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24小時便利店數量井噴 全家、喜士多搶佔市場

2021-01-08 贏商網

蘇州24小時便利店數量井噴 全家、喜士多搶佔市場

核心提示:早在2000年蘇州便有了24小時便利店,不過因蘇州人不習慣過夜生活,蘇州的便利店市場曾面臨著一種尷尬的境地。隨著市民收入的提高及消費觀念的改變,目前24小時便利店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期,競爭也隨之愈演愈烈。

  「公園路新開了一家便利店,24小時營業,又方便了夜貓子晚上出街覓食。」凌晨1點,上完夜班回家的葉子路過公園路,對小清新裝修的便利店頗感興趣。

  不過,問題隨之而來,有選擇障礙症的葉子凌亂了,「在我住的地方1公裡內有5家24小時便利店,好糾結啊。」事實上,早在2000年蘇州便有了24小時便利店,不過因蘇州人不習慣過夜生活,蘇州的便利店市場曾面臨著一種尷尬的境地。

  但隨著市民收入的提高及消費觀念的改變,目前24小時便利店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期,競爭也隨之愈演愈烈。

  A

  瞄準夜經濟24小時便利店蘇城開花

  關於蘇州的夜經濟,一直存在爭論。

  有人認為,蘇州的夜經濟不發達,這和這座城市由來已久的旅遊定位很不相稱,因而24小時便利店曾一度在蘇州遭遇「瓶頸」。

  事實上,初到蘇州的人可能會被這個城市入夜後的寧靜所「欺騙」,正因為如此,蘇州的夜經濟常常被人所「詬病」。其實不然,十年間,蘇州的夜經濟發生了變化,遍地開花的24小時便利店便證明了蘇城夜經濟蛋糕的豐厚。

  一公裡24小時便利店達十家

  某周六下午4點,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公園路一家便利店,店長郭艋守著40平米左右的區域,將幾串貢丸、蟹棒、魚丸放進關東煮鍋中的小方格。

  叮咚……和蘇城的其他24小時便利店一樣,靠近感應門,迎客聲便響起。和戶外形成對比,這家便利店乾淨清爽,入門處一排長條形桌子配著小圓凳,香氣撲鼻的關東煮還冒著熱氣。

  「這家是上個月25號開業的,是在蘇州的第9家分店,預計明年會開出20家。」記者的到訪,郭艋並不詫異。在華潤萬家(需求面積:8000-15000平方米)工作1年有餘,如今在這家店擔任店長,郭艋覺得很滿足。

  郭艋告訴記者,他這家店屬於華潤萬家旗下,直營形式。與珠三角、杭州主攻地鐵商鋪不一樣,蘇州的布局主要分布在辦公場所、商圈、學校附近。當天記者看到,這家便利店的生意有點冷清。「斜對面就是一中,學生的飲料購買力很強勁,今天是周末嘛!」郭艋向記者解釋道。

  「夜間生意也好的,『櫃檯區』和『冰箱區』是大頭,但競爭也大,周圍的便利店也多啊。」郭艋坦承,便利店都在掘金夜間經濟,所以市面上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越發多了起來。

  以大公園為中心,記者粗略數了數,一公裡內24小時便利店竟然有10家之多,可的、全家、華潤超市、喜士多(需求面積:40-120平方米)、Vango等。2年前,華潤萬家24小時營業的超市並不多,如今瞄準了蘇州的夜間商機,華潤萬家將在居民社區附近的30多家超市調整為24小時營業。而本是同根生的便利店也磨刀霍霍。

  記者在大眾點評網搜索「可的便利店」,數據顯示,一共有244家,而去年媒體報導的記錄還是159家。隨後,記者在「可的」官方網站看到,網站統計更新的蘇州市「可的」便利店大市範圍內的數量為126家,相比去年的79家,增長了近60%。

  與此同時,全家、喜士多、華潤萬家也不甘示弱,幾個品牌的開店數量每年都呈遞增的趨勢。喜士多2002年進駐蘇州,如今已有90多家分布蘇城的大街小巷。而全家在官網統計的門店數量有103家。

