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le高被引文章大匯總:綜述、電池、電催化、超級電容器

2020-11-22 騰訊網

期刊簡介

Joule為Cell旗下能源旗艦新刊,自2017年9月年創刊以來在能源領域便被冠以「神刊」稱號,2019年9月份新晉SCI,預測2020年第一個IF將會在27.5~30之間。其官網介紹的期刊主題涵蓋了能源研究的各個方面,從基礎實驗室研究到能源轉換和存儲,再到全球範圍內的有效分析。其研究領域包括但不限於:電池與超級電容器、生物燃料與生物技術、碳捕集與存儲、能源獲取,安全性和行為分析、能源政策與經濟學、燃料電池等整個能源領域內的前沿研究成果。目前Joule的主編為Philip Earis(擁有14年編輯從業經驗,PCCP前主編,曾先後創辦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EES)、Nanoscale等國際頂級期刊,對中國十分看重)。期刊網址為:https://www.cell.com/joule/home.

Joule主編Philip Earis

高被引論文集錦

自2017年Joule上線以來至今共有674篇文章被SCIE資料庫收錄,產生了130篇高被引論文。在此,出於滿足各個研究方向讀者的需要,筆者將文章類型分為綜述類、化學電池類、催化類、太陽能電池類、超級電容器類分別選取被引量TOP 2的論文進行著重介紹,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以上數據整理自2020年4月24日web of science檢索記錄)。

綜述類

1.單原子催化劑:合成策略和電化學應用(被引量:255)

合成策略的發展在促進催化科學和單原子催化劑(SAC)的實際應用中起著根本作用。由於單原子的高表面能,實現單核金屬前體的原子分散和防止單原子遷移和團聚是SAC合成的關鍵方面。為此,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和李亞棟院士團隊總結了SAC的溼化學合成策略(缺陷工程策略、空間限制策略、協調設計策略、其他綜合策略等)的最新進展,此外,進一步總結了SAC在關鍵的電催化反應包括氧還原反應(ORR),氫釋放反應(HER)和CO2還原反應(CO2RR)的應用,主要著眼於SAC獨特的電子和結構特性。最後對SAC的合成和應用的主要問題和前景進行了展望。

Single-Atom Catalysts: Synthetic Strategies and Electrochemical Applications,Joule, 2018. DOI: 10.1016/j.joule.2018.06.019

2.MOF材料在可再生能源和環境應用的進展(被引量:245)

金屬有機骨架(MOF),又稱多孔配位聚合物,因其具有高孔隙率、有機-無機雜化性質、合成優勢以及金屬與雜原子間固有的配位性等優點而成為分子工程材料的最佳範例之一,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在此,南洋理工大學的樓熊文教授團隊總結了MOF材料在能源環境領域的最新進展。具體地,首先介紹和討論了MOF材料的發展和優勢。然後重點介紹了MOF材料在氫(H2)吸附和演化、二氧化碳儲存和轉化、氧(O2)催化、可充電電池、超級電容器和太陽能電池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和應用。MOFs在設計和合成方面的巨大靈活性,使基於MOF的材料具有可調整的成分、形態、結構、性能和功能,在可再生清潔能源和環境修復領域擁有廣泛應用。最後,總結了MOF材料發展相關的挑戰,並提出了改進這些新型功能材料在能源轉換和環境科學領域的應用的展望。

Metal-Organic-Framework-Based Materials as Platforms for Renew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Joule, 2017. DOI:10.1016/j.joule.2017.08.008.

化學電池類

1.基於珊瑚狀膠體碳纖維的複合鋰金屬負極(被引量:161)

鋰金屬是下一代儲能系統中最有希望的負極材料之一。然而,鋰枝晶的生長和不穩定的固體電解質界面膜阻礙了其實際應用。如何高效地將金屬鋰預先複合到集流體結構中形成可直接裝配為各類全電池的高性能複合鋰金屬負極成為了研究重點。清華大學張強教授團隊通過電鍍銀和注入熔融鋰製備了一種珊瑚狀銀塗層碳纖維複合鋰負極(CF/Ag-Li)。由於Ag的親鋰性質,熔融的Li可以注入碳纖維框架中。CF/Ag-Li|Li對稱電池在10.0mA/cm2循環160次保持10.0mAh/cm2的容量。組成的磷酸鐵鋰電池可在1.0 C倍率下穩定循環超過500圈,而鋰硫電池在0.5 C下的初始放電容量可達785 mAh g-1,在超過400圈循環後容量保持率高達64.3%。

Coralloid Carbon Fiber-Based Composite Lithium Anode for Robust Lithium Metal Batteries,Joule, 2018. DOI: 10.1016/j.joule.2018.02.001.

