持續變化, 暴露在電解液中新的矽表面SEI膜厚度持續增加, 最終導致界面阻抗升高。研究表明, 亞穩態矽鋰合金及矽與電解液發生化學反應, 造成鋰離子的消耗, 增加了鋰離子的擴散距離, 阻礙鋰離子的順利脫嵌, 最終造成矽基負極材料容量的損耗。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研究進展
    其失效機制如圖3所示, 由於脫嵌鋰過程中矽體積的持續變化, 暴露在電解液中新的矽表面SEI膜厚度持續增加, 最終導致界面阻抗升高。研究表明, 亞穩態矽鋰合金及矽與電解液發生化學反應, 造成鋰離子的消耗, 增加了鋰離子的擴散距離, 阻礙鋰離子的順利脫嵌, 最終造成矽基負極材料容量的損耗。
  • 【周報08W4】中國複合材料學會•行業簡訊
    4、我國科學家研製出超強抗輻照碳納米管集成電路,此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我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成功突破抗輻照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研製抗輻照的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基礎。5、高端裝備製造再交成績單,我國首批出口澳洲的「巨無霸」NTE360A電動輪礦車完成交車儀式。
  • 含氯揮發性有機物(Cl-VOCs)廢氣處理的研究進展
    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系統調研了Cl-VOCs廢氣處理的研究進展。1.2催化燃燒法鑑於焚燒法巨大的能耗和運行成本限制了它的應用,近年來催化燃燒法處理含氯有機廢氣成為了一個研究熱點。常用的催化劑有鈣鐵礦復氧化物、金屬氧化物、貴金屬等。催化劑種類、催化燃燒溫度、水蒸汽含量等因素都會影響含氯有機廢氣的處理效率。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該團隊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聚焦於抑制細胞自噬增強內場響應催化腫瘤治療、外場激發光合作用增強光動力學催化治療以及外場超聲引發壓電催化腫瘤治療。然而,在氧化應激的作用下,癌細胞能夠通過激活自身的自噬通路降解受到損傷的細胞內的大分子和細胞器,實現體內廢物的有效清除,降低活性氧如·OH對癌細胞的毒性。因此,抑制癌細胞的自噬是增強納米催化治療的有效手段,讓癌細胞在氧化應激下無法進行「自我解毒」,最終凋亡。
  • 蘭州化物所在異丁烷脫氫制異丁烯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醜凌軍團隊長期致力於低碳烷烴的選擇氧化研究。由於Cr系催化劑存在環境危害問題,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非貴金屬、綠色新催化體系,先後進行對Mo系(Catalys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Fe(Zn)系介孔催化劑的研究(Microporous Mesoporous Materials;RSC Advances;Catalysis Letters),發現催化劑上的酸位點對脫氫活性及選擇性的調控起重要作用。
  • 蘭州化物所在生物質基C5含氮藥物中間體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志威團隊致力於生物質基高附加值化學品合成方面的研究。在多年生物質基平臺分子催化加氫/氫解合成二元醇工作基礎上(Appl. Catal. B, 2018, 220, 251-263;Chin. J. Catal.
  • 廢鈦基SCR脫硝催化劑回收處理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煙氣脫硝系統經過長時間的運行,複雜的煙氣成分對SCR催化劑表面及活性物質產生負面的影響,導致催化劑效率下降甚至失活。催化劑失活主要分為可逆失活和不可逆失活兩個方面,如堵塞失活可以通過水洗再生工藝、酸洗再生工藝、鹼洗再生工藝、熱再生工藝處理等恢復到原來活性的90%~100% [3]。如燒結、中毒、磨損等不可逆性失活無法再生,無法再生的催化劑將會廢棄。
  • 【行業資訊】國產高強中模碳纖維增強高韌性樹脂基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但是,增強纖維僅僅是高性能複合材料的關鍵原材料之一,要實現高性能樹脂基複合材料綜合性能的全面提升,還需要從複合材料界面、樹脂基體、複合材料製備工藝等多方面開展系統研究。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開始了雙馬來醯亞胺樹脂基複合材料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以5405和QY8911為代表的第一代韌性雙馬來醯亞胺T300級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和以5429,5428和QY9511,QY9611為代表的第二代韌性雙馬來醯亞胺高強型碳纖維(T300級和T700級)複合材料體系,也成功開發了第三代韌性水平的AC631高韌性雙馬來醯亞胺樹脂高強中模碳纖維複合材料,AC631
  • 合肥研究院製備出氧還原反應非貴金屬基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部李越課題組在鐵基納米複合材料的OER催化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合成的FeP/Fe3O4/CNTs複合材料展現出優異的氧還原反應催化活性及穩定性,並具有很好的本徵活性和快速的動力學過程。
  • 難降解廢水生物電化學系統強化處理的研究進展
    該系統陽極和陰極中至少有一個電極會發生微生物催化的氧化/還原反應,在電極上發生有微生物或者微生物代謝產物參與的電子傳遞過程。近年來,學者們對生物電化學工藝在強化難降解廢水處理中的應用開展了大量研究,並在影響因素、處理對象多元化等方面獲得重要進展。
  • 福建物構所在可生物降解稀土無機納米生物醫學探針研究中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在可生物降解稀土無機納米生物醫學探針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0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以單波段稀土紅色上轉換發光為生物組織螢光探針,研究發現稀土摻雜無機K3ZrF7納米生物醫學探針在生物體內外都表現出優異的可降解性能。此外,該類探針的降解速度與生物組織微觀環境的pH值密切相關,在強酸(pH≤4.5)和鹼性(pH≥7)的環境下10分鐘內快速降解,而在弱酸(pH=5-6)環境下則緩慢水解,並最終以代謝的方式安全排出生物體(如老鼠)外。
  • 南京土壤所在環境中鎘的遷移轉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南京土壤所在環境中鎘的遷移轉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1-13 南京土壤研究所 【字體該研究對預測氧化還原交界面上Cd的生物有效性及開展Cd汙染修復具有指導意義。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
  • 福建物構所在二維金屬烯電催化劑還原CO
    福建物構所在二維金屬烯電催化劑還原CO2研究中獲進展 2020-06-12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01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c)PVDF/Ta4SiTe4基原型熱電器件與已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的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對比。
  • 【中國科學報】金屬基複合材料的國產化之路
    一個多月前,高分十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發的金屬基複合材料發揮了重要作用。眾所周知,太空飛行器對材料的要求十分苛刻,比如輕量化就是其中一項指標,金屬基複合材料恰好符合需求。金屬所研究員馬宗義帶領團隊,致力於高性能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研究,近5年來,為遙感、風雲、高分、嫦娥、北鬥、東風、天宮、龍舟等十幾個關鍵型號,提供複合材料產品百餘批次、萬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