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中心陳政課題組在棕色脂肪組織出生後發育和能量代謝方面...

2020-12-23 哈爾濱工業大學新聞網

哈工大報訊(生命中心/文)近日,哈工大生命科學中心陳政課題組研究揭示了m6A甲基轉移酶METTL3在棕色脂肪組織出生後發育和能量消耗中的重要功能機制,研究成果以《METTL3對小鼠棕色脂肪組織出生後發育和能量消耗至關重要》(METTL3 is essential for postnatal development ofbrown adipose tissue and energy expenditure in mice)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能量代謝不平衡可以引起肥胖,而肥胖可以導致2型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脂肪在能量代謝中起極其重要的作用。脂肪主要分為3類: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白色脂肪組織儲存大量甘油三酯,促進肥胖發生;棕色脂肪組織(Brown adipose tissue, BAT)和米色脂肪細胞均表達UCP1等產熱相關基因,可以將脂肪酸氧化,以熱量形式釋放出去。因此增加棕色脂肪組織和米色脂肪細胞能量消耗是緩解肥胖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棕色脂肪發育和米色脂肪產生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小鼠胚胎期BAT有Ucp1 mRNA表達,但是UCP1蛋白表達卻很少或沒有表達,因此胚胎期BAT可能是沒有功能的,這個階段母體可以提供胚胎足夠的體溫維持。小鼠出生後,環境溫度降低(相對於母體),BAT中UCP1蛋白水平迅速增加,BAT重量顯著增加,BAT細胞逐漸成熟。BAT出生後發育成熟的分子機制很不清楚。

陳政課題組首先發現METTL3在BAT中高表達,並且METTL3的表達在小鼠出生後的BAT發育過程中顯著升高,與UCP1的表達模式相似,這提示METTL3可能參與了BAT出生後的發育。為了研究METTL3在小鼠出生後BAT發育中的作用,陳政課題組利用Cre/LoxP系統構建了BAT特異的Mettl3基因敲除小鼠(BKO)。BAT中METTL3蛋白水平在BKO小鼠出生後第五天開始降低,到第30天接近完全敲除,這提示BKO小鼠構建成功,可用於小鼠出生後BAT發育的研究。BKO小鼠出生後第五天就出現BAT變大變白的表型,這是目前為止觀察到的最早發生異常且最明顯的表型,這提示METTL3對BAT出生後發育至關重要。BKO小鼠能量消耗受損,對4度冷刺激更為敏感。在高脂飼料餵養情況下,跟對照小鼠比,BKO小鼠能量消耗少,體重增加更多,BKO小鼠更容易出現肥胖和代謝綜合症。BKO小鼠BAT中BAT相關基因均下調,而炎症和骨骼肌相關基因均上調,這提示在小鼠出生後的BAT發育過程中也存在棕色脂肪細胞和骨骼肌細胞之間的轉化,而且METTL3缺失可以促進棕色脂肪細胞到骨骼肌細胞轉化。分子機制方面,BAT特異敲除Mettl3降低了Prdm16、PpargUcp1 mRNA m6A修飾,同時也降低了它們的表達。這些數據說明METTL3對Prdm16、PpargUcp1 mRNA m6A修飾和表達起重要作用,提示METTL3通過調節Prdm16、PpargUcp1表達調控了小鼠出生後BAT的發育和成熟。該成果為針對BAT能量消耗治療肥胖提供了新的藥物靶點。

哈工大生命科學中心博士生王玉琴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陳政研究員為本論文通訊作者,陳政課題組博士後李新志,學生高銘、祝富星、楊瑩、閆秋鑫、賈琳娜和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謝黎煒研究員參與本課題研究。本課題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和哈工大「雙一流」經費的資助。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488-2

