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ini LED需求爆發前的博弈:三安光電訴華燦光電真意為何?
2、【專利解密】OPPO研發液體鏡頭,拍照不再抖!手機更輕薄!
3、【專利解密】瑞聲科技打造高帶寬、低損耗毫米波濾波器
4、【專利解密】三菱通信導頻模式技術SEP陷專利無效風波
1、Mini LED需求爆發前的博弈:三安光電訴華燦光電真意為何?
集微網消息 近日,三安光電對華燦光電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華燦光電製造銷售的多款LED晶片產品侵犯三安光電相關專利,要求華燦光電賠償經濟損失共計8000萬元。國內LED晶片龍頭向行業第二出手,吹皺LED產業一池春水。
從財務數據來看,華燦光電遠未對三安光電形成威脅。不過,近兩年華燦光電在Mini LED領域表現積極,據披露,2019年第四季度該公司開始Mini LED批量發貨,2020年上半年出貨量持續大幅快速提升。Mini LED作為業界普遍看好的技術,也是三安光電當前布局的重點。
業界盛傳三安光電有望進入蘋果的Mini LED供應鏈,並逐年擴大供應份額。然而,這筆「大單」可能尚未實錘。今年6月,就曾有業內人士披露,三安光電量產的Mini LED晶粒均勻度仍不夠,導致良率不佳及終端修復成本可能過高,像蘋果這樣的品牌大廠是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品質及修補成本的。在此背景下,三安光電向華燦光電發起專利戰,不排除其以專利戰為自己的商業競爭增加籌碼的可能性。
同時,在LED產業下行周期下,行業利潤普遍偏低,即使是行業龍頭三安光電也概莫能外,毛利率逐年下滑。高企的庫存、巨額的應收帳款和高達70%以上的研發投入資本化率,更是隱含著三安光電財務狀況可能不如想像中樂觀的信息。
當然,就此斷言三安光電與華燦光電「全面開戰」為時尚早。深圳嘉德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辛鴻飛認為:「用來起訴的專利已經快到期,且訴訟金額較小,三安光電和華燦光電甚至未對此進行披露。綜合來看,這場訴訟更像是三安光電對華燦光電的一個小警告。」
從拼產能、拼價格到拼專利
三安光電此次起訴華燦光電所用專利分別為「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器件以及製造其的方法」(申請號201210286901.2,簡稱「012專利」)和申請號「半導體發光元件和半導體發光裝置」(申請號02142952.9,簡稱「529專利」)。兩件專利均是三安光電2018年底收購自夏普公司的專利,分別涉及外延和晶片製程某一局部領域。
雖然案件所涉應用包括電視背光、消費顯示背光、車載顯示背光等領域LED晶片,覆蓋大宗LED電子應用方向,但訴訟實際影響可能有限。此前,華燦光電證券部人士就曾表示:「根據創業板規則,重大訴訟的披露標準是達到經審計淨資產的10%,本次訴訟未達到公告標準,因此不需要進行公告。」
辛鴻飛也認為,「這場訴訟更像是三安光電對華燦光電的一個小警告。」可能尚未砸實的蘋果「大單」、華燦光電在Mini LED領域的發展乃至三安光電自身的經營壓力等因素都不排除是三安光電選擇此時「開戰」的潛在動因。
LEDinside研究總監王飛則從宏觀角度對此進行了解讀:「傳統的競爭手段主要是搶客戶和拼價格。但目前LED產業的產能已經供過於求,價格戰也已『殺』到現金流水平,部分廠商已出現現金流虧損,兩種方式繼續拼下去已經沒有意義。專利戰在國際大廠間從來沒停過,只是以前國內廠商普遍專利水平、儲備不那麼足,沒有條件打專利戰。隨著三安光電通過收購、研發等方式豐富專利庫存,已經有了資本運用專利武器,把競爭焦點從拼價格、拼產能轉向拼專利。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國內廠商實力提升到可以進行專利競爭的程度了。」
LED產業下行,地主家也沒餘糧?
