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晶片斷供在即,為什麼連中芯國際都不給華為供貨了?

2020-09-04 葵花寶典123

隨著9月15日華為麒麟晶片面臨斷供的「大限」將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憂華為的未來,畢竟,如果9月15號美國沒有繼續給華為延期,華為將沒有晶片可用,華為真的很難,雖然華為有一兩年的晶片庫存,但用完了呢?前途不明。這個很多人有個問題,就是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明明已經量產了14nm的晶片製造,為什麼不給華為供貨呢?要知道,14nm製程的晶片已經可以滿足市面上絕大多數晶片需求了。


可是現實是殘酷的,中芯國際的現任CEO梁孟松就在公開講話中表示,中芯國際將會遵守國際規章,9月14日之後將不會對華為繼續供貨,但是這樣並不會對該公司產生太大影響,因為還會有其他的客戶來填補華為的位置。也就是說,中芯國際也將跟隨臺積電的腳步,不得不停止向華為供貨。

為什麼?一家大陸的企業也會這樣,很多人可能會質疑中芯國際是一家外資控制的企業,可以肯定,不是。中芯國際可以說是一家完完全全由國內資本控制的企業,更是可以說是由國家資本所控制的企業。

究竟問題出在哪?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瓦納森協議》,中芯國際使用了美國的技術,就必須遵守美國的法律,面對美國強盜般的單邊主義,中芯國際也沒辦法。

中芯國際是家什麼樣的公司?

2000年,美籍華人張汝京帶著10億美元和上百名來自各個國家優秀的半導體工程師,在美國開曼群島註冊,並在上海創辦了中芯國際總部。之後中芯國際發展迅速,得益於中國巨大的市場和龐大的資金支持,連臺積電都感受到了威脅,於是,臺積電以專利的理由向中芯國際提起訴訟,中芯國際遭受不小的打擊。

2005年,中芯國際向臺積電賠償了1.7億美元,四年後的2009年,中芯國際又再次向臺積電支付了2億美元的賠償外加8%的股權。而就在那一年,臺積電必須要求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離職,中芯國際換了董事長,之後的五年時間,中芯國際一蹶不振。

2014年,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成立國際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中芯國際自然作為龍頭企業被扶持,中芯國際再次走入快速通道。

2020年,中芯國際在科創板上市。

中芯國際的技術水平?

中芯國際是全球第五大晶片代工廠,國內第一大。由於聯電與格羅方格已經宣布不再進行技術迭代,中芯國際實際已經是全球第三大廠商。目前中芯國際能量產14nm晶片,落後臺積電2代。但是中芯國際研發的相當於臺積電10nm的N+1要在今年底開始小規模量產,而相當於臺積電7nm的N+2要開始小規模量產最快也要到2021年底-2022年了。但是之前講過,如果買不到EUV光刻機,中芯國際的技術將無法迭代,它的技術水平可能永遠停留在7nm的水平。要知道,目前市面上最先進的手機用的幾乎就是7nm的晶片。

所以為什麼中芯國際也要斷供華為就有了答案。中芯國際作為中國晶片國產化重要的一環,如果此時違反美國的禁令,中芯國際也將受到嚴厲制裁,這樣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華為、中芯國際該怎麼辦?

中芯國際必須加緊設立一條非美技術產線。在工藝節點從14nm向7nm推進並且逐步實現量產的同時,就開始把去美化作為戰略任務來抓,時間不等人,中芯國際必須在國產化上走得更早一步。

而華為呢,華為有強大的科研能力,有強大的資金支持,華為必須在關鍵點上給中芯國際加以支持。比如晶片產業鏈最重要、最難的光刻機,實際上,華為已經與上海微電子有了合作。上海微電子已經能量產90nm的光刻機。2020年28nm浸入式光刻機研發成功,2021年測試完成並且導入產線驗證,2022年實現28nm節點光刻機產線規模生產。這已經是中國最先進光刻機所能實現的最快速度了。

如果中芯國際可以弄出一條非美產線,就可以給華為供貨,就等於給華為續命。而華為只要時間充足,在各大技術儲備充足,重點攻關關鍵技術的當下,就很有可能生產自己的晶片。到時,完全由華為設計、生產、製造IDM一體化的晶片就可以誕生,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我相信會有這麼一天。

