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衛星定位系統,原理與技術一文全懂

2021-01-07 電子產品世界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簡稱GPS)是一個中距離圓型軌道衛星導航系統。它可以為地球表面絕大部分地區(98%)提供準確的定位、測速和高精度的時間標準。系統由美國國防部研製和維護,可滿足位於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間的軍事用戶連續精確的確定三維位置、三維運動和時間的需要。該系統包括太空中的24顆GPS衛星;地面上的1個主控站、3個數據注入站和5個監測站及作為用戶端的GPS接收機。最少只需其中4顆衛星,就能迅速確定用戶端在地球上所處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聯接到的衛星數越多,解碼出來的位置就越精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7649.htm

  該系統是由美國政府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研製於1994年全面建成。使用者只需擁有GPS接收機,無需另外付費。GPS信號分為民用的標準定位服務(SPS,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和軍規的精確定位服務(PSS,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兩類。由於SPS無須任何授權即可任意使用,原本美國因為擔心敵對國家或組織會利用SPS對美國發動攻擊,故在民用訊號中人為地加入誤差以降低其精確度,使其最終定位精確度大概在100米左右;軍規的精度在十米以下。2000年以後,柯林頓政府決定取消對民用訊號的幹擾。因此,現在民用GPS也可以達到十米左右的定位精度。

  GPS系統擁有如下多種優點:全天候,不受任何天氣的影響;全球覆蓋(高達98%);三維定速定時高精度;快速、省時、高效率;應用廣泛、多功能;可移動定位;不同於雙星定位系統,使用過程中接收機不需要發出任何信號增加了隱蔽性,提高了其軍事應用效能。

  GPS系統的組成

  GPS系統包括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GPS衛星星座:

  由21顆工作衛星和3顆在軌備用衛星組成GPS衛星星座記作(21+3)GPS星座。24顆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內軌道傾角為55度各個軌道平面之間相距60度即軌道的升交點赤經各相差60度。每個軌道平面內各顆衛星之間的升交角距相差90度一軌道平面上的衛星比西邊相鄰軌道平面上的相應衛星超前30度。

  在兩萬公裡高空的GPS衛星當地球對恆星來說自轉一周時它們繞地球運行二周即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12恆星時。這樣對於地面觀測者來說每天將提前4分鐘見到同一顆GPS衛星。位於地平線以上的衛星顆數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同最少可見到4顆最多可見到11顆。在用GPS信號導航定位時為了結算測站的三維坐標必須觀測4顆GPS衛星稱為定位星座。這4顆衛星在觀測過程中的幾何位置分布對定位精度有一定的影響。對於某地某時甚至不能測得精確的點位坐標這種時間段叫做「間隙段」。但這種時間間隙段是很短暫的並不影響全球絕大多數地方的全天候、高精度、連續實時的導航定位測量。GPS工作衛星的編號和試驗衛星基本相同。

  地面監控系統:

  對於導航定位來說GPS衛星是一動態已知點。星的位置是依據衛星發射的星曆—描述衛星運動及其軌道的的參數算得的。每顆GPS衛星所播發的星曆是由地面監控系統提供的。衛星上的各種設備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衛星是否一直沿著預定軌道運行都要由地面設備進行監測和控制。地面監控系統另一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顆衛星處於同一時間標準—GPS時間系統。這就需要地面站監測各顆衛星的時間求出鐘差。然後由地面注入站發給衛星衛星再由導航電文發給用戶設備。GPS工作衛星的地面監控系統包括一個主控站、三個注入站和五個監測站。

  GPS信號接收機:

  GPS信號接收機的任務是: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高度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的信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對所接收到的GPS信號進行變換、放大和處理以便測量出GPS信號從衛星到接收機天線的傳播時間解譯出GPS衛星所發送的導航電文實時地計算出測站的三維位置位置甚至三維速度和時間。

  GPS衛星發送的導航定位信號是一種可供無數用戶共享的信息資源。對於陸地、海洋和空間的廣大用戶只要用戶擁有能夠接收、跟蹤、變換和測量GPS信號的接收設備即GPS信號接收機。可以在任何時候用GPS信號進行導航定位測量。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用戶要求的GPS信號接收機也各有差異。目前世界上已有幾十家工廠生產GPS接收機產品也有幾百種。這些產品可以按照原理、用途、功能等來分類。

