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這種「肥肉」多來點,棕色脂肪與更低的代謝和心血管...

2021-01-19 澎湃新聞

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

最近天氣真的太冷了,北京都變成「北極圈」了,奇點糕站在風裡突然想到,這個溫度,棕色脂肪是不是該被激活了?

2009年時,一系列研究證明了在成人中有棕色脂肪的存在,和年齡、BMI以及血糖水平呈負相關關係,在女性中和寒冷環境下檢測到的可能性更高[1-3]。在那之後,研究人員們又陸續發現,棕色脂肪有助於能量消耗和血糖、游離脂肪酸的代謝[4,5]。

雖然普遍認為棕色脂肪是治療肥胖及相關疾病的新靶點,但之前的研究規模都太小了,不足以說明棕色脂肪是不是真的有潛力成為具有臨床意義的調節因子。

而本周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6]為此提供了一個有力證據,通過對5萬多名參與者進行檢測,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那些有可檢測到的棕色脂肪的人相比沒有的人,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壓風險都更低,在肥胖人群中,這種保護作用依然成立。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人類研究。

圖片來自pixabay.com

之所以過去對棕色脂肪的人體研究規模都較小,是因為它們只能通過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PET)來檢測,這種方法不僅昂貴,而且還有一些輻射,不太適合在大量的健康人中進行。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Tobias Becher醫生想到,和他們實驗室隔一條街的對面就是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每年都有很多人去做癌症檢查,會接受PET掃描。而且Becher醫生知道,放射科醫生在PET掃描時如果發現棕色脂肪的話會例行記錄下來,確保不會和腫瘤混淆,他意識到,大規模的人類棕色脂肪研究或許可以從這入手[7]。

於是他們的實驗室和MSKCC的研究人員開展合作,MSKCC提供了2009-2018年間52487名患者的134529次掃描結果,其中有5070人(9.7%)檢測到棕色脂肪的存在。

為了評估檢測的準確性,2016年進行的所有掃描都進行了手動覆核,在6個部位(頸部、鎖骨、腋窩、縱膈、脊椎和腹部)檢測棕色脂肪的活性。

總的來說,在2016年的1139次掃描結果中,有1091次(95.8%)符合影像學研究中的棕色脂肪報告標準(BARCIST 1.0)。和以前的研究結果相似,棕色脂肪在頸部(81.5%)和鎖骨(87.9%)中更常見,在其他4個部位的存在率在20%-60%不等。

在左側人的頸部和鎖骨檢測到棕色脂肪,但右側人沒有,圖片來自於MSKCC放射學家Andreas G. Wibmer和Heiko Schöder

在接受過至少一次PET掃描的患者中,有62.8%在第一次掃描中就檢測到了棕色脂肪,而80.7%在前兩次掃描中檢測到。

通過傾向評分匹配(PSM),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包含9853人的沒有棕色脂肪的對照隊列。

由於MSKCC提供的數據來自於癌症患者,他們的癌症相關特徵,包括惡病質、癌症類型和分期都可能影響棕色脂肪的存在和分布,另外治療慢性疾病的藥物,β阻滯劑和他汀類藥物也會影響。

通過多變量分析模型,研究人員證明,β阻滯劑和他汀類藥物的使用和棕色脂肪的存在率呈負相關關係(OR分別為0.61和0.82)。

從腫瘤發生部位來看,棕色脂肪存在率與口咽、乳房和女性生殖器、淋巴,以及骨、關節和關節軟骨腫瘤呈正相關關係;與消化器官、眼睛、腦部和中樞神經系統、造血以及網狀內皮系統腫瘤呈負相關關係。

因此,在後續的分析中,研究人員對藥物使用、癌症類型和特徵,以及治療方案這些因素都進行了校正,結果仍然顯示,有棕色脂肪的患者與沒有的相比,2型糖尿病(4.6% vs. 9.5%,p<0.0001)和血脂異常(18.9% vs. 22.2%,p<0.0001)的發生率明顯更低。

除此之外,在房顫/房撲(2.8% vs. 3.6%,p=0.0050)、冠心病(3.1% vs. 4.9%,p<0.0001)、腦血管疾病(2.1% vs. 2.8%,p=0.0088)、充血性心力衰竭(1.0% vs. 2.0%,p<0.0001)和高血壓(26.7% vs. 30.7%,p<0.0001)中也觀察到了同樣的結果。

