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卡消費惹糾紛 12315調解成功退費

2021-01-14 祁門食藥監管

日前,祁門縣市場監管局成功調解一起預付卡退還糾紛,消費者拿到退款後,對我局工作人員的消費維權工作效能予以好評。 

今年5月,一消費者在祁門縣某水果超市通過支付寶支付500元辦理會員卡,但該消費者僅消費1次,尚餘400餘元,其後,該水果超市不再經營(營業執照未註銷),消費者要求退還其會員卡餘額400餘元,經營者以家中有急事為由不予退還且不再接聽該消費者電話,與經營者交涉無果後,通過12315向我局投訴。 

接到投訴後,我局消保科執法人員迅速向商家了解情況,經核實消費者所述情況屬實,但經營者仍然以家中有事為由拖延退款。執法人員多次調解,向經營者宣傳相關法律法規並明示其可能帶來的不良法律後果。最終,經營者同意退還消費者400餘元人民幣。

祁門縣市場監管局提示:為避免產生消費糾紛,消費者要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來購買預付費消費卡,理性充值,理性消費,不要一次性購買過大金額的預付卡,以免可能發生的各種意外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同時,消費之前要了解清楚預付消費卡的使用範圍、期限、功能、退款條件違約責任等相關條款,最好能夠與經營者籤訂書面合約,留存充值、消費憑證,儘量不辦理不記名預付卡。   

相關法律知識普及:

《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

第二十八條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消費者要求訂立書面合同的,經營者應當與消費者訂立書面合同。

  經營者不能正常或者繼續提供商品、服務的,應當提前三十日以電話、簡訊、電子郵件、公告等形式告知消費者。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約定要求,消費者要求退款的,經營者應當退款,不得無故拖延。




