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金融與近百家中小銀行探討數字小微突破路徑

2020-12-11 大數金融

12月3-4日,由青島農商銀行、富滇銀行作為東道主單位,聯合江蘇銀行、上海農商行等30餘家銀行共同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小商業銀行CEO論壇」在青島舉行。作為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中小銀行高管交流平臺,超過200家銀行以及超過180位銀行董事長、行長參加了本次盛會。

本屆論壇以「十四五時期中小銀行戰略探討」為主題,邀請諸多經濟學家、銀行家、金融科技領軍人物就相關話題開展了精彩演講對話。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發表開幕演講,管理學家陳春花作閉幕發言。作為金融科技領軍企業代表及小微信貸領域專家,大數金融總裁王海龍受邀出席,並作主題發言——數字小微的突破路徑。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國正在引領全球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的發展,與之對應,銀行業的經營邏輯如何重塑?中小銀行的發展戰略當如何迭代?會上多位銀行家強調銀行當建立第二增長曲線、擁抱數位技術、實踐開放戰略等,多家銀行分享了創新實踐成果。

作為國內領先的信貸科技(Credit-tech)解決方案提供商,大數金融以數字信貸技術與創新商業模式推動銀行信貸業務數位化轉型與能力升級,正順應了當下銀行戰略轉型的發展需要。「銀行小微業務的發展也是戰略問題,要回答『在哪兒?』、『去哪兒?』、『怎麼去?』三個層面問題。」王海龍直言。

在哪裡?到哪兒去?

今年是小微金融的大年,國家積極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大型銀行紛紛響應政策鋪開小微業務,非市場化的競爭壞境下,中小行的小微市場空間不斷被擠壓。王海龍認為,中國有近1億的小微企業,目前僅30%得到金融支持,面對小微業務破局的困境,小銀行應避免與大行直面競爭,要考慮如何服務更廣大的下沉客群。

王海龍進一步指出,服務更下沉的小微客群,核心要解決技術問題——突破傳統小微技術,發展數字小微信貸以贏取盈利空間與競爭優勢。同時,銀行發展數字小微信貸首先要打破一些認知誤區,如認為數字信貸技術的關鍵是「大數據」、認為有了評分卡就可以有效開展數字風控、希望通過諮詢項目掌握數字風控技術等等。「總之,數字信貸技術是一個從產品到營銷、從風控到思維的完整體系。」

聯合運營 倍道而進

從大數金融多年深耕小微信貸的實踐與成功經驗來看,聯合運營模式是銀行建設數字信貸能力的最優解決方案。王海龍介紹:「聯合運營是雙方就數字信貸技術這一完整體系,在產品、風控、運營、獲客、系統搭建各層面不斷優化改善的深度聯結。合作雙方是激勵相容、長期捆綁的關係,雙方目標一致都對結果負責,才能朝一個方向努力。」

對於聯合運營合作方的選擇,傳統助貸機構有實戰經驗、有配套資源、有經驗證過的技術,且有能力開展定製化服務,因此由助貸升級的聯合運營方是銀行的理想選擇。實際合作中很多時候也是聯合運營與助貸並行開展,銀行得以在風險可控的同時服務更廣泛的客群。

王海龍進一步以實踐案例加以闡釋。目前與大數金融開展聯合運營的銀行已實現小微業務擴面增效、數字信貸能力與市場競爭力提升的效果。如面對稅貸市場紅海,大多銀行以近似的政策、產品、定價參與競爭,某股份行與大數在聯合運營中對客群進行風險分層,開展產品定製,運用數字信貸技術向更下沉的客群提供金融服務,大幅拓展了該行可覆蓋客群,產品在市場上非常有競爭力。

聯合運營對於地方中小銀行深耕本地客戶同樣展示出很好的效果。如大數金融與農商行的合作中,圍繞當地有房客戶,雙方打破先前強抵押的產品局限,運用數字信貸技術豐富起產品結構,從強抵押、弱抵押到純信用產品,最大程度深耕本地客戶,銀行實現當地同類信貸市場45%的佔有率。

