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受困于禁令,日韓半導體產業也面臨「一損俱損」的局面。
例如知名大廠索尼,是華為定製相機傳感器的供應商,華為旗艦手機和部分中端主力機型幾乎全都會搭載IMX型號的CMOS,曾經華為依靠IMX600這顆經典傳感器將P20Pro打造成一代經典拍照手機。但現在,雙方合作已經完全停止。索尼正在尋找其他買家,並試圖將傳感器業務拓展到手機外的其他領域,在更早之前,索尼已計劃削減支出約4.7億美元。
另外,為華為提供5G基站晶片的瑞薩電子、提供存儲的東芝也都已經停供。據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去年華為向日本供應商採購了共計1.1萬億日元的零部件,約合人民幣700億。
而韓系廠商方面,三星和SK海力士停止了存儲晶片的供應,三星電子的屏幕和屏幕驅動IC也已無法對華為出售。據外媒分析,2019年海力士大約10%的營收來自華為的訂單,而今年二季度,三星電子也有20%的收入來自大陸。如果禁令無法鬆動,一年就可令韓國半導體產業損失大約2019年全年出口10%的金額、約84.5億美元。
最近天風國際的分析師郭明錤預測,聯發科明年5G晶片的毛利恐降至30%,原因就是無法為華為供貨後,MOV三家的訂單並不能完全填補,預估三家需求量僅為華為訂單的70%;另一方面,三家智慧型手機SoC主要依賴高通的供應,聯發科的5G晶片難以與之競爭,降價也就在情理之中;且三家更青睞於聯發科的低端晶片,毛利更低。三重因素組合,將可能導致聯發科明年毛利降低。
中微半導體董事長尹志堯近日在23屆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指出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存在不平衡的問題,90%以上的資金都用於晶片生產,其中又有高達70%-80%的投資用於採購國外的設備和進口原材料,而在自主晶片生產設備和材料上的投資僅3%~5%。
根據尹志堯博士的介紹,一條高端晶片製造生產線需要約3000多臺設備,涉及十大類、橫跨300多個細分領域,而這些集成電路設備和關鍵材料正是國產最為薄弱的環節,成為西方國家「卡脖子」的手段。
另外中國的半導體企業普遍規模小,呈現遊兵散勇的狀態,需要政策推動「合起來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