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之後,很多朋友都會考慮到檢測空氣品質。通過擁有CMA認證的檢測機構,可以得到當前空氣品質的情況,可以直面裝修汙染問題,安排空氣治理機構進行整治。然而在長期的生活工作中,甲醛等有害物質的揮發期長達十餘年,一旦室內通風情況做得不夠,或者諸如長期開空調密不透風,那麼室內空氣品質仍然是個疑問。那麼室內空氣檢測指標有哪些?具體要如何長期監測呢?
目前,我國室內空氣品質有兩個標準,GB50325-2020《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制規範》和GB/T 18883-2016《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其中GB代表國標,T代表推薦。一般來說,CMA檢測機構對於室內空氣品質檢測指標是:甲醛、苯系物、TVOC、氨等有害氣體。檢測指標類似,只是執行標準不同。而在GB50325-2020新標之後,又新增了甲苯、二甲苯、氡等汙染物。只不過CMA檢測機構的報告雖然是權威的,但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對於智能化建築模式來說不夠完整。而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儀的出現,就幫助室內空氣檢測進行了智能化的轉型。
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儀是可以長期對於室內空氣品質在線監測的儀器, 它的核心技術是傳感器,結合物聯網技術承載,通過雲端部署的管理平臺,達到監測顯示智能聯動多種功能的室內環境監測系統,因而受到了越來越多智能化建築的歡迎。目前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儀可以做到的室內空氣檢測指標,幾乎涵蓋兩個標準中對於室內空氣汙染物的全部,且不僅限於此:溫度、溼度、顆粒物(PM1.0/PM2.5/PM10)、甲醛、TVO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氣、硫化氫、苯系物、氡氣、光照、噪音等等。
但由於不同企業的空氣品質檢測儀產品屬性不同,因而監測指標也大不相同,大多數僅僅能監測室內常規六項(溫溼度、TVOC、CO2、甲醛、PM2.5)。但隨著智能化領域的不斷發展,對於室內環境汙染物的要求也在變化,如學校、地鐵、車庫、餐廳、商場、公廁等不同環境對於空氣檢測指標大不相同,因而需要不同形式可定製化可拓展的的檢測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