多變量分析表明,除了房顫/房撲外,棕色脂肪與以上提到的6種疾病具有獨立的負相關關係(OR分別為0.44,0.86,0.68,0.77,0.62和0.85)。

棕色脂肪與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房顫/房撲、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壓(由上至下)的關係

肥胖是已知的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不過,棕色脂肪的存在,可能能夠改變它們的風險。

根據BMI對患者進行分層,雖然代謝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隨BMI增加而增加,但是同BMI範圍內,有棕色脂肪的患者相比沒有的,患病率要低得多,最明顯是2型糖尿病、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2型糖尿病,在BMI>30kg/m⊃2;的群體中,有棕色脂肪的患者患病率僅為7.5%,比沒有的患者少一半多(20.3%)。

根據BMI分層後,有棕色脂肪(棕)和沒有的患者(藍)相比,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壓的發生率對比

有棕色脂肪的患者雖然肥胖,但是從代謝特徵上看,血糖、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明顯有所改善。分層對照顯示,隨BMI升高的血糖和甘油三酯變化被棕色脂肪「抵消」。

左:有棕色脂肪(棕)和沒有的(藍)患者整體和不同BMI分組的血糖水平

右:有棕色脂肪(棕)和沒有的(藍)患者整體和不同BMI分組的甘油三酯水平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存在能夠被PET檢測到的棕色脂肪的人,代謝狀況明顯改善,棕色脂肪的好處不僅局限於代謝相關疾病,還包括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多種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高BMI的肥胖人群中,效果更為明顯。

這項研究沒有揭示棕色脂肪發揮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人員給出了一些猜測,一方面,棕色脂肪可以消耗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阻止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另一方面,像高血壓這類疾病,和內分泌系統關係緊密,因此他們認為,棕色脂肪可能還參與與其他器官的內分泌相關信號的傳導。

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繼續探尋棕色脂肪的生物學特性,包括尋找是否存在一些遺傳變異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棕色脂肪水平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是開發以棕色脂肪為靶點的治療方法的重要第一步。

研究的通訊作者Paul Cohen博士表示,可能每個人都想知道「如何獲得更多的棕色脂肪?」目前他們還沒有答案,但這個問題在未來幾年中,一定會是很多研究人員探尋的方向[7]。

參考資料:

[1] van Marken Lichtenbelt W D, Vanhommerig J W, Smulders N M, et al. Cold-activated brown adipose tissue in healthy me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360(15): 1500-1508.

[2] Virtanen K A, Lidell M E, Orava J, et al. Functional brown adipose tissue in healthy adult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360(15): 1518-1525.

[3] Cypess A M, Lehman S, Williams G,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importance of brown adipose tissue in adult human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360(15): 1509-1517.

[4] Yoneshiro T, Aita S, Matsushita M, et al. Brown adipose tissue, whole‐body energy expenditure, and thermogenesis in healthy adult men[J]. Obesity, 2011, 19(1): 13-16.

[5] Orava J, Nuutila P, Lidell M E, et al. Different metabolic responses of human brown adipose tissue to activation by cold and insulin[J]. Cell metabolism, 2011, 14(2): 272-279.