  靜態定位中GPS接收機在捕獲和跟蹤GPS衛星的過程中固定不變接收機高精度地測量GPS信號的傳播時間利用GPS衛星在軌的已知位置解算出接收機天線所在位置的三維坐標。而動態定位則是用GPS接收機測定一個運動物體的運行軌跡。GPS信號接收機所位於的運動物體叫做載體(如航行中的船艦空中的飛機行走的車輛等)。載體上的GPS接收機天線在跟蹤GPS衛星的過程中相對地球而運動接收機用GPS信號實時地測得運動載體的狀態參數(瞬間三維位置和三維速度)。

  接收機硬體和機內軟體以及GPS數據的後處理軟體包構成完整的GPS用戶設備。GPS接收機的結構分為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兩大部分。對於測地型接收機來說兩個單元一般分成兩個獨立的部件觀測時將天線單元安置在測站上接收單元置於測站附近的適當地方用電纜線將兩者連接成一個整機。也有的將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製作成一個整體觀測時將其安置在測站點上。

  GPS接收機一般用蓄電池做電源。同時採用機內機外兩種直流電源。設置機內電池的目的在於更換外電池時不中斷連續觀測。在用機外電池的過程中機內電池自動充電。關機後機內電池為RAM存儲器供電以防止丟失數據。

  近幾年國內引進了許多種類型的GPS測地型接收機。各種類型的GPS測地型接收機用於精密相對定位時其雙頻接收機精度可達5MM+1PPM.D單頻接收機在一定距離內精度可達10MM+2PPM.D。用於差分定位其精度可達亞米級至釐米級。

  目前各種類型的GPS接收機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便於野外觀測。GPS和GLONASS兼容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接收機已經問世。

  GPS系統發展歷程

  自1978年以來已經有超過50顆GPS和NAVSTAR衛星進入軌道。

  前身

  GPS(又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或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系統的前身為美軍研製的一種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Transit),1958年研製,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用5到6顆衛星組成的星網工作,每天最多繞過地球13次,並且無法給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盡如人意。然而,子午儀系統使得研發部門對衛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經驗,並驗證了由衛星系統進行定位的可行性,為GPS系統的研製埋下了鋪墊。由於衛星定位顯示出在導航方面的巨大優越性及子午儀系統存在對潛艇和艦船導航方面的巨大缺陷。美國海陸空三軍及民用部門都感到迫切需要一種新的衛星導航系統。為此,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提出了名為TInmation的用12到18顆衛星組成10000km高度的全球定位網計劃,並於67年、69年和74年各發射了一顆試驗衛星,在這些衛星上初步試驗了原子鐘計時系統,這是GPS系統精確定位的基礎。而美國空軍則提出了621-B的以每星群4到5顆衛星組成3至4個星群的計劃,這些衛星中除1顆採用同步軌道外其餘的都使用周期為24h的傾斜軌道 該計劃以偽隨機碼(PRN)為基礎傳播衛星測距信號,其強大的功能,當信號密度低於環境噪聲的1%時也能將其檢測出來。偽隨機碼的成功運用是GPS系統得以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基礎。海軍的計劃主要用於為艦船提供低動態的2維定位,空軍的計劃能供提供高動態服務,然而系統過於複雜。由於同時研製兩個系統會造成巨大的費用,而且這裡兩個計劃都是為了提供全球定位而設計的,所以1973年美國國防部將2者合二為一,並由國防部牽頭的衛星導航定位聯合計劃局(JPO)領導,還將辦事機構設立在洛杉磯的空軍航天處。該機構成員眾多,包括美國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交通部、國防製圖局、北約和澳大利亞的代表。

  計劃

  最初的GPS計劃在聯合計劃局的領導下誕生了,該方案將24顆衛星放置在互成120度的三個軌道上。每個軌道上有8顆衛星,地球上任何一點均能觀測到6至9顆衛星。這樣,粗碼精度可達100m,精碼精度為10m。 由於預算壓縮,GPS計劃不得不減少衛星發射數量,改為將18顆衛星分布在互成60度的6個軌道上。然而這一方案使得衛星可靠性得不到保障。1988年又進行了最後一次修改:21顆工作星和3顆備份星工作在互成30度的6條軌道上。這也是現在GPS衛星所使用的工作方式。

  計劃實施

  GPS計劃的實施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方案論證和初步設計階段。

  從1978年到1979年,由位於加利福尼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採用雙子座火箭發射4顆試驗衛星,衛星運行軌道長半軸為26560km,傾角64度。軌道高度20000km。這一階段主要研製了地面接收機及建立地面跟蹤網,結果令人滿意。