相關焦點

  • 健身行業預付卡糾紛多
    會所健身,這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健身方式,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健身會所也因此遍地開花,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糾紛和投訴。據市12315投訴臺統計,今年來我市關於健身行業的消費投訴有80餘起,主要集中在預付費糾紛、健身房「圈錢」跑路等問題。
  • 預付卡退款惹糾紛,福清一男子維權成功
    【生在福清,因你而美】辦卡充值後商家停業預付卡退款又惹糾紛......3月10日,《2019年福州市消費投訴十大典型案例》發布。其中,一名福清消費者在某遊樂中心辦卡充值後,該中心停業,在辦理會員卡退費時卻遇到「異常」。
  • 「劍指預付卡退費糾紛頑疾」報導追蹤:商家全額退款
    中國消費者報南京訊(孫婉婉 記者 薛慶元)由江蘇省南京市消協指導、六合區消協支持訴訟的預付卡消費退費糾紛案有了最新進展。2月28日,南京市六合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宣判,判決被告威康健身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南京第五分公司(以下簡稱威康南京第五分公司)全額退款,並承擔案件訴訟費。
  • 青山區成立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12月17日,全市首家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在青山區成立。當天,成立大會及揭牌儀式在青山區市場監管局舉行。記者了解到,青山區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我市首個由司法局、市場監管局、律師、人民調解員組成的「消調」對接的人民調解機構。
  • 預付卡退費咋就這麼難?
    晚報記者了解到,從去年底開始,12315收到多起晉城市民關於健身房預付卡消費投訴:2019年12月,多人投訴銅鑼灣健身房國貿店關門,預付卡無法退費;2020年5月,多人投訴沃克猩健身房辦理預付卡後,未開業就關門,預付卡無法退費;2020年6月,多人投訴銅鑼灣健身房匯邦店關門,預付卡無法退費
  • 柳州12315中心:2017年汽車及預付卡成投訴熱點
    柳州12315中心去年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78萬餘元汽車及預付卡成投訴熱點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廖豔明 通訊員張婷1月23日,記者從柳州市工商局獲悉,2017年,該局12315中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諮詢2.3萬餘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3.2%。
  • 關於「預付卡消費亂象亟須立法監管」的答覆
    現答覆如下:一、關於推動預付卡管理地方立法目前,市場監管部門在消費維權執法實踐中,主要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合同法》的規定,受理消費者關於商業預付卡的投訴舉報,並依法對違法經營行為進行查處,對民事爭議實行調解。
  • 疫情下預付卡消費糾紛頻發
    繳了年費,因疫情沒享受的服務可延期或退費嗎?線下輔導班轉為線上教學,家長可要求培訓機構退費嗎?日前,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走訪發現,受疫情影響,預付卡消費延期成為眾多經營者和消費者爭執的焦點。對此,律師認為,因疫情導致預付卡無法使用,消費者可要求退費或延期;而若因疫情致使線下課程無法繼續,培訓機構將此轉為線上教學,家長也可要求終止合同,或退還部分費用。
  • 消費者打贏我省預付卡退費第一案
    消費者打贏我省預付款退費第一案!這篇報導給廣大消費者以法律知識大普及。許多消費者被「黑心」商家坑蒙拐騙,辦了預付卡就等於中了套!本案中消費者契而不舍的依法維權精神值得人們效仿、學習!本案的判決,是自2017年《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實施後,南京乃至全省消協組織向預付卡糾紛開出「第一槍」,對解決預付卡糾紛問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018年11月10日,南京市六合區消費者苗女士在威康南京第五分公司辦理健身卡,現場繳納了5288元,當時未開卡,也未籤訂正式合同,只籤訂了一份定金合約。
  • 2017年消費投訴主要反映在汽車、商品房、預付卡等7個方面
    從過去集中在家用電子電器、日用百貨、服裝鞋帽等家居常用消費品的投訴,到如今的汽車、商品房、網絡購物、裝修建材等消費投訴。3月14日,南寧市工商局12315發布2017年度南寧市消費投訴熱點分析,消費者投訴主要反映在7個方面。
  • 柳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預付卡消費需謹慎
    近年來,預付卡形式的消費在餐飲、美容美髮、健身、教育機構等多種服務行業廣泛使用,商家以各種優惠吸引消費者購買預付費項目,隨之而來的充值容易退費難、商家經營不善閉店等預付卡退費的投訴也在逐年遞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近日獲悉,針對預付消費出現的問題,柳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謹慎辦理預付卡,避免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理性消費。消費者按實際需求、自身經濟能力理性消費,冷靜對待商家的「甜言蜜語」,三思而後行,不要因為貪圖便宜或各種贈品購買預付費項目,特別是充值數額較大的項目,應提高警惕,做好風險預判。謹慎選擇商家。
  • 暫停營業致退費糾紛頻現 預付卡有效期縮短成焦點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疫情之下,預付式消費糾紛問題頻現,在美容美髮、運動健身以及教育培訓等領域尤其突出。從各地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情況看,受疫情影響,大部分消費者被迫改變消費計劃,或者部分經營者無法正常提供服務,導致合同類糾紛增多。
  • 2017年度五大消費熱詞出爐 共享單車、預付卡消費等上榜
    3月2日,北京市工商局發布2017年度接收消費者投訴情況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度北京市工商局12315綜合信息採集服務平臺共接收消費者投訴18.85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8574.94萬元。同時,市工商局還發布了2017年度消費五大熱詞,在線旅遊預訂、共享單車、網購七日無理由退貨、預付卡消費、老年消費等上榜。
  • 固鎮縣市場監管局成功調處一起預付卡消費糾紛_蚌埠市人民政府
    預付卡消費模式能夠使商家儘快回籠資金,給消費者帶來方便實惠,但其帶來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遇有商家經營不善或改行轉業,悄然關門,而消費者持有的預付卡卡內尚有餘額,卻無法消費,由此引發消費糾紛。
  • 濱城區成立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2020年底,濱城區司法局和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成立濱城區消費糾紛調解委員會。近年來,隨著濱城區市場主體眾多、消費糾紛量大、涉及行業面廣,消費投訴數量迅猛上升,2020年一年累計處理消費糾紛達到19024件,年均增長率121.2%。
  • 商家客戶達成一致預付卡成功退費
    雙方各執一詞》一文,報導市三中附近彭廚酒店關門結業,市民王女士就預付卡退費問題和酒店方發生糾紛一事。日前,王女士給報社打來電話,表示在媒體的幫助下,雙方達成一致,她已經拿到退費。此次糾紛是王女士得知酒店關門歇業後,表示自己在2019年10月充值了400元,找到酒店退還剩餘金額。而酒店方稱,自己已經在2019年9月歇業,不可能出現王女士說的情況。
  • 預付卡消費為何 充值容易退費難
    而頗受爭議的預付卡消費,其背後存在哪些誘惑與風險?發卡商家印發的售卡協議,又暗藏怎樣的貓膩?消費者在選擇這類消費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日前,魯中晨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市民投訴狀況頻出的預付卡消費一段時間以來,晨報調查熱線接到關於預付卡消費遭遇商家停業轉卡、閉店失聯,無法辦理退費的投訴越來越多,許多消費者對此既無奈又無助。
  • ...司法確認助力解憂 | 預付卡消費糾紛 駐法院人民調解員解煩憂
    繁簡分流碩果纍纍,司法確認助力解憂 | 預付卡消費糾紛 駐法院人民調解員解煩憂 2020-12-18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預付卡消費——防「雷」防「陷阱」
    8月15號,荊州市市場監管局四級調研員、市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黨支部書記、行政負責人胡勇帶隊做客《荊州之聲》行風熱線節目,在線解答了聽眾關於預付卡消費的相關投訴,並介紹了荊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基本情況。
  • 預付式消費糾紛難處理?這裡告訴你如何架構監管閉環!
    但是預付消費模式的提前預付性導致消費風險單向性凸顯,發卡商家登記備案不規範、擅自違約,消費者風險防範意識淡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預付消費卡市場的健康發展。隨著北京市的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商務部門作為預付卡業務主管部門的執法權也劃轉到了市場監管部門,因此,對於預付卡引起的消費糾紛給市場監管部門帶來的壓力更大,矛盾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