[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1126-7

[7]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1/ru-so5010421.php

本文作者 | 應雨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激活人體棕色脂肪的「正確手段」
    眾所周知,人體內有兩種脂肪,一個是不招人待見的白色脂肪,即我們常說的肥肉,它在不斷地存儲熱量;而另一個就是「名不副實」的棕色脂肪(BAT,也稱褐色脂肪),因為它是能幫助我們燃燒多餘熱量,實現「減脂增肌」的好脂肪。雖然每個人都迫切的需要它,然而它在我們體內,就只有那麼一點點,而此前試圖激活人體棕色脂肪的臨床試驗往往都以失敗告終。
  • 生命科學中心陳政課題組在棕色脂肪組織出生後發育和能量代謝方面...
    哈工大報訊(生命中心/文)近日,哈工大生命科學中心陳政課題組研究揭示了m6A甲基轉移酶METTL3在棕色脂肪組織出生後發育和能量消耗中的重要功能機制,研究成果以《METTL3對小鼠棕色脂肪組織出生後發育和能量消耗至關重要》(METTL3 is essential for postnatal development
  • 褐色脂肪:脂肪也能燃燒脂肪?原來身體中有這麼神奇的肥肉
    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不同點:白色脂肪廣泛分布在外面身體各個部位,皮下,內臟周邊。棕色脂肪在動物體內,主要是嬰幼兒,和冬眠的動物體內較多,主要在肩胛處,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棕色脂肪越來越少,甚至消失,成年人的棕色脂肪都很少。
  • 棕色脂肪組織有利於心臟代謝健康
    棕色脂肪組織有利於心臟代謝健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37:05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Paul Cohen小組的研究表明棕色脂肪組織(BAT)與心臟代謝健康有關。
  • 脂肪並不全都是壞的!增加這種脂肪含量,讓你更容易瘦!2招提高
    三種顏色:棕色脂肪棕色脂肪佔身體的含量不到5%,主要分布在鎖骨、脖子、脊椎中,一開始在新生兒身上含量較多,來防止嬰兒不要失溫,成人後就會減少很多;而這種棕色脂肪,因為有大量的粒線體,能快速燃燒脂肪來產生熱能
  • 脂肪,怎樣才能被代謝出去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能明白了
    脂肪,怎樣才能被代謝出去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能明白了。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好的現在,人們變得越來越胖。胖胖的身體會讓我們的心情不是特別開心,還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威脅,所以很多人開始健身來改變自己的身材。當我們看見鏡子中完美的身材,我們非常的滿意。但是大家真的知道那些脂肪最後怎麼樣了。
  • 因為你身體裡的「棕色脂肪」太少
    女性則剛好相反,所以同等 BMI 的男性和女性,一定是女性體脂含量更高,也就意味著肌肉的比例更低。    棕色脂肪也能生熱——這是女生「保暖」更簡單的思路  與上面肌肉細胞束慘烈的對比是「白色脂肪細胞」,也就是我們遊泳圈和皮下大多數的脂肪。它們的作用不是發動機而是糧倉。  而沒有人會在糧倉裡裝上發動機,身體也不會。
  • 棕色脂肪與白色脂肪有什麼區別?
    脂肪細胞能合成和儲存中性脂肪,脂肪在氧化分解時可釋放大量熱能。根據脂肪細胞的顏色、結構和功能不同,可將脂肪組織分為白色脂肪與棕色脂肪。 白色或黃色脂肪組織又稱單泡脂肪組織,其構成的脂肪細胞為單泡性脂肪細胞,其體積很大。
  • Science子刊詳解!揭示依諾沙星通過調節脂肪組織miRNA表達,誘導...
    Mori表示,「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證明一個原則,即有可能通過藥物作用於一種感興趣的代謝途徑來增加能量消耗並減少肥胖的有害後果。我們並不建議使用這種特定的藥物來對抗體重增加。我們的結果指出了尋找更有效和安全地作用於相同途徑的化合物的方法。」這些實驗中使用的物質是依諾沙星(enoxacin)。
  • 跑步超過30分鐘時 人體是怎麼代謝脂肪的?
    其發生機制是因為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過度蓄積和體重超常。眾所周知,跑步會消耗能量。今天就來粗略地談一談:當我們跑步超過30分鐘時,身體內部是怎麼變化的?能量在跑步時的來源及去向一、身體中的能量儲備物質和代謝產物。