  消費者年輕化,主打便利服務

  與傳統的小便利店相比,24小時便利店模式顯然更契合都市人生活方式的需求。城市夜生活的豐富,使得加班族、單身族、上夜班的計程車司機、護士、保安等人群構成了夜經濟市場的消費主力。

  7日凌晨一點,記者驅車來到全家相城區新城廣場店。從外表上看起來和其他便利店沒什麼不同,經營的商品涉及到煙、酒、日用品、休閒食品、調料品等等,唯一的差別就是這家便利店上打著24小時營業的字樣。

  「拿瓶水。」「2元。」「紅燒牛腩飯還有嗎?」「有,12.8元。」……凌晨一點,原本安靜的路口陸續來了不少人買東西。收銀員告訴記者,因為周圍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並不多,所以晚上有不少人開車來買東西,而賣得好的主要就是飲料和零食。「有些時候晚上10點到早上8點的營業額,甚至要超過白天的營業額呢。」收銀員還向記者補充說到。

  「便當也就那樣,大晚上排檔都關門了,便利店就圖個方便,幾分鐘就能吃上。」正在入門處吃著雙拼飯的侯師傅告訴記者,他在蘇州整整待了10年,開計程車4年。晚上從火車站送客到香城花園,肚子餓了就吃個便餐,價格也實惠。

  記者走訪多家便利店注意到,24小時便利店內零食、水果價格基本比普通商超略貴,不過年輕的消費者顯然並不介意。「這個店24小時營業,環境溫馨,東西賣得貴一點也正常。」陪女朋友來吃關東煮的施偉告訴記者,24小時便利店的購物環境和購物體驗比一般的小超市和街邊的零售店都要好,貴一點可以接受。

  除了飲料、便當等必需品,24小時便利店還有便民服務。像便利店行業發展完善的美國和日本一樣,推出代收費、票務服務、代購、送貨上門、代收郵件等服務,並推出方便快捷的餐飲項目,以爭取更多的顧客。

  「現在消費市場的主力是年輕人,24小時便利店更迎合現在年輕人的需求,我看好它的市場前景。」一位便利店的經營者告訴記者。上周六下午4點半,記者在幹將路的全家店觀察發現,每隔一分鐘就有消費者推門而入,而且以年輕人為主。5分鐘內,座位區有10個消費者用餐。

  市場培育10年,夜商機漸濃鬱

  其實近10年前,24小時便利店就出現在蘇州街頭,最早的連鎖24小時便利店概念由「可的」引入蘇州。但四五年前,因為生意清淡,24小時的營銷模式曾遭遇生存危機,為節省成本,十梓街等一些並非處於鬧市的「可的」門店在晚上經常要「打烊」數小時。

  「印象中,可的是2000年進入蘇州,那時候生意不怎麼好,東西偏貴的。」56歲的秦麗芬告訴記者,蘇州人平時睡得早,晚上難得有東西要買。開在他們居民小區的一家便利店那時候一度陷入營業額不夠支付水電費的困境,無奈之下,只能縮短晚間營業時間以降低成本。「沒有做到24小時營業,沒生意嘛,商家不會做虧本買賣的。」

  據媒體2002年報導,2002年最早進入蘇州市場的可的便利店到當年4月底已開出26家,到當年年底將開出近40家連鎖店。但是蘇州的便利店市場還遠遠沒有成熟,便利店的概念也還沒有真正深入市民心中,例如「可的」便利店向計程車司機提供的免費加開水、使用洗手間等服務,市民就還沒有完全熟悉。

  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市民的消費模式開始發生了變化。業內人士認為,眼下,蘇州已具備開24小時便利店的基本條件。按照業界理論,在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價格明顯高過大賣場的便利店才具有發展潛力。蘇州大型超市已得到充分的發展,而大型超市有諸多不便,如購物距離、時間較長、買單需要排隊等,這為24小時便利店的生存提供了空間。  

        B

  24小時便利店「攏客」各有奇招

  蘇城的24小時便利店,從最初的遭遇尷尬到「瘋狂」擴店。顯然,背後的大蛋糕很誘人。就蘇州市區,可的、全家、Vango、華潤萬家、喜士多等便利店,粗略計算就有二三百家。

  「10年可能盈利不多,甚至虧損,但現在的24小時便利店『櫃檯區』和『冰箱區』業績佔70%,盈利也在這頭。」一位不願意具名的便利店店長透露。而在這群雄逐鹿的夜經濟市場,各家便利店又有什麼招數來吸引消費者呢?

