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雙11」消費季被寄予厚望,無論是消費端,還是供給端,都將此視為「回血之戰」。
今年天貓「雙11」不走尋常路,分為兩個售賣期:11月1日起是第一波售賣期,11月11日為第二波售賣期。我市的商家也積極備戰,忙碌個不停。而忙碌的除了商家,還有電商平臺、主播達人、物流公司等產業鏈的所有環節。
「這款衣服屬於中長款,保暖效果比較好,完全不挑身材,小肚子、胯比較寬、小腿比較粗都可以駕馭……」昨日,在阜陽市舒簾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直播間,韓軍正在試穿各式冬季棉衣,並一一向網友介紹。
直播間裡網友不斷地提出問題:「身高155可以穿嗎?」「褲腰大小可以調嗎?」「有沒有其他顏色」……對此,韓軍面帶笑容逐個解答。在主播與網友的溝通互動期間,有的消費者就下單了。
「自從直播間開通後,銷量較往常提升了20%-30%,預計『雙11』銷售額可達20萬元-30萬元。」 公司負責人高學藝說,公司主要經營冬季保暖服飾、家居用品等。今年3月,公司招聘了7名直播銷售人員,包括5名主播,改造了兩間辦公室為直播間,每天直播賣貨13小時。
與阜陽市舒簾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一樣,安徽秦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依託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展直播賣貨。
「現在,不做直播賣不掉貨,行業倒逼我們改革。」公司客服主管楊銀銀說,一場疫情的契機,為直播電商提供了發展的契機,將直播帶貨推向新的熱度。
「直播增加了約30%的轉化率,簡單來說,就是以前100個人瀏覽產品,最終只有10個人買,直播的話會有13個人買。」楊銀銀說,直播還讓公司的退貨率下降30%左右。
在探訪中記者發現,較往年不同的是,我市很多電商企業都開通了直播帶貨。根據第三方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5月,我市參與直播的商品實現網絡零售額29868.6萬元,實現網絡零售量1470萬件。參與直播的商品數達19880個,投放率為5.3%。直播場次達9698場,累計觀看人次2844.1萬人。
除了直播營銷外,電商企業「雙11」比拼的還有發貨速度、郵寄成本等。阜陽市快遞企業紛紛加強與電商企業協作,開啟了「快遞+電商」的經營模式,漸漸形成了把電商搬進快遞公司,在電商家裡開快遞公司。
在潁東區快遞產業園阜陽圓通快遞一樓,源源不斷的快件正在有序地運轉著。樓上電商客戶時不時將大批新包裹運下來,堆放在出港件場地內。
「『雙11』期間,電商企業不擔心貨源,擔心的是銷售情況和快遞速度。」 高學藝說,以前,他會提前預約快遞企業安排車輛拉貨,以免貨物積壓。但如今,只要將貨物運到樓下就被分揀拉走了。
「我們已經為11家電商企業提供了倉儲、辦公場地,並籤訂互利共榮協議。11家企業每天的發貨量在1萬件以上。」阜陽圓通快遞公司運營部經理劉百順說,他們正在加蓋公司場地,準備再引進一些電商企業。
這種「快遞+電商」運營模式,已經成為快遞行業的常態。「我們這裡有6家電商企業,主要賣服飾、拖鞋、漁具等。」阜陽中通快遞總經辦副總徐金山說,「電商+快遞」協同發展,不僅方便了客戶,也讓快遞公司受益。
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吳小文說,我市快遞投遞量一直排名全省第2,僅次於合肥,投遞壓力大。除了打通快遞前端,也在積極打通快遞的末端網點。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844個建制村實現覆蓋,進村率52.92%;共有594個進村站點,其中駐村設點125處,抱團進村190處,郵快合作60處,快電合作30處,其餘189個站點以其他方式進村。另有250個未設站點的建制村通過直投到戶、委託代投等方式實現了快遞服務覆蓋。
潁州晚報記者 汪樂意 通訊員 江再飛/文 記者 王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