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工業用地的變遷與未來

2020-12-23 中工招商網

來源:城PLUS作者:黃斐玫

深圳灣創業廣場

深圳市工業用地近四十年的擴張與更新,可謂這個城市經濟發展奇蹟在空間上的最佳投影。目前,深圳工業增加值仍佔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40%,工業用地佔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

迫於產業發展需求和城市資源環境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深圳工業用地發展在國內率先進入了一個「轉型期」。而進入粵港澳大灣區時代,深圳工業用地的發展更是迎來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

01一、深圳市工業用地發展概覽

隨著對產業空心化的擔憂加劇,政府加強了工改商、工改居類項目的限制,工改工項目因此相應提升。由於市場居住類物業的利潤豐厚,大量M0[4]空間被改造為商務公寓,實質上並未起到提升產業空間的作用。

深圳不同時期各類城市更新項目數量構成

為應對這一問題,2018年深圳市經貿信息委發布《深圳市工業區塊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企業希望通過工改工之名,行房地產售賣之實的渠道基本被斬斷。辦法指出,M1和M0不得建成「類住宅化」,禁止將廠房改為公寓,研發用房和配套設施建築平面不得採用住宅套型式設計。嚴格控制區塊線內M1改為M0,原特區外各區(新區)區塊線內M1改M0的工業用地面積總量控制在20%以內,南山區區塊線這一比例控制在50%以內。

2019年初,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起草了《深圳市扶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允許在維持原土地用途不變情況下增加建築面積,產業用地可通過新建、擴建、拆建及三種方式組合的路徑實施容積率調整,如利用已批未建產業用地進行建設,以及部分建成、已建成產業用地利用空地進行建設;對現有廠房及配套建(構)築物進行擴建、改建;對拆除部分或全部建(構)築物後建設等。但核心仍然是堅持「以產業運營為核心,嚴禁房地產化」

02二 工業用地規模持續縮減

經歷了近四十年的高速發展,深圳從一個不足3平方公裡的工業區,發展成為中國創新製造、外貿創匯的一流城市,積累了超過建設用地三分之一的工業用地。

但是由於市場自發的快速發展和分散的權屬,除少數幾個大型產業園區外,大部分的工業用地處於分散而零碎的狀態,而工業用地的利用與功能的改變更多的受市場力量的左右。

原特區內地區的產業園經過早期城市更新,多數實現「退二進三」,成為了服務業的集中地;特區外的大部分工業園區,市場的「去工業化」熱情仍然較高,但在愈加嚴厲的工業用地更新政策下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深圳華僑城創意園,工業區變身藝術商業

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大都市都經歷了與產業結構相適應的工業用地配置

以紐約和東京為例,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到20 世紀末,紐約的「去製造業化」現象明顯;而日本在《廣場協議》後加大對外直接投資,東京的第三產業迅速提升,第二產業急速下降。

相應地,紐約和東京的工業用地比例大幅度下降,商業等第三產業用地比例大幅上升。

紐約2014 年的工業和製造業用地面積為22平方公裡,佔土地總面積的比例為3.5%;東京2007 年工業用地面積為58平方公裡,佔土地總面積的比例為9%[5]。總體來看,大都市地區的工業用地面積較少,佔土地總面積的比例也較低

03三 用地效率持續提升

儘管深圳市工業用地規模有減少的趨勢,但工業用地的效率卻一直在提升,且近年來的增速在加快

2003年,深圳市工業用地地均工業增加值僅11.24萬元/公頃,到2010年間僅提高到15萬元/公頃,更多的體現為總量的擴張而非效率的提升。

2010年以後,工業用地增速趨緩,且2015年以後,工業用地實際上呈現下降趨勢,但工業增加值仍在快速增長,相應的地均增加值也在不斷增長,2017年達到32萬元/公頃,年均增長11%。

深圳市各年份工業用地地均增加值的增長

04四 「環灣地區」的產業價值凸顯

深圳市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灣區經濟」,藉此將深圳打造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城市。

2015年4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被正式寫進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正式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綱要中提出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資源,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向粵港澳大灣區的環灣地區集中已初具規模。

廣深走廊沿線高新技術企業分布[6]