  調查地1:可的便利店

  從「關東煮」到現打便當都是逼出來的

  「可的啊,那裡的阿姨態度不好,有點兇,不過現打便當還蠻方便。」記者在採訪中,多位市民提起可的,都撇撇嘴表示,這家24小時便利店網點多,到哪都能見到,但態度就不得不吐槽下。而最多的讚譽則來自該店的「現打便當」。

  「現打便當熱銷中!一葷二素10元;一葷三素12元;二葷二素14元。」8日晚,記者來到鳳凰街可的便利店,門口大玻璃窗上貼著宣傳海報。走進店堂,迎面就是一個小型的便當車,上面放著6個鋁製食盒,裡面放著葷菜、蔬菜、米飯等食物。可的特色食品「關東煮」,則繼續保留,依然放在收銀臺的一側。

  「才7點,便當就賣完了,大冬天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身穿綠色工作服的阿姨告訴記者,一到冬天,便當盒、關東煮的生意就好做,尤其是中午,周邊單位裡工作的小年輕過來買的。

  從只做「關東煮」,到悄然涉足「現打便當」。看得出來,可的便利店正在悄然「變臉」,試圖用熱騰的飯菜抓住消費者的胃。

  「這是我們的招牌啊,去年開始做的,一公裡內開了多少家便利店,競爭激烈。」在鳳凰街另一頭的可的便利店的阿姨告訴記者,推出新品種是市場激烈競爭逼出來的,」別人在變,我們再不變就意味著坐以待斃了。」

  調查地2:全家便利店

  鮮食盒飯、關東煮籠絡小年輕的胃

  「空間、光線、態度、布局都給我的感覺很好。」談起蘇城的便利店,小柒告訴記者,她最喜歡的是全家,她自己還常去幹將路上那家買牛奶飲料。

  昨天下午,記者特地來到小柒讚譽的全家便利店。透過落地窗,靠馬路一側的快餐桌椅上坐滿了顧客,或低頭饕餮美味,或和友人談天說地。

  進入店內,目測80平米左右的空間,寬大敞亮,光線充足。右側是快餐桌椅、收銀臺,左側有書籍、酒、化妝用品。而最裡端則是飲料區和一個橢圓形的鮮食區,這裡的貨架上,陳列的都是冬季頗為搶手的壽司、紅燒牛腩飯、雙拼飯、扇貝什錦燴飯、茄汁燒雞飯、全民便當等鮮食盒飯,價格也不貴,在8.8元~14.8元不等。

  「把飲料、鮮食盒飯擺在最裡面是有依據的,這些是顧客所需要的,到達目的區間眼睛會掃過擺在中間的物品。」該店的營業員告訴記者,店裡最搶手的是鮮食盒飯和關東煮。

  「餓了什麼都好吃啊,一般不來便利店買東西,裡面都是零食,生活品少。」第一次在全家吃鮮食盒飯的李蜜告訴記者,剛好經過,又飢腸轆轆,就進來了。同時,記者觀察發現,坐在快餐桌椅前吃東西的10個人中,有8個會要一份關東煮。

  上海全家總部負責蘇州市場營銷的莊副理也表示,全家門店的鮮食、關東煮、熱飲的銷售額,都要佔到總營業額的40%左右。

  調查地3:喜士多

  佔領軌交,即食食品搶市場

  正所謂地鐵一響,黃金萬兩。而地鐵的出現,改變的不僅僅是城市的格局,還有商業的版圖。

  與其他便利店相比,喜士多在蘇州軌交的見面率很高。時代廣場、桐涇站、廣濟南路、星海廣場、星塘街、石路站等多個站區都能見到鮮亮的西紅柿標識。

  記者乘坐軌交經過星海廣場站,喜士多便利店營業面積在20平米左右,商品也多樣,以零食、飲料為主,也有烤腸、茶葉蛋、關東煮、麵包、包子等即食食品。

  「早餐生意好,匆匆忙忙上班的年輕人來不及買食物,到站後就會在我們這買點。」看起來20出頭的營業員告訴記者,剛進駐的時候,日營業額可能只有1000-2000元,但現在翻了一番。

