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拍了拍」有關部門:將中醫藥課程列入臨床醫學必修科目

2020-12-21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鴻蒙之家,ID:hongmeng222】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原文標題:重磅!國務院「拍了拍」有關部門:將中醫藥課程列入臨床醫學必修科目

9月23日國務院官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強化對醫學生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傳染病防控知識等教育,組織編寫傳染病學等醫學類精品教材,將中醫藥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程。

《意見》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國醫學教育培養的醫務工作者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面對疫情提出的新挑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世界醫學發展的新要求,我國醫學教育還存在人才培養結構亟需優化、培養質量亟待提高、醫藥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為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經國務院同意,出臺《意見》。

《意見》要求以新理念謀劃醫學發展,以新定位推進醫學教育發展,以新內涵強化醫學生培養,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全力提升院校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深化住院醫師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改革,完善保障措施,加強對醫學教育投入保障。

臨床醫學類專業:嚴控高職招生規模,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

此次《意見》明確,要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提升醫學專業學歷教育層次,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推進「醫學+X」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創新拔尖人才培養。

在提升醫學專業學歷教育層次方面,《意見》指出,嚴格控制高職(專科)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大力發展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縮減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招生規模過大的醫學院校招生計劃;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新增招生計劃重點向緊缺人才傾斜。

《意見》明確,2020年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均須設置麻醉、感染、重症、兒科學科,大幅度擴大麻醉、感染、重症、兒科研究生招生規模。

在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方面,逐步擴大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規模,加快培養「小病善治、大病善識、重病善轉、慢病善管」的防治結合全科醫學人才;3年內推動醫學院校普遍成立全科醫學教學組織機構,建設100個左右國家全科醫學實踐教學示範基地。2021年起開展臨床醫學(全科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培養工作,擴大臨床醫學(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

此外,加強醫學院校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醫院的醫教研合作,3年內建設30個左右公共衛生實訓示範基地。

在加快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培養方面,推進「醫學+X」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擴大學術型醫學博士研究生培養規模,開展醫師科學家培養改革試點。加強與國際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拔尖創新醫學人才。

將中醫藥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程

《意見》還提到,要積極採取措施吸引優質生源報考醫學專業,依託高水平大學建設一批一流醫學院。

同時,深化本科醫學教育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推進「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到2021年建設600個左右醫學本科一流專業建設點。

推進醫學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強化對醫學生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傳染病防控知識等教育,組織編寫傳染病學等醫學類精品教材,將中醫藥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程。

強化現代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醫學教育新形態,建設400門左右國家級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推出1500門左右國家級醫學線上線下精品課程;建設國家臨床醫學、中醫學、公共衛生等教學案例共享資源庫。

在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教育方面,強化中醫藥專業在中醫藥院校中的主體地位,集中優勢資源做大做強中醫藥主幹專業。支持編寫一批符合中醫藥教育規律的核心課程教材。試點開展九年制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少而精、高層次、高水平的中西醫結合人才;探索多學科交叉創新型中醫藥人才培養。

對醫、護資格考試通過率

連續3年低於50%的高校予以減招

《意見》要求,高校要把附屬醫院教學、科研建設納入學校發展整體規劃,科學規劃設置附屬醫院的數量,防止盲目增設附屬醫院;強化附屬醫院臨床教學主體職能,增加對附屬醫院教學工作的經費投入。

同時,系統推進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統籌管理,在現有領導職數限額內,加快實現有醫學專業背景的高校負責人分管醫學教育或兼任醫學院(部)主要負責人。

《意見》還明確,要建立健全醫學教育質量評估認證制度,逐步將認證結果向社會公布,對認證不合格的醫學院校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達標的取消相關專業招生資格。

將醫師資格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作為評價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對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3年低於50%的高校予以減招。推進畢業後醫學教育基地認證和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認證,將住培結業考核通過率、年度業務水平測試結果等作為住培基地質量評估的核心指標,對住培結業理論考核通過率連續2年排名全國後5%位次的專業基地予以減招。

此外,要加快建立醫藥基礎研究創新基地。發揮綜合性大學學科綜合優勢,建立「醫學+X」多學科交叉融合平臺和機制。

將醫務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

《意見》明確,要保障住院醫師合理待遇。

住培基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培訓對象薪酬待遇發放標準,鼓勵承擔培訓任務的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對全科、兒科等緊缺專業培訓對象的薪酬待遇予以傾斜。

面向社會招收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培訓對象培訓合格當年在醫療衛生機構就業的,在招聘、派遣、落戶等方面,按當年應屆畢業生同等對待。對經住培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人員招聘、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與臨床醫學、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