近十年來深圳市的高端資源也在不斷向環灣地區集中,其中直接臨近灣區的南山和寶安兩區發展尤為迅速:

| 南山區

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日益成為主導產業,工業用地隨之相應減少。目前南山共有總部企業124家,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66.9%。儘管工業用地的規模近年來下降趨勢明顯,但是工業增加值以及工業用地的利用效率卻在不斷提升。全區的工業用地總量僅16平方公裡,卻已成為全國各區縣單元中地均工業增加值最高的區域。

| 寶安區

工業用地的地均工業增加值從2002年的6.68億元/平方公裡,增長到2012年的11.14億元/平方公裡,年均僅增長5%;2012到2016年則達到了年均17%的增長速度,作為一個產業大區(工業用地佔全市的27%),地均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同期全市的平均。

05五 「廣深港澳科技走廊」下工業用地的多樣化需求

深圳市土地空間有限、工業用地佔比大,新增土地要滿足保民生、保基建等任務,可用於產業空間的份額較少。

2016年,深圳市建設用地面積達到975平方公裡,佔全市總面積48%,遠超土地利用警戒紅線,按照《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規劃期內可增加建設用地面積僅剩29平方公裡,至2020年年均不足8平方公裡。

粵港澳大灣區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新經濟背景下,深圳市各類新興創新公司,「獨角獸」公司興起,這些公司大多屬於高端製造、網際網路和高新科技類產業,具有全球範圍流通、風投資金吸引力強等特徵,這些新興創新公司成長周期短、創新能力強、爆發速度快,能夠促進上下遊產業甚至激活跨界發展,而對生產空間也提出多樣性、靈活化的需求

產業的升級換代除了直接引起空間形態的變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就業主體的變化,即就業人群的教育水平、年齡結構、收入水平的變化,就業總量、帶眷情況也有很大不同,而這將直接導致本地區主體人群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的改變,以及對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需求的變化。

產業配套環境的打造和高品質新型產業空間的供給才能有效的留住優質企業。儘管深圳市目前尚不具備大量由政府主導的產業空間,但是從城市配套、產業配套、人才吸引、環境打造等措施入手,仍然是有效的改善產業發展環境,推動產業升級的方式。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戰略目標之一是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優先發展民生工程,提高大灣區民眾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質量。近年來包括 「矽巷」等地區的科技創新向城市中心區回歸等案例也說明,高科技產業或者高新製造產業,其集聚不在大規模的產業空間,而更多取決於創業者以及就業者的環境偏好,即優質的城市服務、多元的城市文化和時尚的環境氛圍。因此,提供更多樣化、配套更完善的產業空間,合理引導工業用地的更新方向,有助於城市產業活力的持續保持。

作者 | 黃斐玫中規院深圳分院規劃設計三所作者簡介:北京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碩士,註冊城市規劃師。主要從事區域規劃、城市規劃以及戰略、人口、城市更新等研究。近年主要負責《深圳市寶安區城市更新戰略與策略研究》、《珠海空港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研究》、《常德市津澧新城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研究》等規劃及課題研究工作。

注釋:[1] 深圳市規劃局等,《深圳市工業布局研究與規劃(總報告)》, 2006,6[2] 深圳市規劃局等,《深圳市工業布局研究與規劃(總報告)》, 2006,6[3]《前5個月製造業投資出現回升勢頭,專家提醒——增速尚處低位亟待組合施策》,經濟日報,2018.6.29[4]《深圳市城市規劃標準與準則》中,結合產業發展特點,在《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的基礎上,提出了M0新型產業用地類型,涵蓋了研發、創意、設計、中試、無汙染生產等創新型產業功能以及相關配套服務活動。[5] 黃迎春 楊伯鋼 張飛舟,《世界城市土地利用特點及其對北京的啟示》,國際城市規劃,2017,6[6] 數據來源:省科技廳2017年5月提供的高新企業名錄

參考文獻:1. 李江,《園區整合: 產業空間重構的必然選擇———資源條件緊約束下的深圳寶安工業布局》,經濟地理,2008,72. 肖曉俊 傅江帆 賀燦飛,《國際大都市產業功能區空間利用特徵》,世界地理研究,2011,123. 嚴若谷,《快速城市化地區的城市工業空間演變與空間再生研究—以深圳舊工業區升級改造為例》,廣東社會科學,2016.34. 胡映潔 呂斌,《我國工業用地更新的利益還原機制及其績效分析》,土地利用,2016.45.《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

