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5G重頭戲在toB市場,在千行百業。在新基建政策牽引和行業數位化轉型需求推動下,園區作為企業的承載空間成為了5G建設與應用的先發場景。因此5G+智慧園區能否規模化落地是決定5G商業成功的重要一環。
如今5G網絡建設已初具規模,那5G智慧園區發展怎樣了?行業取得了哪些成果?距離規模化應用還有多遠?
2020年8月31日,在華為舉辦的5G智慧園區合作夥伴沙龍上,來自行業各方的夥伴共聚一堂,聚焦5G智慧園區創新應用實踐,共同探討了5G智慧園區的發展現狀與未來。
行業終端深度集成5G模組,產業鏈進一步完善
5G發展,終端先行,這是業界常掛在嘴邊的話。在本次沙龍上,我們看到目前5G模組和網關類產品已經基本成熟,行業已推出80多款CPE產品,以及近50個5G工業模組。一方面,行業終端可通過工業CPE或工業網關接入園區5G專網,另一方面,我們欣喜的看到,當前已有大量行業應用終端深度集成了5G模組,實現了產業鏈進一步完善,比如,億航無人機,華為、海康、大華等廠家推出的5G攝像頭產品,多地園區內的AGV小車,以及一些工廠內的機械臂、工控機等終端,都陸續實現了內置5G模組,其中一些產品(5G攝像頭、AGV等)已經走出測試階段,正走向或已經實現規模商用。
通過模組與終端深度集成,使得終端設備原生具備5G網絡接入能力,不必再額外增加一個網關或CPE設備,從而可進一步提升性能、降低功耗、節省成本,並減少了維護複雜度。
進一步成熟的行業終端與5G網絡、智能化、雲、計算等技術融合,已催生出了高清視頻、AGV調度、移動巡檢、AR/VR、機器視覺等5G原子應用,加速推動5G智慧園區落地。
以現代製造企業物流系統中的重要設備AGV小車(自動導向小車)為例,崑山華恆焊接股份有限公司集成華為5G模組的AGV,聯合江蘇移動,利用5G E2E網絡切片實現AGV遠程控制,實現了智慧物流應用新突破。崑山華恆介紹,在多AGV小車協同作業場景下,若採用Wi-Fi網絡,無線信號易受幹擾,會導致多AGV小車無法協同工作,而現在5G可解決Wi-Fi網絡存在的信號幹擾大、時延大、穩定性差、覆蓋不足等弊端,可實現多AGV小車協同工作。目前,在崑山華恆的廠房裡,已經有12臺AGV小車穿梭於500個貨架,4萬多種材料間。只要接到指令,AGV就會將對應的貨架運送到倉管員的工作檯邊,人機協同進行安全生產,從而大幅提升了倉儲和物流作業效率。
再以5G無人車為例。新石器無人車通過搭載5G工業CPE,以及高清視頻攝像頭、煙感攝像頭、人臉識別智能化等設備,基於5G網絡大帶寬、低時延能力,一方面可將不斷採集的海量數據實時傳送到雲平臺,實現對園區自動安防巡邏,另一方面還可在突發情況下對無人車進行遠程操控,從而讓無人車成為移動的5G平臺,可應用於安防巡邏、無人便利店、物資配送等多種場景。目前新石器無人車已在雄安新區、世園會園區、朝陽公園、首鋼園區、福州飛鳳山、西安大唐不夜城、西安古城牆、菜鳥物流園等地部署運營,並致力於攜手百度、菜鳥、美團等國內外合作夥伴,共同探索無人車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
打通端、管、邊、雲能力,助力快捷推出園區應用
終端是入口,網絡是管道,有了越來越多的5G行業終端以及初具規模的5G網絡,兩者增強和擴展了底層基礎連接能力,但要催生出豐富多彩的5G行業應用,5G時代還需端、管、邊、雲協同。
中國區運營商5G智慧園區部部長邱真表示,華為不僅提供終端、管道、邊緣計算和雲的基礎網絡能力,更是和運營商攜手為合作夥伴提供一個豐富應用的平臺,便於行業內的合作夥伴快速開發和集成行業應用,與夥伴協同進行多項園區應用創新,服務於園區的生產、經營與管理。
中軟國際分享了某製造流通園區數位化轉型交付案例,該項目基於華為數位化平臺強大的集成能力,實現了20個以上客戶信息化系統的對接,通過數字中臺實現了園區數據價值的高效挖掘,打通了系統壁壘,實現了高效的系統聯動,從而幫助客戶實現了提質降本增效。