  第二階段為全面研製和試驗階段。

  從1979年到1984年,又陸續發射了7顆稱為BLOCK I的試驗衛星,研製了各種用途的接收機。實驗表明,GPS定位精度遠遠超過設計標準,利用粗碼定位,其精度就可達14米。

  第三階段為實用組網階段。

  1989年2月4日第一顆GPS工作衛星發射成功,這一階段的衛星稱為BLOCK II 和 BLOCK IIA。此階段宣告GPS系統進入工程建設狀態。1993年底使用的GPS網即(21+3)GPS星座已經建成,今後將根據計劃更換失效的衛星。

  GPS衛星

  在測試架上的GPS衛星

  GPS衛星是由洛克菲爾國際公司空間部研製的,衛星重774kg,使用壽命為7年。衛星採用蜂窩結構,主體呈柱形,直徑為1.5m。衛星兩側裝有兩塊雙葉對日定向太陽能電池帆板(BLOCK I),全長5.33m接受日光面積為7.2m2。對日定向系統控制兩翼電池帆板旋轉,使板面始終對準太陽,為衛星不斷提供電力,並給三組15Ah鎘鎳電池充電,以保證衛星在地球陰影部分能正常工作。在星體底部裝有12個單元的多波束定向天線,能發射張角大約為30度的兩個L波段(19cm和24cm波)的信號。在星體的兩端面上裝有全向遙測遙控天線,用於與地面監控網的通信。此外衛星還裝有姿態控制系統和軌道控制系統,以便使衛星保持在適當的高度和角度,準確對準衛星的可見地面。

  由GPS系統的工作原理可知,星載時鐘的精確度越高,其定位精度也越高。早期試驗型衛星採用由霍普金斯大學研製的石英振蕩器,相對頻率穩定度為10 ? 11/秒。誤差為14米。1974年以後,gps衛星採用銣原子鐘,相對頻率穩定度達到10 ? 12/秒,誤差8m。1977年,BOKCK II型採用了馬斯頻率和時間系統公司研製的銫原子鐘後相對穩定頻率達到10 ? 13/秒,誤差則降為2.9m。1981年,休斯公司研製的相對穩定頻率為10 ? 14/秒的氫原子鐘使BLOCK IIR型衛星誤差僅為1m。

  GPS系統原理

  當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美國約翰·霍布斯金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提出既然可以已知觀測站的位置知道衛星位置,那麼如果已知衛星位置,應該也能測量出接收者的所在位置。這是導航衛星的基本設想。GPS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鐘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曆中查出。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紀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於大氣層電離層的幹擾,這一距離並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GPS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位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偽碼)發射導航電文。GPS系統使用的偽碼一共有兩種,分別是民用的C/A碼和軍用的P(Y)碼。C/A碼頻率1.023MHz,重複周期一毫秒,碼間距1微秒,相當於300m;P碼頻率10.23MHz,重複周期266.4天,碼間距0.1微秒,相當於30m。而Y碼是在P碼的基礎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導航電文包括衛星星曆、工作狀況、時鐘改正、電離層時延修正、大氣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從衛星信號中解調製出來,以50b/s調製在載頻上發射的。導航電文每個主幀中包含5個子幀每幀長6s。前三幀各10個字碼;每30秒重複一次,每小時更新一次。後兩幀共15000b。導航電文中的內容主要有遙測碼、轉換碼、第1、2、3數據塊,其中最重要的則為星曆數據。當用戶接受到導航電文時,提取出衛星時間並將其與自己的時鐘做對比便可得知衛星與用戶的距離,再利用導航電文中的衛星星曆數據推算出衛星發射電文時所處位置,用戶在WGS-84大地坐標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可見GPS導航系統衛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斷地發射導航電文。然而,由於用戶接受機使用的時鐘與衛星星載時鐘不可能總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戶的三維坐標x、y、z外,還要引進一個Δt即衛星與接收機之間的時間差作為未知數,然後用4個方程將這4個未知數解出來。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機所處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個衛星的信號。

  差分技術

  為了使民用的精確度提升,科學界發展另一種技術,稱為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ifferential GPS), 簡稱DGPS。亦即利用附近的已知參考坐標點(由其它測量方法所得), 來修正 GPS 的誤差。再把這個即時(real time)誤差值加入本身坐標運算的考慮, 便可獲得更精確的值。

  GPS有2D導航和3D導航分,在衛星信號不夠時無法提供3D導航服務,而且海拔高度精度明顯不夠,有時達到10倍誤差。但是在經緯度方面經改進誤差很小。衛星定位儀在高樓林立的地區撲捉衛星信號要花較長時間。

