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來源 | 渤海證券(共37頁)
1.公司立足石化材料,電池業務佔比顯著提升
LG 集團於 1947 年成立於韓國首爾,是領導世界產業發展的國際性企業集團,現 為僅次於三星集團的韓國第二大跨國企業。LG 集團在 171 個國家與地區建立了 300 多家海外辦事機構,集團旗下共有電子、化學、電信和通訊設備三大主要業 務領域,旗下有 LG 電子、LG display、LG 化學、LG 生活健康等子公司。
LG 化學總部位於韓國首爾,自 1947 年創立以來經過 70 餘年的不斷發展,公司 成長為韓國最大的綜合化學公司。2017 年,LG 化學位居全球化工行業最有價值 的化學品牌排行第四名。LG 化學的業務目前分為石油化學事業部、電池事業部、 尖端材料事業部和生命科學事業部,2019 年電池事業部貢獻了公司營業收入的 28%。
除韓國本土外,LG 化學在世界各主要地區建立了生產、銷售和研發的全球化網 絡,向全球提供 ABS、偏光板、動力電池等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品。
LG 化學 1995 年進入鋰離子電池領域,目前公司的鋰離子電池產品主要包含三 類:消費電池、動力電池以及儲能電池。在電池研發領域,LG化學以電池化學、 有/無機材料、金屬、高分子等多樣技術為基礎,研究陽極、陰極、隔離膜、電解液等電池材料,並以此為背景開發移動、電動汽車及使用於儲能設備中的高容量、高輸出電池和系統。
2019 年 LG 化學實現銷售額約合人民幣 1709 億元,同比增加 1.60%。從各業務 營收來看,石油化工板塊是公司最大的業績來源,2019 年的營收佔比為 52%。電池事業部的營收佔比在快速增加,2019 年佔比達到 28%,電池業務佔比較 2018 年增加 5 個百分點,預計隨著公司動力電池業務的不斷發展,電池業務營 收佔比將會繼續提升。2019 年 LG 化學實現營業利潤約合人民幣 53.47 億元,同 比減少約 60.11%,盈利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為應對儲能電池火災事故提取準備 金所產生的非經常性虧損。
2019 年 LG 化學資本支出約合人民幣 414 億元,同比增長約 50%。2014~2019 年的資本性支出年均複合增速約 34.41%。近年公司研發費用不斷增長,2019 年 研發費用約合人民幣 67.55 億元,近 5 年研發費用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 17.11%。
2.全球新能源發展迅猛,動力電池產業突飛猛進
2.1 全球新能源汽車迅速發展,中國市場佔比過半
EV Sales 數據顯示,2019 年全球銷售新能源汽車約 221 萬輛,同比增長 10%。全球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從此前的 2.1%提升到了 2.5%,相當於售出的每 40 車裡有一臺電動車。
中國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去年下半年的銷量出現了逐月下滑的趨勢,但 2019 年全年中國市場銷售了 120.6 萬輛新能源汽車,佔據了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 55%。另一個主要的新能源車消費市場則是歐洲,2019 年全球各個車企在歐洲共售出了 56.4 萬輛新能源汽車。美國市場也佔據新能源 市場的主要地位,2019 年美國共售出了 32.5 萬輛新能源汽車。加拿大地區的消 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也比較高,2019 年加拿大地區共售出了 5.1 萬輛新 能源汽車。日本和韓國也是亞洲不可忽視的電動汽車消費國,2019 年日本地區 共售出了 4.4 萬輛新能源汽車,在韓國則有 3.4 萬輛新能源汽車售出。澳大利亞、巴西、墨西哥、南非、新加坡等地區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都比較小,對全球新能源車市場影響並不算大。
在新能源車型方面,特斯拉 Model 3 以銷量達到 30 萬輛的新高度奪得熱銷車型 第一名,排名第二的是北汽 EU 系列,日產聆風則以全年銷售 6.99 萬輛的成績 打敗比亞迪元獲得了第三名。
