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斑馬消費
燒錢的智能快遞櫃行業開始了新一輪整合。
豐巢擬重組速遞易,進一步坐穩行業老大的位置。
不過,智能快遞櫃燒錢的時期遠未結束,收購速遞易之後,豐巢的虧損會進一步加劇。
豐巢收購速遞易
豐巢收購速遞易,這是行業兩強之間的整合。
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各企業已在全國主要城市布設智能快遞櫃40.6萬組,其中,豐巢全國累計17萬組,中郵政速遞易累計9.4萬組,終端數量分居行業前兩位。
中郵智遞(中郵速遞易運營公司)現股權結構為中郵資本(50%)、三泰控股(34%)、浙江驛寶(10%)、明德控股(6%)。
5月6日,三泰控股(002312.SZ)公告,聯營子公司中郵智遞擬與豐巢科技進行重組。
本次重組分三步進行:
1、浙江驛寶向豐巢網絡(豐巢開曼子公司)轉讓中郵智遞0.1%的股權;
2、中郵智遞向除豐巢網絡以外的股東進行定向減資,減資完成後中郵智遞成為豐巢網絡的全資子公司。
3、中郵智遞原股東將有權認購豐巢開曼新發行的股份成為豐巢開曼的股東。
根據相關協議,中郵智遞向減資方合計支付人民幣22.2億元減資款、向中郵資本償還 8.8 億元債務。豐巢開曼授予中郵智遞原股東(或指定子公司)認股權證,中郵智遞原股東享有認購一定數量豐巢開曼B-3 類普通股的權利。
各方認購金額分別為,中郵資本19.91億元、帶路開曼(三泰控股子公司)7.56億元、浙江驛寶2.22億元、明德控股1.33億元。
交易完成後,中郵智遞原股東將合計持有豐巢開曼28.68%股權。明德控股直接或間接持有豐巢開曼的股權,將由51.24%降至36.54%。明德控股實際控制人正是順豐的老闆王衛。
據了解,本次中郵智遞原股東認購豐巢股份的定價,在參考豐巢科技2018 年 6 月股權轉讓的 90 億估值的基礎上,各方經友好協商確定,過程中綜合考慮了智能快遞櫃市場發展潛力、運營效率、雙方快遞格口數量等因素。
斑馬消費估算,該筆交易後,豐巢的整體估值已超過百億元。
燒錢仍將持續
速遞易是國內最早開展智能快遞櫃業務的行業玩家。
2012年,三泰控股出資6000萬元成立成都我來啦網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布局智能快遞櫃。
隨後幾年,隨著國內快遞業務的持續增長,快遞投遞最後一公裡成為行業痛點,也吸引眾多資本爭相布局智能快遞櫃行業。
3年之後,順豐聯合申通、中通、韻達以及普洛斯集團,出資5億元,成立快遞企業自己的智能快遞股運營平臺——豐巢。
短短幾年間,智能快遞櫃行業群雄逐鹿、資本蜂擁,形成快遞系、電商系、第三方等三大體系同臺競爭的格局。
但硬體、運營以及點位成本持續走高,智能快遞櫃收入來源有限,各玩家都在持續燒錢。
斑馬消費梳理三泰控股歷年財報發現,速遞易的收入始終很難有大的突破,虧損額居高不下。2012年-2019年,成都我來啦(2019年2月更名為中郵智遞)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
為緩解自身運營和資金壓力,2017年,三泰控股以9.92億元對價轉讓所持成都我來啦66%股權,引入中郵資本、浙江驛寶、亞東北辰,背後分別站著中國郵政、菜鳥網絡和復星集團。
在此期間,豐巢也在加速對外融資和擴張,繼2016年6月股東增資5億元之後,公司分別在2017年和2018年,完成兩輪合計50億元融資,並在2017年9月,以8.1億元併購中集e棧,成為行業終端布局第一。而在2018年6月之後,通達系快遞公司相繼從豐巢股東名單中淡出。
幾天之前,豐巢宣布,從4月30日起,存放超過12小時的快遞,將向用戶收取費用,這也被外界看作是豐巢缺錢的徵兆。
數據顯示,2019年豐巢開曼營業收入16.14億元,淨利潤-7.81億元;今年一季度收入3.34億元,淨利潤-2.45億元。
中郵智遞更加艱難,一季度營收0.70億元,淨利潤-1.59億元,期末淨資產-1.99億元。
豐巢對速遞易的重組此前也已有所徵兆,股東間的股權轉讓已悄然展開。
啟信寶顯示,今年4月底,亞東北辰從中郵智遞退出,所持股權由明德控股最終接手。
而在2019年12月,持有中郵智遞10%股權的浙江驛寶股權發生變更,菜鳥退出,由寧波驛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接手,該有限合夥企業的出資人為中郵資本。
本次重組,對三泰控股來說,是一筆划算的買賣。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持有的中郵智遞股權全部轉換為豐巢開曼的股權,公司不再分攤中郵智遞和豐巢開曼的損益,將改善盈利狀況。交易預計將為2020年貢獻投資收益3.90億元。
更重要的是,重組後的豐巢隨著業務發展和證券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估值會進一步提升,三泰控股將持續取得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