此外,《意見》還明確要推進繼續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將醫德醫風、法律法規、急診和重症搶救、感染和自我防護,以及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知識與技能作為醫務人員必修課。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健全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網絡。將醫務人員接受繼續醫學教育的情況納入其年度績效考核的必備內容。在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中,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強調臨床實踐等業務工作能力,破除唯論文傾向。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明確:中醫藥課程將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
    針對「關於院校教育階段加強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教育的建議」,近期教育部經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答覆道,教育部正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研究制定《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把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
  • 教育部擬將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
    同時,建設一批中醫藥類精品課程,使臨床醫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中醫知識、加深中醫理解和建立中醫思維,為從事中西醫結合的臨床和研究奠定基礎。教育部稱,目前醫學院校中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絕大多數設置了「中醫學」必修課程,在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的一大特色。
  • 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教育部將發重磅文件
    12月9日,教育部答覆「關於院校教育階段加強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教育的建議」中表示,目前醫學院校中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絕大多數設置了「中醫學」必修課程,在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的一大特色。
  • 教育部: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中醫!
    正如您所說,目前醫學院校中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絕大多數設置了「中醫學」必修課程,在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的一大特色。一、關於在本科階段增加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醫學課時及實踐時間的建議2018年1月,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其中臨床醫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要求學生要掌握中醫學(民族醫學)的基本特點,了解中醫學(民族醫學)診療基本原則,開設中醫學類必修、選修課程,加強西醫專業本科生的中醫教育
  • 中醫藥將列為中國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
    中醫藥將列為中國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教育部明確,將把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教育部公告,正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制定文件,明確提出把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增加課程學時,還將建設一批中醫藥類精品課程,使臨床醫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中醫知識、加深中醫理解和建立中醫思維,為從事中西醫結合的臨床和研究奠定基礎。教育部稱,目前醫學院校中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絕大多數設置了「中醫學」必修課程,在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已成為中國醫學教育的一大特色。
  • 三部門:2021級起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
    中新網12月23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日前發布《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2021級起,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增加課程學時。
  • 教育部擬將中醫藥課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
    教育部擬將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針對「關於院校教育階段加強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教育的建議」,近日,教育部經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答覆道,教育部正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研究制定《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把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增加課程學時。
  • ...2021級起,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日前發布《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2021級起,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增加課程學時。
  • 三部門負責人就《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
    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同志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問:請簡單介紹一下《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衛生健康事業和醫學教育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防控發表系列重要講話,對加強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和醫學教育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
  • ——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人就《國務院...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加快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作出系統部署。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同志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問:請簡單介紹一下《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 三部門:建設100個左右中醫藥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整合中醫藥課程內容,優化中醫藥類專業培養方案,用5年左右時間探索建立以中醫藥課程為主線、先中後西的本科中醫藥類專業課程體系,強化中醫思維培養。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推進思政課程與中醫藥人文的融合。提高中醫學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將中醫藥經典融入中醫基礎與臨床課程。增設中醫疫病相關課程。推動中藥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增設中醫相關課程,加強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臨床中藥學等課程教學。
  • 安徽省出臺實施方案 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將定向醫學生的違約行為作為研究生招生錄取中個人誠信評價的重要依據。加快培養「小病善治、大病善識、重病善轉、慢病善管」的防治結合全科醫學人才。系統規劃全科醫學教學體系,加強面向全體醫學生的全科醫學教育。到2021年,醫學院校全部成立全科醫學教學組織機構,將全科醫學、中醫藥學課程作為必修課程納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培養方案。
  • 三部門發文: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
    《意見》明確要推進中醫藥課程教材體系改革,用5年左右時間探索建立以中醫藥課程為主線、先中後西的本科中醫藥類專業課程體系,強化中醫思維培養;要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將師承教育貫穿臨床實踐教學全過程,推動畢業實習與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有機銜接等。
  • 教育部:鼓勵並支持醫學院校開設重症醫學相關課程
    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34號),支持有關高校設置交叉學科,促進醫工、醫理、醫文學科交叉融合,加快「醫學+X」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創新拔尖人才培養。同時,教育部還支持培養單位試點「醫學+公共衛生碩士(MPH)」雙學位項目,鼓勵全日制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等醫科研究生兼修MPH,培養醫防結合複合型人才。
  • 教育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整合中醫藥課程內容,優化中醫藥類專業培養方案,用5年左右時間探索建立以中醫藥課程為主線、先中後西的本科中醫藥類專業課程體系,強化中醫思維培養。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推進思政課程與中醫藥人文的融合。提高中醫學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將中醫藥經典融入中醫基礎與臨床課程。增設中醫疫病相關課程。推動中藥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增設中醫相關課程,加強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臨床中藥學等課程教學。
  • 如何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三部門詳解來了
    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加快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作出系統部署。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同志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 高考動向:醫藥類專業學制、課程將做重大調整
    近日,教育部聯合多部門發文指出,自2021級起,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增加課程學時。 同時,教育部將推動中醫學長學制教育改革,試點中醫學九年制人才培養模式。
  • 教育部最新消息,本科人人可上,勞動課成必修,免費培養醫學人才
    近日教育部許多消息頻繁出臺,退役大學生免試本科、中央財政對中西部農村定向免費培養本科醫學生、高中生課程添加勞動課為必修課等一系列政策。一、退役大學生免試本科這項政策將於2022年開始實施,目的為部隊輸送更多高素質兵員,2022年的專科生可以報名參軍,參軍期間保留學籍,參軍兩年退伍後回專科院校結業然後有機會免試進入普通本科院校或者成人本科,其中絕對有說法,目前還沒實施不是很清楚,免試本科不佔用統招名額,所以沒必要擔心
  • 國辦:將傳染病防控等公共衛生知識與技能作為醫務人員必修課
    強化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加強醫學倫理、科研誠信教育,發揮課程思政作用,著力培養醫學生救死扶傷精神。推進醫學教育課堂教學改革,著力提高教學水平,加強教研室等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完善管理制度,激發組織活力;強化對醫學生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傳染病防控知識等教育,組織編寫傳染病學等醫學類精品教材,將中醫藥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程。
  • 口腔醫學研究生第二學年仍未獲得《醫師資格證書》,怎麼辦?
    答: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關於「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制度」的要求,2014年11月27日,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制定和印發了《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範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