  GPS的功能

  精確定時:廣泛應用在天文臺、通信系統基站、電視臺中

  工程施工:道路、橋梁、隧道的施工中大量採用GPS設備進行工程測量

  勘探測繪:野外勘探及城區規劃中都有用到

  導航:

  武器導航:精確制導飛彈、巡航飛彈

  車輛導航:車輛調度、監控系統

  船舶導航:遠洋導航、港口/內河引水

  飛機導航:航線導航、進場著陸控制

  星際導航:衛星軌道定位

  個人導航:個人旅遊及野外探險

  定位:

  車輛防盜系統

  手機,PDA,PPC等通信行動裝置防盜,電子地圖,定位系統

  兒童及特殊人群的防走失系統

  精準農業:農機具導航、自動駕駛,土地高精度平整

  GPS的六大特點

  第一,全天候,不受任何天氣的影響;

  第二,全球覆蓋(高達98%);

  第三,三維定點定速定時高精度;

  第四,快速、省時、高效率;

  第五,應用廣泛、多功能;

  第六,可移動定位。

  定位精度高應用實踐已經證明GPS相對定位精度在50KM以內可達10-6100-500KM可達10-71000KM可達10-9。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時以上觀測的解其平面其平面位置誤差小於1mm與ME-5000電磁波測距儀測定得邊長比較其邊長較差最大為0.5mm校差中誤差為0.3mm。

  觀測時間短隨著GPS系統的不斷完善軟體的不斷更新目前20KM以內相對靜態定位僅需15-20分鐘;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時當每個流動站與基準站相距在15KM以內時流動站觀測時間只需1-2分鐘然後可隨時定位每站觀測只需幾秒鐘。

  測站間無須通視GPS測量不要求測站之間互相通視只需測站上空開闊即可因此可節省大量的造標費用。由於無需點間通視點位位置可根據需要可稀可密使選點工作甚為靈活也可省去經典大地網中的傳算點、過渡點的測量工作。

  可提供三維坐標經典大地測量將平面與高程採用不同方法分別施測。GPS可同時精確測定測站點的三維坐標。目前GPS水準可滿足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

  操作簡便隨著GPS接收機不斷改進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有的已達「傻瓜化」的程度;接收機的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極大地減輕測量工作者的工作緊張程度和勞動強度。使野外工作變得輕鬆愉快。

  全天候作業目前GPS觀測可在一天24小時內的任何時間進行不受陰天黑夜、起霧颳風、下雨下雪等氣候的影響功能多、應用廣。

  從這些特點中可以看出GPS系統不僅可用於測量、導航還可用於測速、測時。測速的精度可達0.1M/S測時的精度可達幾十毫微秒。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大。GPS系統的應用前景當初設計GPS系統的主要目的是用於導航收集情報等軍事目的。但是後來的應用開發表明GPS系統不僅能夠達到上述目的而且用GPS衛星發來的導航定位信號能夠進行釐米級甚至毫米級精度的靜態相對定位米級至亞米級精度的動態定位亞米級至釐米級精度的速度測量和毫微秒級精度的時間測量。因此GPS系統展現了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

  目前正在運行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有美國的GPS系統和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

  歐盟1999年初正式推出「伽利略」計劃,部署新一代定位衛星。該方案由27顆運行衛星和3顆預備衛星組成,可以覆蓋全球,位置精度達幾米,亦可與美國的GPS系統兼容,總投資為35億歐元。該計劃預計於2010年投入運行。