2.2 韓國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補貼政策推動力度明顯
韓國的汽車產業也是其經濟支柱,從 2014 年開始推行綠色環保汽車計劃,確定 以發展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以及氫能汽車為核心的推廣政策。
2019 年 10 月 15 日,韓國提出「2030 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戰略」,計劃大幅提升新 能源車在未來新車中的佔比:電動車與氫燃料電池車的新車銷售比例達 33%, 成為未來汽車產業最頂尖的國家,並在全球新能源車市場佔有率達到 10%。韓 國政府提出三大具體舉措:加速發展環境友好型汽車,至 2024 年在全球最先構 建完成無人駕駛體系及公路和基於 60 萬億韓元民間投資的開放型未來汽車生態 系統。
韓國地方政府也在加大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釜山市發布的「2017 年電動汽車 普及工作公告(修訂)」則表明,釜山市每輛電動車的補貼達到了 1900 萬韓元,對 電動汽車充電站的補貼最高也達到了 400 萬韓元。而在電動汽車最為普及和相關 基礎設施最完備的濟州市,政府為雷諾三星 SM3 Z.E.、起亞 RAY EV、起亞秀爾 EV、寶馬 i3、尼桑 LEAF 等車型提供了補貼,每輛車的補貼為 2000 萬韓元。據 不完全統計,濟州市已有 7361 輛電動汽車享受了政府補貼。另外,濟州市已決 定追加購買 152 輛公務電動汽車。2016 年大田市每輛車的補貼為 1700 萬韓元,2017 年的補貼金額和數量均有所增加。自 2017 年起,巨濟市也開始推動電動汽車向民間普及,對起亞 RAY EV、雷諾三星 SM3 Z.E.、現代 IONIQ、起亞秀爾 EV 4 種電動車型進行補貼,每輛車的補貼金額為 1700 萬韓元。
除補貼政策以外,韓國還通過減稅等政策支持綠色環保汽車的發展。例如政府出臺了免除充電基本費用,高速通行費減免 50%,電費減免 50%,使用電動汽車專用車牌及專屬保險等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對於充電基礎設施方面,韓國政府重視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計劃向車輛購買者提供充電樁購置費補貼。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計劃,到 2020 年韓國快速充電站的數量將與加油站的 數量相當。韓國《2030 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戰略》顯示,到 2030 年韓國電動汽車 充電站的數量將從目前的 5427 個增加到 1.5 萬個。
為了培養下一代動力電池產業,一方面,韓國政府通過協調成立企業聯合基金,在 2019 年 3 月投資 3 億元人民幣成立了動力電池基金;另一方面,韓國行業通 過組織制定路線圖等方式推動動力電池的發展。2018 年,韓國電池產業協會制 定了動力電池路線圖,並且設定了2018年、2020年、2023年和2035年四個階 段的發展目標。到 2020 年,單體電池的能量密度將達到 300Wh/kg,2023 年達 到 320Wh/kg,到 2025 年將達到 330Wh/kg。
2.3 歐洲市場表現強勁,LG 化學出貨排名攀升
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鋰離子動力電池總出貨量為116.6GWh, 同比增長16.6%。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前兩位的是中日兩家龍頭企業,日本 松下和中國寧德時代兩家公司2019年市場份額合計51.97%。韓國的LG 化學, 三星 SDI 和 SK Innovation 合併市場份額從一年前的 11.8%增長到 15.8%。LG 化學 2019 年動力電池出貨量為 12.3GWh,同比增長 64%,增速遠超寧德時代、 松下等競爭對手,以 10.5%的市場份額升至第三位。SNE Research 公布了 2020 年 1 月份的裝機數據,伴隨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LG 化學動力 電池躍升為全球第二名,這是近年來 LG 化學單月裝機量首次超越寧德時代。