2.納米空心碳中的SnS2超薄納米片高效儲鈉(被引量:137)

二硫化錫(SnS2)因其高比容量而成為一種有前景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然而,在與鈉離子反應期間低的電導率和大的體積變化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南洋理工大學樓雄文教授課題組通過多步模板法將超薄SnS2納米片限制在碳納米管(SnS2@CNT),碳納米籠(SnS2@CNB)和中空碳納米球(SnS2@CNSs)中。得益於其獨特的結構優勢,這些SnS2碳納米雜化材料具有高比容量,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和出色的倍率性能。當作為鈉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時,所製備的SnS2@CNS在0.2A/g循環100次後顯示出約634mAh/g的比容量,在5A/g顯示出410mAh/g的容量。

Confining SnS2Ultrathin Nanosheets in Hollow Carbon Nanostructures for Efficient Capacitive Sodium Storage,Joule, 2018. DOI:10.1016/j.joule.2018.01.004.

電催化類

氨(NH3)是廣泛用於農業和工業應用的基本化學品。由於N2和生產H2前驅體的碳排放極度惰性,工業工藝佔全球能源消耗的約1.5%,並且每年都有顯著的CO2排放。迄今為止,雖然許多努力致力於優化催化劑的活性以獲得可接受的氮還原活性,但目前在環境條件下涉及氮還原反應的動力學過程依然非常緩慢且選擇性超低。因此,開發高效的氮還原催化劑對常溫常壓下的固氮反應依然是最主要的挑戰。以下兩篇高被引論文提出了兩種高效的無金屬氮還原電催化劑。

1.硼摻雜的石墨烯用於電催化N2還原固氮(被引量:138)

復旦大學鄭耿鋒教授和湖南大學馬建民(共同通訊)聯合提出了一種硼摻雜石墨烯作為高效無金屬N2還原電催化劑。石墨烯骨架中的硼摻雜導致電子密度的重新分布,其中缺電子的硼位點增強了與N2分子的結合能力。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揭示了不同的硼摻雜碳結構的催化活性,其中BC3結構使得N2電還原為NH3的能壘最低。與環境條件下水溶液中的可逆氫電極相比,硼摻雜的石墨烯在6.2%的摻雜水平下可實現9.8μg·hr-1·cm-2的NH3生成率,且在-0.5 V時法拉第效率為10.8%是報導的最高效率之一。這項工作表明,原子尺度設計對於高效的N2還原電催化劑具有巨大的潛力。

Boron-Doped Graphene for Electrocatalytic N2Reduction,Joule, 2018.DOI:10.1016/j.joule.2018.06.007

2.MXene在環境條件下電催化N2還原高效固氮(被引量:126)

華南理工大學丁良鑫研究員和王海輝教授(共同通訊)聯合證明了在環境條件下,附著在垂直排列的金屬主體上的MXene(Ti3C2Tx)納米片可以在超低電勢下實現高法拉第效率(5.78%)的電合成氨。根據實驗和理論證據,MXene的基面是相對惰性的,其較高的活性與更多的暴露邊緣位點有關。這項工作闡明可以通過調節活性位點和阻止氫釋放活性來顯著提高NH3電合成的選擇性。且該策略為2D催化劑的表面性能優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便在環境條件下有效固定N2。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N2Fixation with MXene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Joule, 2018, DOI:10.1016/j.joule.2018.09.011

太陽能電池類

1.單結有機太陽能電池能量轉換效率超過15%(被引量:651,迄今為止Joule引用量最高的文章)

近年來,非富勒烯n型有機半導體因其在實現高功率轉換效率方面的巨大潛力而成為有機光伏的研究熱點。這些受體分子的中心熔融環單元的合理設計是實現器件性能最大化的關鍵。中南大學鄒應萍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個以電子缺陷核為基礎的梯型中央熔融環(二硫代噻吩[3.2-b]-吡咯苯並噻唑)和一個苯並噻唑(BT)核來調節其吸收和電子親和力。在採用Y6製成的常規和倒置架構的器件在不同實驗室均具有15.7%的高效率,這也是已報導單結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倒置的設備結構在Enli技術實驗室進行了認證,顯示出14.9%的效率,同時基於Y6的器件在300 nm的有源層厚度下保持了13.6%的高效率。

