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我國成人患病率較高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據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25.2%。
降壓藥使用原則
1.「降壓是硬道理」:早降壓早獲益,長期降壓長期獲益,降壓達標將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風險降到最低,最大獲益。
2.降壓藥的用藥原則:小劑量開始,優先應用長效製劑,聯合用藥;個體化。
3.血壓控制的目標:一般高血壓<140/90毫米汞柱,老年高血壓<150/90毫米汞柱,腎病、糖尿病等降到130/80 mmHg。
4.血壓達標時間:一般患者用藥後4~12周內達標,高齡、冠狀動脈或雙頸動脈嚴重狹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達標時間應適當延長。
5.常用降壓藥: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及單片複方製劑均可用於高血壓初始和維持治療,但各有其特點和適應證。
6. 高血壓患者應長期治療和定期隨訪。
這麼多降壓藥,我們該如何選擇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降壓藥主要有6大類,為ACEI/ARB、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拮抗劑、利尿劑、α受體阻滯劑、複方製劑。
各類降壓藥的降壓機制和常見藥物見下表:
點擊查看大圖
降壓藥使用的幾個原則:
l個體化用藥:不能朋友、鄰居、親家用什麼藥好,你就選擇什麼藥。應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病情,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使用降壓藥;
l選擇長效藥:第三代CCB、ACEI、ARB都是長效藥。長效藥用藥簡單,每日一次用藥即可,不易發生漏服現象,所以患者更容易接受。而且長效藥藥效維持時間長,能保持血壓平穩控制。
l聯合用藥:除非早期高血壓單一用藥之外,一般提倡2-3種降壓藥聯合使用。這樣副作用小,療效好。如果一種藥血壓控制不好,應加品種不加量,一味的加量,療效未必增加多少,副作用卻明顯增加了。
l按時吃藥:藥物的維持時間都是固定的,按時吃藥能夠使血液中藥物的濃度保持穩定,當然血壓也能保持穩定。切忌按需吃藥——血壓高了吃藥,血壓正常了就不吃。如果這樣,血壓總是處于波動中,而併發症大多是在血壓波動時發生的。
公認理想的組合有:ARB或ACEI+利尿劑;第三代CCB+利尿劑;ARB或ACEI+第三代CCB;第三代CCB+β-受體阻斷劑;ARB+第三代CCB+利尿劑。
服用降壓藥的時間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了解一下一天中血壓的變化情況。
人的血壓並非始終保持不變,而是有一個規律性的波動:
9:00~11:00 以及 16:00~18:00 時血壓最高;18:00 時起開始緩慢下降,至次日凌晨 2:00~3:00 時最低。
在血壓最高值出現前 2 小時用藥,可以更好地穩定血壓。
根據血壓的變化規律以及降壓藥的種類:
l 一天吃 1 次的降壓藥(包括控釋片和緩釋片),建議在早上 7:00 服藥;
l 一天吃 2 次的降壓藥,建議在早上 7:00 和下午 14:00 服藥。
有少部分人血壓波動規律和上面提到的並不一致,建議做一次 24 小時的血壓監測,找出自己的血壓高峰。高峰出現的前 2 個小時,就是比較妥當的服藥時間點。
有一類降壓藥,叫 α 受體阻滯劑(名字裡帶唑嗪兩個字,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有前列腺增生的高血壓患者可能會用到。這個藥可能會在人站立、行走等活動過程中,引起低血壓,所以睡前用藥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