3.公司動力電池產能擴張堅決,以中歐工廠為主
3.1 中韓美歐四大區域布局,2020 有望突破 100GWh
目前 LG 化學運行中的四大電池工廠分別位於韓國梧倉、美國密西根、中國南京 和波蘭弗羅茨瓦夫。2017 年公司動力電池產能為 18.6GWh,2018 年波蘭、南京 工廠陸續量產,產能初步爬坡到 34GWh, LG 化學計劃到 2020 年全球動力電池 生產能力達到擴大到約 100GWh。
2019 年 6 月 12 日,LG 化學與吉利汽車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合作成立合資公司, 雙方各出資 50%,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動力電池業務。LG 化學與吉利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對於繼續開拓中國市場,擴大與本土化車企合作很有幫助。對吉利而言,LG 化學作為全球出貨量最多的軟包電池生產巨頭,隨著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崛起,軟包電池以其輕量化、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等特點,逐漸引起車企的重視,這與吉利戰略布局吻合。吉利汽車計劃到 2021 年推出 30 多款新能源和節 能車型,乘用車將是其開發的重點。與 LG 化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將對吉利開 發新能源乘用車提供更多可選項。
LG 化學與通用將在美國 Lordstown 地區組建一家全新的合資企業,用來大規模生產動力電池,雙方將共同投資 23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62 億元),分別持有 50%的股份。新建動力電池工廠預計將於 2020 年年中破土動工,建成後年產能 將超過 30GWh。所生產的電芯將應用於通用汽車未來推出的電動車產品,包括 從凱迪拉克轎車到 2021 年末發布的新電動卡車。此外,通用汽車和 LG 化學還將籤署一份聯合研發協議,基於雙方在電池科學領域的深厚積澱,共同推動先進電池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進一步降低電池成本。
3.2 公司未來產能擴張以中國、波蘭工廠為主
梧倉工廠負責韓國國內市場供應,同時調控全球市場訂單。2017 年梧倉工廠實現 高速增長,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達到 91%、754%,但隨後兩年利潤增速趨緩。2019 年梧倉工廠實現營業收入約合人民幣 64.84 億元,利潤約 3238 萬元。
美國工廠在 2013~2019 年間收入保持上漲,但近兩年增速趨緩。2019 年收入約 合人民幣 23.78 億元,利潤為-2.25 億元。美國工廠近五年來首次出現虧損,主 要受近年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放緩的影響。
南京工廠位於上海以西大約 320 公裡處,緊鄰特斯拉位於上海臨港工業區的上海 工廠。南京工廠於 2019 年 10 月開始實現量產,2023 年實現全面達產,量產時間點預計比特斯拉電動汽車下線早一到兩個月左右。目前松下仍然是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核心動力電池供應商,LG 化學次之。但考慮到特斯拉在中國產 Model 3 的降本計劃,LG 化學南京圓柱產線已經開始量產,預計接下來的幾個月 LG 化學 向特斯拉供應的動力電池將逐漸增多,並有可能升級為核心供應商。
波蘭工廠的客戶為大眾、奧迪、捷豹等歐洲車企。2017/2018/2019 波蘭工廠的收 入分別為 0.89/28.17/136.364 億人民幣,利潤分別為-0.5/-4.94/-12.06 億人民幣。LG 化學將持續投資波蘭工廠,積極擴大產能規模,提升設備、人力等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規模效應,平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項費用、能耗以及原材料等綜合成本,從而降低電池價格。
4.緊密綁定下遊大客戶,構建穩定電池供應鏈
4.1 LG 化學電池客戶在世界前二十大車企佔據十三席
