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996」:發展趨緩後的網際網路產業

2021-01-09 騰訊網

2013年左右,「996」工作制度作為一種公司行為第一次出現。

進入2019年,「996」作為一種工作制度突然從潛規則的狀態下登堂入室,成為公眾討論的焦點,並在近期引發了程式設計師群體的大規模網絡抗議,可以說是整個網際網路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而帶來的連鎖反應。

文 | 王梓輝

引爆「996」

「996」三個數字在半個月之內突然成為一組引發中國社會熱議的話題,其百度搜索指數在一個月內同比上升了200%。而引發這一切的只是一個普通程式設計師的吐槽。

3月20日,在一個以程式設計師為主的網際網路技術論壇V2EX上,一位ID叫「nulun」的用戶在一個推廣域名的帖子裡宣布他註冊了一個域名——http://996.icu,在域名下面,他寫道:工作996,生病ICU。

所謂「996」,是一種近幾年流行於網際網路行業的工作制度,即每天早上9點到崗,一直工作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當然,它在這兩年也被網際網路行業廣泛用來代指高強度的加班制度。與它類似的還有代指正常作息的「955」「1065」等。

nulun的留言並未引起關注。6天後,在另一個「好奇996工作制真的會猝死嗎?」的帖子下,他再次留言說,最近他的公司也開始實行996制度了,這才讓他發覺到996多麼毀人,因為「除了工作就是休息,跟家人溝通都少了」。順手,他又推薦了一下自己註冊的新網站。

這個網站十分簡潔,自上而下分成「996.ICU介紹」「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事件報導」三個部分。在最下面,nulun寫道:「Developers' Lives Matter」(開發者的命也是命)。很明顯,這是在模仿美國對抗種族不平等運動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

也許是因為看到了他的留言,同一天,在全球最大的代碼存放網站和開源社區GitHub上,一個同名項目被創建。早在2015年,中國就成為了GitHub上第二大的用戶來源地。據一些媒體推算,這個社群裡的中國用戶至少在150萬以上。

996.ICU項目上線之後,迅速引起了中國程式設計師們的共鳴。996.ICU項目上線一小時內就收穫了超過2000顆星星(GitHub上的點讚),一天內加星數超過1萬,登上了GitHub實時熱門榜。僅僅3天,996.ICU項目的加星數就突破了10萬,成為GitHub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項目之一,甚至超過了很多熱門技術項目。

作為一個所謂的「開源」社區,GitHub允許社區裡的每一個程式設計師們觀看項目上的內容並做出修改,最終由項目的創建者根據反饋做出是否同意修改的判斷。最初的996.ICU項目很簡單,只有一段26行的文檔,內容就是http://996.icu網站上的內容。但不斷有熱心參與者完善項目內容。從第二天開始,不斷有人提交了996.ICU項目不同語言的翻譯版本,截至清明節假期,已經有了26種不同語言的版本;媒體相關的報導從最開始國內媒體的一篇,到最新已經有了十幾篇來自不同國家媒體的報導。

3月27~28號,項目裡多了兩個重要內容:996公司黑名單和955公司白名單。這看上去像是兩個《綠皮書》似的行動指南。黑名單的作者寫道:「希望大家能夠注意到996的群體實際上很大,不僅僅有BAT,還有很多小公司。」白名單的作者則表示,白名單旨在讓更多的人逃離996,加入955的行列。

但這些大都屬於精神層面的「反抗」,整個996.ICU項目裡最有可能在現實世界裡產生實質性作用的行動來自一位「圈外人士」。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法學博士顧紫翬在3月30日晚上上傳了自己與丈夫合作起草的「反996軟體開源協議」(Anti 996 License),因為留下了完整的個人信息和聯繫方式,二人「被迫」深度參與到了這個由網際網路從業人員發起的公眾活動裡。

所謂「軟體開源協議」就像是一本書的版權聲明,是一個開源軟體項目必不可少的組成要素。軟體若想開源,必須明確地授予用戶開源協議。如果公司或個人使用了開原始碼,但是沒有遵守條款,作者可以據此提起訴訟,要求賠償、停止使用代碼。