相關焦點

  • 臺積電斷供在即,中芯國際難堪重任,留給華為的時間或所剩不多
    臺積電斷供在即,中芯國際難堪重任,留給華為的時間或所剩不多進入7月後,我國的科技通行巨頭華為在國外的市場遭遇了圍剿的處境,先後由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拒絕採用華為的5G通訊技術。全球第一大晶片加工廠臺積電明確表示將在今年9月15日之後將對華為實施晶片斷供。這樣的消息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畢竟這件事的背後都是美國在授意施壓的,儘管前幾日臺積電還表示將向美國爭取在寬限期後繼續為華為供貨,當時也網友甚至幻想能夠有奇蹟發生,現在看來斷供這件事或板上釘釘。
  • 華為晶片進入絕境,中芯無法供貨,中芯國際:斷供華為影響可控
    近日,中芯國際表示,將會斷供華為。餘承東表示,今年九月份就會停產麒麟晶片。其實中芯國際斷供也在意料之中,臺積電之前就已經宣布9月14日之後不會再繼續給華為供貨,這就導致華為擁有麒麟晶片的研發能力卻無法進行批量生產,這個時候很多人把希望放在中芯國際身上,如果中芯國際能夠給華為的麒麟晶片代工生產,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
  • 中芯國際回應華為晶片斷供:已按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
    來源:e公司經過120天的緩衝後,9月15日是美國對華為晶片開始實施全面「斷供」的日子。此後全球所有公司在向華為供應採用美國技術的產品前,均須先得到美方許可。對此,中芯國際今日回應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時表示:「公司已依照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並重申將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不止中芯國際,此前據臺媒報導,臺積電等企業也曾向美國提交了意見書,申請對華為供貨的許可。但之後臺積電等並未對這一消息進行回應。
  • 中芯國際回應華為晶片斷供:已按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
    經過120天的緩衝後,9月15日是美國對華為晶片開始實施全面「斷供」的日子。此後全球所有公司在向華為供應採用美國技術的產品前,均須先得到美方許可。對此,中芯國際今日回應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時表示:「公司已依照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並重申將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不止中芯國際,此前據臺媒報導,臺積電等企業也曾向美國提交了意見書,申請對華為供貨的許可。
  • 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為什麼不能向華為「供貨」?
    7月中旬,臺積電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臺積電在5月份以後沒有接受過來自華為的任何訂單,如果9月14日之後美國還未改變對華為的制裁措施,那麼屆時臺積電將正式「斷供」華為。關鍵時刻,國人將目光投向了中芯國際——大陸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但是很遺憾,根據最新消息來看,中芯國際也無法向華為「供貨」。
  • 為什麼同為中國企業的中芯國際不能給華為供貨?
    今年5月中旬,美國對華為進行了第二輪制裁。因為往年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幾乎都被華為頑強克服了,營收不降反增,這讓美國惱羞成怒。第二輪禁令使得華為晶片的代工廠臺積電向華為斷供。要知道沒有晶片,就根本沒辦法生產手機,通信設備等華為的主營業務,這幾乎是掐斷了華為的命脈,企業或將陷入停擺,因此這次對華為來說形勢相當嚴峻。
  • 中芯國際出手卻被說沒誠意?華為晶片斷供後的出路,到底在哪?
    雖有網友爆料華為已經派專機去臺積電運回1.2億顆晶片,但是今後卻無法再有新的晶片入庫,此後華為所使用晶片都是從庫存中拿貨,這無疑是出一部就少一顆晶片,如通信行業資深獨立分析師黃海峰認為:&34;那麼華為如果沒有晶片進庫是不是手機業務就要退出市場,華為的出路在哪?這些都是網友所擔心的問題。
  • 中芯國際之後,又一國產晶片大廠暗示或無法向華為供貨
    華為晶片斷供已經進入倒計時,還有幾天時間,臺積電、中芯國際就不能給華為出貨了,高通、聯發科的晶片也不能買了,華為晶片將全面進入庫存消耗期。更為嚴峻的是,幾家存儲晶片大廠也在近日加入了斷供的行列,美光、三星和SK海力士都先後表示,將於9月15日暫停向華為出售零部件。
  • 中芯國際宣布:無法向華為「供貨」,華為正式作出回應
    關鍵時刻,國人將目光投向了中芯國際——大陸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但是很遺憾,根據最新消息來看,中芯國際也無法向華為「供貨」。此言論一出,中芯國際立刻遭到批評和質疑。本來國人對於中芯國際寄予厚望,能夠為華為生產晶片也就只有中芯國際一家。在臺積電「斷供」之後,如今中芯國際也表示無法為華為「供貨」,這不是將最後的希望掐滅嗎?
  • 中芯國際宣布:無法向華為「供貨」,華為正式作出了回應