2007 年 LG 公司獲得現代汽車訂單,2009 年 LG 化學的第一款動力電池由現代 起亞共同研發,LG 化學的第一家動力電池工廠——韓國梧倉工廠由現代 Mobis 和 LG 化學合資建立。與現代起亞的合作,是 LG 化學首次將自主研發生產的鋰 電池應用於商用電動車,開啟了 LG 化學在動力電池的應用步伐。十幾年來 LG 化學為現代 sonata、現代 loniq、起亞 Niro EV 等多款車型提供動力電池。2019 年 LG 化學向現代企業提供了 7.8 萬輛車的動力電池,2020 年現代汽車和 LG 化 學討論組建合資企業,計劃在其它國家組建電池相關的合資公司。
LG 化學美國客戶以通用為主,其他客戶包括福特、克萊斯勒。LG 化學於 2009 年與通用合作,為雪佛蘭 Volt、Bolt 等多款車型提供動力電池。2020 年,LG 化學和通用新建的動力電池合資公司將動工,所生產的電芯將應用於通用汽車未來推出的電動車產品,包括從凱迪拉克轎車到 2021 年末發布的新電動卡車;2018年福特和克萊斯勒佔 LG 化學收入的 4%左右,LG 化學在密西根的工廠基本負責 以上三家公司的訂單。此外,2020 年 LG 化學獲得特斯拉大額訂單,將為特斯拉 上海工廠的 Model 3、Model Y 供應電池。2020 年 2 月,LG 化學從今年下半年 為美國豪華電動車 Lucid Motors 的標準車型獨家供應電池,電池型號為採用 NCM811 的 21700 圓柱電池。
LG化學幾乎囊括了所有歐洲主要的整車廠。公司從2012年為雷諾提供電池服務, 2019 年為雷諾交付了 61250 臺車的電池,雷諾已成為 LG 化學電池業務的第二 大客戶。依託波蘭工廠,LG 化學與多家歐洲車企建立合作關係,包括戴姆勒、 沃爾沃、大眾、奧迪。
2019 年 4 月,波蘭工廠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進而降低成本使用了寬幅的電芯產品,但由於更寬的塗布機對於製程要求更高,LG 化學沒有解決一些關鍵的技術問題, 導致電芯良品率下降。受限於 LG 波蘭工廠的產能問題,捷豹 I-PACE、奧迪 e-tron 接連停產,奔馳 EQC 也因為 LG 化學供應不足,削減產量,波蘭工廠的產能爬坡 情況對歐洲客戶至關重要。
LG 化學在中國的主要客戶是吉利。2017 年吉利收購了 LG 南京工廠後,LG 將幫 助吉利集團升級了電池技術,該工廠產能 1GWh,可以供應 8 萬輛混合動力汽車 的電池需求。2019 年,LG 化學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項目達產後將形成 10GWh 的生產能力。
2019 年底,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 年第 11批)》,其中首次包含了配套外資動力電池企業的車型,這意味著之前被白名單擋在門外的 LG 化學正式回歸中國市場,未來可能獲得更多中國車企的訂單。
4.2 公司立足傳統業務優勢,構建穩定動力電池供應鏈
LG 化學利用傳統業務優勢,正極材料自產居多。公司一直以自建工廠或控股的 方式自產材料,2019 年 LG 化學投資 29 億元人民幣在韓國建立電池正極材料工廠,並且在韓國清州和龜尾擴建其正極材料產能,目標是將正極材料內部供應率提高到 40%。國內供應商當升科技和杉杉股份所佔比不足 5%,優美科和浦項均 與 LG 化學籤訂了大額供貨合同,未來將成為 LG 化學正極材料的重要供應商。韓國本土的正極材料除自供外,主要供應商為 UMICORE、POSCO、L&F、 ECORPO。
LG 化學初期的負極材料供應商是三菱化學和日立化成,近幾年中國供應商璞泰來、杉杉股份的份額不斷上升,成為負極材料的主要供應商。特斯拉訂單的交付將進一步拉動 LG 對負極材料的需求,國內供應商份額有望繼續上升。
LG 化學的隔膜供應商早期以旭化成、東麗、SK 能源和 Celgard 為主,後 LG 化學與 SK 能源關係破裂,2013 年以星源材質取代 Celgard。2019 年恩捷股份獲 得 LG 化學大額訂單,切入溼法隔膜供應,目前 LG 化學的隔膜供應由中國企業 主導。
LG 化學 2016 年出售了自己的電解液業務,電解液的早期供應商為三菱化學、宇部興產和江蘇國泰為主,近年來新宙邦、天賜材料、天津旭化成等國內供應商逐步進入 LG 化學的電解液供應鏈。2020 年新宙邦對 LG 化學供應量由 0.6 萬噸增 至 0.9 萬噸,增速達到 50%,佔 LG 化學需求比重將達 13%。2021 年 LG 化學 將拉動對供應鏈企業電解液需求由 2.8 萬噸增至 11.5 萬噸。
