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天峨縣下老鄉:發揮地域優勢助農增收
廣西天峨縣下老鄉:發揮地域優勢助農增收文/秦偉廣西天峨縣下老鄉按照綠色發展新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建設有利融合,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下老鄉圭裡村依託地域優勢,合理利用資源,通過招商引入業主入駐,在659公裡的紅水上搭建起了以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漁業資源的路亞基地。路亞是一種休閒戶外活動,不用飼料誘魚,而是採用假餌模擬出小魚的姿態引誘攻擊性魚類,從而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汙染。一個偶然的機會,圭裡村村長得知有人在尋找路亞基地的場所,便通過多方打聽聯繫,希望能落土百旺灣。
-
吉首消費扶貧生活館 「線上+線下」運營模式助農增收
湘西網1月2日訊(特約記者 陳生真 通訊員 石豔)「在吉首消費扶貧館購買年貨放心,還可以幫助老百姓增收!」寒冬時節,市民彭女士正在吉首消費扶貧生活館裡採購年貨,該館聚齊全市優質農特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的運營模式擴大銷售範圍和渠道,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消費扶貧生活館:「線上+線下」助農增收
紅網吉首站12月10日訊(記者 石豔)12月8日,吉首消費扶貧生活館正式啟動,聚齊全市優質農特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的運營模式擴大銷售範圍和渠道,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吉首市領導谷綱要、黃承業參加啟動儀式。
-
科技興農|貞豐巖魚:新技術水稻育秧種植助農增收
今年來,貞豐縣永豐街道巖魚村利用壩區資源,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規模化水稻種植,通過引進現代化、輕簡化水稻育秧技術「水稻軟穴盤淤泥育秧」,有效促進農業增效和可持續發展,帶動更多群眾穩定增收。所以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做農業的必須要依靠科技,只有科技才能興農。」黃生輝說。「水稻淤泥軟穴盤育秧」是用大田淤泥代替營養土進行育秧,操作技術簡單,管理方便、安全。適合各種種植區,尤其適用於水稻無機械化栽插的規模化種植的一種育秧技術,育成的秧苗可以滿足人工手插移栽、拋秧移栽、丟秧移栽的多種人工栽插方式。
-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20年漁業扶貧和援藏援疆行動方案...
(牽頭單位: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參與單位:雲南省農業農村廳)2.支持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發展鹽鹼水養殖,鞏固完善鹽鹼水養殖產業扶貧典型模式。組織開展鹽鹼水漁農綜合利用產業扶貧培訓班,推廣鹽鹼水養殖技術。培育高價值耐鹽鹼苗種,探索階段式接力養殖等新技術模式,增加養殖效益。
-
開平市供銷社實施「分揀中心+冷庫」實現錯峰銷售助農增收
開平市供銷社下屬的金雞供銷中心社金農蔬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揮支農生力軍作用,充分利用領辦的農副產品加工分揀中心和冷庫設施,實現錯峰銷售,開啟助農增收之路。 為幫助該片區打開農產品銷路,金農合作社組織多名工作人員進村收購滯銷農產品,運送到加工分揀中心進行分揀加工,隨後送進冷庫保存,延長農產品的保質期限,實現錯峰銷售。
-
畔溝便民服務中心:發展集體經濟 助農增收致富
畔溝便民服務中心:發展集體經濟 助農增收致富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畔溝便民服務中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畔溝實際,以發展特色農業、特色旅遊為主導產業,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作為核心目標,堅持「一帶四區」產業發展新思路,即一體推進萬畝生態林果帶、有機小米示範區、金牌羊肉培育區、生態水產試驗區、人文康養旅遊區這五大產業格局,打造「新興畔溝、山水畔溝、人文畔溝、康養畔溝、富裕畔溝」新名片。
-
畢節: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創優品牌走俏市場
畢節: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創優品牌走俏市場 發布時間:2020-12-23 16:27:43 來源:畢節日報 日前,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站獲悉
-
【新華社】牡丹江林口:大鵝養殖助農脫貧增收
【新華社】牡丹江林口:大鵝養殖助農脫貧增收 2020-08-13 21: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芬香新經濟模式獲重慶永川區政府「扶貧助農公益平臺」授牌認可
