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0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白衣山貓 醫食參考
文 | 白衣山貓(外科副主任醫師)
病例1 55歲的王女士因腹痛而就診,醫生給她拍了腹部平片,發現她的左上腹有一T型節育環。她已經絕經多年,年輕時放入子宮的節育環,由於沒有及時取出,已經穿透子宮,遊走到上腹部,又有部分穿入了結腸,導致腹痛。
病例2 57歲的趙女士反覆腹痛,並出現腸梗阻症狀,查不出原因。醫生決定給她進行剖腹探查,發現了穿透在她乙狀結腸上的節育環。節育環局部有粘連,造成了腸梗阻症狀。
病例3 63歲的蔣女士去年因為下腹痛和尿頻、尿急、尿痛而就診。腹部平片發現膀胱內有兩顆結石和一個節育環,但看不出節育環是否在子宮內。醫生給她用膀胱鏡下雷射碎石,竟然發現結石包裹在節育環上。節育環由於沒有及時取出,穿透子宮,又穿透膀胱並形成了結石。
病例4 65歲的葛阿姨平時陰道裡老是流出膿性的臭白帶,經醫生檢查發現這是由於在子宮內放置太久的節育器,引發了子宮積膿。膿液有一部分從陰道排出,導致惡臭。
類似的病人在臨床有很多。子宮積膿在女性中發生率為0.5%,但是在老年女性患者中發病率可能上升到13.6%。子宮積膿大多和惡性或良性腫瘤阻塞宮頸管、手術、放療或老年宮頸炎有關。自發性膿液穿孔和隨後的瀰漫性腹膜炎很少見,發生率約為0.01%~0.05%。
據文獻報導,子宮積膿的危險因素包括活動減少、尿失禁、糖尿病和宮內節育器長期滯留。在老年病人中,大約有60%的子宮積膿是由宮內節育器長期滯留所導致。
子宮積膿自發性穿孔,術前病人很少能獲得正確診斷,因為此類病人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嘔吐、噁心和持續時間短的發燒,同時往往會有腹腔游離氣體,因此往往被外科醫生懷疑為「瀰漫性腹膜炎,胃腸道穿孔」而急診做手術探查。大多數患者接受子宮切除術,但死亡率很高,文獻報導稱死亡率高達50%。
宮內節育器長期滯留體內還會導致嚴重的盆腔感染。感染可能發生在先前健康的、放置宮內節育器的女性中,也可能是通過輸卵管從生殖道感染引起的。該病患者通常伴有雙側輸卵管炎,嚴重時可致命。
節育環,醫學上叫宮內節育器,由於我國的第一代節育器為環狀,因此一般俗稱節育環。放置節育環的婦女中,約有千分之八的概率節育環會排出體外;有千分之二的概率節育環會穿破子宮掉入腹腔內,導致局部炎症,引發腸粘連,表現出腹痛。因此節育環一定要定期更換,節育環到了絕經期應及時取出。
不過,如果節育環因為放置時間太久,和子宮壁粘連太嚴重而無法取出,也沒必要硬取,因為硬取會引發其他併發症。節育環無法取出時,患者應密切觀察,如出現盆腔炎症狀,陰道分泌物量多而且有臭味、陰道出血、腹痛等症狀,就要去醫院及時就診。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原標題:《節育環應該什麼時間取出來?這個年齡比較好,不然對女性傷害很大》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節育環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