LG 化學在鋰鈷鎳等原材料方面展開了深入布局,選擇在原材料領域深耕多年、 擁有礦產資源的領軍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籤訂大額訂單,以確保原材料供應。
5.鋰電池業務發展悠久,技術規模行業領先
5.1 主流車企合作經驗深厚,配套車型放量在即
LG 化學在客戶結構上優於其他電池廠商。LG 化學囊括了海外國際車企,且在各車企佔有重要供貨地位,市佔率不斷提升;寧德時代深耕國內一線車企,與國內龍頭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係,並逐步進入特斯拉、大眾、寶馬等國際車企的供應鏈;松下和三星 SDI 的客戶群相對單一,對大客戶依賴度高。相比之下,LG 化學與國際多數主流車企保持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大眾、通用、吉利等客戶均計劃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LG 化學在未來幾年出貨量有望大幅提升。
根據歐盟排放新規要求,自 2020 年起歐洲汽車製造商生產的新車中,95%的車 輛必須達到平均每公裡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過 95 克;2021 年 100%的新車必須 滿足上述標準。如果不達標,每輛車每克罰款 95歐元。2020 年 1 月歐洲新能源 汽車註冊量達到 7.5 萬輛,增幅高達 121%。LG 化學電池配套的多款新能源車型 銷量增速明顯,雷諾 ZOE、標緻 208、日產 Leaf、奧迪 etron、現代 Kona 均為 歐洲 1 月銷量前十車型。未來憑藉多款車型在歐洲市場放量增長,LG 化學動力 電池的裝機量將持續提升。
5.2 電池研發投入逐年增加,NCM811 單體比能領先
電池業務是 LG 化學的重點發展業務。近幾年電池業務的研發費用佔 LG 化學全 部研發費用的比率一直在 30%以上,是研發經費投入佔比最高的業務板塊。根據 LG 化學制定的一份未來 5 年的新計劃,到 2024 年,公司鋰電池銷售額將增加約 5 倍,預計將佔公司總營收的 50%左右。屆時動力電池銷售將成為 LG 化學最大 的業務部分。
LG 化學在電池方面的研發投入與研發費用率處於行業領先。電池業務的研發費 用穩步增長,從 2014 年的 12.53 億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23.15 億元,複合增長率 達到 13.06%;電池研發佔總研發比例在 30%-40%之間,電池業務收入佔總收入 比例從 16 年的 17%增長到 19 年的 28%,LG 化學前期在電池業務研發的投入初 見成效。2014~2017 年的電池業務的研發費用率在 7%左右,電池業務收入的增 長使得 2018、2019 年的研發費用率分別下降到 4.92%、4.62%。高研發費用下, LG 化學新產品收入佔總收入比例不斷上升,2019 年達到 36.8%。
LG 化學是全球動力電池公司中唯一一家基於化學的公司,在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四大關鍵材料領域均有技術儲備,擁有能夠穩定、大量生產高性能電池的力量。公司從 1995 年開始研發鋰電池,目前已經擁有 1.7 萬多個有關電池技 術的專利,覆蓋範圍包括長裡程材料、隔膜材料、散熱材料等。
LG 化學擁有的高容量正極材料可用於量產高性能電池,實現符合內燃機的電動 汽車行駛距離;LG 化學的強化穩定性分離膜,憑藉納米陶瓷塗層強化電池的耐久性及耐熱性,以 Cell 為單位強化電池安全性;LG 化學的精細化工業務含電解 液添加劑,曾自產電解液,掌握電解液技術;LG 正在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 解液材料以及隔膜的材料和技術上進行更多的研發。
LG 化學目前採用的電芯主要路線為軟包電池,在動力電池封裝方面,採用疊片 式軟包設計。LG 電池電芯目前生產工藝主要為 Stack&Folding 堆疊工藝,複合電極材料置於一張隔膜上以摺疊的工序完成組裝,減少了電極開裂的可能性,並有助於製作更加輕薄的電池,另外擁有高容量和高密度,發熱面積較大可以調節最適當的溫度,有利於保持長壽命與高性能。下一代電芯將採用新型的生產工藝:層壓工藝,能夠更適於生產高能量密度的電芯,同時通過簡化生產工藝,縮短電芯的單產時間。LG 化學在這種工藝方面具有獨家專利,層壓工藝能夠將 Cell 內部的死角空間最小化,保障電芯的長循環壽命,同時通過 LG化學高可靠 性隔膜讓電芯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
