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被稱為是少兒編程的元年,之後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家長們開始帶領著孩子加入到了「少兒編程」的大軍中。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少兒編程也成為了像英語、奧數一樣受人追捧的課程,但是許多家長也有著相同的困惑:我的孩子將來不當程式設計師的話,還需要從小學習少兒編程嘛?這樣學習了又有什麼用呢?
今天,小夢老師就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疑問。
01
學少兒編程,不等於要做程式設計師
面對家長的這個誤解,家長們可以問一下自己,「送孩子去學畫畫的家長,都是希望孩子會成為職業畫家的嗎?送孩子去學鋼琴的家長,都是希望孩子成為鋼琴家嗎?「
通常家長的回答是:「不是的,只是希望孩子能獲得一些興趣的啟蒙,培養一個愛好,訓練一下思維」。
其實少兒編程學習也是一樣的,並不是為了孩子將來從事計算機行業做準備。學習編程最重要的是學習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編程思維。
那麼,什麼是編程思維呢?
編程思維是如何分析問題、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也就是我們分析並發現規律、建立解決問題的模型、再映射到合適的數據結構和算法上,最後根據算法寫程序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前兩步的分解和模式識別,其實還屬於數學思維的範疇,而後面的抽象和算法卻是編程思維所獨有的,也是我們應試教學上缺少的、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步驟。
舉個簡單的例子:
要如何用一隻手表達26個字母呢?
就通常而言,我們一隻手最多數到5,就算再加上複雜的手勢,最多也就數到10了。怎麼樣?一隻手要演示多達26種手勢,是不是毫無頭緒?
我們試著將問題拆分,一隻手5個手指,要麼彎曲,要麼伸直,如果我們能給五個手指不同的賦值,是不是就能產生不同的排列組合呢?
由此,運用編程最簡單的二進位算法,我們用一隻手就能表達32個數字。
攥緊拳頭表示「0」
大拇指表示「1」
食指表示「2」
中指表示「4」
無名指表示「8」
小拇指表示「16」
將1-26與26個字母一一對應,就可以得到一組很容易理解的簡單手勢。
其實,不僅是這種智力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到炒菜之前先把飯煮上(多線程),大到治國平天下(秦國張儀用連橫破壞六國合縱,其實是分治法),都能體現出編程思維。
所以,少兒編程是在為孩子提供一種學習方法,編程能夠讓孩子從小學習像科學家一樣思考該如何解決問題,在複雜環境和複雜問題下運用編程的計算思維可以指導孩子更好地解決問題。
02
提高學習成績,走向升學捷徑
少兒編程除了能鍛鍊孩子的思維邏輯,還能在孩子的文化課成績和升學方面有所幫助。
1、少兒編程對文化課的幫助,更多的是體現在:學編程可以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來幫助孩子解決成績不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的一系列問題,從而幫助孩子的文化課成績提升。
★數學:編程與數學關係十分密切,對於有豐厚數學基礎的孩子,能夠幫助他更好地理解編程邏輯,同時,也能夠幫助他們理解數學抽象概念。
★語文:編程鍛鍊的邏輯思維,能在無形中幫助孩子培養寫作所需的語言組織技能,能讓他們有計劃地梳理寫作框架,細分文章的主題,選擇文章需要的論點,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書寫他們的觀點。
★英語:學習編程能夠提高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對於那些記單詞有困難的孩子來說,可得到一些改善。另外,編程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碰到一些專業英語詞彙,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他們自身的詞彙量。
2、助力孩子走向升學捷徑。
近年來編程已經成為諸多發達城市,如北京、南京等中考科技特長生的熱門招生項目。
下面是人大附中2019年4月30日在官網發布的科技特長生招生簡章,裡面明確規定了報名條件之一:在信息學奧賽方面有突出特長。
諸如此類的名校在進行招生時,具備編程競賽的學生,會具備一定的優勢。
另外,還有很多參加信息學奧賽的孩子們,都是從小開始學習編程打好基礎,才能夠在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並以此得到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國內頂尖高校的保送或降分錄取。
▲2018清華保送生各科競賽人數統計
所以如果在升學競爭壓力如此大的今天,想通過信息奧賽獲得自招、降分、甚至保送的名額,提前了解編程、學習編程一定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03
增加孩子的未來競爭力
如今的新生代,被稱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幾乎都是伴隨著電子設備成長起來的。對現在的孩子而言,信息化教育幾乎是不可迴避的。
如果他們只會在這些設備上玩遊戲看動畫,無法利用這些設備創造點什麼,很難說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數字原住民」,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 「數字消費者」。
芬蘭的前教育部長曾說過:「在未來,如果你的孩子懂編程,他就是未來世界的創造者;如果他不懂,他只是使用者。」
從目前的經濟驅動力來看,經濟發展對信息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包括經濟、金融、醫療、教育,甚至是政府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人才。就像之前的英語、數學學科一樣,計算機科學已經不再是一門只是服務於應用的學科。
現在雖然不是所有工作都要用編程,但如果要用到,現學的難度很大。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發達國家,把編程列入青少年教育的必修學科中。
就像二十年前,不管你是不是名牌大學畢業,只要你學習過一點C語言,能夠會幾行代碼,你就是一個軟體人才。
如果你會用燒錄器擦寫51晶片,那麼你可能就會被當做一個嵌入式軟體開發人員。
這和50年代拿小學生當知識分子是一個道理,但現在你僅僅拿著這些東西斷然無法撬開求職的大門,更不要說未來了。
未來的孩子們,將會面對比一個比現在更AI化的時代。那時的他們,不僅要跟同齡人競爭,甚至還要跟24小時不眠不休的機器「搶飯碗」。
未來最容易被人工智慧淘汰的幾種職業
所以,我相信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編程就和其他技能一樣,只要學過,就一定有用得上的地方,而且不是只有當程式設計師這一條路,而是「編程」這一技能會在各個領域和行業中變得更加通用。
我們不該強迫孩子去學什麼,但是起碼要給他們看到更大世界的機會,要給他們選擇更多學習方式的機會。
多掌握一份技能,就多一份立足於社會的保障,也許就能比別人多一點優勢,而這一點優勢很可能就是決定你孩子職業和生活的關鍵。
綜上所述,在這個人人都是「創客」 的時代,編程並非是為了讓孩子長大成為程式設計師,讓孩子儘早接觸學習編程已經成為一種有效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方式。
即使對於那些對編程提不起熱情的孩子,或者那些有志於取得文學而非軟體工程學位的學生,理解編程依然意義重大。
因此,很多高瞻遠矚的父母,開始將編程作為一種「教育投資」讓孩子接觸學習。即使孩子未來並不想做一名「程式設計師」,在「教育投資」的層面來講,讓孩子接觸學習編程也是一項非常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