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富士康是智慧型手機製造的大本營。而近日,有消息稱,郭臺銘將擴展在印度的工廠,把蘋果手機的生產基地轉移到印度,並在當地進行大批量生產。公司高層也說出過,中國不再是世界工廠之類的話。一時之間,富士康與郭臺銘變成了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雖然富士康已經發表過聲明,表示只是對未來產業發展的預測,希望媒體不要過多揣測,但很多人並不買帳。富士康的離開,真的會對我國製造業造成很大影響嗎?
從目前國內的發展來看,富士康的離開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在富士康後面的,還有近些年成長起來的比亞迪、格力等行業巨頭能站出來填補空缺。而富士康最大的客戶蘋果,已經將其在富士康的訂單,部分分給比亞迪和立訊精密。很多人可能會問,立訊精密是什麼來頭,為什麼能接到蘋果的訂單。
從媒體的熱度來看,立訊精密的知名度確實不是很高,但她已經是國內前列的代工廠品牌了。其創始人王來春,曾是富士康的「打工妹」,一名流水線工人。估計富士康怎麼也沒有想到,搶自己飯碗的,竟然是自己公司以前的員工。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王來春以580億元的身家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的第235位。截止到2020年8月19日,立訊精密市值已經到達3535.33億,非常驚人。
王來春:曾是富士康的「打工妹」,如今已是身家百億的女富豪
剛加入富士康的時候,王來春和其他女工一樣,重複著平凡而枯燥的流水線工作。雖然工作內容一樣,但是對待工作的心態完全不同。雖然在工廠上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而且經常加班,但是王來春很少會抱怨,甚至有時候會主動加班。
這樣的舉動,被領導看在眼裡,而王來春也憑藉這種拼命工作的勁頭和傲人的業績,獲得了郭臺銘的讚賞,之後便在富士康坐上了高層位置。不過,對於王來春而言,這似乎不是她想要的,即使她手下掌管著幾千人,但是她仍舊想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生活。
於是,在富士康工作10年之後,王來春選擇離開富士康,自己去創業。其實在離開之前,她就已經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好了去處。離開公司之後,她跟自己的哥哥王來勝一起,花光所有積蓄收購香港立訊公司。憑藉自己在富士康十年的工作經驗累積,王來春也做起了與富士康一樣的代工廠,主要業務就是生產、銷售各種電子連接線之類。
不過,在外人看來,本應勢同水火的雙方,應該不會再有任何瓜葛。但實際是,立訊精密的前期發展,都是緊緊圍繞著富士康展開的。她所生產的連接器等產品,都是賣給富士康,然後從中獲利。也就是說,立訊精密是在富士康的「庇佑」下才成長起來。
不過王來春不想一直如此,在公司日趨穩定之後,她便開始尋找擺脫對富士康的依賴的方法,於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上市之後的立訊精密,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蘋果成為立訊精密上市之後的業務「大救星」。
為了能夠吸引顧客上門,立訊精密開始了一系列的收購,自身產業鏈也逐漸完善起來。蘋果公司也見識到了立訊精密的潛力,在2014年的時候,雙方籤訂合作關係,立訊精密拿下了蘋果的一款數據線業務。良好的口碑和出色業績在業內有目共睹,來找王來春開展業務合作的大客戶也越來越多,逐漸成長為國內排名靠前的代工廠巨頭。
王來春的經歷,著實令人欽佩,也詮釋出我國製造業的強大,絕非郭臺銘口中所說「缺他不可」。而且,郭臺銘將工廠轉移到印度也並不順利,因為工廠上班時間太長,工廠一直招不到人,很多人都不願意做。工作效率也比中國工人低,業績不是很好。此舉可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你們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