相關焦點

  • 深圳市工業用地轉讓預告登記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
    深圳市工業用地轉讓預告登記實施細則(試行)(徵求意見稿)第一條【法律依據】 >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盤活存量低效工業用地,優化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規範工業用地轉讓預告登記行為,根據不動產登記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4號)等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細則。
  • 四大區域新型工業用地政策之爭
    再到各地政府根據城市情況發布了諸多新型工業用地相關政策,展現出了各級政府對於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但也從側面展現出了各地政府產業發展的現狀。不同城市的產業基礎與客觀條件層次不齊,沒有最好的新型工業用地政策,只有最適合的新型工業用地政策。
  • 臨沂允許工業用地兼容商業用地!
    全市多數開發園區企業廠區預留空閒地面積較大,工業廠房多為1至2層,與廣東、浙江等地10餘層的工業標準化廠房、工業樓宇相比,建築密度、容積率等相差較大,土地利用效率較低。三是新型產業用地管理滯後。新型產業用地(M0)以工業樓宇、工業標準化廠房、中小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等為主要開發對象,融合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高端裝備研發、物聯網設計研發、生物醫藥研發、文化創意、中試、無汙染生產等新型產業功能以及配套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允許工業用地兼容商業用地。嚴禁利用或變相利用新型產業用地搞住宅、商業開發。
  • 深圳市寶安龍崗兩區城市化非農建設用地劃定辦法
    第一條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積極推進寶安、龍崗兩區(以下簡稱「兩 區」)城市化進程,有序開展兩區城市化非農建設用地劃定工作,根據《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寶安龍崗兩區城市化進程的意見》(深發[2003]15 號)和市政府《關於印發〈深圳市寶安龍崗兩區城市化土地管理辦法〉的通知》(深府[2004]102 號)等有關文件精神,制定本辦法
  •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光明管理局關於A512-0021宗地建設用地規劃...
    該事項已經規劃主管部門審議通過,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廣東省城鄉規劃條例》和《深圳市城市規劃條例》等有關規定予以公示:  一、變更內容  A512-0021宗地位於光明區光明街道茶林路與科林路交匯處東南側,用地面積29850.27平方米,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
  • 城市洞察丨乘「新型產業用地」之風,逐「工業用地改造」之浪(下篇)
    宋傑 目錄 3 新型產業用地在工業 用地改造中的典型案例掃描‍ 2.工業用地裡長出來的文創產業 1)常州創意產業基地 對工業用地的再利用 對於常州來說,由於最早的文創產業主要是圍繞中華恐龍園崛起的,需要藉助恐龍園IP或是恐龍園的直接授權而開展相關業務
  • 解讀商業用地和工業用地在產權上的不同
    土地的產權屬於一種財產權利,包括所有權、使用權、處置權等等,商業用地與工業用地這兩種土地類型的產權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人對此不太了解,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介紹商業用地與工業用地在產權上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 經開區全面啟動低效工業用地和「工業用地商業化」專項整治清查工作
    融媒體訊 12月21日,縣委常委、縣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謝長兵主持召開縣經開區低效工業用地和
  • 商業用地和工業用地裡你必須要知道的那些事!
    此類物業以用地性質又可以分為商業用地和工業用地,其中又有什麼不同呢?工業用地是指獨立設置的工廠、車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地等用地。一般情況下,工業用土地價格低於商業用地價格,在三四線城市商業用地價格約3倍於工業用地價格。
  • 關於深圳市農科集團有限公司收地歷史遺留問題安置用地土地整備...
    深圳市農科集團有限公司收地歷史遺留問題安置用地([沙湖-碧嶺地區]法定圖則20-18地塊)土地整備規劃已經2020年12月22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業務會審議並通過
  • 湖北武漢推出開發區工業用地新模式
