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跨境電商釋放出巨大潛力
總體交易額增長明顯 「突圍戰」卓有成效
□ 本報記者 傅江平
近日,深圳市碩騰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拿到了其單筆最大海外訂單,貨值346萬美元。「打幾百萬元預付款,對方都沒來我們公司實地考察,這種神奇的事情只有在今天的電商時代才可能發生。」碩騰科技總經理羅暢說。
據了解,深圳跨境電商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數據顯示,全國一半以上的跨境電商企業在廣東,廣東七成的跨境電商企業在深圳。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執行會長王馨說,深圳跨境電商約有4萬家,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近日,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在深圳外貿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深圳跨境電商卻釋放出巨大潛力。拿到更大訂單、更多訂單的情況並不止碩騰科技一家企業。
來自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深圳大區線上交易額同比增長234%。此外,4月份,深圳外貿進出口達到249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6%,較一季度實現由降轉升。
之所以能夠實現逆勢強勁增長,部分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更多海外買家選擇線上採購,但更根本的原因是深圳跨境電商產業擁有巨大發展潛力。
「疫情給深圳跨境電商按下了『加速鍵』。」阿里巴巴國際站總經理張闊表示。近期他走訪了一些深圳企業,發現線上運營時間較長的企業並未受到太大影響,特別是線上運營能力比較強的跨境電商企業,營收出現逆勢增長。
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在疫情期間,深圳跨境電商企業並沒有被動等待,而是主動出擊,積極尋求突圍之路。頭部企業通過加快轉型升級、提前布局直播帶貨風口等途徑謀求發展;傳統外貿企業則拓寬電商渠道,成為跨境電商的新成員。
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局長邢毓靜表示,深圳一些跨境電商龍頭已從消費型、銷售型企業,逐漸演化為生產型、服務型和全產業鏈型企業,實現全產業鏈的全球資源整合和利用。
「深圳跨境電商很會挖掘需求。」深圳保宏電子商務綜合服務股份有限公司CEO吳東蒴稱。根據其公司所掌握的信息,受疫情影響,2-3月深圳的3C產品出口量同期下跌50%左右。不過,口罩、體溫槍、一次性手套、紙巾、麵包機、種子、啞鈴以及健康類食品、健康類保健品等產品的訂單需求大漲。
數位化是成功突圍的關鍵因素。據了解,2019年,深圳市政府和阿里巴巴宣布聯手打造全國「數位化外貿港」標杆,即打造一套實現全球買家精細化運營、數位化品牌出海以及數位化外綜服的數字外貿作業系統。利用數位化系統,買家和賣家之間的通關和結匯以及退稅在報關單形成、通關的一剎那就完成。而在很多地區,商家辦理一個出口退稅,很可能周期是40到45天。
同時,深圳擁有極強的創新性、高科技和人才高度集中、善於緊跟科技發展趨勢等特質。這讓深圳跨境電商走在了全國前列。無論做大型的線上活動還是做新的產品,深圳都是很多平臺率先試點和推廣的城市。
產業發展基礎方面,深圳是全球電子信息產業中心。傳統外貿和網際網路資源基礎深厚,擁有貨櫃吞吐量全球居前的深圳港以及連通香港的多個陸路口岸,吸引眾多資本、企業、人才聚集於此。
一邊是企業積極突圍,另一邊則是政府積極作為。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市政府打出政策「組合拳」,積極做好「六穩」工作,精準施策,推動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為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多元化市場提供服務保障。深圳市貿促委全面推行「足不出戶、自主列印」的業務申辦模式;深圳海關出臺20條措施,保障進出口快速通關、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外管局多項舉措便利跨境電商外匯收支結算;深圳海關啟動「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在通關、查驗、物流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等。
系列政策措施給深圳跨境電商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其中,深圳研究推出的「出口跨境電商直通車」業務,截至2020年4月末,共辦理跨境人民幣出口收款419億元,為出口跨境電商節約手續費6285萬元。
「如果說突如其來的疫情是一次壓力測試,那麼深圳跨境電商承受壓力的測試結果顯然是『非常好』。疫情暴發以來,深圳跨境電商展現出對生產、消費和服務方式的重塑能力,也迅速成為促進消費升級、提高服務質量、創新生產模式的重要力量,發展潛力巨大。」邢毓靜說。
當然,深圳跨境電商也依然需要克服不少發展挑戰。「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深圳跨境電商不管是生產製造供應鏈,還是物流服務供應鏈,在海外許多國家和地區仍比較脆弱,存在信息化不夠、效率不高等問題。」全球跨境服務資源第三方交易平臺海微億佰創始人任彭輝說。
不過,從整體結果來看,深圳跨境電商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依然讓人驚喜。目前,深圳正加大對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的支持,從優化物流模式、提高通關效率等方面著力,不斷完善推動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體系,構建更便利的貿易平臺,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可以預期,深圳跨境電商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