但起草的過程絕非簡單地加上「採用996工作制的公司不得使用」這句話這麼簡單。事實上,由於開源軟體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從來沒有地區性開源軟體這一說法,因此他們還必須寫出一個國際性的開源協議。但全球不同國家與地區的勞動法令並不相同,有些地方甚至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再加上跨國企業的複雜問題,「我自己一個人寫,估計要花兩三個月的時間;如果要滴水不漏地寫出來,估計得花兩三年。」顧紫翬說道。

因此,她將核心定在了「呼籲這些公司遵守當地勞動法」上,並規定:「如果該司法管轄區沒有此類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或其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不可執行,則個人或法人實體必須遵守國際勞工標準的核心公約。」

與GitHub上的參與者一樣,夫妻二人也極為強調此事在精神上的意義。「這個東西實際上來講沒有多大的法律效力。」顧紫翬坦誠說。上海京衡律師事務所隋兵律師則向本刊分析稱,此前那些被廣泛使用的開源協議大都圍繞代碼本身展開,國際上大都將開源協議歸到「著作權協議」的部分,因此具有較強的法律效力;如果將代碼的使用與勞動保護權放到一起,則會模糊著作權相關的法律認定,「但使用代碼的企業仍應做好僱員方面的合規審查,否則還是會有違約或者侵權的風險」。

顧紫翬和丈夫閻晗共同起草了「反996軟體開源協議」(李偉 攝)

被默認的加班文化

截至清明節,採用了這份開源協議的項目已有75個,其中大部分是個人開發者及中小型公司。「他們的目的就是告訴大家說,我是一家好公司。」顧紫翬說。她向我展示一個開發者發給他的郵件,裡面那位開發者坦言自己的項目規模較大,沒辦法使用他們的協議,但還是願意發郵件表達精神上的支持。

「可能現在一個18歲的清華計算機系學生看到了我們這個協議,覺得很好,等他30歲的時候,他可能也會搞出一個像Linux系統一樣厲害的開源系統,說不定就會用我們這個協議。」

但並非所有人都認同他們在「精神層面」上的說法,幾位在活躍在社交平臺的網際網路行業資深從業者都對此次的「反抗996工作制」行動表達了負面看法。一位在社交平臺擁有超過200萬粉絲的資深技術人員紀飛(化名)在接受本刊採訪時直接用「行為藝術」這個詞來描述這次反對996的行動。「GitHub上還是要用代碼說話,而不是靠信息噪音製造影響力。」他補充道。他同時反問我:「作為記者,你覺得自己有只用8小時就能做完的工作嗎?」

當然不會有人支持有違法風險的加班行為。隋兵這樣的法律界人士明確表示,如果有確鑿的證據,「996」這樣的工作制度肯定是違反《勞動法》,「去法院起訴基本都能贏」。

「我當然反對996,也知道要遵守《勞動法》。」紀飛說。但他同時強調,程式設計師這個行業從來沒有輕鬆過,「十幾年前沒有輕鬆過,以後恐怕也不會有」。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紀飛對此發表了一篇爭議極大的文章,在他看來,網際網路從業者還是應該珍惜這個時代,應該慶幸我們還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和可能。「我們今天能看到的行業巨頭,幾乎沒有一個是優哉遊哉就能做出來的,那是一代人的辛苦奮鬥換來的。這個過程必然有大量的犧牲,否則的話,我們能有什麼資格跟歐美巨頭分庭抗禮呢?」

擁有超過20年網際網路經驗的齊大可(化名)自稱是中國最早接觸網際網路的一批從業者,他向本刊回憶了這些年網際網路行業工作狀態的變化。在21世紀初,當時矽谷氣質被一批網際網路創業者帶回國內,不計考勤的風氣很流行。但當時的網際網路從業者加班仍然很瘋狂,而這個氛圍並不是靠制度約束的。