王海龍提出,實際上通過底層數字信貸技術,面對選定的客群,用更豐富的產品做客戶分層,中小銀行可以在小微業務上與大行實現差異化發展

相關焦點

  • 大數金融深耕數字金融 助力銀行解決小微信貸難題
    在政策、人口及消費市場等紅利的推動下,我國小微企業發展迅猛,對擴大就業、活躍市場、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起著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由於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小微企業長期得不到金融服務的有效覆蓋。這就要求銀行機構必須進行技術創新,但銀行機構由於內部機制等客觀原因,想要從內部完成小微信貸風控技術革新存在著成本高、人才少等諸多障礙。
  • 大數金融如何用數字信貸技術破解小微信貸「不可能三角」?
    總體而言,伴隨著我國疫情後經濟回暖,社會融資需求也在不斷加強,其中,中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需求更是增長強勁。大數金融作為國內領先的信貸科技公司,持續發力數字小微信貸技術,為銀行發展數字小微業務提供最強助力。一直以來小微企業規模小,資產輕,不確定性大等因素,致使銀行在開展小微信貸業務上存在技術困難,也即小微信貸風險、規模、成本三個目標無法兼得的「不可能三角」。
  • 數位化浪潮席捲,大數金融以「聯合運營模式」助力銀行戰略轉型
    2020年是小微金融的大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實體經濟
  • 大數金融獲評 「2020中國金融科技領域傑出案例」
    2020年,金融科技將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而中國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由上海報業集團指導、界面財聯社主辦的2020投資峰會於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盛大舉辦,本次峰會以「預見·無界」為主題,邀請了政府相關部門領導、知名經濟學者、上市公司高管等百位嘉賓,聚焦新金融領域,重點探討了新經濟發展道路。值得關注的是,大數金融於本次峰會獲評 「2020中國金融科技領域傑出案例」。
  • 大數金融柳博受邀出席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
    作為數字金融技術創新與模式引領的代表企業,大數金融受邀參加本屆峰會,董事長柳博就「金融科技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發表主題演講。他提出,助貸模式在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是社會需求的真實體現,直接反映了傳統金融機構缺乏數字風控技術、客戶渠道狹窄、風險容忍度低、普惠金融產品不足的發展痛點。助貸主要涉及的消費金融產品與小微貸款,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也是金融機構過去甚少涉足或耕耘多年卻成果不佳的領域。
  • 普惠小微企業貸款近5000億,上海銀行業「百行進萬企」破解小微融資...
    記者|張曉雲今年前十月,上海全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近5000億元,較年初增加超1400億元,增幅達40%,高於各項貸款增速34個百分點;貸款戶數近35萬戶,較年初增加12餘萬戶,增幅近56%。這是上海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李虎在12月10日舉行的上海銀行業「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總結表彰會上分享的一組數據。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額和貸款戶數均較年初大幅增長的背後,離不開監管和各家銀行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所做的積極探索與努力,離不開上海自去年12月啟動的「百行進萬企」活動。
  • 阿里雲推出數字普惠金融平臺 幫助銀行把控小微貸款風險
    來源:鳳凰網科技鳳凰網科技訊 9月18日消息,在阿里巴巴2020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推出數字普惠金融平臺。阿里雲表示,該平臺可以幫助銀行像接入電源插排一樣,快速進行業務元素、技術元素的對接,有效把控為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時面臨的風險,進一步解決「不敢貸、不願貸、不會貸」問題。
  • 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大數金融助力打造核心競爭力
    隨著數字經濟的日益發展,數位技術深刻影響並重塑著全產業體系。其中,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為了整個金融行業關注的焦點,利用數位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力也逐漸成為了金融機構實現戰略轉型,差異化競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突破口。在這個過程中,大數金融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正扮演著重要角色。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是金融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 探索數字普惠金融 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分論壇圓滿落幕
    聯易融董事長兼CEO宋群、招聯金融總經理章楊清、百行徵信總裁鄭先炳、大數金融董事長柳博、微眾信科CEO耿心偉、金融壹帳通企業金融總經理蔣寧等受邀出席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圍繞「金融科技賦能普惠金融」的實現路徑和發展趨勢等問題,與會嘉賓展開了熱烈而富有成果的分享與探討。
  • 發揮國有大行「頭雁」作用 深耕小微金融服務