  中國還獨立研製了一個區域性的衛星定位系統——北鬥導航系統。該系統的覆蓋範圍限於中國及周邊地區,不能在全球範圍提供服務,主要用於軍事用途。

  應用

  軍事 洲際彈道飛彈

  物流管理

  地理信息系統

  行動電話

  數位相機

  航空

  衛星地圖

  航空

相關焦點

  • 除了GPS和北鬥物聯網還有哪些定位技術?
    近些年,戶外定位的主要技術是利用衛星或基站進行定位。1,衛星定位現在世界上的衛星定位系統大家都清楚,分別有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中國的BDS。衛星定位的原理是通過已知位置和一定數量的衛星來確定gps定位器的位置。
  • GPS衛星定位原理詳解
    GPS是美國的衛星導航系統,由24顆衛星組成,其中21顆為工作衛星,3顆為備用衛星。24顆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上,即每個軌道面上有4顆衛星。如下圖所示,衛星軌道面相對於地球赤道面的軌道傾角為55°,各軌道平面的升交點的赤經相差60°,一個軌道平面上的衛星比西邊相鄰軌道平面上的相應衛星升交角距超前30°。這種布局的目的是保證在全球任何地點、任何時刻至少可以觀測到4顆衛星。GPS衛星定位系統衛星軌道高度約為20200km,定位精度可以達到10m。
  • ​車載gps定位器,車載gps定位器的作用
    車載gps定位器,對於路痴來說是很有用的。來到一個不是很熟悉的城市,就算不懂東南西北,只要有定位器,就不怕找不到目的地了。那麼我們平常說的指南針和定位器有什麼不一樣的功能呢?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車載gps定位器的作用。
  • 中國版GPS: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GPS與GLONASS(格洛納斯) 幾經波折,美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GPS)應運而生。GPS系統1973年得到美國國防部批准,1994年正式建成。GPS採用RNSS偽距定位原理,導航頻率為L頻段,24顆衛星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軌道高度為20330公裡,民用定位精度10~100米。
  • GPS原理
    GPS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鐘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曆中查出。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紀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於大氣層電離層的幹擾,這一距離並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GPS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位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偽碼)發射導航電文。
  • 知識科普,告訴你為什麼北鬥系統是世界上最好的衛星定位系統
    川普最近好幾次威脅說,考慮讓中美兩國完全脫鉤,而現在中國呢,已經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領域當中跟美國脫鉤,擺脫了對美國系統gps的依賴。2020年的6月23日這個日期將會在未來的中國科技史當中記上一筆,因為在這一天,中國成功地發射了最後一顆北鬥衛星全球導航系統的全球組網衛星,也就是說,北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正式完工。前段時間晶片受制於人的鬱悶,讓很多國人覺得不爽,這次終於這次讓美國啪啪打臉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北鬥衛星定位系統!
  • 超強三衛星系統!Garmin北鬥GPS 629s圖賞
    由全球GPS第一品牌Garmin(佳明)最新推出的GPS map 629sc是一款採用北鬥+GPS+GLONASS三大衛星系統的手持類GPS產品,同時也是旗下第一款採用北鬥衛星的手持GPS。三星定位系統在搜星、定位方面更快速、精準,尤其是在特別複雜、惡劣的環境中,依然可以保持穩定的信號,支持航跡測量、等寬測量、航線測量等多種面積測量方式,幫助野外採集工作者完成各種複雜的面積測量工作。目前這款新品已經上市,小編準備了一組無處理實拍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GPS map 629sc的廬山真面目吧!
  • gps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學習下gps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操作方法01GPS屬於被動式衛星導航系統,在被動式測距系統中,用戶天線只需要接收來自這些衛星的導航定位信號,從而就可測得用戶天線至衛星的距離或距離差。用它所測得的站星距離,並利用已知的衛星在軌位置,可推算出用戶天線的三維位置。這種基於被動測距原理的定位,稱為被動定位。如果發送設備所發射的測距信號經過反射器的反射或轉發,又返回到發送點,為其接收設備所接收,進而測得測距信號所經歷的距離。這種發送和接收測距信號位於同一個地方的測距原理,稱為主動測距。用它所測得的站星距離和已知的衛星在軌位置,也可推算出用戶現時的三維位置。
  • 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介紹
    ,歷時 20 年,耗資200億美元,於1994 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早期僅限於軍方使用,由美國國防部 ( Depart of Defense , DoD) 所計劃發展,其目的針對軍事用途,例如戰機、船艦、車輛、人員、攻擊標的物的精確度定位等。 時至今日, GPS 早已開放給民間做為定位使用,這項結合太空衛星與通訊技術的科技,在民間市場已正在蓬勃的展開,除了能提供精確的定位之外,對於速度、時間、方向及距離亦能準確的提供訊息,運用的範圍相當廣泛。