    關鍵時刻,國人將目光投向了中芯國際——大陸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但是很遺憾,根據最新消息來看,中芯國際也無法向華為「供貨」。在臺積電「斷供」之後,如今中芯國際也表示無法為華為「供貨」,這不是將最後的希望掐滅嗎? 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為什麼不能向華為「供貨」?事實上,如今的中芯國際已經是一家純內資企業,外資成分大大下降。 中芯國際創辦於2000年,創始人是美籍華人張汝京,當初帶著10億美元和來自多個國家的百餘名優秀工程師,在上海創辦了中芯國際。
  • 華為晶片斷供倒計時,蘋果也落井下石?中芯國際最終作出決定
    >等使用美國技術的非美企業為華為供貨。正式出手不過隨著華為晶片斷供日期的臨近,傳來的也不完全是壞消息,比如中國大陸第一大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近日就作出了最終決定,要對華為伸出援手!根據《日經亞洲評論》的報導,受美晶片禁令影響,中芯國際正式出手,決定加緊建設「去美化」晶片生產線,並力爭在今年年底建成一條「去美化」的40nm晶片生產線。
  • 中芯國際為什麼不能為華為提供晶片?
    距離美國針對華為晶片供應鏈的最新禁令正式施行,還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是主要的晶片生產廠商都已經或明或暗地表示,大限之後將不再接受華為的晶片訂單。  最早公開表態的臺積電曾經透露,受到華為晶片禁令的影響,臺積電實際上從今年5月15日開始,就再也沒有接受過來自華為的任何訂單,而且如果美國對華為的禁令不變,9月14日之後臺積電將完全停止對華為供貨。
  • 為什麼中芯國際也不能向華為供貨了?其背後最大股東是誰?
    早在今年五月,美國對我國的高科技公司華為進行了一系列技術方面的制裁,並留下了120天的過渡期。如果在這個過渡期之後,也就是9月14日過後,美國還是沒有撤銷制裁或是改變相關規則的話,臺積電將會對華為正式進行晶片「斷供」。而到了那個時候,華為可能將會面臨沒有晶片供應商的困境。
  • 中芯國際也不能幫華為造晶片,為什麼還要全力支持中芯國際?
    臺積電這樣的決定也在大家的預料之中,畢竟臺積電不但與美國技術和設備聯繫緊密,而且在美國上市,其主要客戶都在歐美,自然不敢違背美國的要求。但是另外一家國產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近日也表示將遵守國際規章制度,暗示將不能繼續給華為海思代工。
  • 中芯國際:已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
    今天是 9月16日,也是華為晶片斷供的第二天。從 9月15日起,之前為華為提供麒麟晶片的代工廠也將停止為華為供貨。隨著華為晶片的斷供,華為也將無法再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華為旗下海思晶片的庫存大概只能堅持到明年年初。不過根據報導稱,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已按照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為華為供貨,並重申將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
  • 中芯國際:再次向美國提交華為的供貨申請,能獲得美方通過嗎?
    導讀9月15日是美國正式斷供華為生效日,15號起凡是使用美國軟體和技術專利的晶片加工商,若想在繼續為華為提供晶片加工支持,需向美方提交申請,批准通過後才能繼續供貨。此前中芯國際曾向美國提交過一次供貨申請,但未得到美方回應。禁令生效當天中芯國際再一次提交申請,這是為什麼呢?
  • 中芯國際宣布無法向華為供貨,華為正式作出回應
    這種衝擊自然會極大地影響到華為手機的銷售,使華為陷於&34;。離9月14日越來越近了,美國於今年5月加大了對華為的制裁,留下了120天的過渡期。假如120天過渡期間結束,美國不撤回或改變制裁規定,臺積電就會正式「斷供」華為,而華為也會陷入晶片供應不足的困境。
  • 中芯國際,就華為「晶片」問題,再做表態!!!
    相信大家之前都關注過,由於受美國政府的打壓與限制,很多國際晶片廠商已不再為華為繼續提供「晶片」。關於華為不只是「悲壯」,還有更多的艱難險阻及苦思化解之法。之前網上有消息稱,高通以向美國政府限制令的制定者們提出了申請,想進一步為華為提供晶片,但具體結果我們不得而知。
  • 中芯國際宣布:無法向華為「供貨」?華為正式回應
    中芯國際宣布:無法向華為「供貨」?華為正式回應! 如今華為晶片斷供的120天過渡期也是越來越近(9月15日正式實施),如果說在這個還未實施的階段裡,華為仍舊找不到任何可以繞開的道路和臺積電合作,那麼在禁令開始就和臺積電之間就無緣了。
  • 華為官宣沒有B計劃!中芯國際採取緊急行動:申請繼續向華為供貨
    但目前已經確認了華為主營通訊業務,不會受到這次晶片斷供影響,這或許也是華為目前唯一的好消息了。而近日,國內最強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也正式傳來了好消息,中芯國際終於採取行動,向美國提交繼續向華為供貨的申請,要知道此前臺積電、聯發科等非美系晶片企業,都已經向美國提交了向華為供貨的申請,雖然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提交相關的申請,但如今中芯國際向美國提交申請的時間依舊不斷太晚,畢竟華為晶片庫存依舊還能夠支撐很長一段時間,其實中芯國際除了向美國提交了申請以外,目前也正在籌建純國產晶片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