隨著業內競爭的不斷加劇,個人的加班行為開始團隊化,但並未發展成制度性要求。直到2013年左右,「996」的工作制度作為一種公司行為第一次出現。一位在程式設計師群體中擁有高聲望的資深技術專家陳皓自稱「這個問題問我算問對人了」,他向本刊回憶,「996」的說法第一次出現是在2013年10月,當時阿里巴巴集團為了對抗剛剛推出不久的微信,意圖開發自己的即時通訊工具,隨即提出了一周工作六天的工作方案;又因為阿里在杭州西溪的總部門牌號為「969」,於是阿里內部就戲稱這種工作模式為「996」。這種說法得到了另一位前阿里員工的認可。

當時陳皓是阿里巴巴集團商家業務部一個團隊的負責人,直接管理的人數大概在30人到40人之間。

轉崗至阿里雲團隊後,陳皓又經歷了連續三個月的瘋狂加班。三個月之後,因為溝通無果,陳皓決定離職自己創業。從那時起,他也開始在網絡上持續批評996工作制。

但在激烈的競爭中,市場給出了答案。齊大可就問道:「這幾年發展起來的幾家網際網路公司,字節跳動、美團、拼多多,你去問問哪家加班少?」字節跳動的「大小周」(即每隔一周工作6天)模式已實行多年,拼多多的6天工作制也不是秘密。而能登上GitHub 955公司白名單的大部分都是外企。

十多年來,擁有12年網際網路從業經歷、曾在新浪微博工作過5年的程式設計師王淵命已經形成了極為固定的長時間工作模式。而這種工作模式早已不只局限於從事技術工作的程式設計師們。一位網際網路上市公司的市場公關人員對本刊抱怨說,她現在已經無法把工作跟生活區分開來。

也有人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嘗試做出改變。來自成都的程式設計師徐靖(化名)在五年內換了三家公司,但總是在工作一段時間後被動變成996的狀態。「好像都是996,沒什麼選擇的餘地,就是這麼一個非常惡劣的環境。」

紅利過後,潮水的方向

但相比其他行業,網際網路行業的高收入水平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他們在公開場合抱怨工時的正當性。在2016年,華為公司員工的平均薪酬就已高達52.43萬元人民幣,這也讓他們工作日平均加班3.96小時變得不那麼難以接受。

在此前的多年間,網際網路行業創造的財富水平都是中國社會的佼佼者。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軟體與信息技術行業的平均薪資為13.3萬元,連續兩年超過金融業成為全國最賺錢的行業。百度在2005年上市時,誕生了50位千萬富翁和240位百萬富翁。等到阿里巴巴在2014年掛牌上市時,一夜之間竟誕生了超過1萬個千萬富翁。

但情況似乎從去年開始發生變化。在2018年上市的幾家網際網路公司均未達到外界期望的表現。去年年中上市的小米本被寄予厚望,但截至2019年3月底,小米的股價已跌穿發行價,最低下探至9.4港元,較發行價17港元跌幅45%。而與小米情況相似的還有同期上市的美團,美團自從2018年9月上市以來,股價同樣一直在下跌,目前股價從上市首日的72.65港元跌至不到50港元,跌幅也超過30%。進入2019年後,更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接連曝出裁員的消息。

「市場不是只有一個方向。」齊大可說道,「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享受了20年的高速發展,我們都習慣覺得習以為常,認為每年的工資和待遇都要漲,但誰告訴你說程式設計師的條件待遇會越來越好的?」

這種悲觀情緒也體現在,無論是否支持程式設計師們在網絡上發起的反抗活動,幾乎沒有人認為這樣的行動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現狀。

「我覺得情況不會好轉。」王淵命對本刊說道,「我雖然支持這種發聲行為,但是對這個結果沒有太好的預期,因為這個事情本質上是一個供需矛盾的問題,即使有些公司現在明確要求996,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對吧?」

你能從一些公開言論上發現這絕非妄言。今年年初,杭州有贊網際網路公司在年會上公開宣布將工作時間調整為早上9點半到晚上9點,周六也有可能加班。這引起了很大的輿論爭議。但其CEO白鴉隨後公開回應稱,「這次絕對是好事,因為讓更多人了解了有贊的文化」。他同時解釋說,有贊在面試的時候會告訴每個人,在有贊會有很大的壓力,很多人工作時間很長成了習慣,「有贊的人工作和生活很難分開」。搜狗公司CEO王小川4月初在回應其公司加班嚴重的新聞時也明確寫道:「不認同搜狗價值觀、不願意和搜狗一起迎接挑戰的人,我們不姑息。」