2017年,由於上一輪小間距LED的需求驅動,LED晶片的需求走旺。看到價格上漲的行情,國內廠商在2017年-2018年集中擴產,結果導致2018年供過於求,LED晶片價格應聲而落,進入下行周期,行業利潤率也隨之走低。在今年的半年報中,三安光電明確提到,近兩年晶片價格大幅下降,行業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保持盈利的企業甚少。以華燦光電為例,2017年-2019年,該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2.7億元、0.3億元和-13.7億元,堪稱大跳水。
作為龍頭,三安光電是少數得以保持利潤為正的企業,卻仍不免逐年走低,近三年扣非淨利潤分別為29.5億元、22.5億元和6.9億元。更令人憂心的是不斷堆積的存貨量,2019年初,三安光電存貨帳面價值為27.9億元,當年末,存貨達到33.7億元,至今年年中,該公司存貨價值已達到42.2億元。近半年存貨增加8.5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增長量。
一般而言,庫存積壓說明下遊客戶銷售不及預期,因此已銷售貨物的回款也有較大可能出現問題。三安光電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三安光電應收帳款22.2億元,計提壞帳準備0.33億元,計提比例1.47%。這是一個偏低的比例,若計提比例稍高,當期3億元的扣非利潤還需打折扣。
此外,三安光電研發投入水平在業界首屈一指,以2019年為例其研發投入合計6.5億元,幾乎與當期扣非利潤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報中,其研發投入資本化比重高達74.39%。在會計學上,資本化支出是指可以計入資產並按照受益年限進行攤銷的支出,影響的是未來年度的利潤;而費用化支出,是指需計入當期損益的支出,影響的是本年度利潤。
Mini LED帶來的機會
在LED產業的下行周期內,Mini LED的「意外躥紅」給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在研調機構TrendForce發表的2020年十大科技產業趨勢中,Mini/Micro LED赫然在列,特別是Mini LED量產在即,被認為將大量應用在高端產品上,與OLED直接競爭。Yole數據顯示,全球Mini LED 顯示設備將有望從2019年的3.24百萬臺,增長至2023的80.7百萬臺,年複合增長率高達90%。
市場一致看好Mini LED的應用成長潛力,主流LED廠商紛紛加碼Mini LED布局。在晶片環節,三安光電宣布Mini LED、Micro LED晶片已實現批量供貨三星,華燦光電也在去年第四季度宣布Mini LED批量發貨;封裝環節,瑞豐光電今年7月宣布斥資4億元建設Mini LED背光封裝生產項目,國星光電8月宣布未來5年投資不超過19億元重點生產Mini LED等產品;面板環節,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傳統面板企業已建設Mini LED面板生產線,京東方已與華燦光電開展戰略合作共同開發Mini LED……
王飛告訴記者,Mini LED背光技術用於改善LCD背光功能,可以增加動態對比度的調節。作為較新的技術,目前生產規模有限,多出現於新產品發布中,預計到明年才會出現大批量生產。
他判斷說:「Mini LED對於產業的作用,可以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分別做預判。需求側,一旦Mini LED產品獲得消費者高度認可,可能額外增加需求,某種程度上就是改善了需求周期;供給側,Mini LED可能在LED這個較為成熟的產業中創造產品的差異化,由此產生的差異化特徵或新的賣點,將產生新的價值,從而有機會轉化成企業的一個盈利點。」同時,Mini LED有望延長LCD的顯示周期,在全球LCD產業已轉移到中國大陸的當下,Mini LED需求的爆發無疑對中國大陸廠商是個難得的機遇。
在LED產能供過於求的大背景下,Mini LED對於產業供需平衡的調節作用,無疑彌足珍貴,且不容錯過。
三安光電勝算幾何?