  在時代廣場站,記者要了一根烤腸,不過在前面排隊的人不少。而且不斷有顧客進出,兩名店員甚至忙得沒空搭理我們。

  「關東煮這些東西雖然不可以拿到軌交上吃,但可以吃完再上車,有時候肚子餓了,先填充下。」在記者前面排隊的一個戴著蝴蝶結髮箍的女生表示,有便利店也挺好的,順道就能買些必需品和零食。

  C

  24小時便利店

  很難掘好「最後一桶金」

  夜經濟蛋糕越做越大,分食者眾多。在超市業態發展已較為成熟的今天,24小時便利店被稱為零售業的「最後一桶金」。然而,要掘好這「最後一桶金」並不容易。

  同質化嚴重,營業成本高三成

  不管是老牌的「可的」,還是新進來的Vango,蘇城的便利店模式大抵相同:不大的營業面積,食品擺放格局,每家都有關東煮、便當。

  「每家便利店都差不多啊,如果不是門口的招牌,傻傻分不清。」便利店的常客小柒告訴記者,不過每家的服務態度則有些微妙區別,全家服務員年輕,有禮貌;可的是阿姨團,不熱情。

  同質化的同時,競爭也無處不在。從鳳凰街最南邊一直走到最北邊,一家華潤超市亮相;十梓街上小肥羊火鍋的一樓,也新開了一家華潤超市。與此同時,這條街上有兩家可的便利店已經關門。原處雷允上藥房隔壁的可的便利店,現是一家特色火鍋店;鳳凰街北段的一家可的便利店,早已轉行做了餐飲店。

  「24小時便利店的營業成本太高,經營不好的話,開一家賠一家。」一家超市的相關人士介紹說,主要是人力成本較高,這種店一般要比非24小時便利店多出三四位員工,成本要高出30%左右。如果連鎖規模達不到上百家的話,24小時便利店很難賺錢。滿地開花的可的,能開下去的地理位置要好,在鳳凰街隨隨便便一家店鋪的年租金都要20來萬。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鳳凰街兩家可的超市門口都曾貼出過招工啟事:「招工,女,50-55歲退休,能吃苦耐勞。」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女營業員告訴記者,一般中等規模的可的便利店,一個門店最少需要8個人左右。如果一家門店營業員少於8個人,就意味著有人得頂班。一般每人每月要輪到9個左右的夜班,每月的夜班費也就在50元左右。由於門店營業員難招,所以可的便利店更願意招收50-55歲的退休女工。

  提供便利服務,與賣商品同樣重要

  記者了解到,與國外的便利店相比,蘇州的24小時便利店還有些差距。

  發達國家的不少24小時便利店,除了賣熱咖啡、自助冷飲、新鮮飯糰、郵票外,還提供各種代收費、票務、代購、速遞等增值便利服務,有些門店甚至能夠提供小額貸款。而這些便利服務方面,國內多數的24小時便利店提供得遠遠不夠。

  「24小時便利店除了需要控制成本外,還需要提供更為人性化的服務。」業內人士說,「這種店賣的是商品,更是賣『方便』。現在國內便利店的致命弱點,就在於缺乏特色。」

  「在增值服務方面,我們開通的有水、電、氣繳費、蘇州通充值、一站通自助繳費等服務項目。其它的增值服務項目,我們還在開拓中。」新尚廣場全家便利店的店長說。

  目前,全家的24小時便利店已有熱蒸包、關東煮、茶葉蛋、玉米棒等營養早餐系列產品。據悉,全家還將根據便利店所在商圈、地理位置、消費特性的不同,對商品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

  業內人士還指出,在不少發達國家,24小時便利店已成為居民生活中離不開的一個場所。儘管便利店在國外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但進入中國不過才20多年,要想讓消費者認識和喜歡便利店,並使進便利店消費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投資者還需對市場進行耐心培育。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來!