「這就是一種變相的員工篩選制度。」王淵命說道。齊大可也向本刊分析,白鴉和王小川敢說這些話的理由就是因為來應聘的人多的是,「如果說這個行業沒有足夠的人才基礎,他敢說這句話嗎?」

以百度公司為例,百度在2002年招聘的時候,他們打出的口號還是「彈性工作制」,當時網上流傳著一份「百度23條軍規」,其中一條就是「由我自己來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我們這裡是彈性工作制」。王淵命就回憶,他2005年左右上大學的時候,看網上的信息,覺得這種網際網路公司的氛圍就是自由和寬鬆的,很吸引人。

但10年後,李彥宏在2012年話鋒一轉,發表了一封《改變,從你我開始》的公開信,提出了「鼓勵狼性、淘汰小資」的「狼性文化」,開始設置固定的打卡制度。

「講彈性跟講狼性的是同一撥人,為什麼會這樣?」齊大可反問道。在他看來,這是因為程式設計師在世紀之初是非常緊缺的,優秀的程式設計師更緊缺。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湧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其實已經沒那麼緊缺了。

齊大可今年發覺連優秀程式設計師都不緊缺了,「你光優秀都不行,你還要年輕,年紀大的優秀程式設計師都很難找工作」。36歲的徐靖向我們證實了這個說法,他剛剛因為忍受不了上一家公司996的工作制度而更換了工作,他告訴本刊,很多公司的程序開發職位會明確要求只招35歲以下的。

需求下降的背後被認為是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步伐開始放緩。齊大可將原因歸結於網際網路產業「產能過剩」後的調整,過去幾年移動遊戲、共享經濟、P2P金融、區塊鏈等概念帶來了大量的虛火,這些概念的崩盤導致整個產業開始降溫。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曹和平則給出了理論層面解釋。他認為網際網路產業在過去的2018年已經達到了上一個周期成長高峰的頂點,一般一個周期前5~6年是上升期,速度很快;後5~6年是向下跌的,速度從高到低,所以網際網路產業肯定還會繼續增長,但是它不會加速增長了,和它自己過去的幾年比會減速。

程式設計師們自己當然也明白,完全不加班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在社交媒體的很多討論中,很多其他行業的從業者都會表達相同的意見:在現實中,不僅程式設計師們在加班,設計師、快遞員……有太多的行業都在大量加班。

因為常年在國外工作,齊大可總結了發達地區的情況。他發現在很多歐美發達國家,程式設計師都不算收入最高的那一群人,「肯定不如醫生和律師」。而中國程式設計師們仍然是社會上收入水平最高的一群人,享盡了紅利,所以這兩年發生的變化可能會讓他們的落差比較大。等落差穩定之後,也許網際網路行業不再像現在這麼吸引年輕人進入,可能會帶來些變化。

