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eyes和漢堡王中國背後站著同一家公司——TFI(TABFoodsInvestments)。
在餐飲業受到疫情大肆衝擊下,又一家海外快餐品牌擇機進入中國市場。
5月15日,來自美國的炸雞品牌Popeyes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宣布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開業首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現場看到,Popeyes位於上海市淮海中路566號的首家旗艦店門口大排長龍。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攝
10年1500家門店
1972年,Popeyes創立於美國紐奧良,Popeyes稱自己為「炸雞大師」,產品也有單一且強烈的紐奧良特色,如秘制帶骨雞,酪香雞柳,炸鮮蝦等。目前在全世界各地區擁有超過3300家門店。
Popeyes在中國地區的運營方與漢堡王中國其實是同一家,由TFI(TAB Foods Investments)所有。TFI是一家來自土耳其的快餐運營商,旗下有2500多家餐廳和55000多名員工。經營的快餐類別覆蓋包括漢堡王(土耳其)、Popeyes (土耳其)、和漢堡王(中國)在內的各類漢堡,炸雞,三明治,意式比薩餅和土耳其風味美食。在過去的25年中,TFI建立了食品供應鏈和分銷管理,麵包生產,廣告,馬鈴薯生產和肉類加工等一系列與快速服務餐廳互補的業務。
事實上,Popeyes在國內的第一家店也因為疫情推遲了開業時間。Popeyes中國執行長Raphael Coelho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7月我們對外宣布TFI(TAB Food Investments)將會作為Popeyes在中國主要運行的實體。8月我到上海來開始組建團隊啟動這個項目,原本準備在3月份開店,因為疫情影響往後推到了現在的5月。」
上海是近幾年國外餐飲品牌進入中國的首選,Raphael Coelho表示,「在所有一線、二線城市中,上海非常獨特,它是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的城市,也是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上海人民願意嘗試新的東西。一個國際化的品牌想進入中國市場第一站選擇上海是順理成章的。」
對於該店的選址,其中的決定因素之一為合作方上海淮海商業(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11月,Popeyes與上海淮海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跨界市場營銷有限公司正式籤約。
這家大陸首家旗艦店選址淮海路,總租賃面積470平方米,能容納近200人用餐。「淮海商業集團其實是房東,它提供了場所,我們來租賃。是合作關係,但它並不是公司的股東。當然淮海商業集團它還有其他產業,所以以後在餐廳選址、物業上有可能會和淮海集團還有其他合作。」Raphael Coelho介紹。
據悉,未來10年Popeyes將會在中國大陸開設超過1500家門店。Popeyes將陸續入駐上海周邊,包括南京、杭州和蘇州,以及其它城市,如北京、天津、成都、寧波、無錫等地。
下一個漢堡王?
Popeyes進入中國背後,是一家雄心勃勃的運營商TFI(TAB Food Investments),即目前運營漢堡王中國的運營方。
TFI執行長Korhan Kurdolu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介紹,「TFI差不多是在21年以前在土耳其成立的,我們是一個食品品牌的管理平臺,旗下擁有五大品牌,除了大家所知道的漢堡王和Popeyes,我們還有其他三個品牌。RBI是漢堡王和Popeyes品牌的擁有者,TFI從2007年開始運營RBI旗下的漢堡王和Popeyes品牌,我們已經把它變成了漢堡王在美國之外的最大的一個市場。」
接下來TFI開始進行國際業務的拓展。2012年,TFI接手了漢堡王在中國的運營,自此漢堡王進入高歌猛進的時期。
漢堡王在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但從2005年到2012年,相較於其他快餐連鎖的開店速度,漢堡王的擴張速度可以說非常緩慢,7年大概開設了80家餐廳的規模。從2012年開始,TFI接手漢堡王在中國的運營,從2013年到2019年,不到7年的時間,漢堡王擴張到目前1300家的規模。
而再一次引進Popeyes,是TFI全球戰略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其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第二次高速擴張的標誌。相較於漢堡王的速度,Popeyes的擴張看上去更為「激進」。
Korhan Kurdolu表示,「Popeyes使得我們成為了在中國最大的土耳其投資者之一,同時我也是土耳其中國商會的主席,也在幫忙管理另外兩家類似的商業推廣機構。」
對於Popeyes和漢堡王之間未來的協同合作,Raphael Coelho表示,「毫無疑問這兩個品牌之間是會有協同效應的,比如說在供應鏈管理,在和開發商或者和房東打交道的過程當中都能夠充分利用漢堡王的優勢。供應商方面,我們是本地化的運營。」
如何在中國運營好一個新的品牌?Korhan Kurdolu認為,TFI在多品牌的運營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我們知道如何幫助一個品牌落地一個新的市場,如何實現本土化,如何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如何讓這個品牌更加具有吸引力。