  • GPS RTK測量定位原理
    手機定位是什麼原理?實時動態工程測量是什麼原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手機定位,在工程測量裡用的RTK定位比較多,我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基本原理。截圖:科普中國(李永樂老師講手機GPS定位)實現手機定位需要至少有四顆衛星,如圖A,B,C,D.列出四組方程,解出x,y,z,t四個未知數。
  • 汽車GPS定位器使用指南
    汽車定位設備全球定位系統(GPS)跟蹤器是由相關技術企業製造用於物體定位的可攜式終端設備。它是成品,藉助相關定位平臺或者APP,我們能夠準確獲取位置信息。顧名思義,汽車GPS跟蹤器是一種專用於汽車領域的gps 定位設備,它允許車隊經理,父母和車主監控和跟蹤他們的汽車和卡車的位置,通常來說,用於汽車的gps跟蹤器不僅能夠實時提供汽車的瞬時速度和位置數據,大多數企業為了使汽車gps 跟蹤器解決更多車主的需求,他們會擴展許多實用的功能,比如歷史位置數據查詢,讓車主更好掌握車子行駛的軌跡,以用來統計一段時期內,車子的行駛情況,就像現在很多計步軟體
  • gps車輛定位系統怎麼樣?
    gps車輛定位系統是廣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將GSM/GPRS網絡(全球通)的無線接入(簡訊息)、有線接入(數據專線) 和數據傳送功能與GPRS/GPR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相結合的高科技產品
  • 世界第一個GPS定位手錶——CASIO PRT1
    2000年左右的時候,國內幾千塊錢的黑白手機都沒有指南針功能的時候,日本人已經用定位手錶開始遊山玩水。。1999年6月這款號稱世界首發搭載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手錶由卡西歐發布,並歸屬於卡西歐登山系列,並以響亮的PRT-1命名,足以見得似乎要開創歷史的決心。
  • 手機定位GPS的工作原理
    長法3:最精準的,是透過衛星定位,你看,雖然WIFI,基站,衛星,具體是從近到遠;但定位準確度確實尤其精確。那麼衛星定位,骨子裡也攬括不同的挑三揀四,在先是GPS一統天下,權門一提衛星定位即若GPS,但實質上當今有為數不少家不同的衛星定位系統,GPS照例是海內框框最大的,此外歐洲的伽利略,中華的北鬥星體系之類。
  • 【浙江大學】模擬GPS衛星定位實驗裝置
    功能作用介紹:   模擬GPS衛星定位實驗裝置是一種應用於教學上,面向學生使用的可靠、操作性強、物理量顯示簡潔,並可根據實驗原理改變不同實驗方法   實驗平臺主要包括有:由二維物體定位機構,極坐標,X、Y坐標,模擬衛星信號發射器,和接收器組成;模擬衛星信號發射器安裝在高度可調的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實驗平臺底座相應位置上,構成模擬衛星;信號接收器固定在定位物體上,定位物體固定在由兩根相互垂直的導軌組成的二維物體定位機構上,可在X、Y方向任意移動,所處位置通過X,Y坐標讀出。
  • 2020版中國衛星導航市場調研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第一章 衛星導航產業相關概述  第一節 衛星導航簡述    一、衛星導航意義    二、衛星導航系統闡述  第二節 衛星導航的分類與功能    一、導航產品的分類    二、衛星導航終端的主要功能    三、衛星導航系統技術的應用及其拓展    四、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
  • 強大的防盜定位追蹤系統方案,硬體原理、結構框圖、軟體流程、源碼...
    關鍵字防盜定位追蹤系統 FPGA GPS GSM1.項目背景1.1技術背景分析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一個衛星導航系統,由美國國防部(DOD)投資建設,並免費向全世界民間用戶開放。
  • 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的前世今生!
    [ZOL汽車電子]在你的認知裡,手機裡沒有了sim卡就沒有辦法定位了嗎?AHAH,沒有了sim卡我們依舊可以對你的手機進行定位!因為定位採用的是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而不是sim卡的移動系統。所以,手機沒有信號你不會失聯。GPS依舊可以找到你。
  • 北鬥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後,我國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
    目前大部分手機融合了北鬥和gps系統,這個可以通過軟體看到你頭頂有什麼衛星。擺脫美國的gps,就民用來說應該也快了,期待吧!從衛星功能開始,北鬥星要強於gps,但是衛星定位需要地面基站進行坐標實時修正,老美全球盟友多到處是地面基站,而我國只在俄羅斯有三個地面基站,所以從精度老說還是比不上gps。
  • GPS定位?不全是!解析你不知道的四大全球定位系統
    主流定位系統除美國的GPS外,還有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共有27個地球同步衛星(24個運行,3個備用)組成,基本覆蓋全球每個地方。原理是GPS接收設備通過至少聯繫和通信4顆以上衛星,通過四個衛星與接收設備測算出的坐標位置,來計算接收設備在地球中的實際坐標,一般為經緯度。當然實際工作原理並沒有這麼簡單,每次定位都產生大量的計算,才可得出精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