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盤,又稱網絡U盤、網絡硬碟,是由網際網路公司推出的在線存儲服務。要談中國網際網路服務最難做的生意,網盤業務當屬其中之一。曾經有多少網際網路巨頭,懷揣著滿腔的熱情和夢想,加入網盤行業。
2008年前後,以115、華為為代表的公司,相繼推出了個人網盤業務,成為國內第一批玩家。幾年以後,百度、360、金山、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公司在看到個人網盤業務的潛力之後,紛紛殺入網盤領域。隨後在2013年,掀起了「百盤大戰」。當競爭進入白熱化時,免費送空間成為各家最主要的殺手鐧。免費存儲空間從100GB,增長到TB,甚至10TB…
隨著競爭加劇,到了2016年,網盤行業迎來了一番劇烈的洗牌。當時已擁有1.6億註冊用戶的360網盤宣布「停止個人云盤服務」。與360雲盤一道的迅雷快盤、金山快盤、UC網盤等都宣布倒閉。騰訊微雲也調整策略宣布,普通用戶免費存儲容量從10TB縮小到10GB,算起來整整縮減了1000倍有餘。
當其他競爭對手相繼退出,整個網盤市場只剩下百度網盤一家獨大。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11月百度網盤MAU市場份額達到82.9%,遠高於其他APP。
80%以上的市場份額,意味著市面上沒有很強大的競爭者能與之抗衡,但為什麼百度網盤的業務還是這麼難做呢?首先,做網盤業務搭建伺服器硬體就是一筆相當大的成本,交給運營商寬帶成本、運營中心的電費也同樣驚人。曾經有機構做過測算,存儲每TB數據的硬體成本就要319元,數據中心電費為每年2.5億、寬帶成本每年近4 億人民幣。
國內用戶缺乏付費意識,網盤依靠「免費」的策略獲取用戶,同時為保證用戶下載、上傳速度,必然要需要一定的寬帶來保證,要燒很多的錢。所以就算佔到80%以上的市場份額,百度網盤的付費滲透率並不高。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盈利變現困難。
但即使整個行業面臨變現困難,網盤這個賽道從來不缺後來者的加入。前有迅雷雲盤入局,後又有一家網際網路巨頭公司進軍網盤市場。8月26日,阿里雲推出阿里雲盤,在開通會員的情況下,阿里雲網盤的個人存儲空間可以擴容至6T,高於在百度雲盤上5T存儲容量,並且有消息稱阿里雲非會員的下載速度就達10mb/s,直接碾壓百度雲盤100-200KB/秒的下載速度。
如今,網際網路巨頭再次將目光瞄準雲存儲市場,有專家認為,隨著我國5G的普及,用戶存儲的數據將越來越多,個人數據云存儲的需求也會更加剛性。根據預計,我國2020年,個人云存儲用戶規模將達4.01億人,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網盤累積下來的註冊用戶,對企業來說,或者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流量池,這為未來企業轉虧為盈提供無限可能。
大勢所趨的情況下,未來肯定會有更多巨頭加入雲存儲這個市場,網盤行業或將重燃戰火。但無論是百度雲盤、阿里雲盤,都屬於公有雲,數據存儲依靠於第三方伺服器。在自主靈活性、安全上,私有雲盤有比較大的優勢。智慧空間,就是一款很好用的私有雲盤,由亦云公司推出,能搭建50GB的私人云空間,同時可根據企業需要彈性擴容,讓你可以隨時存儲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