近年來有多個國際餐飲品牌進入中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排隊」潮。2019年初,美國「網紅」Shake Shack也選擇在上海開出國內第一家店。除了相對集中的高消費力群體、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氛圍也是品牌看中的因素。
在與這家Shake Shack幾乎相鄰的石庫門裡,還有另一家來自紐約的網紅蛋糕店Lady M,在陸家嘴國金中心開出第一家店時,由於在公共空間排隊人數眾多,曾被保安勒令叫停數小時。
咖啡類的網紅店在進入中國時也能掀起一波波排隊熱潮,如%Arabica、DOUTOR、Line friends,星巴克臻選店在南京西路剛開業時也一度排隊兩小時才能進店。
對於Popeyes在中國的定位,「我們希望客戶、消費者是忠實的品牌愛好者。我們並不有志於追求成為網紅店。當然現在是數字時代,所以品牌運營的數位化方面不容忽視,它能夠給業務拓展帶來很大影響。」Korhan Kurdolu表示,「中國的消費者非常歡迎新鮮事物。通過我們的APP下載優惠券,在這個店還沒有開之前,已經吸引到了超過五萬名的消費者,這是一個很好的指標。疫情之前,有研究預測快餐市場將以每年10%的增速發展,我們感覺疫情之後,人們很可能會更加偏向於去現代化的西式連鎖式快餐廳用餐, Popeyes所在的細分市場發展速度達到10%、甚至15%是可能的。」
是否以後在中國會選擇進一步特許經營的方式,Korhan Kurdolu表示,「特許經營的操作方式我們也並不陌生。對於某些城市來說,可能由於與業主的關係,或者出於當地管理能力的考量,需要我們去尋找一些合適的當地合作夥伴,將這個特許經營權轉包出去。之前漢堡王是這樣的操作方式。對於Popeyes來說,未來我們也會繼續這種轉特許經營的方式。目前來說,Popeyes畢竟剛剛進入中國,是一個全新的品牌。所以需要先做好品牌定位、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等到到了另外一個階段之後,我們才會去考慮是否需要把Popeyes品牌再以特許經營的方式轉出去給其他的合作夥伴來經營。」
後疫情之後的中國餐飲
過去五年以來,中國餐飲業一直是創新和變革的溫床。隨著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城市化、越來越忙碌、聯結更緊密,食品外送和快速消費正在迅速改變傳統餐飲業和人們的用餐體驗。但是隨著新冠疫情的變化,消費者的用餐地點、飲食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事實上,現在更多人會選擇購買食物回家食用。
已經有一些跡象表明,中國內地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在全球新冠疫情消退後發生永久性的改變。尼爾森的一項攬闊11個亞洲市場的獨家調查中,絕大部分的中國消費者表示受此次全球疫情影響,他們會增加在家吃飯的頻率,不僅是中國,整個亞洲市場的消費者都呈現出這個趨勢。
尼爾森研究顯示, 86%的中國內地的受訪者表示與疫情之前相比,他們會更多地選擇在家吃飯。而其他亞洲市場也表現出了類似的情況,77%的香港消費者也打算更經常在家吃飯,而在韓國、馬來西亞和越南也均分別有62%的受訪者作出類似的回應。
到店打包和食品外送服務的需求正在增加,分別有24%和37%的中國內地消費者表示自己比疫情之前更願意選擇這兩種用餐形式。對於餐館以及其他原本業務範圍在家庭之外的行業來說,從中收到的信號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受此影響,零售商也會改變備貨方式,以應對這些新的需求。
尼爾森中國區總裁Justin Sargent表示,新的消費行為正在迅速發展為一種新常態。「我們最初認為消費者是在恐慌消費,但現在我們看到,這些行為在市場上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消費者會多次回到同一家店鋪,所以這明顯已經不是恐慌消費了。毫無疑問,消費者已經從『忙忙碌碌的生活方式』進入到一種更像是『居家消費』的模式。」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市場的消費者行為在短期內已經發生變化。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才會回歸正常呢?」
Sargent指出:「消費者思維和行為已經重置了,而這會帶來長期的影響。對於很多人來說,在外面吃飯這樣的老習慣可能會永遠地被更適應新環境的新習慣取代。」
目前中國內地正在逐漸從隔離限制中走出。「新冠疫情在短期內使得中國內地消費者對健康問題的態度發生劇變。同時,疫情也正在改變人們的購買行為和購買渠道,」 Sargent解釋,「對於商家和零售商來說,這同時意味著機遇和挑戰。隨著5G、AR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的出現,市場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在制訂新的商業戰略時商家應持續關注、適應變化。」
這表明即使等到新冠疫情褪去,人們生活回歸正常之後,健康飲食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依然會比過去高得多。「這對於製造商、零售商、餐廳以及外賣行業來說都是一個關鍵的機會。他們應該抓住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健康產品、進一步提高標準,保證自己的產品能滿足正在增長的對於健康食品和方便食品的需求。同時還要注意到,這種需求現在同時還附加了高質量、高衛生標準的要求。對於零售商來說,深挖線上銷售渠道,進一步提高線上線下整合能力,加速全渠道融合將會是適應未來消費者舉措。」Sargent說道。
(作者:盧杉 編輯: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