這是芬香自2月份推出「芬香戰疫助農計劃」以來,被商務部、甘肅天水、河南安陽等政府部門認可之後的再次點讚。也是芬香發揮社交電商特長,開闢助農新模式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賦能的有力證明。據悉,本次直播活動由永川區委、區政府主辦,區新城建管委、區文旅委、區商務委和區農業農村委共同承辦,數字農品生態鏈龍頭企業吉之匯聯合芬香等多家電商導購平臺協辦,活動從5月17持續到20日,旨在通過「區縣領導+知名+帶貨達人+電商平臺+供應鏈」的直播帶貨模式,集中推介永川優質農特產品。
-
南充「體彩+公益」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
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莊林致辭2020年12月2日,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市網際網路聯合會、南充市運動協會和南充市戶外公益協會攜手開展了南充「體彩+公益」 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以購代捐助農活動。
-
沛縣沿湖鄉鎮推廣農業生產新模式,推動「稻漁+農旅」融合發展
◎文/徐報融媒記者 李寧 於瓏 圖/徐報融媒記者 劉冰沛縣魏廟鎮、五段鎮、湖西農場等沿湖地區充分依託區域地理資源優勢,加快推廣應用稻蝦共作農業生產新模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堅持生態、環保、健康、優質的生產理念,精耕細作,推動了「稻漁+農旅」融合發展。
-
長壽「啾啾妹」硬核助農增收
雲集鎮是我區最早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並進行疫情管控的鄉鎮,貨車進不去,農產品出不來。眼看著成片的血臍就要爛在枝頭,尖峰村的果農急得團團轉。劉興海在朋友圈緊急求購,但收效甚微。 得知該消息,胡耀文也想為助農抗疫增收獻一份力。同時,區商務委積極出臺政策支持區內各大電商企業銷售農產品。胡耀文幫助農戶抗疫增收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了。 她當即和劉興海聯繫,以疫情發生前的市場價保價收購該村血臍5噸。隨後,通過「農戶+平臺+社區」的方式打通購銷渠道。沒過多久,尖峰村的血臍便由滯銷變為脫銷。
-
河南平頂山葉縣廉村鎮農特產品展銷會助農增收
摘要: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因部分地區農副產品滯銷,為助農解困,建立幫扶人聯繫制度,開展農特產品展銷會,4月14日該縣廉村鎮於開展展銷會廣受歡迎,助農增收。
-
「加工分揀中心+冷庫」延長農產品保質期限 錯峰銷售開啟助農增收...
開平市供銷社下屬的金雞鎮金農蔬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揮支農生力軍作用,充分利用領辦的農副產品加工分揀中心和冷庫設施,實現錯峰銷售,開啟助農增收之路。截至目前,該社助農增收達68萬元。金雞鎮金農蔬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副產品加工分揀中心服務範圍輻射周邊3000多畝農田,內設2座冷庫,體積達200立方米,庫容量約15噸。
-
12月23日貴州日報整版報導西秀區:發展邁大步 開啟新徵程
西秀區大西橋鎮蔬菜園區內,高效農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種植農業產業蓬勃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特別是2018年以來,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蔬菜、辣椒、茶葉、山藥、金刺梨、中藥材、生態漁業等10個農業高效特色主導產業面積超過100萬畝,農產品遠銷廣東、重慶、浙江、上海等地。2019年實現農業增加值41.26億元,同比增長5.8%。
-
黃溪鎮 水果套袋豐產助農增收
據悉,該基地不僅實現了增收,更是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我以前在家帶學生,存不了錢。2016年黃老闆果園搞起來以後,我們就在基地栽苗、施肥、剪枝。這段時間果子我們來套袋,一年能掙1萬多元,還是可以存點錢。在家門口打工,把學生帶好了,零用錢也有了。」黃溪鎮塘河村一組貧困戶楊秀珍說。
-
安康有好水,好水出好魚 ——安康市生態漁業強勢發展觀察
綜合種養不僅高效利用土地和水資源,帶動了農民增收,還成為漁旅結合、融合發展的典範,延長了漁業產業鏈條,大幅度提高了生態漁業的綜合效益。2019年10月,藺河庫區共捕撈鰱魚、鱅魚18萬公斤,銷售額209萬元,實現分紅166.53萬元,帶動620名庫區移民貧困戶實現分紅增收,8名貧困戶實現就業脫貧。「我家4口人,一人500元,一共2000元!」
-
遵義紅花崗忠莊街道速生蔬菜種植助農增收
遵義紅花崗忠莊街道速生蔬菜種植助農增收 發布時間:2020-04-17 17:52:05 來源:遵義日報 「恭喜了!
-
四川梓潼縣:兩萬畝桃子成熟開摘 助農增收預計超億元
在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和實施脫貧攻堅工作中,綿陽市梓潼縣依據本地土壤、氣候特點,依託企業、大戶和專業合作社的帶動,大力發展桃子產業,增加農民增收造血功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夯實基礎。雁門村將發展以桃子為主水果產業作為實現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村上從農民土地租賃、項目爭取、用工組織等多方面給予業主大力支持,業主也帶動了群眾增加收入。雁門村村幹部魏邦科說:「除了在土地租賃上給農戶帶來收入,同時還帶動了一社、二社的老百姓在這裡務工,一天能掙到七、八十元,有時還能達到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