在圍繞Mini LED的這場競逐中,三安光電已經謀得先機。據披露,三安光電Mini/Micro LED晶片已實現批量供貨三星,成為其首要供應商並籤署供貨協議;同時與TCL華星成立聯合實驗室,推進Micro LED的市場化進程。為應對高端產品的市場需求,三安光電加快全資子公司泉州三安半導體的產能釋放,以及湖北三安Mini/Micro的產業化項目基礎建設。
9月23日,蘋果專業分析師郭明琪的報告中稱,蘋果計劃在明年推出的iPad Pro上搭載Mini LED顯示屏,三安光電將成為最大贏家。三安光電開發蘋果的Mini LED晶片已在PRQ (post ramp qualifications) 階段,開發時程與成本優於競爭對手 (包括歐司朗與首爾半導體)。因而預測三安光電在2021年與2022年蘋果系的Mini LED市佔率分別為20%-30%與45%-55%。加上非蘋果系的Mini LED需求增長,預計三安光電在未來3–5年增長動能顯著受益於Mini LED事業。
不過,來自蘋果的大訂單可能尚未「砸實」。首先,郭明琪預測中三安光電最早出貨時間為2021年上半年。
其次,按此前業內人士的說法,三安光電出品的Mini LED晶粒仍有不足之處。今年6月18日,中國臺灣LED廠晶電與隆達共同成立控股公司,被業內解讀為搶佔Mini LED市場先機。彼時就有業內人士分析,晶電將至少獨佔兩年蘋果的Mini LED訂單。因為與國際大廠歐司朗相比,晶電有明顯的技術及成本優勢;而三安光電量產的Mini LED晶粒均勻度仍不夠,導致良率不佳及終端修復成本可能過高,像蘋果這樣的品牌大廠無法接受這樣的品質及修補成本。
最後,在郭明琪的分析中,三安光電最大的優勢在於開發時程與成本,但這一優勢的領先程度尚未可知。畢竟,在三安光電布局Mini LED的時候,其同行也沒有閒著。華燦光電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Mini LED批量發貨,進展迅猛,今年上半年其中高端產品佔比已超80%。華燦光電在中報中表示,公司背光產品市場佔有率大幅增長,Mini/Micro LED 產品大批量出貨,同時出貨量逐月快速增長,海外高光效產品的出貨保持穩定。今年8月中國臺灣面板廠商群創光電全球首發55英寸可捲曲Mini LED顯示器,採用的就是華燦光電Mini LED晶片解決方案。最新消息顯示, LG新近推出的163英寸Micro LED商用電視也是採用華燦光電的晶片方案。
重重不確定因素之下,三安光電對華燦光電發起專利訴訟,不排除是為來自蘋果的大單清掃障礙。正如辛鴻飛對三安光電此次行動戰略目標的判斷:「三安光電可能需要通過專利戰給自己的商業競爭增加籌碼。」
2、【專利解密】OPPO研發液體鏡頭,拍照不再抖!手機更輕薄!