目前除寧德時代、比亞迪量產磷酸鐵鋰電池以外,其餘各廠商都為三元鋰電池;LG 化學是唯一使用軟包外形的電池廠商,相比於方形鋁殼電池及圓柱電池,軟包電池在發生安全隱患的時候一般先脹氣,或者從衝破封印處釋放能量,不易發生爆炸,因而安全性能更高,同等容量的軟包電池要比方形鋁殼輕,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此外,軟包電池的形狀可根據客戶的需求定製,設計上更加靈活,在新型號的電池開發上更佔優勢。通過對比各廠商已經量產的不同型號動力電池性能, LG 化學 NCM811 圓柱電池的單體能量密度達到 257.1 Wh/kg 排名第一。
LG 化學的動力電池高載入化及容量增加便利,可有效生產短軸 / 長軸電池 ;模組擁有長度/寬度/高度的較高設計自由度,可構成適合各種電池組形式的模 塊 ;電池包最高效利用了車輛內空間的設計,通過增強強度確保安全性,滿足 汽車廠商電池組要求條件。先進生產工藝方面,LG 化學進行更多的標準化以及數位化、自主化、自動化發展,通過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技術,使單體電池空間最大,提高最高生命周期和高能量密度。
5.3 擴建電池產能力度不減,積極搶佔全球市場份額
相比於其他電池廠商,LG 化學的擴產力度最為積極,擴產規模也是最大的。LG化學分別在美國密西根、韓國梧倉、波蘭弗羅茨瓦夫和中國南京等地建有四家電池工廠,2020 年有可能達到 100GWh。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2020 年 1 月 LG 化學在中國市場實現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 54.39MWh,同比增長 932.87%,位列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月排名第 7 位。
5.4 財務分析
2019 年公司營業利潤率再次由正轉負,為-5.4%,盈利能力同比下降的最大原因 是為應 ESS 火災事故提取準備金所產生的非經常性虧損。LG 化學認為隨著歐洲碳排法規的實施使得電動汽車的需求增加,以及汽車電池出貨量的持續增長和生產率的提高,預計銷售和利潤率將在每個季度中保持增長;
公司的營業利潤率在龍頭企業中處於中下遊。寧德時代營業利潤率高一方面依賴於國內高性價比的原材料供應鏈,另一方面得益於中國在製造領域領先的成本控制的能力。與公司其他業務板塊相比,電池業務起步較晚,營業利潤率也處於中下遊。
短期償債能力穩健,資產負債結構合理。公司 2019 年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 1.38 和 0.84,2018 年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 1.66 和 1.07,從 2014 年開始波動下滑,18 年仍穩定在合理水平,19 年已低於合理水平。公司資產負 債率長期穩定在行業內中低水平,整體經營策略較為穩健。
公司近年 ROE、ROA 總體呈下滑趨勢, 2019 年分別降至 2.20%和 1.20%,主 要由於 ESS 火災,波蘭、中國工廠新投產能未完全釋放,玻璃基板業務出售失敗 等事件影響。
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小幅波動,2019 年為 183 億元,同比增加 47.01%;2015-2018 年淨利潤現金比率較為平穩,2019 年大幅上升至 8.31,主要因為受 ESS 火災相關的一次性費用的影響,利潤規模大幅縮小。
資本性支出逐年遞增,電池業務的資本性支出佔比最多。2019 年電池業務的資本 性支出為 3.9 萬億韓元,預計 2020 年為 3 萬億韓元,LG 在 2020 年會繼續增加 動力電池產能,到 2020 年底預計整體產能將達到 100GWh。為配合下遊整體市 場增長,確保在短時間內滿足客戶的需求並保持成本競爭力,大約 80%的產能將 位於中國和歐洲。
……
報告來源:渤海證券
本報告共計: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