華為智慧園區業務部副總裁崔海峰認為,對於未來的智慧園區,最底層有兩個空間,一個是聯接和計算組成的物理空間,一個是智能化和雲組成的數字空間,兩者通過數字孿生和其他技術組成一個融合空間。在這個融合空間基礎上,往上一層就是全面感知、泛在聯接、主動服務、智能進化四大特徵,進而實現以人為本、綠色高效、業務增值三大智慧園區建設目標。舉一個例子,過去從網站或APP上下單購買一部華為手機,到這部手機從中心倉庫發出大概需要4個小時,而現在有了智慧倉儲物流後,這個過程需要不到一個小時。
緊抓新機遇,產業協同推動智慧園區規模商用
5G+智慧園區正迎來快速發展機遇期。一方面,從宏觀背景看,新基建和加速數字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牽引,以及政府治理需求和企業提質降本增效需求驅動,正加速推動園區數位化升級;另一方面,我們常說5G的最大價值在toB市場,如今5G正邁步走進港口、礦山、教育、醫療、鋼鐵等各行各業,以釋放5G最大價值,而港口、礦山、鋼鐵等行業都有一個共性,即都是以園區為載體。
據IDC統計,2019年中國各類園區ICT投資超過2000億,未來四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約為12.7%。相信在5G和F5G逐漸商用鋪開後,增長空間還會進一步提升。目前,全國156家高新區中,已有52個正在推進智慧園區建設。
5G智慧園區空間巨大,產業風口已然到來。當前,5G智慧園區已具備了從終端、網絡、雲平臺到一些5G原子應用的端到端能力,正蓄勢待發。下一步關鍵是推動應用規模複製。
與4G時代單一的智慧型手機業務不同,5G時代各行各業的需求千差萬別,存在終端多樣化,業務個性化,甚至場景碎片化的特點,那該如何推動應用規模複製呢?這當然需要全行業合作夥伴在解決方案、標準、應用集成等方面共同協作才能實現。
首先應該對高清視頻、AGV調度、移動巡檢、AR/VR、機器視覺等這些5G原子應用進行標準統一,構建通用的標準件,從而可快速橫向規模複製到各行各業。比如針對高頻視頻監控原子應用構建了統一的標準,不同行業園區內的安防、人員管理、物料管理、車輛管理基於這個統一標準複製粘貼就可以了,從而可避免大量的小公司無頭緒的投入研究和實踐,大大節省了人力、資金和時間成本。接下來,再面向不同的行業縱向打造標準化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在行業內規模複製。
為了快速推動5G智慧園區規模複製和商用,全行業和各地已積極行動起來。深圳成立了5G產業協會,上海則成立5G聯合創新中心。華為與移動、昆船、倍福聯合發布了《5G智慧物流應用場景與解決方案白皮書》, 攜手打造全國首個5G全場景智慧物流新裝備孵化基地。2020年的5月份,華為發布了《智慧園區未來白皮書》,最近又參與了全國智標委智慧園區工作組的組建。華為將從標準、產業、解決方案等維度積極推進5G智慧園區建設,與運營商客戶以及夥伴共同開創5G智慧園區的新時代。
華為5G Marketing部部長趙志鵬表示,在「新基建」政策利好和「5機」協同,雙重驅動下,呼籲產業各方攜起手來,聯合創新,共同打造5G智慧園區,提升園區的數位化和智能化水平,並實現運營商、行業合作夥伴的商業成功。
過去10年,在4G網絡下移動互聯產業飛速發展,催生出大批新興應用和企業,也帶動了我國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如今進入5G與智能化、雲、計算等大融合時代,沒有人懷疑這一次將再次催生海量應用和一大批「獨角獸」。在新基建潮流下,5G智慧園區作為數位化轉型時代的先發場景正站在時代風口之巔。如今,從終端、網絡、雲、平臺到應用,5G智慧園區正逐漸成熟,相信在全行業攜手推動下,引爆規模化應用的臨界點會更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