【嘉德點評】OPPO發明的具有擠壓結構的液體鏡頭對焦技術,通過液體鏡頭可發生形變而改變屈光度的特性,將其與普通攝像鏡頭結合,從而實現了在有限的空間內增加對焦範圍。
集微網消息,目前,在各大手機廠商的競爭中,攝像頭模組一直是重點關注的對象,華為、小米等眾多廠商每年也都在刷新其攝像頭參數,而攝像頭中使用的電子變焦技術,也成為人們口中熱議的話題。
眾所周知,對焦距離越高,圖像的質量也會越高,而越高的對焦距離也要求鏡頭移動的移動範圍越大,但這樣就會導致攝像頭模組的體積增加。而液體鏡頭作為近幾年發展的新型鏡頭,利用電壓控制透鏡中液珠變形,從而隨時改變鏡面曲率以調整鏡頭的焦距,在攝像頭模組中加入液體鏡頭,不論物體遠近,方便進行電子變焦。利用液體鏡頭的變焦特性,攝像頭模組能夠做到小型化設計,以達到輕薄手機的設計理念。
根據公開專利信息,OPPO公司早在2019年9月就已提交有關液體鏡頭的專利(申請號:CN201910824574.3),該專利方案通過採用至少具有兩種不同液體的攝像模組,終端設備能夠通過對多個所述稜鏡單元進行電性控制,以對經過各所述稜鏡單元的入射光線的傳播方向進行調整,從而實現對焦和防抖。
OPPO持續加大對液體鏡頭的開發,OPPO在2020年5月27日申請了一項名為「鏡頭組件、攝像頭模組及電子設備」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2010464055.3),申請人為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該專利方案攝像頭模組通過移動第一鏡頭以及擠壓液體鏡頭均可以實現對攝像頭模組的對焦,而將二者相結合,可以在有限空間內增加攝像頭模組的對焦範圍,從而可以滿足攝像頭模組的小型化設計。
根據該專利目前公開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項利用液體鏡頭變焦的技術吧。
如上圖,為該專利發明的攝像頭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包括鏡座50、第一鏡頭30、液體鏡頭20以及擠壓結構40。第一鏡頭、液體鏡頭以及擠壓結構均安置於鏡座上,其中,第一鏡頭可以沿著鏡頭組件的光軸11進行移動,擠壓結構用於擠壓液體鏡頭,從而調整液體鏡頭所出射的光線方向。
攝像頭模組可以通過移動第一鏡頭以及擠壓液體鏡頭來實現對攝像頭模組的對焦,具體來說,由於第一鏡頭可移動的距離較小,這就限制了依靠移動第一鏡頭來對焦,而液體鏡頭可對焦的特性則恰好彌補了第一鏡頭的不足,通過擠壓結構擠壓液體鏡頭,從而可以改變液體鏡頭的屈光度,因此也就實現了對焦距離的變化。
可以看到,這兩個組件的結合,更加有效的在有限的空間內增加了攝像頭模組的對焦範圍,這樣就可以滿足攝像頭模組的小型化設計。
如上圖,是這種攝像頭模組的擠壓結構的布置示意圖,可以看到該結構中設置了多組磁體432和線圈431,線圈沿著擠壓座的周測排布,磁體和線圈分布在大致呈矩形塊狀的套筒的四邊。
該模塊藉助於磁體和線圈的作用,可以靈活地調整擠壓座42的空間姿態,從而可以適應性的對液體鏡頭進行擠壓。例如:在需要擠壓實現拍攝對焦時,可以同時向四組線圈供電,使得四組線圈分別在相應磁體的磁場下同步地驅使液體鏡頭沿攝像頭模組的光軸方向移動。如下圖,是該結構擠壓液體鏡頭的狀態示意圖。
可以看到,擠壓座與液體鏡頭相接觸,但是並未使得液體鏡頭發生變形,因此當繼續擠壓時,液體鏡頭就可以發生形變,從而實現對焦。而當需要利用液體鏡頭來防抖時,則需要利用液體鏡頭對出射光線作出相對於攝像頭模組的光軸偏轉一定的角度,以此來抵消振動所引起的拍攝圖像的抖動偏移。
液態鏡頭不僅能在對焦和防抖方面提升圖像質量,而且液態鏡頭佔用的空間很小,節省攝像頭模組的空間,實現手機的輕薄化設計。目前,液體鏡頭技術是否應用於手機上還不得而知,OPPO手機機身輕薄化已突破7.6mm,若應用液體鏡頭,將進一步提升手機拍照性能和節省手機空間。
關於嘉德