(本篇文章選自三聯生活周刊2019年第16期)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

相關焦點

  • 解析「996」背後隱藏的網際網路產業
    ,可以說是整個網際網路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而帶來的連鎖反應。 轉崗至阿里雲團隊後,陳皓又經歷了連續三個月的瘋狂加班。三個月之後,因為溝通無果,陳皓決定離職自己創業。從那時起,他也開始在網絡上持續批評996工作制。 但在激烈的競爭中,市場給出了答案。齊大可就問道:「這幾年發展起來的幾家網際網路公司,字節跳動、美團、拼多多,你去問問哪家加班少?」字節跳動的「大小周」(即每隔一周工作6天)模式已實行多年,拼多多的6天工作制也不是秘密。
  • 996.ICU 掀起網際網路的「遮羞布」
    被轟炸整整兩天後,58集團回應不會強制要求全員996。這場喧囂看似以員工的反抗換回了勞動者正義的勝利,不過,當時沒被牽扯的網際網路公司,卻終究還是在GitHub的「996公司名單」中浮出水面。不過伴隨著創業公司進入穩定期,當瘋狂式加班被矽谷拋之腦後,可嘆的是,開放式辦公以及扁平化管理的經驗學得有名無實,唯有這加班文化在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生根發芽,成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其實加班本是勞動、無關文化,但996卻作為一種企業文化融入網際網路創業,被一些創業者當做自鳴得意的標籤,甚至是管理者「道德綁架」的理由。當然,過猶不及,996工作制的變味讓輿論的風向有了轉變。
  • 「思想界」「工作996,生病ICU」:程式設計師的硬核反抗
    在很多人印象裡面,相比中國的製造業從業者和環衛工人,程式設計師是最不可能奮起反抗的。關於這場抗議行動的名稱「996.ICU」,顧名思義,「996」指的是「996」工作制,意味著每天早上九點到崗,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在這種制度下,其每周工作時間為最低72小時。而今,「996」工作制似乎成為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標配。
  • 996.ICU反擊戰:網際網路行業寒冬催生的「新未來」?
    然而我們不得不注意到,網際網路996制度早已實行多年,相關討論也一直都有,但都未像如今一樣在業界掀起大型波瀾。不少人認為,程式設計師不滿情緒在當下突然爆發,和如今網際網路不景氣有關。從去年8月,一向欣欣向榮的網際網路產業進入裁人大潮。
  • 老實人的反抗:西安奔馳車主維權與996ICU
    老實人的反抗:西安奔馳車主維權與996ICU丨大家原創:北望大家今天2019年1月,自有贊公司開始宣布實行全員「996」工作制(每天工作從早9點到晚9點,一周工作6天)後,這種在業界本就遮遮掩掩長期存在的非法工作模式堂而皇之半公開化、正式化。有贊高管甚至聲稱如果工作家庭不好平衡,可以選擇離婚,更引發熱議。
  • 網際網路996現象會不會隨著國家的發展而減少?
    但是國家還處於高速發展期。你看到每年的gdp增速由十年前的10%跌落到6%,但是雙方的基數不一樣啊。十年前2010年的GDP 40萬億元人民幣。 10%的增長是4萬億元。十年後2020年的GDP 100萬億元人民幣。 6%的增長是6萬億元。增長絕對值6萬億元比4萬億元,足足增長了50%。
  • 程式設計師們揭露「996ICU」 網際網路公司:華為阿里等上榜
    2019年1月,杭州有贊CEO白鴉在年會上公開宣布公司將實行「995工作制」,項目緊急時增加為「996」,引發大量吐槽。 不滿情緒在程式設計師之間蔓延,從一個部門到另一個部門,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產業這個湖面下,暗流湧動。 01 「加班重災區」 程式設計師對996的不滿,表現得非常有程式設計師的特色。
  • 何為996?為何996?
    (開個玩笑)996可以說是極具中國特色,網際網路企業哪裡都有,但似乎只有中國誕生出了這種工作制度。哦不對,矽谷也有996,一天工作9個小時,早上9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996廣泛存在於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中,尤其是某些大廠和大部分的初創公司更是把996奉為圭皋,你要是不能996不能抗壓,那對不起,你連面試的資格可能都沒有。
  • 數據可視化 | 996.ICU 是如何引爆 GitHub 的
    到如今,996ICU 已經成為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短短 10 天就擁有 17w 的 star 數,這在 GitHub 這個論壇上是前無古人的,也極有可能是後無來者的。作為一名網際網路從業者,其實一直知道此現象。之前有關部門也對部分大公司進行過調查,但是沒想到這次有這麼大的曝光量。從我個人的角度看,對於 996,我們得分清兩個概念:事實和觀點。
  • 996,誰的ICU?
    2019年1月,杭州有贊CEO白鴉在年會上公開宣布公司將實行「995工作制」,項目緊急時增加為「996」,引發大量吐槽。不滿情緒在程式設計師之間蔓延,從一個部門到另一個部門,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產業這個湖面下,暗流湧動。「加班重災區」程式設計師對996的不滿,表現得非常有程式設計師的特色。
  • 網際網路加班,為何如此瘋狂
