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消毒已經成為標準操作,可有些地方出現了過度消毒造成傷害的案例,國務院疾控局也印發文件防止過度消毒。
記者/賴天瑩 編輯/吉菁菁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眾的防控意識明顯增強,預防消毒的工作也得到廣泛的重視。防控疫情重視消毒很好,但也要注意科學合理,錯誤消毒和過度消毒反而有可能造成傷害。青島等地有復工市民出現高熱、呼吸困難、劇烈咳嗽等症狀,原來是將84消毒液與潔廁靈混合使用消毒產生了高氯性氣體,造成呼吸道尤其是肺臟腐蝕性損傷。
2月29日,國務院疾病預防控制局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消毒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各地要防止過度消毒,不對室外環境開展大規模的消毒,雨雪天氣不開展外環境消毒;不對外環境進行空氣消毒;不直接使用 消毒劑(粉)對人員全身進行噴灑消毒;不對水塘、水庫、人工湖等環境 中投加消毒劑(粉);不在有人條件下對室內空氣使用化學消毒劑消毒。
▲過度消毒不可取。(圖片來自網絡)
如何消毒才是有效且正確和安全的呢?
科學消毒有秘籍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 分鐘、 乙醚、75% 乙醇(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性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由於目前其他消毒方法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滅活依據不足,不推薦其他消毒方法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毒。
每一種消毒方式都有其特定的規律和消毒類型,隨意噴灑,濃度、作用時間、消毒方法不正確,都不能確保消毒的效果。
——紫外線消毒
人不在房間時,可採用普通石英紫外線燈或高臭氧紫外線燈直接照射,一般可用大於等於70微瓦/平方釐米(1米處)的紫外燈照射25-30分鐘。此外,一些空氣淨化器有紫外線消毒功能,也可以一併啟動。有負離子發生器的,也可開啟,通過本身形成的電場,吸附空氣中被感應帶電的塵粒和懸浮的病原微生物顆粒,從而達到空氣清新淨化的目的。
需要提醒:
照射結束後不要立即進入房間,以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酒精消毒
酒精消毒是利用其中的乙醇導致蛋白質變性來實現的,酒精濃度過高會在表面形成固體膜,阻止酒精進入內部,影響殺滅效率,酒精濃度過低,乙醇變性效率不夠,殺菌效果也不好,國家標準中對"乙醇消毒劑"的規定為70%-80%之間,生產上控制在75%,對於消毒來說,75%左右的酒精濃度就足夠了。
需要提醒:
酒精是易燃物品,應遠離火源及易燃物,並且不可噴灑或大面積消毒,否則空氣中乙醇濃度升高可能引起火災。
給電器、吹風機、灶臺進行消毒時應關閉電源和火源,待冷卻後,再用酒精擦拭。
酒精消毒時保持通風、禁止吸菸,遠離明火,確保兒童不要觸及,以免誤食。
——含氯消毒劑消毒
含氯消毒劑是指溶於水產生具有殺死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消毒劑,其可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常用的84消毒液就是含氯消毒劑的一種。在進行室內消毒時房間應儘可能密閉,密閉消毒一段時間後,再通風30分鐘以上,人才能再進入室內。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與腐蝕性較強,應將被消毒物全部浸沒在水中,最好不要用於衣物和鐵製物品的消毒,必須使用時濃度要低,浸泡時間不要太長。
需要提醒:
使用含氯消毒劑時需注意配置方法、稀釋比例等,尤其應避免與其他消毒劑混用,否則可能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具體用法依照商品說明書。
84消毒液對皮膚有刺激性,使用時應戴手套,避免接觸皮膚。
消毒清洗後的物品要直接晾曬,不可再次接觸其它容器。
"消毒"不意味一定要用消毒劑
說到最常用也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法,就是勤洗手、通風換氣。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流行病學家安娜·鮑恩博士表示,採用正確的方法洗手是保護自己和他人不生病的最佳方式之一。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張流波介紹,做手衛生的時候,酒精是首選。酒精的最大特點就是快,不到1分鐘手就乾淨了。
另外定時開放門窗也很重要。通風可降低室內空氣中細菌和病毒的密度,在室外,稀釋後的病原菌存活不久,很快就會死亡。冬季氣候寒冷,室溫低,通常每日應通風換氣2次,每次20-30分鐘。這裡需要注意,在疫情期間,開窗通風前也要知道樓上樓下、左鄰右舍有沒有疑似家戶,在不清楚的情況下,開窗有風險,通風需謹慎。
過度消毒有害無益
消毒噴霧直接噴上身,等於"穿"上預防病毒的"金鐘罩、鐵布衫"?街道綠化大面積噴灑消毒劑,出門不怕病毒侵襲?近期在家庭、小區、辦公場所和街道,出現了一些消毒"怪象"。
其實,這些行為已經屬於過度消毒,具體指在沒有可能受到病原體汙染的地方或沒有必要消毒的地方,採取了反覆消毒的措施,或者根本沒有消毒效果。仍然採取的消毒措施。
少量的病毒和細菌並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過度消毒會導致正常生活中的細菌明顯減少,對人體免疫刺激不足,容易生病,導致免疫失衡,出現免疫系統疾病。此外,過度依賴消毒劑還是誘發過敏的主要因素,長期頻繁使用消毒劑,也可引起室內空氣汙染,甚至腐蝕家用電器,引發火災。
長期過度使用消毒劑會造成環境中致病微生物的耐藥性,助長病原菌生長,從而減低消毒劑的消毒效果,導致微生態環境失衡,引發超級細菌的產生。不同的化學試劑,消毒原理不同,混用會產生化學反應,導致人急性中毒,引發生命安全問題。
在室外過度消毒噴灑消毒劑,會使消毒劑長期滯留在環境中,造成環境汙染,甚至進入食物鏈,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影響生態中動物、微生物平衡,引發生態問題,產生涉及人類健康的潛在危害。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蘋果用戶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安卓用戶可以在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華為、小米等應用市場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