    《金融時報》記者:近一年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所緩解,但仍有部分小微企業表示金融獲得感不強。造成小微企業這種感受的原因是什麼?工行計劃如何解決?  《金融時報》記者:近年來,金融科技在破解小微融資難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工行在數字普惠發展方面有哪些計劃和布局?  胡浩: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充沛新動能的同時,深刻改變金融格局和生態。工商銀行始終堅持以技術變革引領銀行再造,逐步奠定了在國內同業中的科技領先優勢,為普惠金融等各類金融服務深度科技賦能。
  • 微眾銀行微業貸精耕細作食品行業 力促小微金融模式新突破
    會上,微眾銀行詳細介紹了經銷商貸款產品的定位及特色,展示了微業貸供應鏈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所取得的階段性成績,並分享了微業貸如何運用金融科技力促小微金融模式實現新突破。截至目前,微眾銀行微業貸共發放金額近4000億元。  微眾銀行微業貸在小微客戶群體中擁有較高的口碑美譽度,呈現了強粘性、高認可度的特徵。據統計,微眾銀行微業貸經銷商客戶群體中,反覆使用微業貸產品的用戶超過80%,其中最高累計提用 407次。
  • 上門服務 臨商銀行讓金融活水惠及更多小微企業
    「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倡議發起,監管部門統籌指導、協調支持,所有銀行機構參與融資對接的一項重大工作安排。活動開展以來,臨商銀行主動對接、上門服務,真正貼近小微企業,了解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分析服務小微難點,找準銀行存在的不足,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擴大服務覆蓋面,惠及更多小微企業。
  • 數字金融添動力 小微服務提質效
    圖片由紹興銀行提供自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上線以來,紹興銀行在紹興銀保監分局指導下,充分發揮線上服務優勢,建立銀企服務對接新機制,打通小微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強化大數據應用,實現精準對接今年以來,紹興銀行積極開展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大數據應用工作,依託平臺大數據,紹興銀行積極推進數字金融信貸流程管控系統(惠眼網)、信用風險可視化系統等新系統建設,通過系統判斷企業償債能力及追蹤企業信息動態,實現貸前、貸中、貸後實時掌握企業關鍵信息,有效解決了企業與銀行間信息不對稱問題。
  • 中信銀行施小純:契合數字經濟 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徑
    「發展普惠金融,需要長期堅持不懈沿著創新道路探索,久久為功,保持定力。」——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施小純  12月16日,由和訊網舉辦的第十八屆財經風雲榜銀行峰會在京召開。本屆峰會以「價值、創新、責任」為議題,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施小純出席論壇,並就商業銀行責任與使命進行分享。
  • 數字科技賦能 讓小微大有作為
    民營資本的網絡移動金融等業態發展在全球處在領頭羊地位毋庸置疑。這個新金融業態不僅在世界金融中湧起一波漣漪,而且也給我所在的銀行業等傳統金融包括支付行業帶來一些衝擊。我最關心的還是我情有獨鐘的銀行包括支付領域數位化轉型如何?新科技賦能如何?對消費的促進如何?對弱勢的小微企業支持怎麼樣?
  • 深化小微金融服務 持續「輸血」實體經濟——招商銀行西安分行金融...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張翌晨) 「目前已基本實現了小微企業貸款『增量、擴面、提質、降本』目標」。近期,相關部門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情況的通報中如此評價招商銀行西安分行的小微金融服務工作。在疫情防控新常態下,這一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
  • 《2020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出爐 聚焦小微金融發展現狀
    本報訊 12月10日,在「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銀行年度盛典」上,正式對外公布《2020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寧波銀行提升小微服務質效 金融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施力
    為幫助小微企業恢復經營與正常生產,近日,國務院會議部署推動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會議上提出,明年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將繼續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在幫助小微企業成長和發展上,寧波銀行一直非常重視該項工作的開展,並堅守「服務小微企業」基本定位,將服務小微企業作為自身發展的使命,金融助力小微企業成長發展。
  • 銀行貸款「勁」入民營小微企業
    貸款增速最高超監管指標近30%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把小微企業貸款增長速度量化成明確的指標即不能低於30%,作為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考核依據。各家大行的表現如何?據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整理年報發現,截至2019年末,除了中國銀行和郵儲銀行以外,其餘4家銀行貸款增速均超過50%。
  • 郵儲銀行構建「四三二一」小微金融服務模式
    近日,以「產融合作數字賦能,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為主題的「2020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郭新雙應邀出席並致辭。郭新雙表示,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石,是解決民生就業的重要載體。小微企業融資和發展問題,一直以來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