本文轉載來自:蘇州日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你可能感興趣

品牌

便利店的服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也是商品,因為它賺的是消費者的心。

關鍵詞:喜士多羅森 2016年11月29日

品牌

4月14日,沃爾瑪又關閉了一家經營多年的老店——南京秦淮店,原因是「租約到期」。此前,華潤萬家、茂業百貨、百盛等均宣布了關店消息。

關鍵詞:沃爾瑪華潤萬家 2020年04月20日

品牌

4月14日,沃爾瑪廣州黃石分店正式停止營業,關店原因並未公布。此前,華潤萬家、王府井百貨、百盛、盒馬、7FRESH等均傳出了關店的消息。

關鍵詞:沃爾瑪華潤萬家 2020年04月17日

品牌

面對即將到來的返程大軍,商超的防疫戰依然嚴峻。

關鍵詞:肺炎疫情華潤萬家 2020年01月30日

品牌

幾經推遲,華潤萬家旗下萬家MART瀋陽明華店將於1月16日開業!該店原為華潤萬家大賣場,門店位於三臺子地鐵口,於2019年9月1日起閉店改造。

關鍵詞:萬家MART華潤萬家 2020年01月15日

品牌

12月28日,華潤萬家旗下品牌萬家MART在深圳、廣州兩地5家新店齊開業,新店分別坐落於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區、龍崗區、福田區和廣州番禺區。

關鍵詞:萬家mart華潤萬家 2019年12月28日

品牌

今日,開市客(蘇州)貿易有限公司以14254.3萬元總價拍下蘇地2020-WG-20號地塊。這證實了早前市場猜測的聲音,Costco正式入駐蘇州高新區。

關鍵詞:開市客Costco 2020年04月09日

品牌

3月6日,蘇州盒馬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3000萬美元。另悉,上海盒馬發生了工商變更,徐殿勇、俞思瑛退出,新增董事為鄒晨昊和嚴筱磊...