Single-Junction Organic Solar Cell with over 15% Efficiency Using Fused-Ring Acceptor with Electron-Deficient Core,Joule, 2019.DOI: 10.1016/j.joule.2019.01.004

2.磺基甜菜鹼兩性離子在一步旋塗膜中穩定CsPbI3鈣鈦礦的α相(被引量:145)

無機銫滷化鈣鉛鈣鈦礦(CsPbI3)是高效的寬帶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有前途的材料,但它們在室溫下會從黑α相轉變為黃δ相。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黃勁松教授課題組報告了一種通過單步膜沉積工藝穩定α相CsPbI3膜的簡便方法。在CsPbI3前體溶液中混合少量(約1.5 wt%)的磺基甜菜鹼兩性離子可促進形成黑色相CsPbI3膜,該膜在空氣中的相穩定性顯著提高。黑相穩定可以通過形成平均粒徑約為30 nm的小CsPbI3晶粒來解釋,該晶粒增加了晶粒表面積以穩定α相。研究發現兩性離子通過與CsPbI3前體溶液中的離子和膠體發生靜電相互作用而阻止CsPbI3鈣鈦礦薄膜的結晶。這些兩性離子穩定的鈣鈦礦薄膜的太陽能電池在1陽光強度下顯示穩定的功率轉換效率,為11.4%。

Stabilizing the α-Phase of CsPbI3Perovskite by Sulfobetaine Zwitterions in One-Step Spin-Coating Films, Joule, 2017. DOI: 10.1016/j.joule.2017.07.017

超級電容器類

1.多孔低溫乾燥的MXene可實現高效電容去離子(被引量:58)

氣凝膠狀多孔Ti3C2Tx MXene結構電極對鹽水的電容去離子具有很高的電吸附能力。雪梨科技大學汪國秀教授課題組採用真空冷凍乾燥工藝來防止由於範德華力而導致的MXene納米片的再堆疊,從而導致形成具有大比表面積的多孔結構。當用作電容性去離子電極材料時,多孔MXene在1 M NaCl電解質中顯示出156 F/g的高比電容和410 F/cm3的體積電容。與重新堆疊的MXene和活性炭電極相比,多孔Ti3C2Tx MXene電極在10,000 mg/L NaCl溶液(施加電壓:1.2 V)中可提供118 mg/cm3(45 mg/g)的高電吸附容量,並具有出色的循環穩定性,表明其在海水淡化高的應用潛力。

Porous Cryo-Dried MXene for Efficient Capacitive Deionization,Joule, 2018.DOI: 10.1016/j.joule.2018.02.018

2.具有超高MnO2負載的高效3D列印贗電容電極(被引量:49)

超級電容器應具有良好的活性物質負載,通常高於10 mg cm-2,才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然而由於緩慢的離子擴散,隨著質量負載和電極厚度的增加,大多數電容材料,特別是偽電容材料遭受急劇的電容損失。因此,在活性材料的高負載下保持良好的電容性能一直是超級電容器面臨的嚴峻挑戰。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Yat Li(李軼)教授和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Marcus A. Worsley(共同通訊)聯合報導了一種3D列印的石墨烯氣凝膠/MnO2電極,其中MnO2負載量高達182.2 mg cm-2,實現了創紀錄的44.13 F cm-2的面積電容。該電極可以實現在面積、重量測量和體積三者歸一化下展示高電容,這是大多數電極的折衷。這項工作成功驗證了列印實用贗電容電極的可行性,這可能會徹底改變贗電容器的製造。

Efficient 3D Printed Pseudocapacitive Electrodes with Ultrahigh MnO2Loading,Joule, 2018. DOI: 10.1016/j.joule.2018.09.020

寫在最後

在創刊短短2年多的時間裡,Joule可以說不負「神刊」之名,不僅成功被SCIE收錄而且其發表的高質量研究也被重要媒體如BBC、紐約時報、美國新聞周刊等多次報導。當然,想要實現「超越Nature Energy 追趕Nature、Science」的目標,它還有太長的路要走。當然,筆者堅信在專業的編輯隊伍領導下,嚴格把關稿件質量,提高稿件處理效率,Joule終會成為能源環境領域期刊的「執牛耳者」。