深圳市嘉德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由曾在華為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多年的智慧財產權專家、律師、專利代理人組成,熟悉中歐美智慧財產權法律理論和實務,在全球智慧財產權申請、布局、訴訟、許可談判、交易、運營、標準專利協同創造、專利池建設、展會智慧財產權、跨境電商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3、【專利解密】瑞聲科技打造高帶寬、低損耗毫米波濾波器
【嘉德點評】瑞聲科技的毫米波濾波器專利,將各閉合諧振腔採用等尺寸設計,並對腔內設置的金屬化過孔的孔徑進行調節,使得各閉合諧振腔的等效尺寸變化,進而實現帶寬更大、損耗更小的目的。
集微網消息,瑞聲科技作為工信部5G毫米波天線工業強基工程中標的企業之一,深耕多年不負眾望,除了毫米波天線之外,其在毫米波濾波器方向仍有建樹。
未來5G網絡正朝著網絡多元化、寬帶化、綜合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各種智能終端的普及,移動數據流量將呈現爆炸式增長。並且5G網絡的逐步落地,也使得手機通信頻段大幅增加。
5G通信的毫米波全頻帶頻段包含26.5~29.5GHz,10.7%相對帶寬,對應相關的毫米波射頻系統要求在DC~60GHz的帶外均有良好的抑制性能。LTCC工藝製成的毫米波濾波器集成度更高,器件尺寸更小,損耗更低,但對金屬化過孔加工有嚴格要求。
為此, 瑞聲科技在2018年12月31日申請了一項名為「毫米波LTCC濾波器」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811650621.9),申請人為瑞聲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圖1 毫米波LTCC濾波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上圖1是該專利提出的一種毫米波LTCC濾波器100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它主要包括統地層1、金屬化過孔2、第一探針3以及第二探針4。
系統地層1由上向下依次間隔疊設第一至第五系統地層(1a~1e),並且這五層系統地層的外圍尺寸均相同。而且,相鄰兩層系統地層可以圍成一個閉合諧振腔5,對應而言,五層系統地層1由上向下也依次圍成外圍尺寸相同的第一至第四閉合諧振腔(5a~5d)。此外,在相鄰兩系統地層之間還夾有由LTCC材料製成的基材層。
根據上圖,金屬化過孔2由沿系統地層1疊設方向分別貫穿四個閉合諧振腔的多個金屬化過孔組成(21~24),且各閉合諧振腔5的金屬化過孔2呈同心孔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二金屬化過孔21/22的孔徑與第四/三金屬化過孔24/23的孔徑相等,,並且第一金屬化過孔21的孔徑小於第二金屬化過孔22的孔徑。這樣的結構設置調整了不同閉合諧振腔5的金屬化過孔孔徑大小,使得各閉合諧振腔5的等效尺寸變化,同一閉合諧振腔5的相同間距的金屬化過孔2縮小,等效閉合諧振腔尺寸增大,閉合諧振腔自諧振模式改變,從而實現更大帶寬。
此外,第一探針3的一端插入至第一閉合諧振腔5a內,形成饋電結構。而第二探針4與第一探針3呈對稱設置,第二探針4的一端則插入第四閉合諧振腔5d內,形成饋電結構。這種結構可通過兩探針的配合同軸線激勵,實現帶寬更大,損耗更小,更容易和陶瓷封裝微帶天線互聯,使得本發明毫米波LTCC濾波器的插損較現有技術結構從1.8dB降到1dB。
圖2 毫米波LTCC濾波器的S特性參數曲線圖
參考上圖2,其中S11為本發明毫米波LTCC濾波器的埠反射係數,S21為傳輸係數,由圖可知,瑞聲科技的毫米波LTCC濾波器性能較優,插損小於1dB(S21大於-1dB),大部分帶外抑制小於-30dB。
總而言之,相較於現有技術,瑞聲科技的毫米波LTCC濾波器將各閉合諧振腔採用等尺寸設計,並對腔內設置的金屬化過孔的孔徑進行調節,使得各閉合諧振腔的等效尺寸變化,相同間距金屬化過孔縮小,等效閉合諧振腔尺寸增大,閉合諧振腔自諧振模式改變,進而實現帶寬更大,損耗更小的目的,並且符合5G毫米波通信系統射頻前端的要求。