關鍵詞:盒馬蘇州盒馬 2020年03月12日

相關焦點

  • 杭州全家、喜士多等便利店打快餐爭奪戰 成白領食堂
    在杭州建國北路一家銀行上班的白領嚴小姐,最近把附近的便利店當做食堂了。上班順路到全家便利店買份三明治配現制咖啡或者壽司配沙拉,打包帶走;中午,去附近的喜士多(需求面積:40-120平方米)挑一份新鮮現打的熱便當,一葷兩素14元,在便利店闢出的堂食區域,就地把午餐解決了。
  • 傳阿里5億入股喜士多 便利店有哪些新零售價值?
    華東區於2002年成立杭州、蘇州、崑山分公司,2006年成立無錫分公司,此後逐漸向寧波、紹興、嘉興、常州、張家港等地擴張;華南區於2003年成立廣州喜士多便利連鎖有限公司,此後逐步拓展至深圳、佛山、惠州、東莞、中山、肇慶、江門、珠海等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開業門店超過1000家。   有趣的是,因為商標註冊原因,華南的喜士多便利店,實際商標為喜市多。
  • 全家超市放棄「全天候」 24小時便利店不願守夜了
    「全天候營業」是便利店相較於其他零售業態最大的優勢與特色
  • 全家便利店可代收菜鳥包裹
    本報訊(實習記者張茜嵐)昨日,全家便利店與菜鳥網絡宣布達成合作,中國的全家便利店將逐步開放給菜鳥網絡作為網購自提點,首批300家上海門店將於今日起上線。  據悉,上海約有800家全家便利店,結合消費者網購密集程度和便利店分布情況,菜鳥聯合全家便利店選擇了其中300個門店,接入物流系統,開放給消費者用於自提網購。
  • 地鐵站裡的全家便利店關門了?今年便利店市場或仍將爆發
    最近幾天,習慣了去地鐵站全家充值市民卡的林先生發現,他那邊地鐵站的全家便利店關門了。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無錫已經有4家全家便利店關門。但是,更多的便利店仍然在緊鑼密鼓地開起來。僅全家和蘇寧的開店計劃,今年在無錫就會開出近300家!4家地鐵站內全家關店記者來到1號線的錫北運河站,站內的全家便利店已經處於「鐵將軍把門」的狀態。
  • 全家便利店代收網購包裹
    日前,亞洲最大的國際連鎖便利店之一全家Family Mart宣布與菜鳥網絡達成合作,中國的全家便利將逐步開放給菜鳥網絡作為網購自提點,首批300個上海門店將於7月16日起上線。據菜鳥方面介紹,菜鳥聯合全家Family Mart選擇了上海的300個門店接入物流系統,開放給消費者用於自提網購,消費者在淘寶、天貓、聚划算等平臺進行網購時,從菜鳥驛站代收貨入口選擇全家Family Mart的站點作為自提點,即可讓便利店幫忙代收包裹。目前,經過近一個月的系統測試和人員培訓,首批300家門店已經全部完成上線。
  • 劉強東的京東便利店,馬雲的新零售落地喜士多
    11月9日,據傳,阿里砸下重金,出資5億元收購了知名便利店品牌喜士多20%-25%的股權,完成了戰略入股。對於這件事,阿里方面表示「對市場傳言不做評論」。京東便利店2017年劉強東宣布百萬便利店的計劃的時候就表示,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一百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有一半在農村,每個村都有。時隔一年,劉強東在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數字峰會上透露,截至2018年3月,京東每周新開便利店1000家,每天接到5萬個申請。
  • 夏季便利店新款冰淇淋來襲!羅森全家7-11喜士多,怎麼選?
    說起便利店,腦海裡立刻想到全家、7-11、喜士多和羅森,這幾家便利店可謂是相愛相殺,冬天會一起手牽手出關東煮新品,到一定時節會手牽手一起飯糰減價,這不又一起推出了冰淇淋!廢話不多說,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數款便利店冰淇淋,有沒有一款是你的最愛?
  • 首家7-11營業 杭州集齊全家、羅森等便利店品牌巨頭
    杭州首家7-11便利店的面積幾乎是一般便利店的2-3倍。「其實並非傳聞中旗艦店的規格,杭州門店可能會效仿臺灣7-11的『大店』模式。」上海統一超商相關負責人透露,「這是7-11便利店首次進入浙江市場,我們把它定義為一次『試水』,所以表現得比較低調,正式的對外發布會在8月份。」   可以肯定的是,7-11便利店的首批開店數量絕非僅此一家。
  • 24小時便利店消失了?繼全家和羅森之後,7-11也宣布要短時營業!
    一般情況下,便利店的營業時間基本上都在白天,夜間想要買東西,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然而,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改變,市場上開始出現了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這些店鋪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商品種類卻十分齊全。因為是24小時營業,所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 傳阿里5億入股喜士多便利店,2019年新零售戰局或在本地生活服務