  • 高效率的力量訓練,既能鍛鍊全方位的肌群,又能消除腰部肥肉
    而且很少進行體育鍛鍊,因為科技比較發達,很開始出現機器去代替人工的現象了,所以腰圍也變得越來越寬,很多疾病也可以找來。肚子大意味著脂肪太多,脂肪太多,又會對內臟造成損傷,甚至出現高血脂,容易引發各種心血管問題。
  • 不愛吃肥肉,吃肥肉犯噁心,這種情況怎麼生酮?
    吃肥肉,長肥肉,這種觀念刻入了很多人的大腦裡。有些人,幾十年都不敢吃肥肉,突然有一天,發現肥肉可以吃了,脂肪非常重要,讓你長胖的不是脂肪,而是碳水。雖然脂肪重要,但是也不能強迫自己吃肥肉啊。怎麼辦呢?今天這篇,我來告訴大家,如果你不喜歡吃肥肉,怎麼補充足夠的脂肪?首先,我來複習一下。生酮每天吃多少脂肪?
  • 怎麼減屁股上的肥肉
    核心提示:通過打針可以將臀部的脂肪溶解,瘦臀針就是溶解脂肪效果非常好的一種,這種針劑對脂肪堆積引起的肥胖改善作用很大,溶脂針不僅可以瘦臀,還能瘦身體其他局部,對於溶劑皮下脂肪效果很好,可以用來瘦手臂和大腿,也可以用來瘦臉,打針後一周內不要用力按壓打針部位,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就可以完全恢復身體健康。
  • 【學術前沿】Cell 子刊:治療脫髮有望,毛囊幹細胞代謝裡的秘密
    有趣的是,他們發現毛囊幹細胞與其子細胞(ORS祖細胞)具有不同的代謝特徵。毛囊幹細胞和子細胞具有不同的代謝特徵ORS祖細胞中參與氧化磷酸化(OXPHOS)的基因高度表達,三羧酸(TCA)循環中的代謝產物也明顯增加,而毛囊幹細胞中的線粒體明顯較少,且線粒體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也較低
  • Nature重磅:脂肪中的另類!揭示讓人變瘦脂肪的終極奧秘
    脂肪囤積過多會造成肥胖,肥胖不僅會影響身材,更可怕的是心臟病、高血壓、脂肪肝等慢性疾病都與脂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如果因此你認為脂肪罪大惡極那就大錯特錯了!以上種種只是白色脂肪(WAT)過多惹的禍。你不知道的是人體內還有「脂肪清道夫」。這是一種另類的脂肪,它可以通過燃燒白色脂肪來預防肥胖。這種神奇的脂肪就是棕色脂肪(BAT)。
  • Nature子刊 | 新進展:腹部脂肪中的免疫細胞可逆轉慢性炎症和衰老
    早先病理學研究所的伯爾尼大學的病理學系和生物醫學系的研究人員報導指出,腹部脂肪的某些免疫細胞在調節慢性低度炎症和下遊衰老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現在他們可以證明,這些免疫細胞可以用來逆轉慢性低度炎症和衰老過程。
  • 肥肉、脂肪、植物油、膽固醇、甘油三酯都是啥關係?
    肥肉、脂肪、植物油、膽固醇、甘油三酯都是啥關係?希望有助於大家了解肥肉、脂肪、食用油、膽固醇、甘油三酯等等是什麼關係,讓大家知道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實際上,這些東西都不宜多吃……)肥肉與脂肪:人體和豬牛羊的肥肉主要由脂肪構成。換言之,肥肉就是脂肪。脂肪組織由脂肪細胞組成,甘油三酯是脂肪細胞的主要成分。簡單地說,肥肉幾乎與甘油三酯有相同的含義。
  • 吃一口相當於吃了好幾口肥肉?血脂高的人,儘量少吃,對血管不好
    很多血脂高的朋友都不敢吃肉,尤其是肥肉,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吃了血脂水平會更高,久而久之,會增加血管堵塞的風險,誘發各種心血管疾病。但有的食物,吃一口可能等於吃好幾口肥肉,血脂高的人儘量少碰,太傷血管了,很多人戒掉肥肉了,但血脂還是降不下來,可能就是跟攝入太多這種食物有關,具體指哪些?下面詳細跟大家說一下。吃一口可能等於吃好幾口肥肉,血脂高的人儘量少碰這種食物指的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在生活中很常見,如巧克力、蛋黃派、焙烤食物、油條、奶茶、薯條、方便麵等。
  • 比鹽和油更可怕,世衛組織呼籲停止食用!出現這種字眼產品要少買
    在《中國心血管疾病報告》中寫到,大致估計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已經有3.3億人之多,其中死亡率排行第一的心血管疾病就是腦梗。許多三高人群都不知道自己的患病誘因,其實三高主要因為遺傳、飲食、作息、生活習慣等影響而產生的。
  • 心臟健康:地中海飲食與低脂肪飲食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比較了地中海飲食和低脂肪飲食對心臟健康相關的關鍵生物學過程的影響。 內皮是一種薄膜,覆蓋血管和心臟的內部。它對心血管系統的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發表在雜誌上PLOS醫學,可以幫助指導醫生為冠心病患者提供營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