相關焦點

  • 棕色脂肪與白色脂肪有什麼區別?
    脂肪細胞能合成和儲存中性脂肪,脂肪在氧化分解時可釋放大量熱能。根據脂肪細胞的顏色、結構和功能不同,可將脂肪組織分為白色脂肪與棕色脂肪。 白色或黃色脂肪組織又稱單泡脂肪組織,其構成的脂肪細胞為單泡性脂肪細胞,其體積很大。
  • 《自然》子刊:這種「肥肉」多來點,棕色脂肪與更低的代謝和心血管...
    2009年時,一系列研究證明了在成人中有棕色脂肪的存在,和年齡、BMI以及血糖水平呈負相關關係,在女性中和寒冷環境下檢測到的可能性更高[1-3]。在那之後,研究人員們又陸續發現,棕色脂肪有助於能量消耗和血糖、游離脂肪酸的代謝[4,5]。
  •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再次揭示自然殺傷細胞發育調控新機制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再次揭示自然殺傷細胞發育調控新機制清華新聞網9月12日電 9月7日,清華大學醫學院董忠軍博士的團隊在NK細胞發育調控領域再次取得進展,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NK細胞早期發育需要Tsc1抑制IL-15激活的mTORC1活化」 (NK cell development
  • 研究發現激活人體棕色脂肪的「正確手段」
    近日,發表在《Cell Metabolism(細胞代謝)》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激活人體棕色脂肪的「正確手段」。該研究有望為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帶來新的治療方法。棕色脂肪被低溫或化學信號激活後,會燃燒能量並產生熱量——這一過程被稱為產熱。人體內只有少量的棕色脂肪,因此,刺激人體棕色脂肪組織產熱已成為改善代謝健康的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
  • 生命科學學院徐成冉課題組解析哺乳動物早期內胚層特化和軸向形成...
    2020年10月26日,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徐成冉課題組的題為「Single-cell patterning and axis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murine and human definitive endoderm」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結合早期胚胎顯微解剖、單細胞轉錄組分析
  • 《科學報告》:維生素D缺乏與肥胖、發育遲緩有關!
    摘要: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斑馬魚模型發現,早期發育過程中維生素D缺乏會破壞生長與脂肪積累之間的代謝平衡。結果表明維生素D與代謝穩態或平衡之間存在聯繫。他們還研究了與脂肪產生,儲存,動員和促進生長有關的關鍵代謝途徑。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 棕色脂肪組織有利於心臟代謝健康
    棕色脂肪組織有利於心臟代謝健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37:05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Paul Cohen小組的研究表明棕色脂肪組織(BAT)與心臟代謝健康有關。
  • 營養學基礎:蛋白質和脂肪的分類與生理功能
    人類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並滿足各項體力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需要,必須每日從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素和能量。人體需要的營養素種類繁多,可概括為六大類: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過氧化分解釋放能量,滿足機體能量的需要,所以又稱三大產能營養素。
  • 小鼠皮下脂肪細胞試劑盒的應用
    或許只有白色脂肪細胞才是人體真正用來貯存脂肪的細胞,而褐色脂肪細胞更加類似於利用能量的功能性細胞,肌肉細胞利用糖和脂肪產生能量運動,棕色脂肪細胞利用脂肪產生能量放熱。小鼠皮下脂肪細胞主要存在於結締組織中,能夠合成和貯存脂肪。成熟的脂肪細胞呈圓形,胞漿內富含脂滴。
  • Nature重磅:脂肪中的另類!揭示讓人變瘦脂肪的終極奧秘
    由於棕色脂肪中集聚了大量含鐵的線粒體,因此呈現出棕色。棕色脂肪在人體中充當著「加熱器」的功能。 左:棕色脂肪未激活。右圖:寒冷條件激活棕色脂肪,如肩部和頸部的橙色所示 人們曾一度認為,棕色脂肪只存在於新生兒和一些小型哺乳動物體內。
  • ...課題組發現miR319及其靶基因PtoTCP20調控毛白楊次生維管組織發育
    、信號傳遞和機械支撐等重要功能,並且次生維管組織發育作為樹木重要特徵是木材形成的生物學基礎。次生維管組織發育需要植物激素、轉錄因子和miRNAs等多種調控機制協同調控。2020年6月30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賀新強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ew Phytologist發表了題為「MiR319a-Targeted PtoTCP20 Regulates Secondary Growth via interactions with PtoWOX4 and PtoWND6 in Populus tomentosa」的研究論文。
  • 跑步超過30分鐘時 人體是怎麼代謝脂肪的?
    其發生機制是因為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過度蓄積和體重超常。眾所周知,跑步會消耗能量。今天就來粗略地談一談:當我們跑步超過30分鐘時,身體內部是怎麼變化的?能量在跑步時的來源及去向一、身體中的能量儲備物質和代謝產物。
  • 北大生科院吳虹課題組《自然·通訊》發表文章
    2020年4月20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虹課題組的研究論文:TRIM21 and PHLDA3 Negatively Regulate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PI3K/AKT Pathway
  • 發表在《分子代謝》的研究發現:「冬天不宜減肥」是錯的
    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內分泌學和新陳代謝學系研究團隊組織開展的新研究顯示,寒冷的環境溫度會增加體內維生素A的水平,這有助於將「不良的」白色脂肪組織轉化為「有益的」棕色脂肪組織,從而刺激脂肪燃燒和熱量產生。
  • 關於PH450代謝酶,全球細胞酶之父科學解釋
    關於PH450代謝酶,全球細胞酶之父科學解釋我們都知道,酶是人體組織的有機催化劑。
  • 【求學求職】雲南大學生命科學中心黨雲琨課題組誠聘助理研究員
    【求學求職】雲南大學生命科學中心黨雲琨課題組誠聘助理研究員 2020-05-10 0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脂肪,怎樣才能被代謝出去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能明白了
    很多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脂肪肯定是會變成肌肉。也有可能被排洩出去。你的說法雖然聽上去有點兒靠譜,但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脂肪去哪了。1.能量和脂肪代謝。很多人都認為脂肪會轉化為能量。他們都覺得脂肪就是在運動中被消耗掉了。從汗水中流出去了。但是科學家米爾曼卻不這麼認為。
  • 研究發現Cenpj對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發生和攝食環路的調控作用
    該工作闡明了中心體蛋白Cenpj對下丘腦神經發生和攝食環路的調控作用。下丘腦由間腦發育而來,在調節食慾、體重、脂肪和葡萄糖穩態以及能量消耗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的弓狀核(ARC)被認為是大腦的"攝食中樞",兩種典型的弓狀核神經元:神經肽 Y(NPY)及刺痛相關肽(AgRP)神經元促進進食,而表達黑素皮質素(POMC)的神經元根據周圍營養和激素信號對進食產生反作用。
  • 胎兒有兩個大腦發育高峰期,抓緊補充這樣東西,出生後智商低不了
    2、妊娠7個月~足月此時胎兒的大腦發育基本完成,但是大腦神經元並未停止發育,妊娠第7個月開始,胎兒的腦細胞數量持續增多、體積開始增大,由此奠定大腦和神經的基本功能,並影響寶寶出生後的腦反應速度、記憶力、思維能力等。
  •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周杰課題組招聘博士後、技術員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周杰研究員課題組長期從事核糖體翻譯過程中的蛋白質結構與功能以及抗生素作用機制的研究。現因科研工作需要,公開招聘博士後1-2名,技術員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