    華東區於2002年成立杭州、蘇州、崑山分公司,2006年成立無錫分公司,此後逐漸向寧波、紹興、嘉興、常州、張家港等地擴張;華南區於2003年成立廣州喜士多便利連鎖有限公司,此後逐步拓展至深圳、佛山、惠州、東莞、中山、肇慶、江門、珠海等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開業門店超過1000家。 有趣的是,因為商標註冊原因,華南的喜士多便利店,實際商標為喜市多。
  • 【都市夜歸人】24小時便利店,不止有肥宅水和關東煮……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繡衣路上可的24小時便利店外,不時有路人匆匆經過。「叮咚——」清脆的門鈴聲打破了夜的寧靜,感應門隨即打開,可的便利店店長王豔笑盈盈地說:「歡迎光臨!」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王豔和另外兩名店員為附近居民提供全天候服務。早上,有顧客匆匆挑選一個三明治塞進包裡;中午,有顧客進來吹吹冷氣,喝杯冰汽水;深夜,有顧客來買一杯熱牛奶或者品嘗美味的關東煮……可的24小時便利店,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店鋪,也是附近居民生活的補給站。店面不大,卻徹夜不眠;卻可滿足人們日常需求。
  • 借大潤發東風 傳阿里投資5億戰略入股喜士多
    2001年4月,上海喜士多便利連鎖有限公司由臺灣潤泰集團在大陸成立,並以上海為中心,輻射了華東、華南等地區,涵蓋了上海、蘇州、杭州、深圳、東莞等主要城市。截止目前,喜士多在全國範圍內已布局直營及加盟門店數量近千家。按照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新統計數據計算,喜士多在全國範圍內的門店數量要遠遠超越全時、Today等知名便利店品牌。
  • 杭州喜士多便利店為消費者提供代收貨服務
    阿里巴巴旗下天貓事業群天貓物流事業部去年10月上線的「天貓社區服務站」,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嘉興、寧波、武漢、合肥、深圳等22個城市2600多個便利店、社區物業網點亮相,推出「為你收貨,替你保管」的代收貨服務,讓消費者從「等快遞」變為就近到服務站自提「取快遞」。代收貨服務覆蓋淘寶、天貓平臺網購絕大多數類目。
  • 喜士多的這家便利店教你怎麼俘獲妹子的芳心
    :上海市靜安區昌平路958號1層東面聯商網消息:位於上海市靜安區昌平路958號的喜士多自然美店是喜士多最近剛開的一家門店。一家「有情調」的便利店與許多便利店不同的是,喜士多自然美門店是一家「有情調」的便利店。該店以女性小清新風格著稱。顧客進店就可以看到藍天白雲,花花草草。
  • 日本便利店24小時營業的傳統,即將走到盡頭
    羅森試水無人售貨模式 圖片:CFP除了羅森,全家便利店也從2019年6月起,在全國的24所加盟店開始了縮短營業時間的實驗,由於效果甚好,參與實驗的便利店數量在8月猛增至600家。之後,受制於嚴重的人手不足與營業額下滑,金考不得不宣布從9月1日起所有店鋪深夜停業,金考便利店從1992年起持續了28年的24小時營業歷史就此終止。這些變化顯示,日本便利店持續近半個世紀的24小時營業的傳統,正在一點點被瓦解。02////「你能戰鬥24小時嗎?」
  • 十大便利店排行榜
    京東便利店將採用統一形象標識。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提出,要在未來5年內,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上海華聯羅森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2月,以開設全年無休息、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為主。公司本著"一切為顧客著想"的經營宗旨,為上海市民提供優質、安全、讓市民放心的商品和服務,為顧客提供便捷、商品、服務及信息了解等方面的便利性。
  • 便利店「冰與火」:站隊新零售才能「活」?
    在資本的風口下,不少新興品牌便利店依舊一味追求店鋪數量的增長,搶佔市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的「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一線城市上海、廣州、深圳的便利店市場發展已趨於成熟,接近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便利店發展水平。無論是便利店的增長率還是24小時門店比例,廣州均在36個城市中名列前十。
  • 24小時便利店有前景嗎?
    隨著科技生活快速發展,24小時便利店出現的越來越多。大多數超市都是早上7點到晚上22點這個時間段營業,也有個人開的小超市是到凌晨的。那麼,下半夜也在開門營業的24小時便利店到底有沒有生意?它到底是虧是賺?而且眾所周知,24小時便利店的東西是比其他超市賣的貴的,那還有人去買嗎?
  • 打咖啡、熱便當、自助收銀,杭城24小時便利店流行「自己動手」
    體驗:鼓勵顧客 「自己動手」「歡迎光臨全家!」上午10點半,中山北路上的全家便利店,依舊是人來人往。在全家兼職一個多月的小程,一個人守著店,陪伴他的是3臺自助收銀機。按1熱三明治,按7是熱盒飯,按8是熱湯麵……在屏風街上的全家便利店,熱便當這件事,店家也希望顧客能自行上手,特意附上了加熱須知。在整個採訪過程中,記者也留意到,在便利蜂、全家便利店,均只有一名店員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