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耳機需要「煲」一下?如何煲耳機?原本以為煲機這個古老話題已經終結,沒想到還是有用戶陷入了知識盲區。煲機其實是一種非正常的使用方式。所以,關於「煲」耳機的回答是,不僅沒有必要,反而會讓耳機元器件快速老化,
另外根據耳機的發聲原理來看,煲機更多只是提升振膜的可塑性,然而振膜屬於高分子PET材料。那要提升可塑性直接改變溫度即可,何必花長時間去煲機呢?這麼明顯的誤導謠言為啥能持續這麼久,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從商家的角度來說,給以次充好提供緩衝時間,用「煲機」推脫耳機本身的質量問題,拖延7天退貨的期限,
2、對消費者來說,心理作用遠大於實際作用,通過商家等各種自圓其說,消費者誤認為煲機對音質有提升作用,以致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安慰,讓自己覺得煲機之後耳機就好聽了。此外,在佩戴耳機使用過程中,耳朵會慢慢接受新耳機的音頻特性,可能給人錯覺耳機音質提升了,其實是習慣了耳機。
如果以上的分析不足以說服煲機的錯誤引導性,聽聽業界大佬怎麼看?據悉,森海塞爾、AKG以及SHURE等知名耳機廠商,都說他們的耳機不用煲。比如,森海塞爾有負責人說了,他們做耳機,就是以一出廠就是最佳聽感的標準做的,消費者拿到手裡就應該是最好的聲音。如果在使用過程中聲音出現變化了,說明就是質量有問題了。
正如前面所說,耳機出廠就是最好的聲音,煲機其實對音質沒啥提升,更多是心理作用。所以在買到新耳機之後就直接正常使用就可以,拋棄「煲機」的想法吧,不要忘記的是,耳機廠商都在努力做用戶體驗,如果煲機真的可以提升音質,那,耳機廠商肯定會在生產線上把耳機煲好之後再買給消費者。
總之,正規的耳機廠商的聲學工程師會把聲音調校到最好再出廠,消費者拿到的就是最好的聲音。所以,如何選一款正確的耳機才是購買耳機需要注重的細節,
我們都知道耳機有頭戴式和耳塞式,有藍牙和有線,這個根據自己需要和喜歡選擇即可,從技術上主要是注重阻抗和靈敏度和播放設備匹配即可,作為普通用戶,研究玄學的耳機參數,不如選擇一款知名的耳機大廠,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就好。
世界上有名氣的耳機很多,其中較受發燒友青睞的品牌主要有:德國森海塞爾(Sennheiser)、拜亞動力(BeyerDynamic)、奧地利AKG、美國歌德(Grado)、日本鐵三角(Audio-Tech)、日本STAX等。
德國森海塞爾耳機有兩大系列:HD系列和革命系列,這兩大系列中又分別有供專業錄音使用的,和適合個人使用的,比如,森海塞爾(Sennheiser)MX365就是一款經典的個人入門產品,音質明亮飽滿,中音平和,聲音重放性和音樂的解析力非常好。,
奧地利AKG、德國拜亞動力兩種品牌的耳機主要是為專業錄音用耳機,多為高阻抗密閉耳機,AKG N700NCM2 智能自適應主動降噪頭戴式無線藍牙耳機,非常適合冬天佩戴使用,
日本的耳機品牌為大家所熟悉的主要有:鐵三角,索尼,STAX。, 鐵三角為適應市場的需要,近來他們推出了一系列低阻發燒耳機,阻抗均為40歐姆,日本STAX為靜電耳機的專業製造廠。目前STAX新一代的靜電耳機振膜已精確到1.35微米
除了耳機品牌,我們選購耳機需要注意降噪和防水。降噪分為被動和主動,另外喜歡戴耳機去運動的朋友,難免會出汗,這就要求耳機的防水等級至少在 IPX4 及以上。
日常通勤:漫步者 (EDIFIER) LolliPods ( 半入耳式真無線 )、性價比高的藍牙耳機
運動跑步:紅米 AirDots( 真無線 )
總之,耳機音質的好壞在於廠家的設計和用料,和煲機沒啥關係,作為普通用戶,多對比耳機參數和了解產品口碑,然後選一款適合自己的耳機就好,不要聽廠家用煲機的藉口來推銷,耳機音質和商家描述不符,就慎重選擇,
以上是關於耳機煲機的話題和如何選購耳機的一些看法,時間關係,寫得比較簡單,主要是普通消費者的簡單選購方法,如果大家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可以留言,我們可以再寫一些更加專業的耳機術語科普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