    近日,湖北省武漢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支持開發區新型工業用地(M0)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進一步抓好節約、有效、依法、公開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開發利用成本,推進開發區騰籠換鳥,建設高品質產業空間。
  • 總部遴選公示的後海中心區G08地塊,該地塊位於南山區,土地用地規
    10月21日,深圳市產業用地新增公告地塊1宗,掛牌5宗,總部遴選公示項目1個。掛牌的五宗地塊兩宗位於坪山區、其餘三宗分別位於寶安區、南山區和光明區。其中,四宗為工業用地,南山區T107-0092為商業用地,該地塊土地面積為3958平米,容積率8.19,起始價約為5.13億元。總部遴選公示的後海中心區G08地塊,該地塊位於南山區,土地用地規模約4144.61平米,總建築面積約4萬平米,主要用於總部辦公,配套小部分商業。值得關注到的是,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總部項目意向用地單位為中海。
  • 859萬元 長沙縣一宗工業用地底價成交
    來源: 鳳凰網房產長沙站9月1日,[2020]長沙縣047號工業用地掛牌截止,由湖南印一印務有限公司底價競得,成交價格859萬元。據長沙市國土資源網上交易系統顯示,[2020]長沙縣047號地塊位於長沙縣黃花鎮黃花村財富大道以西、支路十二以東,規劃用途為工業用地,出讓年限50年,出讓面積10406.95平方米,容積率≤1.8,競拍起始價為859萬元。
  • 深圳獲「土地大禮包」,能多大程度緩解用地緊張?
    深圳未來如何開拓足夠的用地,以保障產業發展?審批權下放,或致土地市場供應量加大《方案》專門提出「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並羅列出以下7個方面:一、將國務院可以授權的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委託深圳市政府批准。二、支持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前提下,推進二三產業混合用地。
  • 中公、新東方、好未來、跟誰學等公司買樓背後:教育培訓行業模式變遷
    從新東方、好未來再到跟誰學,都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購置了房地產項目,用於建設企業的總部大廈。購置房地產毋庸置疑是較為大額的資金投入,在此前,教育培訓行業多為輕資產結構,成本較多用於師資,培訓場地多採用租賃形式。而現在,教育培訓行業有從輕資產向重資產轉移的趨勢,這也意味著教育培訓行業的模式正在發生變遷。
  •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城市建設用地分類城市建設用地指城市(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內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交通設施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綠地。城市建設用地共分為8大類、35中類、44小類。
  • 城鄉用地與城市建設用地分類標準
    城市建設用地共分為8大類、35中類、44小類。8大類分別是: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A、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B、工業用地M、物流倉儲用地W、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S、公用設施用地U、綠地與廣場用地G。
  • 關於變更深圳市三圍股份合作公司徵地返還用地(01-29號地塊)《建設...
    深圳市三圍股份合作公司徵地返還用地(01-29號地塊)位於寶安航城街道,寶安大道西側,用地面積50000平方米。該地塊於2019年7月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深規劃資源許BA-2019-0077號)。現用地單位深圳市聯發股份合作公司、深圳市三圍股份合作公司來文申請變更該宗地的規劃設計條件,我局已受理其申請。
  • 寶安三個舊改加速,拆除用地約17萬㎡
    日前,寶安區城市更新管理局陸續發布了《寶安區石巖街道冠利園城市更新單元規劃》和《2020年深圳市寶安區城市更新單元第八批計劃(草案)》的公示。擬拆除範圍用地面積54345平方米,擬更新方向為普通工業用地(M1)、商業用地(C1)等功能;除重建用地範圍內落實不少於13587平方米公共利益用地(含綠地、道路等);單元規劃階段按規定落實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等相關法定規劃的管控要求。申報主體是聯投地產有限公司,查詢工商信息獲知,該公司為深圳市中投控股集團旗下子公司。
  • 如何盤活存量工業用地?寧波來獻計!
    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過主題報告的形式分享交流了在盤活存量工業用地、提高土地管理精細化水平方面的新探索、新思路。   今天,就跟著小編來看看寧波是如何盤活存量工業用地、保障產業優化升級的!   切實摸清底數 建立存量工業用地資料庫   2015年,寧波市政府印發《關於開展全市工業用地調查工作的通知》,全面查清寧波市工業用地面積、空間分布、開發利用狀況、投入產出水平、用途改變、產權登記、市場交易等情況,調查範圍是全市範圍內土地面積在1畝以上的工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