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及其計算服務資質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超過500個服務案例,客戶工作在JACS、Angew、AM、AEM、Nano Energy、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知名期刊發表。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容器上市公司匯總分析(電容器的概況)
    自產主要產品為陶瓷電容器,代理主要產品包括AVX的鉭電容器、AVX金屬膜電容器、KEMET鋁電解電容器、太陽誘電的大容量陶瓷電容器等,為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代碼為603678.SH。   3.上海聚電實業有限公司   上海聚電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是聚電國際集團的下屬子公司之一。主要產品為鉭電容器、片式電阻器、電感線圈等。
  • AFM: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的最新發展:製造、性能與應用
    其中,超級電容器由於具有快速充放電、高功率密度、長壽命周期等特性而備受關注。微型超級電容器(MSCs)是一種獨立的能源存儲器件,也是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小型儲能設備,可作為微型電池的有益補充甚至替代器件。與傳統三明治結構的超級電容器相比,平面結構MSCs的優勢在於狹窄的電極間距及開放的邊緣:這樣的結構既無需隔膜又有利於電解質離子擴散,還可以方便地與其它元器件進行集成。
  • 超級電容器或取代可充電電池
    事實上,隨著技術的進步,它們將替代眾多產品中的可充電電池,從計算機、數位相機、手機到其它手持設備。  超級電容是什麼?  簡單地說,超級電容是一種非常大的極化電解質電容。這裡的『大』指的是容量,而不是它們的物理尺寸。  的確,對於普通的電解電容來說,電容值和/或電壓值越大,整個封裝也越大。
  • 超級電容器能快速充電又有高能量和功率密度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克服了大功率、快速充電的超級電容器面臨的普遍問題,設計了一款既可快速充電又具備高能量和功率密度的超級電容器。 類似的快速充電商用技術的能量密度相對較低,為5-8 Wh/L,而傳統的慢速充電但運行時間較長的電動汽車鉛酸電池的能量密度通常為50-90 Wh/L。儘管該研究團隊研發的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與最先進的鉛酸電池相當,不過其功率密度比鉛酸電池高出兩個數量級,達到了10,000 W/L。
  • 電池超級電容器混合動力正在興起
    超級電容器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用例,這些超級電容器正在迅速替代用於存儲能量的電池。該公司斷言:「對流層中的高空風代表一種尚未開發的能源,它比世界目前的能源需求還要大。」 根據市場分析師IDTechEx的說法,義大利的能量收集設計需要「島狀」超級電容器來應對預期的電湧。這種離網模式的另一個原因是,諸如海浪和潮流計劃之類的能量收集技術必須在偏遠地區連續且可靠地運行。 超級電容器不僅可以捕獲比傳統電池更多的能量浪湧,而且還可以減少電力消耗。
  • 特斯拉下一代電池要用到超級電容器?既無常識也無邏輯的推測!
    最近看到一些公眾號推文,推測特斯拉下一代電池要用到超級電容器,還牛逼哄哄的說是乾電極+無鈷+超級電容的組合,看起來非常及其的煞有介事。恕我直言,這個組合是一個既無常識也無邏輯的推測。超級電容器的事,乾電極以及無鈷技術後面再說。
  • 雜交水稻解決了吃飯,超級電容器和電池雜交呢?
    這種電子流就是電流,這也是電池的工作原理。因為化學反應過程需要時間,所以電池的功率密度很低。電動汽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功率密度僅為每公斤0.1千瓦。但由於化學物質可以容納大量的能量,所以電池雖然功率密度低,卻能量密度高(單位重量所能容納的能量)。一塊鋰離子電池每公斤可以儲存200-300瓦時(wh/kg)。而超級電容器一般能達到近10wh/kg。
  • 超級電容迎特斯拉重磅催化,引爆新一輪電池行業變革
    早在2月份,路透社就報導,特斯拉正在與寧德時代商討在中國工廠使用無鈷電池的事宜。機構分析稱,特斯拉即將在電池日上宣布「無鈷」電池,大概率為收購Maxwell生產的採用新型高鎳正極+預鋰化負極+乾電池技術+超級電容的新型鋰離子電池以及採用CTP技術的超級磷酸鐵鋰電池兩款產品。超級電容器+電池系統有望提升快充性能,預計未來有望逐步滲透成為趨勢。
  • 超級電容器 新型儲能裝置
    一、超級電容器是什麼超級電容器又名電化學電容器(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雙電層電容器(Electrical Double-Layer Capacitor)、黃金電容、法拉電容,是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通過極化電解質來儲能的一種電化學元件。
  • 超級電容器結構及應用發展概述