瑞聲科技作為全球精密製造的龍頭企業之一,在聲學、光學、射頻天線、精密結構件等多個領域均有所成績,希望瑞聲科技能夠繼續深耕,在多個方面取得優異碩果。
關於嘉德
深圳市嘉德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由曾在華為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多年的智慧財產權專家、律師、專利代理人組成,熟悉中歐美智慧財產權法律理論和實務,在全球智慧財產權申請、布局、訴訟、許可談判、交易、運營、標準專利協同創造、專利池建設、展會智慧財產權、跨境電商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4、【專利解密】三菱通信導頻模式技術SEP陷專利無效風波
【嘉德點評】三菱的此發明相較於傳統技術而言,確實進行了一定的提升,使得代表導頻符號模式的信號可以用於信道條件確定以外其它目的的方法和設備,從而提高電信系統的資源利用率。
集微網消息,三菱電機是電機電子行業的老牌廠商,從1921年創立至今將近一百周年,然而近期卻陷入了專利無效的風波中。
在一些電信網絡中,基站利用接收的代表導頻符號模式的信號,以確定其與每個移動終端間存在的信道條件,並根據此條件選擇必須向基站傳送數據的移動終端。在該技術中,當移動終端需要向基站傳送數據時,它必須在整個導頻分配持續時間內周期性地向基站發送代表導頻符號模式的信號。如果移動終端和基站間存在的信道條件好於其它移動終端和基站間存在的信道條件時,基站選擇該移動終端作為向基站傳送數據的移動終端。然而,選擇的終端可能不再有數據傳送給基站,這就導致電信系統資源的浪費。
如果移動終端不再有數據傳送時,它必須利用電力資源以周期性地向基站傳送代表導頻符號模式的信號,然而這就使得電力消耗較大。雖然現有方案能夠縮短導頻分配持續時間從而避免這一問題,但卻增加了移動終端和基站之間大量的消息交換。
為此,三菱電機早在07年就申請了一項名為「用於傳送代表導頻符號模式的信號的方法和設備」的標準必要專利(申請號:20071018219 1. 8),申請人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圖1 無線網絡結構示意圖
圖1 是該發明提出的一種無線網絡結構的示意圖,在圖1的電信系統中,網絡15使得多個第二電信設備201或20k通過上下行鏈路信道連接到第一電信設備10。
實際應用時,電信網絡15 可以為採用時分復用方案(TDD) 或頻分復用方案(FDD) 的無線電信系統。在時分復用方案中,上下行鏈路信道傳送的信號在同頻帶不同時間內復用,這樣就使得在無線網絡15中傳送的信號共享相同的頻率譜。而在頻分復用方案中,上下行鏈路信道傳送的信號則在不同的頻帶復用。
第一電信設備10通過下行鏈路信道向第二電信設備20傳送數據、信號或消息,反之則通過上行鏈路時隙進行傳輸。
第一電信設備10從第二電信設備20接收用於上行鏈路信道中的導頻符號模式消息的請求。對於導頻分配持續時間,第一電信設備10為每一個第二電信設備20分配一個導頻符號模式,且每一個分配的導頻符號模式與其它分配的導頻符號模式正交。在導頻分配持續時間內,每一個第二電信設備20通過上行鏈路信道傳送其被分配的導頻符號模式。
利用接收的代表導頻符號模式的信號,第一電信設備10可以確定它自身和每個第二電信設備20 之間存在的信道條件。第一電信設備10給第二電信設備20中信號接收功率高於預定值的那個第二電信設備分配下一個上行鏈路時間幀。
三菱的此發明相較於傳統技術而言,確實進行了一定的提升,使得代表導頻符號模式的信號可以用於信道條件確定以外其它目的的方法和設備,從而提高電信系統的資源利用率。
關於嘉德
深圳市嘉德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由曾在華為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多年的智慧財產權專家、律師、專利代理人組成,熟悉中歐美智慧財產權法律理論和實務,在全球智慧財產權申請、布局、訴訟、許可談判、交易、運營、標準專利協同創造、專利池建設、展會智慧財產權、跨境電商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