    2019年,「996」(早9點到崗,晚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作為一種工作制度突然從潛規則的狀態下登堂入室,成為公眾討論的焦點,並引發了程式設計師群體的大規模網絡抗議,可以說是整個網際網路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而帶來的連鎖反應。
  • 2020年網際網路財險發展現狀分析 網際網路非車險發展迅速 保費規模...
    網際網路財險業務規模走高,非車險業務首次超過車險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保險業不斷創新銷售渠道,各保險公司積極開發新型保險產品,並根據監管要求積極調整和規範發展。從年度保費數據監測可以看出,網際網路財產保險經歷了上升發展、下滑萎縮、調整回暖的不同階段。
  • 網際網路公司實行996工作制,都怪馬雲,說996是福報?
    分享職場生活、職場攻略、程式設計師創業資源,為一線開發者提供優質內容現如今,網際網路行業,加班都發展成為一種常態了,尤其是程式設計師,加班更是瘋狂。有的公司也跟著實行996工作制(指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周工作6天)。對此有些人可能會這樣思考,都怪馬雲,說什麼996是福報?要不是馬雲在公開場合這樣說,公司也不會實行996工作制。
  • 我是如何看待網際網路大廠的996現象的
    提到最近火熱的996,在我看來,996不是今年或者此時才流行的,自網際網路發展以來,很多公司都已經習慣了加班的文化,996也應運而生。奈何在這個時間點,很多員工反對這種制度呢?是員工的思想覺悟提高了嗎?是現在的員工都愛讀馬克思了嗎?是現在的員工大多都是90後00後了嗎?
  • 網際網路時代的那些事兒,你知道996是怎麼來的嗎?
    網際網路時代從開始到現在,風雲變幻,多少人來來去去,各種新制度新規則的制定也都從這裡能找到淵源。有人覺得996是福報,有人覺得996是酷刑。而早在十幾年前,華為就宣揚過一個叫做《華為基本法》的東西。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到現在,也不過才二十年的時間。比起其它行業,比如說房地產行業、機械行業等等,算是後起之秀。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處於快速發展,搶佔增量市場的階段。上世紀末網際網路剛起來的時候,其實不是那麼吸引人的行業,那個時候最優秀的人才都想去外企,沒有幾個人能看出網際網路行業這麼有前景。
  • 特穆:996工作制是對國家經濟發展嚴重的傷害
    挺996也好,反對996也好,大家都在爭論的是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點。目前來看,多數996的論點基本也基於此。或許是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真是進入到寒冬,裁員潮之後,就是利用現有的僱員高負荷工作,原來2個人幹的工作,現在由一個人在延長的996時間內去做。由此看來,馬雲和劉強東等網際網路行業的僱主追捧996也不為過。畢竟寒潮之時,企業生存下來才是王道,996也是個減輕企業成本的方法。
  • 程式設計師口述|從草根視角,再談「996」是不是時代精神
    Xokctah認為996.ICU最大的意義,便是在程式設計師群體中廣泛建立了996是錯誤的意識,也埋下了一粒種子。既然「996」 積弊已久,反抗的聲音為何在此時才爆發?Xokctah認為這與目前的網際網路經濟發展有關。目前網際網路行業並不景氣,員工被迫依靠「996」給企業維持一個積極的印象,以免於被裁。
  • 中國約84家網際網路公司實行996 專家:涉嫌違反勞動法
    與姚風暫且留守公司不同,魏微(化名)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後,終於不堪重負,離職轉戰傳統行業。談起在這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工作經歷,魏微頗有些苦不堪言。魏微平時的工作時間是早上10點到晚上8點,但因為創業團隊要求員工有「狼性」,很多時候在晚上6點或7點開會,一開就開到10點。
  • 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中國道路
    中國經濟已經跨入依靠創新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數字經濟成為主角。以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5G等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快速迭代,逼近關鍵性突破點,可以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進程。鄭磊/文中國經濟已經跨入依靠創新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數字經濟成為主角。
  • 上班996生病ICU不是只有IT男「薪酸」
    但最近,一個新詞兒——「996工作制」卻引發社會關注,也將一些網際網路公司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996工作制」通常是指員工早9點上班、晚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日前有40多家網際網路公司被指實行「996」工作制,其中也包括多家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為什麼這些網際網路公司非要實行「996」工作制?到底算不算違法?員工又該如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