    由於其具有優良的充放電性能以及傳統物理電容器所不具有的大容量儲能性能,同時,又因其質量輕,高功能密度、循環壽命長、充放電速度快、對環境無汙染等優點,所以被人們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包括電動汽車、傳感器、電腦存儲器的備用電源(UPS)、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等,特別是鋰離子電池-電容器混合動力汽車的出現,使得超級電容器顯示了其前所未有的應用前景。
  • 超級電容器:性能優越的儲能器件
    一、超級電容器的原理  超級電容也稱電化學電容,與傳統靜電電容器不同,主要表現在儲存能量的多少上。作為能量的儲存或輸出裝置,其儲能的多少表現為電容量的大小。根據超級電容器儲能的機理,其原理可分為:  1.在電極P 溶液界面通過電子和離子或偶極子的定向排列所產生的雙電層電容器。
  • 詳解:超級電容器儲能技術及其應用
    編者按:超級電容器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儲能元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壽命長、無需維護及充放電迅速等特性。敘述了超級電容器的分類、儲能原理和性能特點,介紹了超級電容器目前的應用領域及應用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 中國超級電容器產業發展概要
    一、新能源發展機遇賦予超級電容器的使命  二十一世紀,國際產業大流通與大融通,帶來了製造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巨大的能源需求與儲能需求,也面臨著總體碳排放與環境壓力。以大城市為巨大發展中心的集聚之地,是繁榮之源,也是清潔能源高效工作與生活之所,是新能源發展的主體實施地。
  • 未來幾年車用超級電容器技術發展趨勢
    超級電容器具有高比功率、長循環壽命、充電時間短和使用溫度範圍寬等一系列優勢,作為電動汽車的一種較理想的輔助或主動力源已得到了認可,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得到了應用。超級電容器通過與鋰離子電池或燃料電池的混合使用,既可滿足電動汽車啟動、加速和爬坡時的高功率要求,又可延長蓄電池循環使用壽命,實現了電動車動力電池系統性能的優化。
  • 特斯拉自主研發新電池引熱議,超級電容持續升溫!
    原標題:特斯拉自主研發新電池引熱議,超級電容概念或帶來關注風暴? 來源:格隆匯近日,根據證券時報e公司訊,近來業界熱議的特斯拉自主研發的新電池或將是乾電池技術+超級電容的組合,而具體成分預計會在四月的特斯拉電池會議上進行說明,顯然這一則訊息也點燃了市場投資者的矚目熱情。
  • 超級電容器儲能的直流DVR裝置的研發
    圖1 電壓暫降治理系統主電路2 超級電容儲能超級電容器也稱為電化學電容器,是一種利用雙電層原理、採用新材料和新工藝、性能介於電容器與電池之間、具有很大電容密度且脈衝充放電性能優良的新型大容量儲能元件圖2 雙電層電容的結構圖與常規用於儲能的電容器不同,超級電容器容量可達到法拉甚至千法拉級別,既具有充電電池的高能量密度特性,又有電容器的高功率密度特性,是一種高效、實用、綠色的能量存儲器件。
  • 中澳在「柔性電子應用微超電容器驅動集成系統」研究中取得新思路
    近期,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合作,發布了面向柔性電子應用的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一體化的集成系統的綜述文章。從電極材料與電解質材料結構和性能的構效關係、高度集成化微型超級電容器技術高效開發和大規模化生產要求、不同柔性電子特定應用場合的需求等方面,提出柔性電子用微型超級電容器驅動的一體化系統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 特斯拉牽頭,近十年最大突破,超級電容器到底是何物?
    據一位接近特斯拉的相關人士透露,該新電池是乾電池技術+超級電容的組合。前幾天材料小博士就針對特斯拉這一舉措略有講過新能源的問題,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回看文章《特斯拉放大招!進攻「無鈷電池」攪動股市,究竟有多大本事?》。
  • 愛沙尼亞一公司正研究超級電容器 有望取代鉛酸電池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這家公司在研究超級電容器,可取代有160年歷史的鉛酸電池據彭博社2月24日報導,愛沙尼亞一家名為Skeleton Technologies的公司正在研發一種超級電容器,它具有重量輕、壽命長、能量密度高的特點,有望取代電動汽車中仍在使用的鉛酸電池。
  •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合成二碳產物
    報導及時快速,文章可讀性強,力求在比較寬泛的學術領域產生深刻影響。在諸多相關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可以在相對溫和的條件下進行,其裝置架構也相對簡單;此外,這項技術與新型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有著良好的兼容性和互補性,可對特定時段過剩的電能加以轉化並存儲在化學鍵中,同時得到一系列有經濟價值的還原產物。因此,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近年來受到了科研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